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枢纽立交工程河道过水断面观测及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徐晨轩 赵才全 +2 位作者 卞达芝 韩阳 李猛 《江苏水利》 2025年第2期28-34,共7页
河道过水断面观测是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测量成果直接反映工程水下部分情况。以滨海枢纽立交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滨海枢纽工程南北偏泓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上下游河道冲淤量,对河道断面变化进行特征分析,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管... 河道过水断面观测是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测量成果直接反映工程水下部分情况。以滨海枢纽立交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滨海枢纽工程南北偏泓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上下游河道冲淤量,对河道断面变化进行特征分析,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枢纽 过水断面 观测数据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工程底板测压管观测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晨轩 张政凯 万青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4年第6期34-40,共7页
依据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立交工程测压管观测实际数据,结合绘制图表对测压管测量成果进行分析,旨在积累经验提升测压管监测分析和管理能力。分析成果可为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相关工程测压管观测与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测压管观测 分析 滨海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枢纽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军 丁兆晖 《中国水利》 2015年第10期25-27,30,共4页
滨海枢纽工程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穿越通榆河的立交工程,与通榆河正交。主要任务是将上游洪水及涝水穿越通榆河顺利下泄,维持通榆河的航运、204国道交通,并通过导航工程与永久性通航工程结合,解决入海水道、总渠与通榆河间通航问题。为... 滨海枢纽工程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穿越通榆河的立交工程,与通榆河正交。主要任务是将上游洪水及涝水穿越通榆河顺利下泄,维持通榆河的航运、204国道交通,并通过导航工程与永久性通航工程结合,解决入海水道、总渠与通榆河间通航问题。为了保证通榆河不断航及204国道交通顺畅,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必较,优选了分建方案中的二期地涵贴近一期地涵总体布置方案,很好地满足了入海水道行洪和通榆河通航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工程 技术可行性 经济合理性 总体布置方案 淮河入海水道 滨海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枢纽永久与临时结合的通航布置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涛 潘畅 王立锋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扩建滨海枢纽二期渡槽为不断航需开辟临时导航航道,根据航道网规划要求,要考虑临时船闸永久使用。根据施工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航路组织、现状和预测船型、货运量预测、船舶安全航行等要求,确定永久与临时结合的船闸和临时连接段航道... 扩建滨海枢纽二期渡槽为不断航需开辟临时导航航道,根据航道网规划要求,要考虑临时船闸永久使用。根据施工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航路组织、现状和预测船型、货运量预测、船舶安全航行等要求,确定永久与临时结合的船闸和临时连接段航道规模及通航布置方案。结合临时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河道地形、流量和水位分析不同部位的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明,该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均满足要求。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下一阶段需重点研究的方向,对类似永久与临时结合通航方案的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枢纽 永久与临时结合 航路组织 布置方案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枢纽施工导航方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一晗 仝道斌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新一轮治淮战略性骨干项目。作为淮河入海水道的重要枢纽,滨海枢纽工程需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扩建。为进一步保证入海水道与通榆河的水上立交,维持通榆河的水路航运,滨海枢纽施工期导航被明确为工可阶...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新一轮治淮战略性骨干项目。作为淮河入海水道的重要枢纽,滨海枢纽工程需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扩建。为进一步保证入海水道与通榆河的水上立交,维持通榆河的水路航运,滨海枢纽施工期导航被明确为工可阶段需专题研究的几项重大问题之一。文中通过分析研究枢纽总体布置,对多种导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提出了滨海枢纽西侧临时导航结合永久通航的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入海水道 滨海枢纽 施工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健 黄建 《江苏水利》 2004年第3期14-14,17,共2页
滨海枢纽工程是淮河人海水道四大枢纽之一,工程为一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流量2 270m3/s,校核流量2 890m3/s,由23孔6mx6.5m涵洞组成,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形式,翼墙为空箱薄壁结构,沉井基础,混凝土量达15.8万m3,月最大浇筑量为1.65万m3,混凝土... 滨海枢纽工程是淮河人海水道四大枢纽之一,工程为一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流量2 270m3/s,校核流量2 890m3/s,由23孔6mx6.5m涵洞组成,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形式,翼墙为空箱薄壁结构,沉井基础,混凝土量达15.8万m3,月最大浇筑量为1.65万m3,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枢纽工程 混凝土 水工建筑物 翼墙 空箱薄壁结构 配合比 浇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7
作者 叶健 《江苏水利》 2005年第3期13-13,15,共2页
关键词 滨海枢纽 淮河下游 泄洪 防洪安全 下游河道 防洪标准 水道 204国道 现代化建设 总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海水道滨海枢纽上游调顺段流态数值模拟及优化计算
8
作者 黄红虎 陈玉明 +2 位作者 陆林广 宦国胜 江树荣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2-45,共4页
对入海水道滨海枢纽上游调顺段进行了流场模拟和水力优化;流场模拟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为控制方程,并以标准k-ε紊流模型使方程组闭合;经过优化,不仅明显地改善了上游调顺段的流态,而且减少了征地和土方开挖量.
