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失效演化模拟的电力机车用IGBT模块解析剩余寿命建模研究
1
作者 赖伟 李涵锐 +4 位作者 李辉 荆海燕 于凯 姚然 陈民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189-8200,I0023,共13页
牵引变流器作为电力机车系统中最关键且故障率最高的设备,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是导致牵引变流器失效的主要部件。开展IGBT模块剩余寿命准确评估,对降低运维成本和系... 牵引变流器作为电力机车系统中最关键且故障率最高的设备,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是导致牵引变流器失效的主要部件。开展IGBT模块剩余寿命准确评估,对降低运维成本和系统故障率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目前采用“里程修”的运维方式,未考虑机车运行线路、工况、负载差异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导致一些线路过早更换的高昂运维成本和一些线路过晚替换的系统停运风险。因此,在牵引系统IGBT模块故障率高、运行线路间可靠性差异大且采用不合理的“里程修”方式背景下,目前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各线路基于固定里程修更换的IGBT模块剩余寿命是多少。该文针对电力机车用IGBT模块剩余寿命准确评估的问题,以IGBT模块焊料层不同服役里程空洞尺寸分布规律为基础,建立考虑焊料层空洞空间分布规律的精细化多物理场模型,开展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失效演化物理过程模拟,提出以焊料层空洞分布统计规律为老化状态的电力机车用IGBT模块解析剩余寿命预测模拟,并通过功率循环试验验证改进模型准确性。研究成果丰富功率器件的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估理论,为系统从“里程修”向“状态修”转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块 形态演化模拟 剩余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南洼-荔湾凹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
2
作者 张向涛 张丽丽 +4 位作者 胡杰 张青林 张涛 郑文义 魏成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2-1926,共15页
白云南洼-荔湾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经历了多期拉张和沉降。始新世—中新世的构造演化包括裂谷作用和坳陷作用,形成多层沉积结构。本次研究利用构造-热演化模拟,揭示研究区的构造沉降史和基底... 白云南洼-荔湾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经历了多期拉张和沉降。始新世—中新世的构造演化包括裂谷作用和坳陷作用,形成多层沉积结构。本次研究利用构造-热演化模拟,揭示研究区的构造沉降史和基底热流史,从而探讨盆地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共选取19条测线(东西向7条,南北向12条),建立380口模拟井,进行构造-热演化模拟,恢复白云南洼-荔湾凹陷的构造沉降史及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发现白云南洼-荔湾凹陷自始新世以来存在两期快速沉降,分别发生在始新世(47.8~33.9 Ma)和中新世(23.0~13.8 Ma),并且构造沉降具有显著的东西、南北差异。同时基底热流经历了两次显著上升:第一次在始新世,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约86 mW/m^(2);第二次在中新世,基底热流在13.8 Ma达到最高值,其中荔湾凹陷南部达到125 mW/m^(2)。上述表明,白云南洼-荔湾凹陷的沉降和热流特征与其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模拟 构造沉降 基底热流 白云南洼-荔湾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的土地利用演化模拟——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萌 赵冬玲 +2 位作者 杨建宇 何珊珊 李鹏山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68-74,共7页
为了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的基础上,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1996年、2002年及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重点采用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CA-Markov模型与多标准评价方法相... 为了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的基础上,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1996年、2002年及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重点采用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CA-Markov模型与多标准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元胞转移数量规则及空间位置转化规则,并分别构造3种不同大小的元胞邻域集合,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及预测。试验中2008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数据Kappa系数高达0.856 1,表明CA-Markov模型结合多标准评价方法的模拟手段可行性较高,同时元胞邻域空间大小对模拟结果的精度有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及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化现象明显,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园地用地,因此迫切需要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模型 多标准评价方法 元胞邻域集合 土地利用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丽娟 熊亮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228,共7页
沉积盆地的热历史与其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正是研究盆地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历史及沉降史,它们主要受岩石圈拉张演化特征的控制。本文着重讨论在构造热演化模拟中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拉张的多期性、多期拉... 沉积盆地的热历史与其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正是研究盆地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历史及沉降史,它们主要受岩石圈拉张演化特征的控制。本文着重讨论在构造热演化模拟中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拉张的多期性、多期拉张过程中岩石圈底界的移动、拉张模式的多样性以及拉张的横向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拉张盆地 演化模拟 影响因素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度演化模拟的低孔低渗砂岩成岩相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曲带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雨龙 张冲 +3 位作者 聂昕 石文睿 刘敬强 郭冀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其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域,以寻找含油气有利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成岩相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核心因素。划分油气富集区的成岩相,应考虑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影响程度。依据岩石组分、面... 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其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域,以寻找含油气有利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成岩相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核心因素。