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城汉墓与狮子山汉墓出土玉器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利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满城汉墓和狮子山汉墓同属于西汉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其墓葬规格、丧葬礼仪及陪葬品种类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两座墓葬当中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工艺之精,造型之美,前所未有,代表了汉代手工业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文章以两座墓葬出... 满城汉墓和狮子山汉墓同属于西汉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其墓葬规格、丧葬礼仪及陪葬品种类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两座墓葬当中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工艺之精,造型之美,前所未有,代表了汉代手工业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文章以两座墓葬出土的相似玉器为例进行对比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狮子山汉墓 玉器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兆荫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9,共7页
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卢兆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南越王赵墓(以下简称“南越王墓”)和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以下简称“满城汉墓”),都是通过科学发掘的汉代重要墓葬。这3座墓所出的玉... 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卢兆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南越王赵墓(以下简称“南越王墓”)和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以下简称“满城汉墓”),都是通过科学发掘的汉代重要墓葬。这3座墓所出的玉器都较多,对这些玉器进行分析比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王墓 满城汉墓 玉器 西汉前期 西汉中期 玉衣 比较研究 中原地区 装饰用玉 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农器刍议 被引量:5
3
作者 卢兆荫 张孝光 《农业考古》 1982年第1期90-96,2,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但有准确年代可考者为数不多。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所出的铁农具,时代明确,种类也较多,是一批研究西汉中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满城铁农具(包括农具铁范)出土于...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但有准确年代可考者为数不多。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所出的铁农具,时代明确,种类也较多,是一批研究西汉中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满城铁农具(包括农具铁范)出土于刘胜墓的甬道和中室,窦绾墓的墓道、北耳室、中室、后室和墓门外堆积中。所出农具都属于挖土、翻土的工具,计有镢、铲、二齿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铁农具 西汉中期 齿耙 出土 铜漏斗 石磨 西汉时期 汉代 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彩陶红色涂层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景勇 周双林 杨琴 《文物春秋》 2010年第5期57-60,65,共5页
满城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器精美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在出土后出现了彩绘脱落的现象。经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彩绘陶的红色彩绘层进行分析,包括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确定了红色彩绘的颜料为朱砂,胶结物为大漆,为进一步... 满城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器精美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在出土后出现了彩绘脱落的现象。经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彩绘陶的红色彩绘层进行分析,包括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确定了红色彩绘的颜料为朱砂,胶结物为大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彩绘陶器 彩绘层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出土之灯具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杏全 《文物春秋》 2009年第1期59-65,72,共8页
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中共出土了铜灯20件,本文从造型、铭文、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逐一探讨介绍,并就其功能、结构、造型及装饰艺术等分析了这批灯具的主要特色与突出成就。
关键词 满城汉墓 灯具 铭文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满城汉墓的随葬器物看西汉艺术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莉 贡巧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8-92,共5页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古拙之美的追求,其二是对精巧、奢华之美的追求。前者以西汉征战南北、开疆拓土的气势一脉相承,后者与西汉贵族阶层追求享乐和羽化升天的生活境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随葬器物 审美特征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满城汉墓出土文物谈灿烂的汉代文明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杏全 《文物春秋》 2009年第5期9-15,共7页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墓中出土了上万件文物,这些文物是汉代历史文明的载体。本文撷取满城汉墓出土的数种文物标本,通过对它们所蕴含的历史、科学信息的分析介绍,以窥汉代灿烂文明之一斑。
