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邵彤彤 杨丽 +5 位作者 张丽 李新婷 张紫怡 王英 郑嵘炅 鲁晓擘 《传染病信息》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筛查结核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筛查结核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善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查且结果为阳性的175例T2DM患者作为LTBI组,另选取465例同期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病程、是否降糖治疗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TBI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民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TBI组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补体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2.866,95%CI:1.797~4.571)、维吾尔族(OR=9.971,95%CI:6.050~16.433)、单核细胞计数(OR=2.706,95%CI:1.029~7.114)、补体C3(OR=5.862,95%CI:1.905~18.045)、糖化血红蛋白(OR=1.106,95%CI:1.004~1.219)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男性、维吾尔族T2DM患者应加强LTBI筛查,单核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补体C3水平增高可能增加T2DM患者发生LTB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感染 2型糖尿病 结核分枝杆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性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中的医学困境及解决策略
2
作者 王丽莎 李娜 +2 位作者 闫晓婷 丁超 刘玉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8-72,共5页
潜伏性结核感染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长周期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存在诊疗方案不统一、医疗费用高、各种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以西安市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21—2023年潜伏性结核感染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潜伏性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长周期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存在诊疗方案不统一、医疗费用高、各种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以西安市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21—2023年潜伏性结核感染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潜伏性结核感染在预防性治疗中面临的医学困境。针对目前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人次逐年成倍增加、患病人群年轻化、以女性为主、≥90%患者为自费支付这些现状,需制定潜伏性结核感染诊疗标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患者对长周期规范性治疗的充分知情;完善医保支付范畴,减少个人经济负担,尤其对育龄期妇女进行专项资助等,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诊疗和有效防控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感染 预防性治疗 医学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潜伏性结核感染危险因素及Treg、Th17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小芬 刘媛 +2 位作者 周娟 何伟倩 杨有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6-0080,共5页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危险因素及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对SLE患者合并LTBI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LE患者的临...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危险因素及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对SLE患者合并LTBI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有LTBI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96)和对照组(n=19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LE患者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Treg、Th17及Th17/Treg对SLE患者合并LTBI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淋巴细胞绝对值(OR=0.032,95%CI 0.002-0.456)、CD4+T细胞(OR=0.993,95%CI 0.986-1.000)、IgG(OR=0.015,95% CI 0.001-0.208)、IgA(OR0.001,95%CI 0.000-0.015)、IgM(OR=0.097,95% CI 0.010-0.964)、Th17(OR= 0.225,95% CI 0.062-0.822)和高Treg(OR=4.261,95%CI 1.291-14.069)是SLE患者合并LTB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reg、Th17、Th17/Treg预测SLE患者合并LTB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 833、0.888,95% CI分别为0.807-0.906、0. 784 - 0. 882、0.846-0.930;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 921,95%CI为0.881-0.960。结论 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IgG、IgA、IgM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LTBI的影响因素,Treg、Th17对SLE患者合并LTBI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潜伏性结核感染 TREG TH17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谢莹莹 芦伟 《巴楚医学》 2024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系统疾病患儿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4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484例患儿,根据T-SPOT.TB检查情况分为T-SPOT阳性组(... 目的:分析不同系统疾病患儿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4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484例患儿,根据T-SPOT.TB检查情况分为T-SPOT阳性组(n=27)和T-SPOT阴性组(n=457),对纳入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84例行LTBI筛查的患儿中有27例阳性,总阳性率5.58%;两组患儿在不同系统疾病及是否为结核病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儿中占比最高的均为呼吸系统疾病(59.26%和79.65%);在不同系统疾病中,T-SPOT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23.81%)、淋巴系统(14.29%)、神经系统(7.69%)、消化系统(6.67%)、呼吸系统(4.21%)和风湿免疫系统(3.70%)。9例患儿确诊为结核病,结核病患儿和非结核病患儿在是否密接及相关查血指标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LTBI检出率较呼吸系统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儿更高,这类患儿更需积极进行LTBI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性结核感染 筛查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sR抗原Rv1737c用于活动性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病感染的区分诊断评价
5