划分油气富集区的成岩相,应考虑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影响程度。依据岩石组分、面孔率以及岩石物性资料,通过孔隙度演化模拟,在原始孔隙度的基础上模拟出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前后的孔隙度变化,采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表征成岩作用对孔隙空间的建设与破坏程度,使得这种作用程度数据化。在此基础上,基于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数据,将成岩作用分为强、中和弱3类,综合压实、胶结和溶蚀强度,对成岩相进行定量划分。应用此划分方法,把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曲带二叠系成岩相划分为强胶结强溶蚀相、强胶结中溶蚀相和中胶结中溶蚀相3种相类,划分结果与岩样薄片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晋西挠曲带 二叠系 低孔低渗储集层 砂岩 孔隙度演化模拟 成岩相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琼颖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1-612,共12页
裂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是在岩石圈尺度计算裂谷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历史和沉降史.拉张模型实现了构造和热的完美结合,在描述裂谷盆地沉降和热流演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使用二维运动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在拉格朗日坐标... 裂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是在岩石圈尺度计算裂谷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历史和沉降史.拉张模型实现了构造和热的完美结合,在描述裂谷盆地沉降和热流演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使用二维运动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进行拉张背景下的构造热演化模拟,探讨了拉张模型中初始地壳、岩石圈厚度、软流圈对流、模型上边界对构造热演化的影响,以及载水和载沉积物两种情况下盆地侧翼抬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构造-热演化模拟 拉张模型 热流 构造沉降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翠云 刘文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45-248,共4页
反应路径模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定量研究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重要方法。文中讨论了反应路径模拟与质量平衡模拟的差异,提出了对复杂水流系统采取分段模拟,以及对浅层成水形成的主要作用即蒸发浓缩作用和海侵的影响采用土壤盐... 反应路径模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定量研究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重要方法。文中讨论了反应路径模拟与质量平衡模拟的差异,提出了对复杂水流系统采取分段模拟,以及对浅层成水形成的主要作用即蒸发浓缩作用和海侵的影响采用土壤盐类综合体的溶解来表征的处理方法,论述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球化学 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演化模拟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康 柴瑞瑞 陈静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395-398,共4页
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和主客观赋权法对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多主体演化模型模拟海洋经济的四个子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探寻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过如下两... 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和主客观赋权法对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多主体演化模型模拟海洋经济的四个子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探寻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过如下两步走的路径:首先以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为主导,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资源环境修复和保护;其次当海洋资源环境修复到一定程度后,选择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释结构模型 协同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被引量:28
9
作者 黄方 刘琼颖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42-3753,共12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基本方程,并引入修正的Airy均衡理论模型,通过覆盖全盆地的八条剖面模拟研究了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且利用现今大地热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有效约束.模拟结果显示在晚喜山期(~25Ma)川中地区地表热流较高,为60~64mW/m2;川西南地区次之,为60~62mW/m2;川东北地区最低,为50~54mW/m2.该期基底热流,也是川中隆起区热流高,川东北强烈剥蚀区热流低.热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四川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四川盆地晚喜山期以来,抬升剥蚀作用降低了其地表热流和基底热流,其降低幅度与对应的剥蚀速率相关,即剥蚀速率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构造-热演化模拟 喜山期 构造隆升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新生代多期构造热演化模拟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辽河盆地新生代拉张多期性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期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纯剪切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期拉张的继承性、横向不均匀性以及拉张速率的可变性。通过几种拉张速率模式的对比,指出拉张速率模式的选择对模拟年轻盆... 针对辽河盆地新生代拉张多期性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期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纯剪切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期拉张的继承性、横向不均匀性以及拉张速率的可变性。通过几种拉张速率模式的对比,指出拉张速率模式的选择对模拟年轻盆地热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辽河盆地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构造热演化模拟 拉张速率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功成 徐宏 +2 位作者 周章保 蔡希源 金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4,共6页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正们盆地或局部构造的形成过程,合理地挪释盆地演化史和局部构造发展史.裂陷盆地构造沉降数值模拟可以估计上地壳与壳下岩石圈的伸展率及岩浆侵入体积.伸展率可用以计算裂陷盆地的古热流史,为预...