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纵漏表面波的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研究
1
作者 张淑娥 邸继伟 《电声技术》 2022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滤波需要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率使得传统瑞利波(Rayleigh SAW,RSAW)器件需要更小尺寸,带来制造技术的难题。因此,采用更高波速的纵漏表面波(Longitudinal Leaky...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滤波需要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率使得传统瑞利波(Rayleigh SAW,RSAW)器件需要更小尺寸,带来制造技术的难题。因此,采用更高波速的纵漏表面波(Longitudinal Leaky SAW,LLSAW)进行高频SAW滤波器的设计。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LLSAW模式获得达RSAW模式1.8倍的频率,同时也有更高的带宽。还研究了改变质量负载的电极金属化率与厚度对器件工作频率和带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金属化率和厚度的增加会降低中心频率,但金属化率过小也会使中心频率下降。同时带宽会受金属化率的影响,而几乎不随电极厚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表面波(LLSAW) 表面波谐振器 金属化率 电极厚度 质量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表面波IMF_(1)能量识别无砟轨道脱空适用性研究
2
作者 马嘉霈 袁笙哲 +3 位作者 肖军华 李航 潘越 苏志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0-858,1033,1034,共11页
为了研究漏表面波法对高铁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检测的适用性,建立脱空特征指标,通过含层间脱空的板式无砟轨道实尺模型进行试验,建立空气‑无砟轨道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声场分布特征;进一步对漏表面波信号进行希尔伯特... 为了研究漏表面波法对高铁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检测的适用性,建立脱空特征指标,通过含层间脱空的板式无砟轨道实尺模型进行试验,建立空气‑无砟轨道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声场分布特征;进一步对漏表面波信号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保留高频特征信号至第1阶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_(1)),分解低频干扰信号至高阶本征模函数,提出以IMF_(1)能量为特征指标的层间脱空判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脱空长度和脱空至荷载冲击点距离的增大,漏表面波IMF_(1)能量分布呈现正相关变化趋势;IMF_(1)能量对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中CA砂浆层脱空0.2~0.5 m较为敏感,基于漏表面波的CA砂浆层脱空检测具备一定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无砟轨道 脱空识别 漏表面波 本征函数 第1阶本征模函数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WHMM的超声漏表面波频域合成孔径成像研究
3
作者 胡宏伟 周刚 +1 位作者 沈晓炜 徐晓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7-187,共11页
超声漏表面波可用于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其非接触检测的优点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但由于波型转换与传播衰减,漏表面波的回波幅值较小,不利于缺陷检测和成像。仿真分析了漏表面波的传播特性及缺陷回波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分离回波信号... 超声漏表面波可用于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其非接触检测的优点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但由于波型转换与传播衰减,漏表面波的回波幅值较小,不利于缺陷检测和成像。仿真分析了漏表面波的传播特性及缺陷回波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分离回波信号中的干扰波,再利用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模型算法分离整段信号的系统噪声,联合两种方法提取漏表面波信号中的缺陷信息,最后通过频域合成孔径算法对漏表面波扫查数据进行了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B扫成像,基于PCA-WHMM的超声漏表面波F-SAFT方法在回波信号平均信噪比上提高了10.05dB,平均成像误差降低了26.3%,为金属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无损检测 漏表面波 主成分分析 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模型 频域合成孔径
原文传递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构建及检测HPV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云霞 府伟灵 +2 位作者 陈鸣 丁毅 曹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0-1212,1228,共4页
目的建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用该检测系统实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液相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以人乳头瘤病毒为检测对象,用传感器检测系统对其进行实时检测。结... 目的建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用该检测系统实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液相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以人乳头瘤病毒为检测对象,用传感器检测系统对其进行实时检测。结果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值在液相中发生不同的变化;检测HPV时,检测延迟线的相位值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参比通道的相位曲线变化不是很大。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实现对双链DNA病毒HPV实时检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云霞 府伟灵 +2 位作者 陈鸣 丁毅 曹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不同影响因素如离子浓度、缓冲液pH值及不同粘度的甘油PBS溶液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延迟线声表面波信号的相位值随溶液粘...