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彭鹏 钱樱 +3 位作者 陈秋生 李良群 张莉 赵维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140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40例中122例经过治疗后获得缓解,其中56例接受2个月1次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RM),中位维持8次(RM组);66例不接受任何抗淋巴瘤药物治疗(non-RM组)。结果:RM组及non-RM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级、Ann Arbor分期、FLIPI及FLIPI2评分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RM组和non-RM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9.7%和77.6%(P=0.043),其2年总生存(OS)分别为100%和98.6%(P=0.131)。无论在整体队列、RM组或non-RM组中,FLIPI2均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显著差异的3个危险组别(P<0.001)。亚组分析显示,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RM组较non-RM组的PFS显著提升;但在FLIPI2高危组中,RM与non-RM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55.6%和46.9%(P=0.920)。结论: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缓解的FL患者,无论是否行RM,FLIPI2均对其预后判别具有重要意义。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均可以从RM治疗中获益,但是高危患者中RM治疗的意义仍值得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岳文勤 徐丽丽 +1 位作者 杨建民 陈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7-974,共8页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55例接受传统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按FLIPI和FLIPI2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107例F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5~77)岁,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83.8%和74.9%。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1.7%、72.0%和50.4%(χ^(2)=14.274,P<0.001);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6.8%、64.4%和39.0%(χ^(2)=16.6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根据FLIPI2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7,P<0.01);在单纯化疗组,根据FLIPI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2,P=0.003)。在年龄≤60岁组,根据FLIPI和FLIPI2评分分组,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且年龄≤60岁组,仅FLIPI2可对FL患者进行良好的危险分层,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5.2%、87.5%和50.0%(χ^(2)=13.989,P<0.001)。结论利妥昔单抗时代,FLIPI2相比FLIPI可对FL患者进行更好的危险分层,年龄不再是影响FL患者PFS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存活率分析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彭鹏 钱樱 +3 位作者 陈秋生 李良群 张莉 赵维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等传统预后参数在FL中的预后作用存在局限性。该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 背景与目的: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等传统预后参数在FL中的预后作用存在局限性。该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bsolute monocyte count,ALC/AMC)在中国人群FL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13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样化疗方案治疗136例初治FL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ALC/AMC数据,并进行FLIPI评分。结果:根据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61例(44.9%),中危(评分2分)42例(30.9%),高危(评分3~5分)33例(24.2%);FLIPI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95.2%和78.8%(P=0.090),2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ivival,PFS)分别为91.4%、74.6%和47.8%(log-rank=23.3,P〈0.001);ALC/AMC≥4.7及〈4.7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68.6%(P=0.005),2年PFS分别为96.0%和69.7%(log-rank=13.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C/AMC≥4.7是独立于FLIPI的预后因素。对FLIPI无法区分的低危及中危患者,可通过ALC/AMC进一步细分为预后不同的两组(log-rank=7.535,P=0.006)。结论:对使用R-CHOP样方案的FL患者,ALC/AMC是简单可行的预后指标,反映患者机体免疫及肿瘤微环境并具有独立于FLIPI的预后意义。对于FLIPI难以区分的低危及中危患者,应当考虑ALC/AMC作为综合判断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 淋巴国际预后指数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高增殖指数的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佳佳 李君娜 +4 位作者 庞雪莲 马志萍 柏乾明 周晓燕 崔文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滤泡性淋巴瘤的Ki-67增殖指数(PI)通常与组织学分级相关。而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伴高增殖指数(LG-HPI)在诊断工作中时有发现且具有更高的侵袭性。本研究旨在探讨LG-HPI的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FISH检测20例... 目的滤泡性淋巴瘤的Ki-67增殖指数(PI)通常与组织学分级相关。而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伴高增殖指数(LG-HPI)在诊断工作中时有发现且具有更高的侵袭性。本研究旨在探讨LG-HPI的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FISH检测20例LG-HPI患者的Bcl-2、Bcl-6、MYC、IRF4基因断裂、Bcl-2/IgH基因融合及P53基因缺失情况。结果LG-HPI中Bcl-2基因断裂7例,Bcl-6基因断裂2例,Bcl-2/IgH基因融合7例,P53基因缺失3例。MYC和IRF4基因均未发现断裂。P53基因缺失的LG-HPI患者预后差。结论LG-HPI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与部分分子遗传学表型发生改变有关,P53基因缺失是影响LG-HPI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淋巴伴高增殖指数 KI-67 分子遗传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原发于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BCL-2基因重排的诊断与预后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Pham-Ledard A Coppli-Bony A +2 位作者 Doussau A 罗丹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3,共1页
t(14;18)(q32;q21)易位是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BCL-2原癌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之间的相互易位,导致BCL-2蛋白的过表达。
关键词 淋巴 BCL-2基因重排 BCL-2原癌基因 免疫球蛋白重链 BCL-2蛋白 预后 诊断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巍 王晶 +4 位作者 万伟 万文丽 王继军 胡凯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8-1453,共6页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男女比1∶1.36;64.4%患者有结外累及,其中骨髓受累最常见,占28.8%,消化道及骨骼累及次之。BCL-2/J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为30.3%,起病时Ⅲ-Ⅳ期为71.2%,在可追踪的56例患者的OR和CR率分别为96.4%和80.3%,5和10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4.1%,复发率33.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受累淋巴结最大直径、消化道受累、LDH、ECOG、IPI、aaIPI、FLIPI、FLIPI2危险分层及初治是否达到CR是F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消化道受累、IPI、aaIPI和初治是否达到CR是影响FL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初治未达CR者的死亡风险约是达CR者的70倍。结论:本研究中初治滤泡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骨髓受累常见,BCL-2/JH基因重排发生率较低,就诊时多为Ⅲ-Ⅳ期,复发率高,但生存期较长。消化道受累、IPI、aaIPI及初治是否达CR是F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国际预后指数 淋巴国际预后指数 淋巴国际预后指数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彭鹏 余栋 +4 位作者 钱樱 陈秋生 顾潇 张莉 赵维莅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及FLIPI2在中国人群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样化疗方案为起始治疗... 目的 探讨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及FLIPI2在中国人群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样化疗方案为起始治疗的63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FLIPI及FLIPI2评分.结果 根据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31例(49.2%),中危(评分2分)24例(38.1%),高危(评分3~5分)8例(12.7%);根据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分)17例(27.0%),中危(评分1~2分)42例(68.3%),高危(评分3~5分)4例(4.8%).FLIPI低危、中危、高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5%(29/31)、91.7 %(22/24)和75.0%(6/8)(P=0.27),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7%、75.2%和58.8%(Log-rank=1.063,P=0.59);FLIPI2低危、中危、高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7/17)、90.7%(39/42)和50.0%(2/4)(P=0.01),2年PFS率分别为92.9%,74.0%和33.3%(Log-rank=7.075,P=0.03).结论 对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样化疗方案治疗的FL患者,FLIPI2比FLIPI在PFS方面更具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国际预后指数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