作者 郑鸽之 许娟 +2 位作者 石磊 李洁洁 贺婷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相关抗原Rv1737c用于活动性肺结核(ATB)和潜伏性结核病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22年1月—2023年8月294例ATB病例和299例LTBI病例。用荧光斑点(FluoroSpot)法检测...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相关抗原Rv1737c用于活动性肺结核(ATB)和潜伏性结核病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22年1月—2023年8月294例ATB病例和299例LTBI病例。用荧光斑点(FluoroSpot)法检测特异性T细胞经MTB毒力因子ESAT-6和CFP-10、MTB潜伏相关抗原Rv1737c刺激后分泌的IFN-γ和IL-2。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定义在区分ATB和LTBI时潜伏期相关抗原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在MTB特异性ESAT-6和CFP-10肽刺激后,ATB组仅分泌IFN-γ的T细胞(IFN-γ+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LTBI组(P<0.001);相反,仅分泌IL-2的T细胞(IL-2+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LTBI组(P<0.001)。MTB潜伏相关抗原Rv1737c刺激后,LTBI组IL-2+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TB组(P<0.001)。由Rv1737c刺激的IL-2+T细胞百分比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95%CI:[0.775,0.850]),区分ATB和LT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84.4%。仅考虑ESAT-6或CFP-10刺激的IFN-γ+T细胞百分比,ESAT-6及CFP-10 FluoroSpot对ATB和LTBI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和75.3%,AUC值为0.739(95%CI:[0.695,0.782])。在ESAT-6和CFP-10 FluoroSpot的基础上,与Rv1737c联合使用可将特异性提高到92.3%(95%CI:[0.872,0.994]),AUC增加至0.881(95%CI:[0.853,0.910])。结论Rv1737c与ESAT-6和CFP-10结合,可作为基于T细胞的结核病诊断测试的候选抗原,用于区分ATB和L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活动性肺结核 DosR抗原 Rv1737c 诊断 潜伏性结核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伴潜伏性结核感染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房黎亚 窦爱华 +1 位作者 宫模杰 王宝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因生物制剂有选择性免疫抑制作用,银屑病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激活,临床应用发现,司库奇尤单抗相对其他生物制剂安全性更高。本文回顾性收集1例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伴潜伏性结核感染、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红皮... 因生物制剂有选择性免疫抑制作用,银屑病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激活,临床应用发现,司库奇尤单抗相对其他生物制剂安全性更高。本文回顾性收集1例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伴潜伏性结核感染、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因不规律系统使用激素引起双侧股骨头坏死,经知情同意,抗乙肝病毒、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司库奇尤单抗标准方案治疗,并先后给予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第24周患者达到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90,第40周达到PASI100,治疗第60周患者仍能达到PSAI90,仅双胫前有散在鳞屑性红斑,随访至今未见乙肝病毒再复制、活动性结核发生。本文通过对此病例介绍及复习相关文献,展现了司库奇尤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提高皮肤科医生对生物制剂改善代谢性共病的认知,期望能使更多的银屑病伴发乙肝、结核的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病型银屑病 潜伏性结核感染 乙型肝炎肝硬化 司库奇尤单抗 抗白介素-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潜伏性结核感染激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彤 王俊祥 《临床荟萃》 2024年第12期1135-1140,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随着目标治疗(T2T)理念的推广以及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的出现及应用,疗效及预后显著提高,但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激活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核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随着目标治疗(T2T)理念的推广以及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的出现及应用,疗效及预后显著提高,但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激活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核感染及潜伏性结核感染激活风险,对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结核激活风险、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筛查及预防性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潜伏性结核 复燃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单核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朱君 杨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单核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72例(潜伏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6例(活动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IGRA、... 目的:探讨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单核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72例(潜伏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6例(活动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IGRA、单核细胞表达水平以及IGRA、单核细胞表达水平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潜伏组IGRA测定值为540.50(325.51,1085.56),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活动组(均P<0.05)。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潜伏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值为0.61(0.38,0.85),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活动组(均P<0.05)。IGRA测定值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685,P<0.05)。IGRA测定值、单核细胞值及联合鉴别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和健康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3、0.832和0.814(均P<0.05);IGRA测定值和单核细胞值及联合鉴别活动性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831和0.686(均P<0.05)。结论: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IGRA、单核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活动性肺结核,但高于健康者,IGRA及单核细胞在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单核细胞 结核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的Meta分析
9
