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感官视角下城市居民滨江空间景观感知偏好
1
作者 朱战强 李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中国城镇化迈入人口城镇化的“下半场”,多感官下的居民景观感知与规划设计是近年空间感知分析与规划设计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视觉、听觉单一感官分析或双重感官分析,存在着对嗅觉、触觉等感官缺乏关注,以及对多感官结合分析... 中国城镇化迈入人口城镇化的“下半场”,多感官下的居民景观感知与规划设计是近年空间感知分析与规划设计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视觉、听觉单一感官分析或双重感官分析,存在着对嗅觉、触觉等感官缺乏关注,以及对多感官结合分析关注很少的理论不足。本文以多感官感知为视角,以广州市滨江公共空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自然、人类/人类活动、人造/机械”3种景观要素及33个景观因素,通过构建感知增长率指数,对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4种感官下的不同类型滨江空间的居民景观感知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景观要素下4种感官的感知相对敏感度不同,自然景观中嗅觉敏感,人类活动景观中听觉敏感,人造景观中触觉敏感。相对视觉和触觉而言,听觉和嗅觉下居民景观感知需求更容易被忽视。居民对自然声音和自然气味的景观要素感知期待仍需加强,而人类活动声和机械气味则不受欢迎。多感官下的景观要素感知特征在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下存在差异,广场和桥下/码头是重点改造空间,需特别关注避免电子设备声和交通噪声的干扰。最后形成了各滨江空间相应的感知设计指引。本文提出,集成多感官的居民景观感知分析可为城市滨江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感知 滨江空间 景观要素 偏好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滨江空间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2
作者 黄思璇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2期45-48,共4页
旧城滨江公共空间更新是城市品质提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城市旧城区滨江空间景观更新改造往往面临多方面问题。结合福州两江四岸景观提升,以福州市闽江之心核心区青年广场改造为例,分析核心区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基于现状的旧城滨江空间... 旧城滨江公共空间更新是城市品质提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城市旧城区滨江空间景观更新改造往往面临多方面问题。结合福州两江四岸景观提升,以福州市闽江之心核心区青年广场改造为例,分析核心区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基于现状的旧城滨江空间景观改造再生策略,通过慢行空间贯连、滨江视野开拓、历史长河演绎、空间资源整合等相应措施解决滨江开放空间步道阻断、步行不友好、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空间不开放、历史空间不突出、绿化不均衡等问题,为类似滨江旧城景观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心 滨江空间 策略研究 景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袁青 李泓锐 冷红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6,共11页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探究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老年人不同行为活动的作用机制。发现:(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的环境特征主要由社会性要素、景观性要素、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四个维度构成;(2)环境要素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过行为活动间接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其中,社会性要素和景观性要素既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仅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作用于心理健康;(3)老年人在滨江空间的不同行为活动在环境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亲水互动行为的中介效应最大。揭示了冬季滨江空间环境特征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对提升改造寒地城市冬季滨江空间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滨江空间 老年人 心理健康 寒地城市 行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滨江空间的城市可识别性作用
4
作者 高广华 王淼 +1 位作者 赵伟 周浩翔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在城市趋同发展的今天,营造城市特色空间以提高城市可识别性显得尤为重要。以重庆滨江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归纳了重庆滨江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重庆滨江空间的特征,以及滨江空间对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重... 在城市趋同发展的今天,营造城市特色空间以提高城市可识别性显得尤为重要。以重庆滨江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归纳了重庆滨江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重庆滨江空间的特征,以及滨江空间对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重庆滨江空间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丰富了城市公共生活,是辨析城市结构的重要场所,影响着城市发展进程中文脉传承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空间 山地城市 城市可识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口滨江空间:从传统商业港埠到条约港口中心
5
作者 谭刚毅 吕洁蕊 陈国栋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1期21-25,共5页
基于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梳理,对汉口滨江空间自明朝至近代的建设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梳理1916—1921年间汉口英租界江滩扩建史实,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汉口滨江空间的规划建设逻辑,分析经济和政治因素在滨江空间格局形成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汉口 滨江空间 码头 城市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南京滨江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陶承洁 吴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1期83-89,共7页