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正们盆地或局部构造的形成过程,合理地挪释盆地演化史和局部构造发展史.裂陷盆地构造沉降数值模拟可以估计上地壳与壳下岩石圈的伸展率及岩浆侵入体积.伸展率可用以计算裂陷盆地的古热流史,为预测烃源岩的演化程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拟 裂陷盆地 演化模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何丽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61-665,共5页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建立在盆地成因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基础之上 ,其中包括运动学模型、运动学—流变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运动学模型在预测盆地热流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但在预测构造沉降等几何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运动学—流变...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建立在盆地成因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基础之上 ,其中包括运动学模型、运动学—流变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运动学模型在预测盆地热流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但在预测构造沉降等几何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运动学—流变学模型的优势在于构造演化模拟 ,在热演化方面类似于运动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蕴含着潜在的巨大优势 ,只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构造热演化正演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及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构造热演化模拟 运动学模型 构造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黏弹性损伤演化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晋华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低温状态下会有明显的开裂现象,一旦公路路面上出现裂缝,路面就会逐渐损坏,影响道路的平稳性与舒适性。为降低公路维护成本,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黏弹性损伤进行演化模拟。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模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低温状态下会有明显的开裂现象,一旦公路路面上出现裂缝,路面就会逐渐损坏,影响道路的平稳性与舒适性。为降低公路维护成本,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黏弹性损伤进行演化模拟。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模型,依据弹性柔量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得到路面各层级之间的空间特征;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计算路面黏弹性损伤荷载,划定初始损伤与断裂区域的应力总值,计算路面黏弹性损伤荷载;设定路面损伤在环境温度以及各层级间相对位移量的边界条件,得到路面损伤模拟分析的方法。由试验数据可知:温度越低,路面的应力作用越大,且裂缝的长度与路面正应力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遗传算法 公路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黏弹性 路面损伤 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汉1井烃源岩热演化模拟
14
作者 郑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5X期179-181,共3页
通过三塘湖盆地汉1井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应用EASYNR。模型将模拟值与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值拟合,重建汉1井地层埋藏史和地温史。根据热史模拟分析,汉1井石炭系烃源岩在二叠纪晚期就已达到生油门限,在侏罗纪中期开... 通过三塘湖盆地汉1井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应用EASYNR。模型将模拟值与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值拟合,重建汉1井地层埋藏史和地温史。根据热史模拟分析,汉1井石炭系烃源岩在二叠纪晚期就已达到生油门限,在侏罗纪中期开始大量生烃;二叠系下仓房沟群、中上三叠统烃源岩分别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达到生油门限,但直到现今一直处于成熟阶段早期;中侏罗统底部烃源岩在第三纪达到成熟,上部地层至今基本上处于未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汉1井 烃源岩 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琼颖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9-235,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最大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具有最完整的新生代地层记录,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对渤海湾盆地内9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以揭示盆地拉张强度及热演化的时空差异性,为探讨盆...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最大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具有最完整的新生代地层记录,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对渤海湾盆地内9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以揭示盆地拉张强度及热演化的时空差异性,为探讨盆地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各坳陷新生代期间的总拉张系数为1.28~2.39,渤中坳陷和辽东湾坳陷的总拉张系数最大,而辽河坳陷和临清坳陷的拉张系数最小.盆地基底热流在古近纪中、晚期达到峰值71~100mW·m-2,之后逐渐降低至现今.盆地西部热流峰期出现的时间早于东部.由盆地拉张系数和基底热流的研究结果得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拉张有着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迁移,与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方向一致.太平洋板片新生代期间的幕式向东后撤可能是造成渤海湾盆地幕式拉张及拉张中心向东迁移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新生代 构造-热演化模拟 热流 构造演化 太平洋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重庆西部新城城市扩张时空演化模拟与生态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柯文 秦见 马海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5,共10页