作者 李晓颖 肖江明 廖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选取从建库至2023年4月有关miRNA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的文献,并严...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选取从建库至2023年4月有关miRNA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的文献,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估量表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以及Stata16.0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和汇总分析。通过计算I^(2)对研究间的异质性进行评估,并通过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采用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涉及13项研究的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miRNA在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病的合并灵敏度为0.79(95%CI:0.69~0.86,I^(2)=86.24%),特异度为0.73(95%CI:0.64~0.81,I^(2)=81.80%),阳性似然比为2.96(95%CI:2.22~3.95,I^(2)=63.84%),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0.20~0.41,I^(2)=84.04%),诊断比值比为10.33(95%CI:6.43~16.61,I^(2)=99.9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79~0.86)。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可能是导致灵敏度异质性的来源,miRNA的失调状态可能是导致特异度异质性的来源。Deeks漏斗图显示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miRNA在区分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诊断能力,为改进结核病管理诊断策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结核 潜伏性结核 微小RNA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鉴别诊断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病候选宿主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的分析鉴定
10
作者 王婉如 张权武 +1 位作者 卢琼 郭乐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在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和潜伏性结核病(latent tuberculosis,LTBI)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84例ATB患者作为ATB组,并按1∶1纳... 目的探讨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在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和潜伏性结核病(latent tuberculosis,LTBI)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84例ATB患者作为ATB组,并按1∶1纳入84例LTBI患者作为LTBI组。通过基于微球的Luminex多重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中10种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6、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CXC趋化因子配体(chemokine ligand 1,CXCL)1、CXCL10、CXCL9、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以及抗体谱[Rv3881c、Rv 0934-P38、Rv2031c、Rv1886c、Rv1860、Rv3874、Rv1926c、Rv3841]的表达。比较上述指标在ATB组与LTBI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鉴别诊断ATB与LTBI的价值。结果ATB组CXCL10、CXCL9、IL-18、IL-6、IL-16、PDGF-BB、IFN-γ、CXCL1、G-CS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LTBI组(P均<0.05)。ATB组抗体Rv3881c、Rv0934-P38、Rv2031c、Rv1886c、Rv1860、Rv3874、Rv1926、Rv3841表达也显著高于LTBI组(P均<0.05)。将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纳入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确定CXCL10、CXCL9、CXCL1、G-CSF、Rv3881c、Rv2031c、Rv1860是鉴别ATB和LTBI的显著预测因素(P均<0.05)。4种血浆免疫调节因子联合区分ATB和LTB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8(95%CI:0.841~0.935),3种抗体联合区分ATB和LTBI的AUC为0.866(95%CI:0.807~0.925),均显著高于各标志物单独预测的AUC(P均<0.05)。4种免疫调节因子和3种抗体联合用于ATB和LTBI的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AUC可达到0.984(95%CI:0.969~0.998)。结论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可能是区分ATB和LTBI的有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 免疫调节因子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TNF-α和IFN-γ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被引量:20
11
作者 唐洁 陈策 +4 位作者 查成 常见荣 方强 王兆华 李柏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超滤离心法获得的Mtb-HAg-10k为刺激剂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以Mtb-HAg、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对照,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Mtb-HAg-10k特异性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FN-γ产生细胞比例(P<0.01);与PHA刺激组相比,γδ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增高(P<0.01),而αβ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Mtb-HAg-10k刺激的健康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Mtb-HAg刺激组和PHA对照组(P<0.01);肺结核患者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P<0.01)。结论以Mtb-HAg-10K为刺激剂可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优势产生TNF-α和IFN-γ,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差异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ΓΔ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鉴别诊断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晓非 黄山 +3 位作者 梁桂亮 吕松琴 资敏 刘永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39,共6页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结核患者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以期在细胞因子水平找到能够区分结核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诊断结核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72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结核患者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以期在细胞因子水平找到能够区分结核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诊断结核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72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确诊为潜伏性感染者的23种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单个细胞因子在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多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相比于潜伏性感染组,活动性结核组白细胞介素15(IL-15)、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a(IL-2Ra)、巨噬细胞炎症蛋白a(MIP-1a)这6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升高(P<0.05);其余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等17种细胞因子在血清中的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活动性的鉴别诊断中,3个细胞因子的AUC值大于0.8,分别为IL-8(0.83)、IL-15(0.89)、IP-10(0.93);(IL-8&IL-15)、(IL-8&IP-10)和(IL-15&IP-10)两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优于任一单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P<0.05);(IL-8&IL-15&IP-10)3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值为0.97,可显著提升活动性结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在IFN-γ释放实验的基础上,IL-8、IL-15、IP-10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区分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的理想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活动性结核 潜伏性结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Da蛋白鉴别潜伏性结核感染与卡介苗接种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爱华 康万里 +7 位作者 王国治 高正伦 都伟欣 卢锦标 沈小兵 苏城 徐苗 郑素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821-825,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Da(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蛋白(简称"重组11kDa蛋白")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卡介苗接种鉴别中的应用。