滨江空间是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城市空间。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师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护滨江空间生态本底的同时,激发其作为城市发展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活力。本文以南京滨... 滨江空间是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城市空间。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师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护滨江空间生态本底的同时,激发其作为城市发展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活力。本文以南京滨江为对象,分析了地理、经济、规划等因素影响下,滨江功能、空间与景观特征的变迁,并针对现有问题,从生态保护、空间优化、景观提升三个方面提出了滨江空间发展策略,以塑造滨江特色、提升滨江空间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空间 活力 城市规划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武汉为例从滨江空间解读城市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璐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期22-24,共3页
从建筑学的空间视角对城市进行分析解读,从滨江空间构成要素、滨江空间活动特征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武汉滨江空间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高空间活力值的元素特征。
关键词 滨江空间 城市文脉 景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红城市滨江空间活力再造研究——以长沙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媛媛 蒋涤非 +1 位作者 周楚平 涂宇浩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1期39-45,共7页
近日,网红城市越来越被中国大众所关注,而滨江空间是城市中最连贯的共享空间,也是展现城市"网红"特色的代表性区域。本文基于线上多源数据的滨江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和线下"使用后评价"调查,构建了基于"... 近日,网红城市越来越被中国大众所关注,而滨江空间是城市中最连贯的共享空间,也是展现城市"网红"特色的代表性区域。本文基于线上多源数据的滨江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和线下"使用后评价"调查,构建了基于"网红"程度的滨江空间活力评价方法,并以网红城市长沙为例,通过对湘江周边代表性城市更新案例的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出3种主要活力再造模式,即工业遗产更新型、商业资本介入型和公共文化设施介入型。通过分析上述代表性城市更新案例项目,得出城市滨江空间更新模式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城市 滨江空间 活力再造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以宜昌市点军区滨江空间建设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媛 文楠 +1 位作者 宛仕燃 张颖 《现代园艺》 2021年第24期150-152,共3页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宜昌市积极推动花园城市向公园城市升级。目前,城市绿地建设现状存在服务功能不完善、生态涵养功能薄弱、绿地系统布局不均等多种问题。基于点军区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依据场地特征、现状问题,依据公园城市发...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宜昌市积极推动花园城市向公园城市升级。目前,城市绿地建设现状存在服务功能不完善、生态涵养功能薄弱、绿地系统布局不均等多种问题。基于点军区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依据场地特征、现状问题,依据公园城市发展建设思路,建立了“连绿廊--修生态--串资源--造节点--营场景”的5条主要措施途径,开展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滨江绿地建设路径探索,以期为加快推进宜昌市建设滨江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滨江空间 景观风貌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江空间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区域概念规划为例
10
作者 陆地 《城建档案》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的主体架构应当包括城市空间、典型要素、道路交通系统、产业布局、景观风貌等生态化内容,并提出滨江城市空间的生态规划策略,最后以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区域概念规划为例,就上述要点逐一诠释。
关键词 生态城市规划 滨江空间 生态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物流城市滨江空间城市设计初探
11
作者 龙丽薇 《城市地理》 2016年第11X期7-7,共1页
以怀化市舞水河滨江风光带城市设计为例,力图结合怀化市商贸城市的发展现状,从协调滨江空间的的功能性和景观性等方面提出设计思路,并探讨了具体的城市设计策略,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出了明确导向。
关键词 商贸物流城市 滨江空间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高架桥下滨江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
12
作者 杜旭萍 李瑞君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第7期58-60,共3页
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推进,高架桥道路系统应运而生,见证了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重庆作为山地和滨江城市的代表,在用地矛盾突出的现在,高架桥及其下部空间的关系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一方面,山、水、桥都是城市结构发展... 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推进,高架桥道路系统应运而生,见证了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重庆作为山地和滨江城市的代表,在用地矛盾突出的现在,高架桥及其下部空间的关系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一方面,山、水、桥都是城市结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的名片,是其地域特色之代表。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发展也忽视了对于滨江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导致江岸线城市特色的缺失和空间的浪费,人和城市、自然三者之间的平衡日益不均。该文基于以上问题,以重庆市主城区高架桥下滨江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空间布局、活动设施、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探究了重庆高架桥下滨水景观塑造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高架桥 滨江空间 景观设计
原文传递
健康视角下山地小城镇滨江街道空间优化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若璨 戴彦 《中国名城》 2021年第7期66-74,共9页
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对小城镇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而山地小城镇依山傍水的地理格局为居民提供了天然的活动空间。从健康视角审视山地小城镇滨江街道空间的优化,对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健康街道设计导... 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对小城镇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而山地小城镇依山傍水的地理格局为居民提供了天然的活动空间。从健康视角审视山地小城镇滨江街道空间的优化,对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健康街道设计导则,结合山地小城镇.滨江街道空间的特点,从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活力3个维度,提出山地小城镇滨江街道空间优化的8项要点:交通连续性、景观生态性、空间适应性、慢行安全性、设施包容性、智慧便捷性、主题多样性、业态多元化。通过.对伦敦、潼南、合川的案例分析,探讨小城镇滨江街道空间更新路径,提出“以‘慢’构街、以‘品’优街、以‘全’营街、以‘繁’兴街、以‘制’维街”的优化策略,构建健康街道,倡导全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街道 滨江空间 山地小城镇 品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滨江公共空间景观带构建中的城市记忆要素分析
