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漆木器保护修复研究概述
1
作者 王颖竹 何秋菊 《中国生漆》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我国漆木器制作和使用历史源远流长,但漆木器因其有机质属性而容易发生劣化,特别是北方干燥地区半饱水漆木器极难完整保存。北京市石景山区出土的一件完整的明代漆棺就存在多种病害。为阻止漆棺的进一步劣化,保存北方地区罕见的完整大... 我国漆木器制作和使用历史源远流长,但漆木器因其有机质属性而容易发生劣化,特别是北方干燥地区半饱水漆木器极难完整保存。北京市石景山区出土的一件完整的明代漆棺就存在多种病害。为阻止漆棺的进一步劣化,保存北方地区罕见的完整大型漆木器,通过梳理我国现有漆木器的保护修复方法和局限,以期为制订明代漆棺保护修复方案提供坚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木器 木胎脱水 皮回软回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漆木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张朔 朱雨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85-89,共5页
3D打印技术可以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精准获取文物的真实数据和详细信息,快速打印文物复制品和修复修补配件,极大地避免了保护工作中对文物的二次损伤,提高了文物复制和文物修复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上的应... 3D打印技术可以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精准获取文物的真实数据和详细信息,快速打印文物复制品和修复修补配件,极大地避免了保护工作中对文物的二次损伤,提高了文物复制和文物修复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在漆木器保护领域的应用却鲜有报道。该文根据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对其在漆木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范围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漆木器的复制、漆木器的修复、漆木器数据库的建立、漆木器展出及漆木器定制化创作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还对目前3D打印技术在漆木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文物保护 漆木器 复制 修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漆木器文物的科学保管——以天长市博物馆为例
3
作者 施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35-38,共4页
天长市博物馆作为安徽省皖东地区最早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丰富的馆藏中包括众多珍贵的漆木器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源自天长市区及其周边镇、街的考古发掘,时间跨度广泛,涵盖多个历史时期。这些漆木器文物类型多样,涉及生活用具、祭祀用品、... 天长市博物馆作为安徽省皖东地区最早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丰富的馆藏中包括众多珍贵的漆木器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源自天长市区及其周边镇、街的考古发掘,时间跨度广泛,涵盖多个历史时期。这些漆木器文物类型多样,涉及生活用具、祭祀用品、艺术品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古代天长地区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文章以天长市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了馆藏漆木器文物的科学保管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我们发现天长市博物馆在漆木器文物保管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科学保管措施,包括加强文物鉴定与分类、应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与设施、完善文物保管制度与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漆木器文物 天长市博物馆 科学保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在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家昌 郑元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高了61%;脱水后器物外观尺寸最大收缩率为1.9%;抗吸湿性能提高了29.8%;脱水后器物的强度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丙烯酸树脂 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醛用于加固饱水漆木器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曦芸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在阐述饱水文物一般脱水方法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乙二醛经浓缩处理后作为填充加固剂的应用实例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等等。其中用乙二醛加固的二件饱水木块 (含水率为 70 0 % )在长度、高度、宽度三个方向的收缩率分别为 1 .0 9%~ 1 .54... 在阐述饱水文物一般脱水方法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乙二醛经浓缩处理后作为填充加固剂的应用实例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等等。其中用乙二醛加固的二件饱水木块 (含水率为 70 0 % )在长度、高度、宽度三个方向的收缩率分别为 1 .0 9%~ 1 .54%、0 .0 8%~ 0 .42 %、0 .39%~ 0 .41 % ,列举了用乙二醛对一件汉代漆器和四件木胎战国剑鞘的处理效果。此外 ,还运用红外光谱和质谱法测定了试剂乙二醛和加固液的结构 ,详细讨论了乙二酯在试剂和加固液中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和聚合状态的细微变化 ,指出在二种溶液中并不存在醛基 ,乙二醛仅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并讨论了乙二醛与饱水古木的作用机理 ,提出用醇溶液能有效控制乙二醛使用中易返酸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 加固剂 饱水漆木器 饱水文物 脱水处理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绵阳出土的西汉饱水漆木器的前期保护工作 被引量:6
6
作者 金普军 赵树中 +1 位作者 吕春林 杨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保护四川绵阳出土的西汉饱水漆木器,使用脱水定型法对20件文物进行了保护。选用甲醇脱水,十八烷醇加固定型的方法,继而作旧,封护。结果表明,经保护处理的文物,其弦向平均收缩率为8%左右,径向平均收缩率为1%左右,说明保护处理是成功... 为保护四川绵阳出土的西汉饱水漆木器,使用脱水定型法对20件文物进行了保护。选用甲醇脱水,十八烷醇加固定型的方法,继而作旧,封护。结果表明,经保护处理的文物,其弦向平均收缩率为8%左右,径向平均收缩率为1%左右,说明保护处理是成功的。实验说明,甲醇一十八烷醇脱水定型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 漆木器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长沙汉墓出土漆木器残片分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娜 张飞龙 聂菲 《中国生漆》 2017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以现代生漆为基体,采用高温裂解、加速漆皮老化技术,模拟古代漆皮的老化过程。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和热分析技术,比对分析模拟老化漆皮与湖南长沙咸嘉湖等地出土的漆器漆皮的指纹图谱变化,来解析古代漆皮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长沙汉墓 出土漆木器 傅里叶红外和热分析技术 残片分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罗泊湾汉代漆木器修复保护 被引量:3