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市怀柔区结核病防...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Da(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蛋白(简称"重组11kDa蛋白")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卡介苗接种鉴别中的应用。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市怀柔区结核病防治所和北京市大兴区结核病防治所,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在以上3个区的高校和工厂招募健康志愿者。共计招募3001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体检合格,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所有志愿者采用Mantoux法进行重组11kDa蛋白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同体双臂皮肤试验,分别于不同前臂皮内注射0.1ml重组11kDa蛋白(10μg/ml)和0.1ml TB-PPD(50U/ml),观察注射后72h后的皮肤反应。于皮肤试验前采集所有志愿者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采用"一致率(%)"和"一阶一致性系数(the first-order agreement coefficient,AC1)比较重组11kDa蛋白皮肤试验、TB-PPD试验及IGRA结果的差异。3001名志愿者均接受3种方法检测,其中475名3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受试者,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双盲的原则,以2∶1的比例接种卡介苗(318名;失访8例)和安慰剂(147名;失访2例),接种3个月后再次进行重组11kDa蛋白皮肤试验、TB-PPD皮肤试验及IGRA,采用"一致率(%)"和"AC1"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中,IGRA阳性率(34.4%,1033/3001)明显高于重组11kDa蛋白(32.2%,966/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7,P<0.001);IGRA与重组11kDa蛋白的一致率为93.4%(2804/3001),AC1值为0.882(95%CI=0.866~0.898),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TB-PPD阳性率(47.7%,1430/3001)明显高于重组11kDa蛋白(32.2%,966/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46,P<0.001);TB-PPD与重组11kDa蛋白的一致率为60.6%(1819/3001),AC1值为0.243(95%CI=0.207~0.279),两者的一致性较差。卡介苗接种鉴别研究中,接种卡介苗的志愿者重组11kDa蛋白的阳性率(1.3%,4/318)与IGRA(3.1%,10/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1,P=0.109);一致率为95.6%(304/318),AC1值为0.954(95%CI=0.929~0.979),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重组11kDa蛋白的阳性率(1.3%,4/318)低于TB-PPD(56.3%,17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50,P<0.001);TB-PPD与重组11kDa蛋白的一致率为42.5%(135/318),AC1值为0.025(95%CI=-0.106~0.155),两者的一致性较差。接种安慰剂的志愿者重组11kDa蛋白的阳性率(4.1%,6/147)与IGRA(1.4%,2/1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7,P=0.109);一致率为95.9%(141/147),AC1值为0.957(95%CI=0.921~0.993),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TB-PPD的阳性率(17.7%,26/147)高于重组11kDa蛋白(4.1%,6/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5,P<0.001),一致率为82.3%(121/147),AC1值为0.781(95%CI=0.690~0.871),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重组11kDa蛋白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卡介苗接种方面与IGRA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筛查与卡介苗接种鉴别的候选诊断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类 潜伏性结核 试剂盒 诊断 皮肤试验 卡介苗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怡 张海丛 +2 位作者 吕颖 郭云 赵磊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7月住院肺结核...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7月住院肺结核患者的陪护人员138例(密切接触组)、结核科医务人员89例(医务人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3组分别进行TST和IGRAs试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同时行问卷调查了解密切接触组和医务人员组结核病接触与结核病预防接种等相关信息,分析TST和IGRAs试验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密切接触组、医务人员组TST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密切接触组IGRAs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医务人员组和对照组(P<0.05)。是否接种卡介苗、与接触者关系和接触时间为密切接触组TST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接触时间和是否营养不良为密切接触组IGRAs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高危人群中应用TST和IGRAs试验诊断LTBI需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性结核感染在英夫利西治疗前的筛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江 代倩 +2 位作者 钟慕晓 白杨 张亚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评估近年临床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前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的重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人IBD住院患者中,IFX使用前LTBI筛查率、LTBI筛查方案及IFX治疗中活动性... 目的:评估近年临床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前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的重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人IBD住院患者中,IFX使用前LTBI筛查率、LTBI筛查方案及IFX治疗中活动性结核(TB)发生率。结果:IFX治疗前LTBI筛查率为58.3%,其中克罗恩病患者LTBI筛查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4.4%vs 10.3%,P<0.000);53.7%选择结核菌素试验联合胸部影像学作为LTBI筛查方案;IFX治疗中活动性TB发生者3例,发生率2.6%。结论:我国临床对IFX治疗前LTBI筛查的重视度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 潜伏性结核感染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要点解析及我国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16
作者 裴宁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36-739,共4页
