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探讨IVF-ET患者心理症状与压力变化轨迹
1
作者 王盼盼 孙洪梅 +4 位作者 靳荣秀 包汉茹 王童玉 林冬霞 王梦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目的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心理症状与压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3月10日至2024年5月17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269例行IVF-ET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心理症状... 目的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心理症状与压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3月10日至2024年5月17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269例行IVF-ET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心理症状与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在4个时间节点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心理症状与压力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变化轨迹亚组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期间IVF-ET患者心理症状与压力存在3种轨迹,分别为持续上升组(C1,n=58)、持续低平组(C2,n=158)、持续下降组(C3,n=53)。年龄、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工作、原发性不孕是C1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原发性不孕、不孕为双方原因是C3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治疗期间IVF-ET患者心理症状与压力变化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不同变化轨迹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心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2
作者 郭泽希 伊力扎提·麦麦提 古丽格娜·艾塔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611,共5页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强迫症状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测试,第一次施测时间为2020年11月(T1),第二次施测时间为2022年3月(T2),第3次施测时间为2023年3月(T3)。对调查结果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同时参与3次测量的3289份有效被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3289名大学生中女性1966人(59.8%),汉族2352人(71.5%),首次施测平均年龄(21.0±0.7)岁。大学生焦虑得分分别为:T1(1.48±0.51)分,T2(1.38±0.45)分,T3(1.33±0.43)分;强迫症状得分分别为:T1(1.75±0.58)分,T2(1.66±0.55)分,T3(1.53±0.5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学生强迫症状与焦虑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无条件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拟合良好,模型截距显著>0(P<0.001)、斜率显著<0(P<0.001),截距与斜率之间呈负相关(r=-0.033,P<0.001),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得分呈现下降趋势,起始水平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纳入性别协变量(赋值:男=0,女=1)后,发现性别对截距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05,P<0.001),对斜率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01,P>0.05),即女大学生强迫症状起始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下降速度不存在差异。纳入焦虑协变量后,发现各时间点焦虑正向影响强迫症状(P<0.001),性别对斜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17,P<0.05),对截距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即控制焦虑的影响后,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低于男大学生。结论大学生强迫症状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高起始水平不一定带来长期困扰。焦虑阻碍强迫症状的缓解,并更大程度地影响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出现及男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状 发展轨迹 焦虑 性别差异 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世瑶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多采用重复性(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ANCOVA)等方法来分析重复测量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然而该方法局限性明显,仅从群体层面探究学习者的发展变化,无法考察个体的变异性、比较个体与群体变化轨迹所...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多采用重复性(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ANCOVA)等方法来分析重复测量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然而该方法局限性明显,仅从群体层面探究学习者的发展变化,无法考察个体的变异性、比较个体与群体变化轨迹所存在的差异性。鉴于此,本文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介绍一种更为先进的纵向数据分析方法:潜在增长曲线模型,该方法在考察群体变化趋势的同时关注个体发展,并探究影响发展轨迹变化和差异的因素。本文以学生课堂怠学(disengagement)的实证数据为例,使用R语言进行统计建模,展示如何使用该模型进行纵向数据分析,通过添加时变协变量探究影响个体内部课堂怠学变化的因素,通过添加时不变协变量解释群体变化中的个体差异。最后本文简要探讨了近年来该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增长曲线模型 个体变化 群体差异 纵向数据分析 课堂怠学
原文传递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韦淑 杨丽 +3 位作者 罗雨婷 梁秋婷 周溢 卢佳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次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13对其进行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其心理一致感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NPC同步放化疗患者,其心理一致感存在3种轨迹,分别为持续低平组(20.00%)、持续下降组(28.00%)、持续上升组(5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年龄、学历、居住地、照护者和肿瘤分期是鼻咽癌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心理一致感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吴苏 王菁菁 +1 位作者 蔡桂兰 甄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9-103,108,共6页
目的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分析颅内动脉瘤(IA)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IA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应用LGMM预测IA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轨迹,... 目的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分析颅内动脉瘤(IA)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IA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应用LGMM预测IA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轨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A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00%。IA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为(5.18±1.59)分。经LGMM拟合后,选取3个潜在剖面。依从性好的患者为37例(26.81%),依从性中等的患者为42例(30.43%),依从性差的患者为59例(42.75%)。依从性好患者的潜在剖面类别归属概率矩阵为97.29%,依从性中等患者为95.24%,依从性差患者为98.31%。依从性差患者中年龄为30~5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自费(医疗费用)和Hunt-Hess分级为Ⅲ级者占比高于依从性好患者和依从性中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50岁、Hunt-Hess分级为Ⅲ级、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自费(医疗费用)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A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且存在异质性。