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不同影响因素如离子浓度、缓冲液pH值及不同粘度的甘油PBS溶液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延迟线声表面波信号的相位值随溶液粘度、离子浓度、pH值的增大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参比通道的相位曲线变化不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检测技术平台,并探索了溶液的粘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不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云霞 陈鸣 +6 位作者 姚春艳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刘俊康 徐启旺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构建双通道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方法以人乳头状瘤病毒为检测对象,传感器检测系统运用相位、频率及延迟线3种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传感器裸金表面、固定巯基化探针以及核酸杂交后的... 目的构建双通道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方法以人乳头状瘤病毒为检测对象,传感器检测系统运用相位、频率及延迟线3种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传感器裸金表面、固定巯基化探针以及核酸杂交后的金膜表面结构的微观变化。结果相位和频率两种检测方法较好;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裸金膜表面金原子排列有序;探针分子分布密度增加;杂交后寡核酸分子密度更为密集。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运用多种检测方法;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形象直观地对传感器金膜表面、核酸杂交进行直接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7 位作者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徐清华 汪广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DNA与之完全反应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在反应过程中加入ATPγS提供能量,分别探索优化RecA蛋白及ATPγS的最佳反应浓度。结果当RecA蛋白浓度为45μg/ml,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1.74±1.03)°,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在最佳RecA蛋白浓度下,当ATPγS浓度为2.5 mmol/L时,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0.71±0.73)°,显著高于其他ATPγS浓度组(P<0.01)。结论"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复合体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并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传感器 肽核酸 RecA蛋白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云霞 府伟灵 陈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19-1320,共2页
关键词 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碱基延伸和酶放大系统”的SNP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唱凯 陈伟 +6 位作者 张泉 徐泽刚 靳晓军 张可珺 王云霞 王丰 陈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方法。方法分别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反应体系加入2条仅存在一个碱基不同(A/G)的靶序列,与固定的探针杂交。利用酶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结合单碱...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方法。方法分别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反应体系加入2条仅存在一个碱基不同(A/G)的靶序列,与固定的探针杂交。利用酶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结合单碱基延伸技术,观察其杂交信号的改变。结果靶位点为完全匹配的A时,相位下降(6.47°±0.42°);而靶位点为错配的G时,相位下降仅为(0.77°±0.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SNP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生物传感器 信号放大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宽带低损耗声表面波滤波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云 黄广伦 +1 位作者 杨毅生 欧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从分析产生压电漏表面波(PLSAW)的材料和镜像阻抗连接耦合换能器型双通道低损耗结构入手,介绍了宽带低损耗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在超高频段上,给出了一些我们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宽带低损耗。
关键词 宽带 低损耗 压电漏表面波 表面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声表面波常用压电基片的体波激励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盖华 曹亮 +1 位作者 傅金桥 肖燕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
介绍了采用共线结构,分别在ST-水晶、X-Y112°LiTaO3、Y78°-X90°LiNbO3、Y127.86°-XLiNbO3压电基片制作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实验,并分析产生体波的机理和详细测试,观察... 介绍了采用共线结构,分别在ST-水晶、X-Y112°LiTaO3、Y78°-X90°LiNbO3、Y127.86°-XLiNbO3压电基片制作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实验,并分析产生体波的机理和详细测试,观察了体波的激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波激励 掠面体波 漏表面波 表面波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旋转ST-石英基片上的准纵漏表面声波
12