为了更好地遏制活动性结核病,2015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简称“《指南》”)。笔者就该《指南》中如何界定高危人群、潜伏性感染的筛查流程和筛查手段、预防性治疗方案等进行详细解析;同时介绍了我国的... 为了更好地遏制活动性结核病,2015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简称“《指南》”)。笔者就该《指南》中如何界定高危人群、潜伏性感染的筛查流程和筛查手段、预防性治疗方案等进行详细解析;同时介绍了我国的研究现状,以期能为我国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预防和控制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细胞免疫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照平 刘辉 +2 位作者 李静 陶立峰 桂向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在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中的细胞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对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PPD筛检和X线透视检查,确定潜伏结核感染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化学药物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每组中各随机选择30例,于用药前、... 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在预防性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中的细胞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对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PPD筛检和X线透视检查,确定潜伏结核感染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化学药物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每组中各随机选择30例,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用药后6个月分别采集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项细胞免疫学指标,动态观察三组免疫前后细胞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微卡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NKT和γδT各细胞亚群的比例较之对照组普遍升高,各组IL4+、IFNγ+表达也显著升高;治疗6个月后,微卡组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和化疗组;CD8+、γδT各细胞亚群的比例与用药后一个月相比呈下降趋势,其中CD8+T细胞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微卡组IL4+表达与同期化疗组、对照组比较显著性降低,同时IFNγ+表达较用药前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微卡能显著提高潜伏结核感染者固有和获得性细胞免疫水平,尤其是增高并维持CD4+细胞的比例,降低CD8+细胞的比例,并能够调节Th1/Th2平衡,提示微卡对潜伏性结核感染有预防性免疫治疗作用,避免潜伏结核感染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分枝杆菌 潜伏性结核感染 预防性治疗 细胞免疫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日辉 刘丽燕 +5 位作者 刘明岭 谢思 谢伟柯 高佳卉 卢卫国 刘志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65-2169,共5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诊断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是消除结核病的关键。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结核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经行结核γ-干扰素...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诊断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是消除结核病的关键。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结核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经行结核γ-干扰素释放实验,且经其他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RA患者165例,其中LTBI组59例,对照组10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免疫抑制剂治疗情况、吸烟史和实验室常规指标,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发生LTBI的因素。结果165例RA患者中,年龄>40岁发生LTBI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41.9%vs.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BI组补体C3、C4水平、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5例RA患者中,仅有80例进行了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其中LTBI组CD4+/CD8+、NK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4、年龄(>40岁)和单核细胞计数对RA患者发生LTBI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体C4水平、单核细胞计数和年龄(>40岁)是影响RA患者发生LTBI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40岁)越大、补体C4和单核细胞计数越高,发生LTBI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潜伏性结核感染 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受损人群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阮巧玲 黄希田 +3 位作者 刘雪峰 蔡丽敏 邵凌云 张文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65-769,共5页
免疫受损人群的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筛查和预防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挑战之一.免疫受损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患者、移植候选人及移植患者等是结核病易感人群,对高风险... 免疫受损人群的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筛查和预防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挑战之一.免疫受损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患者、移植候选人及移植患者等是结核病易感人群,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靶向LTBI筛查是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不同类型的免疫抑制人群中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能力存在异质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筛查策略尤其重要.对LTBI诊断试验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而不同的免疫受损人群在LTBI预防性治疗的方案和时间点有所不同,需要更为深入地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减弱宿主 免疫缺陷综合征 潜伏性结核 多相筛查 预防和防护用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医务人员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怡 王瑜玲 +3 位作者 阎纳新 郭云 马艾 杨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1-43,53,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结核病高危医务人员的结核菌感染状况进行筛查,以了解分析结核病高危医务人员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现状。方法对高危医务人员组、相关实验室人员组和普通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检测。结果高危医务... 目的通过对结核病高危医务人员的结核菌感染状况进行筛查,以了解分析结核病高危医务人员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现状。方法对高危医务人员组、相关实验室人员组和普通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检测。结果高危医务人员组、相关实验人员组、普通人群对照组之间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医务人员组结核菌素实验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对照组(P<0.05);高危医务人员组和相关实验人员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医务人员及相关实验室人员受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性高,需要提高认识,预防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感染 高危医务人员 结核菌素实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