年龄为30~5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以及Hunt-Hess分级为Ⅲ级均为IA手术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治疗依从性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丽霞 郜艳晖 +1 位作者 张敏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 目的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体间发展趋势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做出解释。结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是研究者分析纵向资料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多样本比较 增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立业 高彩虹 +2 位作者 王晓成 宋平平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的疾病状态和生命质量相结合,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疾病状态转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针对3次随访的纵向资料,以认知正常老化为状态1、轻度认知损害为状态2、中重... 目的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的疾病状态和生命质量相结合,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疾病状态转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针对3次随访的纵向资料,以认知正常老化为状态1、轻度认知损害为状态2、中重度认知损害为状态3、阿尔茨海默病为状态4,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研究AD进程中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状态转移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总的来说,初始状态平均生命质量为29.9,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随访期内,生命质量有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变化速度却不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而且初始时生命质量的高低与后来的变化速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各个状态转移组初始状态生命质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状态2→状态3和状态3→状态4这两个转移组生命质量有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而且前者升高要较后者明显,生命质量的发展速度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状态1→状态2和状态3→状态2这两个转移组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应根据AD进程中不同认知转归结局各自的发展变化,开展疾病分阶段重点防治。潜变量增长模型在纵向研究中考虑到数据个体间差异,在应用中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状态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描述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红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9-544,共6页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身不同质,就需要一种能够描述总体中不同质子总体的不同发展特点的方法。该文简要介绍了一种能够描述不同群体不同发展趋势特征的统计模型——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同时说明了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研究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学龄儿童体质指数变化轨迹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雷芳 宋桂荣 +3 位作者 刘启贵 胡冬梅 李国荣 唐晓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9-522,527,共5页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构建不同性别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的GMM和LCGM模型。结果LCGM模型对男女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均识别出3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组”、“肥胖组”、“偏瘦组”;GMM模型对男性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增长组”和“肥胖增长组”。结论GMM和LCGM模型可以识别学龄儿童BMI发展轨迹的异质性,拓展了描述儿童体重动态变化的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体重变化轨迹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增长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10
作者 陈诗祺 方建群 梁仁章 《心理学进展》 2017年第8期996-1002,共7页
目的: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探讨分析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班级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展趋势的影响。方法:针对生态移民儿童进行三次调查,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考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展趋势,进一... 目的: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探讨分析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班级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展趋势的影响。方法:针对生态移民儿童进行三次调查,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考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班级环境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发展水平与速度的影响。结果:1) 行为问题在三次调查期间下降速度显著大于0(p 2 = 272.328, p <0.05)也显著大于0,截距与斜率之间无显著相关;2) 对行为问题变化模型截距的预测中,性别与同学关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 <0.001)。在对变化模型斜率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 = ?6.891, p <0.05)。结论: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在三次调查期间呈线性下降趋势,其起始行为问题水平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且起始水平与下降速度无关。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越好,初始水平行为问题总分越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行为问题的下降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生态移民 儿童行为问题 自我效能感 班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行为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子晗 詹雪梅 孙晓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9-1465,共7页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个常见的贿赂情境,并操纵感知的腐败风险概率和腐败风险可控感,让被试进行连续10轮的腐败决策,观察腐败行为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探讨(1)腐败行为如何发展;(2)感知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可控感如何影响腐败的发展趋势。利...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个常见的贿赂情境,并操纵感知的腐败风险概率和腐败风险可控感,让被试进行连续10轮的腐败决策,观察腐败行为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探讨(1)腐败行为如何发展;(2)感知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可控感如何影响腐败的发展趋势。利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对腐败行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腐败行为发展趋势有3种不同的类型:(1)腐败程度始终稳定在中等水平的"一般腐败者";(2)腐败程度较高,并呈逐渐增长趋势的"腐败沦陷者";(3)始终都少有腐败行为的"清廉者"。同时还发现,感知的风险概率影响初始的腐败程度,感知的风险可控感则既影响初始腐败程度,又影响腐败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行为发展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风险概率 风险可控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慢性心衰患者生理症状变化轨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凤琴 田晶 +4 位作者 孟冰霞 韩琳艾 李靓 韩清华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纵向随访数据,探索不同潜在亚类及个体发展轨迹。