关键词 满城汉墓 出土文物 汉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景区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尚东 袁立坤 李世峰 《河北林果研究》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由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景观缺少统一的规划,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景区景观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景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对满城汉墓景区景观要素进行分类与评价,并提出景区景观规划策略... 由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景观缺少统一的规划,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景区景观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景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对满城汉墓景区景观要素进行分类与评价,并提出景区景观规划策略,划分景观功能区,形成楔状绿地与集中绿地相结合的绿化系统,以实现满城汉墓景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景观 规划 健康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老与满城汉墓考古工作——深切怀念敬爱的郭沫若同志
9
作者 卢兆荫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3期17-19,共3页
在纪念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之际,不禁使我回忆起郭老亲自关怀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1968年夏天,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年,当时... 在纪念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之际,不禁使我回忆起郭老亲自关怀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1968年夏天,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年,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已陷入派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满城汉墓 考古发掘 墓葬形制 错金博山炉 窦绾 发掘报告 社会科学部 发掘简报 随葬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彩绘陶器的保护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月峰 《文物春秋》 2003年第4期51-53,78,共4页
关键词 满城汉墓 彩绘陶器 文物保护 聚氨酯乳液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铭文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筠 陈静 《文物春秋》 2010年第3期51-57,66,共8页
满城汉墓共出土铜器600余件,其中30件刻有铭文,计52处近800字。这批铜器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前期器物刻铭的面貌,对研究西汉的度量衡制度、诸侯国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本文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对刻铭重新做了录文,更正了个别错... 满城汉墓共出土铜器600余件,其中30件刻有铭文,计52处近800字。这批铜器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前期器物刻铭的面貌,对研究西汉的度量衡制度、诸侯国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本文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对刻铭重新做了录文,更正了个别错讹之处,并分别做了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铜器铭文 录文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出土的镶翡翠饰应为镶玉饰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素霞 《文物春秋》 1990年第1期53-53,共1页
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镶嵌铜饰(1∶4085)(照1),外缘为铜质,作马蹄形,两侧饰浮雕式对兽,中间镶嵌一兽首(似牛首)。《发掘报告》记述其质地为翡翠,故名镶翡翠铜饰。最近笔者有幸反复观看了这件器物,认为这件镶嵌物并非翡翠,而是软玉(和阗玉... 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镶嵌铜饰(1∶4085)(照1),外缘为铜质,作马蹄形,两侧饰浮雕式对兽,中间镶嵌一兽首(似牛首)。《发掘报告》记述其质地为翡翠,故名镶翡翠铜饰。最近笔者有幸反复观看了这件器物,认为这件镶嵌物并非翡翠,而是软玉(和阗玉)。原因是: 一、从光泽上看,它不具备翡翠那种半透明的玻璃光泽,而呈现油脂状,比较细腻坚韧,是典型的软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发掘报告 玻璃光泽 镶嵌物 牛首 中厨 圈圈圈 圈口 周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陈列设计构思及特色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筠 《文物春秋》 2015年第3期57-63,共7页
2013年9月,伴随着河北博物院新馆的对外开放,新改陈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陈列正式与观众见面。新版陈列综合社会各界意见,对1999年版《满城汉墓》陈列做了较大修改,陈列内容更加丰富,展品更加多样,特色更加鲜明,在业内和社会上引... 2013年9月,伴随着河北博物院新馆的对外开放,新改陈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陈列正式与观众见面。新版陈列综合社会各界意见,对1999年版《满城汉墓》陈列做了较大修改,陈列内容更加丰富,展品更加多样,特色更加鲜明,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本文从选题优势、主题定位、内容框架、展品组织、设计亮点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该陈列的设计构思及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陈列 设计构思 陈列特色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满城汉墓的发掘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廷芳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3期43-55,77,共14页