8
作者 任晓磊 黄槐武 李永春 《中国生漆》 2018年第4期40-46,共7页
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漆木器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汉代岭南地区漆器制作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这些漆木器在出土后不久,经脱水及保护修复后入馆收藏,入藏后长期保存于炎热潮湿环境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亟待保护修复。... 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漆木器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汉代岭南地区漆器制作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这些漆木器在出土后不久,经脱水及保护修复后入馆收藏,入藏后长期保存于炎热潮湿环境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修复保护前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SEM-EDS)、X射线成像分析和树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漆木器的成分、髤漆工艺、内部结构以及木胎的树种材质,为后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当前通行的文物修复原则的指导下,对器物进行了修复保护,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木器 修复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在出土浸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丽 李文英 杨竹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解决出土浸饱水漆木器的脱水定型,采用硅胶法将出土浸饱水的漆耳杯和漆盒表面用75%的酒精棉球擦净,经软X射线对胎质进行无损检测后,用电火花打孔,然后放入干燥器皿内的托盘上,同时放入称量的变色球形硅胶,反复更换硅胶量,每次更换25g,... 为解决出土浸饱水漆木器的脱水定型,采用硅胶法将出土浸饱水的漆耳杯和漆盒表面用75%的酒精棉球擦净,经软X射线对胎质进行无损检测后,用电火花打孔,然后放入干燥器皿内的托盘上,同时放入称量的变色球形硅胶,反复更换硅胶量,每次更换25g,每810天更换一次。待硅胶不再变色,器物不再减重,脱水定型完成。结果表明,各件器物平均脱水量为121g。其中,漆耳杯平均脱水率为140%,漆盒盖为120%。说明此法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完善,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硅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研究报告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进良 崔战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漆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饱水漆木器的木胎,... 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漆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饱水漆木器的木胎,克服了其它方法不易渗透或对漆皮有重大损伤的缺陷。它对不同含水率、不同树种都能适用,而且还具有可逆性。该方法设备简单、工艺简便,极利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古代饱水漆木器 被引量:6
11
《中国文化遗产》 2004年第3期62-62,共1页
湖北省博物馆从1973年开始研究乙二醛脱水法脱水、加固、定型古代饱水漆木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乙二醛,一般是20%—50%的水溶液,在水溶液中以水合物存在,极易溶于水及许多有机溶剂中,易起聚合作用。采用乙二醛作为... 湖北省博物馆从1973年开始研究乙二醛脱水法脱水、加固、定型古代饱水漆木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乙二醛,一般是20%—50%的水溶液,在水溶液中以水合物存在,极易溶于水及许多有机溶剂中,易起聚合作用。采用乙二醛作为替换水分子的填充物,是由于乙二醛本身是水溶液,能渗透到器物组织细胞中,并随着脱水的进程逐步在器物中聚合。聚合物在器物内部生成时,器物组织细胞在失去水份时所产生的拉拢力(即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脱水法脱水法 古代 饱水漆木器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博物馆漆木器文本翻译研究
12
作者 刘铭 《求知导刊》 2017年第9期151-152,共2页
我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八百年瑰丽奇异的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巧夺天工的漆... 我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八百年瑰丽奇异的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巧夺天工的漆木器工艺则是楚国辉煌手工业发展的见证者。截止到2016年1月,我国有近6000个博物馆(包含纪念馆),其中作为楚文化聚集地的湖北与湖南有357个博物馆(包含纪念馆);出土文物是研究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博物馆则是展现中华历史文化的前沿阵地,其展出的文物翻译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效果与传播力度。文章以湖北省博物馆内漆木器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博物馆漆木器藏品的文本英译现状,结合楚文化背景,提出如何提高漆木器翻译文本的规范性,以促进楚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漆木器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信阳楚系墓葬出土漆木器图像研究
13
作者 任雨晴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0期9-10,共2页