作者 周冉 童筱筠 章德 《声学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Y旋转ST 石英基片上准纵漏表面声波 (快速声表面波 )的传播特性。它的相速度是常规瑞利波的两倍 ,在某些传播方向可高达 70 0 0m/s ;在理论与实验上寻找了束偏向和延时温度系数均较小的切割传播方向 ,例如 ,沿欧拉角 (0&#... 文章主要研究了Y旋转ST 石英基片上准纵漏表面声波 (快速声表面波 )的传播特性。它的相速度是常规瑞利波的两倍 ,在某些传播方向可高达 70 0 0m/s ;在理论与实验上寻找了束偏向和延时温度系数均较小的切割传播方向 ,例如 ,沿欧拉角 (0° ,15 5 .2 5°,42°)方向的准纵漏表面声波的相速度为 6 15 3m/s,延时温度系数为 11ppm/℃ ,其声波能流方向基本上与波的传播矢量方向相一致。实验证明放置于基片表面的液体对准纵漏表面声波的吸收不大 ,说明声波的质点振动与传播方向一致 (沿表面方向 ) ,具有纵波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纵漏表面波 传播特性 Y旋转ST-石英基片 相速度 通讯设备 叉能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bO_3基片上准纵模声表面漏波的研究
13
作者 李永川 章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对高声速材料,高声速的声波模式研究已成为实现高频SAW器件的重要方向之一.众所周知,一般的纵声波的速度是SAW声速的两倍.因此对准纵模表面漏波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以LiNbO3样品为例进行了一些搜索,发现在... 对高声速材料,高声速的声波模式研究已成为实现高频SAW器件的重要方向之一.众所周知,一般的纵声波的速度是SAW声速的两倍.因此对准纵模表面漏波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以LiNbO3样品为例进行了一些搜索,发现在欧勒角为α=0°,β,γ=90°的某些范围内,它的声速可高达7000m/s,机电耦合系数可在0.14%左右,自由化表面和金属化表面的衰减都非常小,并在实验上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器件 准纵向漏表面波 铌酸锂 表面波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直接快速检测病原体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7 位作者 王珏 罗阳 黄君富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6-1519,共4页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直接检测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的HPV基因组DNA。方法选取36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提取其生殖器分泌物的基因组DNA,并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PV阳性的标本,以14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利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直接检测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的HPV基因组DNA。方法选取36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提取其生殖器分泌物的基因组DNA,并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PV阳性的标本,以14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利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临床样本,并与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传感器法检测35例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97.22%,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例均为阳性;14例阴性对照标本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感器法的检测限为1.21pg/L。结论传感器法与荧光定量PCR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且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临床标本中HPV基因组DNA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生物传感器 病原体 HPV DNA
原文传递
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HPV及传感器再生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5 位作者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LSAW)生物传感器实时检测HPV,并对传感器进行再生性研究。方法每次实验前分别用Piranha液、1mol/LHCl和1mol/LNaOH等溶液清洗传感器反应区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再生使用20次;探讨传感器的信号响应及再生性能。结果...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LSAW)生物传感器实时检测HPV,并对传感器进行再生性研究。方法每次实验前分别用Piranha液、1mol/LHCl和1mol/LNaOH等溶液清洗传感器反应区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再生使用20次;探讨传感器的信号响应及再生性能。结果再生使用5次时核酸杂交引起的相当于第1次的89.60%,变异系数为4.24%,再生检测10次时响应信号相当于第1次的71.56%,变异系数为10.14%;再生10次后传感器检测能力开始迅速降低。结论LSAW生物传感器可以特异性地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快速检测,并具有较好的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肽核酸 传感器 再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文传递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时靶序列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鸣 李书君 +6 位作者 府伟灵 陈伟 张烨 王云霞 徐清华 丁毅 曹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09-1811,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的漏声表面波(LSAW)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靶序列浓度对其杂交效应和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LSAW传感器表面先固定上1.0μmol/L的肽核酸(PNA)探针,观察终浓度为1pg/L~1mg/L的HPV靶序列DNA与探针进行杂交... 目的探讨新型的漏声表面波(LSAW)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靶序列浓度对其杂交效应和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LSAW传感器表面先固定上1.0μmol/L的肽核酸(PNA)探针,观察终浓度为1pg/L~1mg/L的HPV靶序列DNA与探针进行杂交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并对相位下降值与靶序列浓度做线性回归,确定其线性范围。