关键词 入海水道 滨海枢纽 数值模拟 河道优化 淮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204国道桥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被引量:2
9
作者 陶乃兵 《交通世界》 2006年第07A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淮河入海水道 204国道 工程施工 滨海枢纽 控制要点 监理质量 简支空心板梁 钻孔桩基础 连续箱梁 单箱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闸门水位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健 黄建 《江苏水利》 2002年第B12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可靠性 安全性 滨海枢纽 闸门 水位 自动化控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浅谈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
11
作者 蒋建云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6年第2期39-40,46,共3页
本文介绍淮河入海水道枢纽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原材料、施工设备、检测仪器、施工工艺以及环境影响等的质量检查控制,最后对工程进行评定。
关键词 淮河入海水道 滨海枢纽工程 质量监督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滨海枢纽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
12
作者 张定标 《江苏水利》 2008年第5期24-24,26,共2页
1 工程概况滨海枢纽工程是淮河人海水道第四级控制建筑物,工程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型式,上槽衔接通榆河,槽净宽58m,可通行1000t级船舶;下洞贯通人海水道,由23孔6m×6.5m涵洞组成。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滨海枢纽 水泥搅拌桩 工程概况 枢纽工程 结构型式 建筑物 通榆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海水道滨海枢纽立交地涵和204国道桥工程荣获“扬子杯”优质工程奖
13
《江苏水利》 2004年第2期48-48,共1页
滨海枢纽的立交地涵和204国道桥工程双双喜获由江苏省建设厅、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省建筑业协会联合评审的江苏省建筑行业最高奖——“扬子杯”优质工程奖。这是本次168奖项中我省水利行业仅有的两个获奖工程.
关键词 立交地涵 滨海枢纽 防洪排涝 项目管理 滨水建筑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工程喜获部优
14
《江苏水利》 2005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近日.治淮战线再传捷报,淮河入海水道滨海船枢纽工程与泰州引江河双双喜获2005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这也是滨海枢纽继2003年12月获得两项“扬子杯”省优质工程奖、2004年8月获得两项省水利优秀施工工程奖后.再获殊荣.为江苏水... 近日.治淮战线再传捷报,淮河入海水道滨海船枢纽工程与泰州引江河双双喜获2005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这也是滨海枢纽继2003年12月获得两项“扬子杯”省优质工程奖、2004年8月获得两项省水利优秀施工工程奖后.再获殊荣.为江苏水利增添了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入海水道 枢纽工程 滨海枢纽 水利工程 优质工程 泰州引江河 施工工程 治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在遭遇暴雨时安全运用的分析
15
作者 韩爱华 《江苏水利》 2009年第4期35-36,共2页
1 缘由 淮河入海水道自淮安枢纽以下分南北泓,实现清污分流与高低区涝水分排,自2003年6月建成以来,为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灌溉水源,减轻雨涝灾害损失发挥了巨大效益。同时,由于地方社会发展对防汛工作的新要求,区域性汇流更快更... 1 缘由 淮河入海水道自淮安枢纽以下分南北泓,实现清污分流与高低区涝水分排,自2003年6月建成以来,为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灌溉水源,减轻雨涝灾害损失发挥了巨大效益。同时,由于地方社会发展对防汛工作的新要求,区域性汇流更快更猛,加之各类恶劣因素的影响,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安全运用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广泛。本文利用2008年7月相关暴雨资料,初步分析其对滨海枢纽安全运用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运用 滨海枢纽 暴雨资料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 淮安枢纽 清污分流 生态环境 灌溉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思想在滨海枢纽建设管理中的实践
16
作者 叶健 王正春 马树齐 《江苏水利》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滨海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四大枢纽之一,由立交地涵、204国道桥、上游河道三部分组成,具有泄洪、排涝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主要工程量:土方挖填695万m3,混凝土18万m3,概算总投资3.54亿元,工期二年半.
关键词 “三个代表”思想 滨海枢纽 施工现场 视频监控系统 工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
17
作者 叶健 马树齐 《江苏水利》 2002年第B12期18-18,20,共2页
关键词 力学性能 抗弯强度 力学性能 滨海枢纽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枢纽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与施测
18
作者 耿汉文 《江苏水利》 2006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滨海枢纽 施工控制网 立交地涵工程 水工建筑物 施测 设计 204国道 道桥工程 公路桥 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复杂地基中沉井群施工——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沉井群施工
19
作者 唐海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5年第1期21-22,共2页
1 工程概述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立交地涵工程位于江苏省滨海县城南约6km 的淮河入海水道与通榆河交会处,具有排水、泄洪、通航的综合功能,设计泄洪流量为2270m^3/s。该工程新建23孔地涵,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型式,上槽宽度为58m,单孔尺寸为... 1 工程概述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立交地涵工程位于江苏省滨海县城南约6km 的淮河入海水道与通榆河交会处,具有排水、泄洪、通航的综合功能,设计泄洪流量为2270m^3/s。该工程新建23孔地涵,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型式,上槽宽度为58m,单孔尺寸为6.0m×6.5m,总过流断面积885.5m^2。上游第一、二、三节翼墙,下游第三、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入海水道 立交地涵 沉井制作 滨海枢纽 通榆河 沉井群 翼墙 工程概述 下沉系数 沉井下沉
原文传递
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施工技术在滨海枢纽立交地涵工程中的应用
20
作者 唐海峰 吕敏 黄书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3年第5期26-27,共2页
1 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为一等工程,滨海枢纽立交地涵为1级建筑物。地涵设计泄洪流量2270m^3/s,新建23孔地涵,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形式(洞身分为三节,其中上、下洞首各长25m,中洞长30m),上槽宽度58m,单孔尺寸6.0m×6.5m,总过流断面... 1 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为一等工程,滨海枢纽立交地涵为1级建筑物。地涵设计泄洪流量2270m^3/s,新建23孔地涵,采用上槽下洞结构形式(洞身分为三节,其中上、下洞首各长25m,中洞长30m),上槽宽度58m,单孔尺寸6.0m×6.5m,总过流断面积885.5m^2。该工程振动沉模防渗板墙布置在下洞首底板和下游南北第一、二节翼墙底板下面,呈垂直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沉模防渗板墙 施工技术 立交地涵 滨海枢纽 双模板 渗透系数 施工工艺 工程概况 无接缝 新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