漆工艺有着长达七千年的发展历史,楚漆器在漆工艺的进步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以20世纪中期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地区出土的漆木器为开端,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不断呈现。下文从河南信阳境内城阳城址楚墓群发掘的大量考古成... 漆工艺有着长达七千年的发展历史,楚漆器在漆工艺的进步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以20世纪中期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地区出土的漆木器为开端,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不断呈现。下文从河南信阳境内城阳城址楚墓群发掘的大量考古成果中筛选出典型漆木器作为研究对象。其一,从墓葬内外两个层面对漆木器的漆绘技艺、装饰元素及其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及画史材料,对漆木器的视觉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简单阐述;其二,通过研究漆木器图像特征,探求漆木器创作的实际意图,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其背后隐藏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更加客观地看待河南信阳地区楚系墓葬出土的随葬类漆木器的丧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漆木器 丧礼观念 楚巫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加固处理——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研究
14
《中国文化遗产》 2004年第3期62-62,共1页
1957年、1958年河南省信阳长台关2座战国墓出土了700余件漆木器。这些漆器大都为木胎,胎质厚重,木质纤维素严重降解,木胎腐朽,含水率一般都在600%左右,有些泡桐木甚至高达1562%,器物的脱水定型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在90年代初河... 1957年、1958年河南省信阳长台关2座战国墓出土了700余件漆木器。这些漆器大都为木胎,胎质厚重,木质纤维素严重降解,木胎腐朽,含水率一般都在600%左右,有些泡桐木甚至高达1562%,器物的脱水定型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在90年代初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工学院联合完成了这批漆器的脱水定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加固处理法 河南 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技术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墓出土框形案式漆木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15
作者 崔贻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8期144-148,共5页
楚墓中有一类框形案式漆木器造型特别,常在面板上分隔出几个台面,有的在台面上还做出凸起或凹下的立体区域,绘有云纹或兽面纹带,按照形制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发掘报告中对于其定名常有棜、禁、案三种说法。其并非一般场合所用,其面板上往... 楚墓中有一类框形案式漆木器造型特别,常在面板上分隔出几个台面,有的在台面上还做出凸起或凹下的立体区域,绘有云纹或兽面纹带,按照形制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发掘报告中对于其定名常有棜、禁、案三种说法。其并非一般场合所用,其面板上往往放置的是精致华美的食具或壶尊一类的盛酒器,笔者认为,这类框形漆木器应该是商周时期贵族阶层专门用于承放祭器的,其器型直接来源于漆木俎,但并非模仿青铜礼器的棜或禁,而是葬仪过程中“陈明器”和“祭奠”两个程序中的专用供案或是承盘,是先秦社会“藏礼于器”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形案式漆木器 祭器 供案 “藏礼于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博物馆文物保护中漆木器的保护方法
16
作者 张辉 《神州》 2019年第3期44-44,共1页
藏品保护技术的核心是修复和保养,即治和防两方面。对已损藏品进行技术处理,使其病害消除,劣化现象受到控制,毁损得以恢复的工艺过程为藏品修复。为阻止或延缓藏品劣化变质,而采取的防护性技术措施为藏品保养。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保护 漆木器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墓出土漆木梳篦研究
17
作者 陈文华 李欣霏 《荆楚学刊》 2025年第1期7-18,共12页
漆木梳篦属漆器生活用品类器物。已知楚墓出土漆木梳篦约260余件。楚人将斫制与雕刻结合,制作的梳篦形制主要有马蹄形和六边形。装饰纹样以自然纹类、动物纹类为主,其中云纹和凤鸟纹最典型。楚国高、中等级墓葬中皆可陪葬梳篦,出土梳篦... 漆木梳篦属漆器生活用品类器物。已知楚墓出土漆木梳篦约260余件。楚人将斫制与雕刻结合,制作的梳篦形制主要有马蹄形和六边形。装饰纹样以自然纹类、动物纹类为主,其中云纹和凤鸟纹最典型。楚国高、中等级墓葬中皆可陪葬梳篦,出土梳篦组合有一梳一篦、二梳二篦或一梳二篦、二梳一篦等,且常与梳妆用品成套出土。梳篦功能不断演变,兼具礼仪和实用功能,楚国漆木梳篦的发展也印证这一点。楚国梳篦雕刻纹饰呈现楚国浪漫活泼富有生趣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篦 漆木器 楚墓 楚人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在水性木器清漆助剂选择中的应用
18
作者 姜佳丽 冯才敏 +3 位作者 卢锦莲 邢诗绵 罗逸珊 练翠霞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水性木器清漆的配方设计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及各组分比例确定两方面内容,如采用全面实验,则实验数目多、实验时间长、效率低。本论文基于探索性初配方进行助剂的正交实验,考察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成膜助剂和增稠剂的最佳种类搭配,... 水性木器清漆的配方设计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及各组分比例确定两方面内容,如采用全面实验,则实验数目多、实验时间长、效率低。本论文基于探索性初配方进行助剂的正交实验,考察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成膜助剂和增稠剂的最佳种类搭配,然后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上述助剂最佳用量搭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合漆膜表观、光泽度和对比率等性能,获得漆膜无弊病、透明度较高的水性木器清漆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水性木器 涂料配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墓若干漆木器定名及用途补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99,共4页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些漆木器的定名及用途问题还可进一步研讨。本文结合楚墓相关漆木器资料,认为曾侯乙墓出土"碗形穿孔器"当属马纛之类,"长方形漆木杆"应是长柄羽翣之柄,"透雕圆木器"似当归属车器。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漆木器 定名及用途
原文传递
湖南长沙汉墓出土漆木器残片分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娜 张飞龙 聂菲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6年第1期559-568,共10页
本文以现代生漆为基体,采用高温裂解、加速漆皮老化技术,模拟古代漆皮的老化过程。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和热分析技术,比对分析模拟老化漆皮与湖南长沙咸嘉湖等地出土的漆器漆皮的指纹图谱变化,来解析古代漆皮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长沙汉墓 出土漆木器 傅立叶红外和热分析技术 残片分析 结构表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