十年“文革”,文物考古工作首当其冲,确确实实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因为它不但是属于被“革命”的文化的范畴之中,而且它还是被打倒的“四旧”之列。然而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1968年的夏天考古工作者却在全国武斗最严重的保定市附近... 十年“文革”,文物考古工作首当其冲,确确实实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因为它不但是属于被“革命”的文化的范畴之中,而且它还是被打倒的“四旧”之列。然而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1968年的夏天考古工作者却在全国武斗最严重的保定市附近的满城,发掘出了东汉中山国国王刘胜夫妇的两坐大墓,出土了两具完整的金缕玉衣和一大批从未出土过的文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这是因为发掘工作始终得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同志的大力支持及亲自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文物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者 发掘工作 考古所 耳室 中山国 探沟 北京军区 考古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 汉中山王陵的发现与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绍宗 《中国文化遗产》 2014年第2期80-86,共7页
1960年代,在河北满城的陵山发现了西汉中山王刘胜夫妇王陵。这组后来列入20世纪百大发现的宏伟墓葬,证实了文献中汉文帝霸陵"因其山不起坟"的记载。刘胜夫妇墓在历史上未曾被盗,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全面反映了西汉诸侯王、后... 1960年代,在河北满城的陵山发现了西汉中山王刘胜夫妇王陵。这组后来列入20世纪百大发现的宏伟墓葬,证实了文献中汉文帝霸陵"因其山不起坟"的记载。刘胜夫妇墓在历史上未曾被盗,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全面反映了西汉诸侯王、后生前的生活。文物品级之高,堪称集西汉工艺美术之大成。在满城汉墓发现46年后,当年的发掘者重新回顾这项重大考古发现始末和陵区后续考古工作,意在总结过去,推动西汉诸侯王陵的继续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国 满城汉墓 王陵 华北平原 战国时期 公元前 汉代 第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西汉中山王陵满城汉墓发掘纪实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绍宗 《文物春秋》 2008年第2期4-13,20,共11页
1968年夏秋发掘的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被列入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作者参加了两墓发掘的全过程。今年恰值满城汉墓发掘40周年,特撰此文,对当年的发现、发掘过程做了回顾,以为纪念。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满城汉墓 刘胜 窦绾 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出土封泥试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铮 《文物春秋》 1992年第1期35-37,共3页
满城汉墓出土封泥两种,共五件。即一号墓(刘胜墓)出土的“中山御丞”封泥一件;二号墓(窦绾墓)出土的“中山祠祀”封泥四件。这两种封泥的内容和作用都很不相同。 “中山御丞”封泥 “御丞”是“御府令丞”的略称,是“少府”的属官。《... 满城汉墓出土封泥两种,共五件。即一号墓(刘胜墓)出土的“中山御丞”封泥一件;二号墓(窦绾墓)出土的“中山祠祀”封泥四件。这两种封泥的内容和作用都很不相同。 “中山御丞”封泥 “御丞”是“御府令丞”的略称,是“少府”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属于宫廷内部服务官的性质,所谓“少府以养天子也。”宫廷服务内容庞杂,故属官也较多,如“中山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等,各司其事。其中“御府”的职责据颜师古的注是“主天子衣服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百官公卿 属官 少府 令丞 窦绾 秦官 谒者 中山国 长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与海昏侯墓出土青铜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喆安琪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同为西汉中期诸侯墓的河北满城中山王墓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了数量相近的青铜灯。一方面,两墓出土器物所反映的完善的造物体系,代表着西汉中期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器物文明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两墓的墓葬时间、墓主人身份地位、... 同为西汉中期诸侯墓的河北满城中山王墓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了数量相近的青铜灯。一方面,两墓出土器物所反映的完善的造物体系,代表着西汉中期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器物文明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两墓的墓葬时间、墓主人身份地位、墓葬保存完好程度的相近使得二者的出土器物具有比较研究的可行性。本文试以满城汉墓与海昏侯墓中出土青铜灯为例,通过对铜灯造型种类、制造工艺、所刻铭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西汉中期经济社会与贵族日常生活的一角,加深对西汉历史的认识;在南北异曲同工的精美青铜器上,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巧夺天工的青铜艺术魅力和一个时代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满城汉墓 海昏侯墓 青铜灯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说满城汉墓中的金缕玉衣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雅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章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玉衣的起源发展及制作过程,旨在进一步反映汉代葬玉及厚葬习俗的丰富内容。
关键词 满城汉墓 金缕玉衣 玉衣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城汉墓
20
作者 陆小冬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1999年第2期2-2,49,共2页
汉墓是我国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古代墓葬之一。其以牢固的结构、完美的技术、丰富的随葬品和多彩的艺术而闻名于世。满城汉墓则是其典型代表。
关键词 满城汉墓 随葬品 保存 墓葬 艺术 博山 我国古代 技术 数量 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