14
作者 张超 秦明一 张沥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90-92,共3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在对涪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涪陵滨江景观带的城市记忆要素,有形和无形的环境要素,并以此总结出相应的表现原则,试图获得对滨江空间景观更新的有效积累,为更好地进行城市地域化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在对涪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涪陵滨江景观带的城市记忆要素,有形和无形的环境要素,并以此总结出相应的表现原则,试图获得对滨江空间景观更新的有效积累,为更好地进行城市地域化景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公共空间 城市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垂直社区”到滨江空间的基层治理新路
15
《天津支部生活》 2023年第18期58-59,共2页
暑期刚至,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的暑托班就开班了。这个公益暑托班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今年办在总高度为632米的上海中心、东方金融广场和上海银行大厦里,解决职工暑期小孩无人托管的后顾之忧。这得益于楼宇经济进发蓬勃活力的背后,上海对基... 暑期刚至,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的暑托班就开班了。这个公益暑托班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今年办在总高度为632米的上海中心、东方金融广场和上海银行大厦里,解决职工暑期小孩无人托管的后顾之忧。这得益于楼宇经济进发蓬勃活力的背后,上海对基层党建的持续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宇经济 托班 基层治理 探索实践 基层党建 托管 滨江空间 陆家嘴金融城
原文传递
城市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中的植物配置研究——以上海黄浦江东岸公共绿地为例
16
作者 顾琨 孙政 《城市周刊》 2019年第24期1-3,共3页
城市滨江空间是城市宝贵的资源,是城市中最具有价值的开发资源。城市滨江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特色和城市环境。通过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的调整整合滨江空间,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对滨江... 城市滨江空间是城市宝贵的资源,是城市中最具有价值的开发资源。城市滨江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特色和城市环境。通过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的调整整合滨江空间,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对滨江空间的贯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上海黄浦江东岸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为例,从点状空间植物配置、线状空间植物配置入手,通过不同的种植主题、种植策略和树种选择,研究了不同的空间类型中的植物配置方式,为今后城市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中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空间 空间贯通 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修补理念下滨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宏 路毅 《山西建筑》 2018年第7期6-7,共2页
对哈尔滨市井街至公浴街滨江公共空间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优化场地功能和强化地域归属感等方面,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规划设计新思维,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修补 公共空间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江开放空间中的步行空间设计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华 陶亮 《山西建筑》 2007年第22期57-58,共2页
对城市滨江开放空间中的步行空间的功能、尺度、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行为学的角度论述了滨江开放空间中步行空间的设计要点,以完善该步行空间的设计,充分发挥步行空间的功能。
关键词 开放空间 步行空间 功能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文化与武汉滨江文化空间的互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玉堂 姜雨薇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第8期50-57,共8页
城市滨江空间的存在对社会成员来说,有着特殊而强大的意义。滨江空间作为江与城之间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紧密相连的“中介体”,是演绎城市历史、彰显城市精神、维系城市文脉、保温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是可以被标准化... 城市滨江空间的存在对社会成员来说,有着特殊而强大的意义。滨江空间作为江与城之间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紧密相连的“中介体”,是演绎城市历史、彰显城市精神、维系城市文脉、保温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是可以被标准化生产和复制的产品,因为过度强调工具理性,结果否定了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导致了城市历史脉络的断裂和“地方感”消逝。武汉滨江文化空间是以长江文化为核心象征,以码头文化、商埠文化、工业文化、革命文化、渡江文化等为主体的动态文化复合体。在数字技术和网络社会崛起的时代,关于滨江文化空间的建构,应当通过提炼核心文化符号,打造多元文化时空;唤醒城市集体记忆;建构“可沟通的”虚拟文化空间等路径,重塑人与江、人与地、人与城之间情感连结和“地方依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文化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汇滨江的规划实践——兼论滨江公共空间的特色塑造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潇 朱婷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徐汇滨江是复合了浦江城市级功能拓展带、滨江核心景观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旧城更新与旧区改建等多重属性的特定区域。通过回顾近年来徐汇滨江的规划建设实践,系统梳理了各项功能性规划、景观性规划和配套规划设计的历程与作用,尝试... 徐汇滨江是复合了浦江城市级功能拓展带、滨江核心景观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旧城更新与旧区改建等多重属性的特定区域。通过回顾近年来徐汇滨江的规划建设实践,系统梳理了各项功能性规划、景观性规划和配套规划设计的历程与作用,尝试对城市重点功能区各项规划的层次关系与逻辑序列进行体系重构。并结合徐汇滨江已建成的特色公共空间,重点阐释滨江景观道、滨水区复合动线、多级亲水空间、城市记忆留存等核心理念在徐汇滨江规划中的生成机制与开发建设中的实现机制。进而提出了徐汇滨江规划实践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开放空间 双向景观效用 复合动线 工业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