结果随着靶序列浓度从1pg/L增加到1mg/L,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下降值呈先增加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100μg/L为分界线,而杂交平衡时间并没有显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在1pg/L~100μg/L的HPV靶序列浓度范围内,相位变化与靶序列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P=2.3392lgC+14.584,相关系数r2=0.9622。结论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下降值呈典型饱和曲线趋势,靶序列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pg/L~10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核酸 探针 表面波 传感器 杂交
原文传递
PNA与DNA探针对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特异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5 位作者 王珏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讨以PNA作为杂交探针与普通的DNA探针相比,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生物杂交反应中的优越性。方法用巯基固定法将PNA、DNA两种探针分别固定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金膜表面,分别与完全匹配、1个及2个碱基错配的靶序列进行杂交反... 目的探讨以PNA作为杂交探针与普通的DNA探针相比,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生物杂交反应中的优越性。方法用巯基固定法将PNA、DNA两种探针分别固定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金膜表面,分别与完全匹配、1个及2个碱基错配的靶序列进行杂交反应,观察两种不同的探针与靶序列反应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及反应平衡时间。结果与DNA探针相比,PNA探针识别碱基错配的能力显著提高,且杂交平衡时间更短。结论 PNA探针可提高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肽核酸 传感器 特异性
原文传递
探针浓度值对LSAW-bisPNA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鸣 张烨 +3 位作者 王云霞 丁毅 曹亮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双体肽核酸(bisPNA)探针浓度值对漏声表面波(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分别固定终浓度为0.001、0.005、0.01、0.05、0.5、1.0、1.5、2.0、3.0、4.0μmol/L的bisPNA探针后,分别观察其与相应... 目的探讨双体肽核酸(bisPNA)探针浓度值对漏声表面波(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分别固定终浓度为0.001、0.005、0.01、0.05、0.5、1.0、1.5、2.0、3.0、4.0μmol/L的bisPNA探针后,分别观察其与相应的HPV靶序列杂交时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与HPV靶序列杂交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是先升后降,以1.0μmol/L探针浓度为分界线;杂交平衡时间上各组间未见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1.0μmol/L bisPNA探针固定浓度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核酸 探针 表面波 基因传感器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液离子浓度对新型PNA-LSAW基因传感器杂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鸣 陈伟 +5 位作者 府伟灵 张烨 王云霞 徐清华 丁毅 曹亮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939-1940,共2页
目的探讨PBS缓冲液的离子浓度对构建的肽核酸(PNA)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0μmol/L的PNA探针固定在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分别加入10、20、50、100mmol/L的PBS缓冲液,观察不同离子浓度的PBS缓冲液对PNA-LSAW... 目的探讨PBS缓冲液的离子浓度对构建的肽核酸(PNA)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0μmol/L的PNA探针固定在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分别加入10、20、50、100mmol/L的PBS缓冲液,观察不同离子浓度的PBS缓冲液对PNA-LSAW基因传感器杂交效应的影响,记录分析传感器相位的变化值及反应所需的时间。结果当钠离子浓度从10mmol/L增加至100mmol/L时,传感器的相位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mmol/L为分水岭。而杂交平衡时间增加显著。结论离子浓度极大地影响了杂交反应的时间,低盐离子浓度更有利于提高PNA和靶序列的杂交速率,高盐离子浓度则会大大降低PNA的结合速率。离子浓度为20mmol/L时杂交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浓度 肽核酸 表面波 基因传感器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烨 府伟灵 +4 位作者 陈鸣 王云霞 曹亮 丁毅 齐永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探讨PBS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bis-PNA探针,然后分别在pH5.8~8.0的PBS缓冲液中和相应的靶序列杂交,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在不同p... 目的探讨PBS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bis-PNA探针,然后分别在pH5.8~8.0的PBS缓冲液中和相应的靶序列杂交,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bis-PNA与靶序列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有明显差异(P<0·01),pH6.6与pH6.8时传感器响应信号最大,但两者反应所达到的平衡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pH值6.6时检测所需时间更短。结论选择pH6.6作为bis-PNA和靶序列dsDNA反应的最适pH值,在该pH值条件下传感器响应信号大,反应达平衡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肽核酸 表面波 基因传感器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