以重庆西部新城作为研究区域,分别运用Markov和CA-Markov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对比,验证CA-Markov模型的先进性,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西部新城的城市扩张格局,模拟分析2007—2030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生态响应表征。结... 以重庆西部新城作为研究区域,分别运用Markov和CA-Markov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对比,验证CA-Markov模型的先进性,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西部新城的城市扩张格局,模拟分析2007—2030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生态响应表征。结果表明:1)与Markov模型相比,CA-Markov模型具有更高的面积模拟能力且弥补了前者无空间格局模拟能力的缺陷,Kappa系数高达82.97%。2)2007—2018年西部新城扩张面积、速率和强度分别为1568.78 hm^(2)、5.74%和1.20%,预测2018—2030年扩张面积、速率和强度分别为71.62 hm^(2)、0.15%和0.05%,表明西部新城城市建设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向扩张饱和阶段。3)西部新城城市扩张空间差异显著,建设用地由西部集聚逐步扩张至西、北、东部,共同构成“n”字型区域,且由外延式扩张转变为内充式扩张。4)西部新城生态保护与城市扩张经历了“共同推进—相互对抗—趋于稳定”的演变过程,且未来部分区域的生态用地范围有扩大趋势,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城市盲目扩张,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将实现较好平衡,而政策对其生态响应可能存在重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CA-Markov模型 时空演化模拟 生态响应 重庆西部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下北京平原渗流场与地面沉降发展演化模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成建梅 柳璨 +3 位作者 李敏敏 薛琪 宫辉力 梁腾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2,共10页
北京地面沉降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发生发展与半个多世纪城市的快速扩张密不可分.从整个北京平原地下水系统出发,梳理多年时间序列(1950-2015年)的城市发展规模、人口、水资源及开采动态等数据,结合遥感技术解译不同年代北京平原的不透... 北京地面沉降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发生发展与半个多世纪城市的快速扩张密不可分.从整个北京平原地下水系统出发,梳理多年时间序列(1950-2015年)的城市发展规模、人口、水资源及开采动态等数据,结合遥感技术解译不同年代北京平原的不透水面变化,分析其对降雨入渗补给量的影响;构建整个北京平原含水层-弱透水层三维结构系统,借助PMWIN软件建立区域尺度的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利用长期水位及沉降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北京平原地下水水头场与地面沉降演化模拟,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北京平原多层含水层系统渗流场演变与地面沉降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长时间尺度区域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演化模拟基本再现了地面沉降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北京地下水开采历史与地面沉降发展历史具有一致性,而不同沉降区地面沉降发展受地下水开采和城市发展双重控制,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模型 城市化 遥感 长时间序列 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热演化模拟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郑见超 李斌 +2 位作者 刘羿伶 肖鹏程 李琪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6期7-12,共6页
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作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其热演化史至今仍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从而影响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在钻井资料和分析测试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技术中的Easy%R_o模型,对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进行热演... 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作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其热演化史至今仍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从而影响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在钻井资料和分析测试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技术中的Easy%R_o模型,对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进行热演化史及热演化差异性分析,提出有利的勘探区,对下一步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热演化受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的双重控制,具有多期、动态差异的特征;在环满地区以及塘沽巴斯坳陷区,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在奥陶世先后进入生烃门限,其中孔雀河斜坡和古城墟隆起东段在志留世进入生烃停滞阶段;顺托果勒底隆起西部和满西地区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分别在中二叠世初期和早石炭世初期进入生烃枯竭阶段且枯竭范围逐渐扩大;麦盖提斜坡东部地区的热演化进程明显晚于盆地其他地区,现今处于晚成熟阶段;沙雅隆起西部、顺托果勒低隆起西部、麦盖提斜坡东部以及塘沽巴斯坳陷西部斜坡带均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玉尔吐斯组 演化模拟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更新过程居民参与行为的信息传播和演化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浩 郑湘棉 黄文炜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社区更新过程中居民参与行为信息的传播交互模式。将社会网络结构、意见领袖、从众效应及居民政策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加入传统的信息学传播模型,构建一个改进的BPOR居民参与行为信息传播模型。研究发现:不同...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社区更新过程中居民参与行为信息的传播交互模式。将社会网络结构、意见领袖、从众效应及居民政策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加入传统的信息学传播模型,构建一个改进的BPOR居民参与行为信息传播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网络结构下,居民行为信息传播的结果不同。作为群体中的政策支持者,意见领袖更容易促进行为信息传播。在社区中,从众效应促进居民个人行为信息更加广泛地传播。居民所获得的平均政策收益,对居民的参与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更新 公众参与 信息传播 演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源-储协同演化模拟实验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中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对于非常规油气,具有油气储集能力的储集岩与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经历着相似的埋藏演化过程。对于常规油气,烃源岩与储集岩往往通过输导体系沟通,其间必然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烃源流体对储集岩成岩演化的影响,直接... 对于非常规油气,具有油气储集能力的储集岩与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经历着相似的埋藏演化过程。对于常规油气,烃源岩与储集岩往往通过输导体系沟通,其间必然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烃源流体对储集岩成岩演化的影响,直接控制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研究 协同演化模拟 储集岩 生烃能力 输导体系 埋藏演化 油气储集 成岩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