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6月山西三所三甲医院的286例CHF患者,选取患者住院时、出院后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纵向随访数据,探索不同潜在亚类及个体发展轨迹。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6月山西三所三甲医院的286例CHF患者,选取患者住院时、出院后6、12、18、24月的CHF-PRO数据,对患者的生理领域及躯体状况、食欲睡眠和身体独立三个维度拟合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异质性亚类及个体轨迹变化规律。结果生理领域和各维度变化轨迹存在差异。生理领域中3类二次函数模型最优,第一潜在亚类随时间先下降后上升,第二、三潜在亚类随时间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躯体症状维度中3类非定义曲线模型最优,3个潜在亚类都是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食欲睡眠维度2类二次函数模型最优,第一、二潜在亚类随时间先上升,之后第二潜在亚类出现下降趋势。身体独立维度2个潜在亚类整体好转,最后均趋于平稳。结论患者出院后CHF-PRO的生理领域及各维度水平变化存在不同亚类及个体发展轨迹,对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结局 生理症状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隔代抚养对其社会活动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
13
作者 李奕彤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59-66,共8页
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2018年的数据,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老年人隔代抚养强度和社交活跃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 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强度和社交活跃度随时间的发展呈线性下降趋势;2) ... 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2018年的数据,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老年人隔代抚养强度和社交活跃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 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强度和社交活跃度随时间的发展呈线性下降趋势;2) 老年人隔代抚养强度的初始水平正向预测其社交活跃度的初始水平和下降速度;3) 老年人隔代抚养的下降速度正向预测其社交活跃度的下降速度。本研究为老年人隔代抚养如何影响社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且有助于老年人更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Using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from 2013 to 20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older adults’ intensity of grandchildren care and 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development using latent growth model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grandchildren care and social activities of older adults showed a linear downward trend over time;2) The initial level of grandchildren-care intensity of older adults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 initial level and rate of decline of their social activities;3) The rate of decline of grandchildren-care intensity of older adults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 rate of decline of their social activiti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how the intensity of grandchildren care affects older adults’ social activity, and helps older adults cope more actively with population ag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抚养 社交活动 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关系: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冉 魏云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1-288,共8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问卷及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对798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年的4次追踪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发展轨迹存在3个潜在亚组,其中...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问卷及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对798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年的4次追踪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发展轨迹存在3个潜在亚组,其中低强迫-风险组初始水平低,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低强迫-稳定组初始水平低,随时间发展保持稳定,高强迫-恶化组初始水平较高,随时间发展进一步恶化;②儿童期虐待可增加3个潜在亚组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初始水平,同时也可正向预测低强迫-风险组及高强迫-恶化组的发展速度。结论: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发展轨迹存在群体水平的异质性特征,儿童期虐待对其发展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强迫性购买 儿童期虐待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发展轨迹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喻嘉宏 陈小娜 +5 位作者 郜艳晖 张岩波 陈柏楠 孔羡怡 杨朔 李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每个亚类人数分别为380人(83.89%)和73人(16.11%),年龄较小患者属于"一般抑郁组"可能性高(t=-0.051,P<0.05)。结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纵向数据分析中能够识别不可观测亚群的不同增长轨迹,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探讨群体异质性方面的不足,是纵向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异质性 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娟 罗彩凤 +6 位作者 谭佳宁 范廷婷 沙慧颖 魏兰芝 陈蕊蕊 卢婷 潘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江苏省5所综合性三级医院的598例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累积评分量表、护理依赖量表分别于术后3 d(T1)、出院时(T2)及... 目的 探讨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江苏省5所综合性三级医院的598例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累积评分量表、护理依赖量表分别于术后3 d(T1)、出院时(T2)及出院后1周(T3)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老年共病手术患者疾病累积评分为14(8,17)分;T1、T2、T3护理依赖得分分别为(45.06±16.03)分、(54.40±16.32)分、(63.37±10.91)分;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分为独立性稳步上升组(36.3%)、先降后升组(20.9%)、迅速上升组(28.4%)、先升后降组(14.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居住方式、是否初次发病及共病程度影响护理依赖发展轨迹(均P<0.05)。结论 老年共病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存在异质性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轨迹类别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护理依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共病 护理依赖 发展轨迹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静 江吴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931,共3页
目的构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的时间进程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PSS 20.0和Mplus 8.0进行数据分析。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别构建线性、二次函数型和自由估计型无条件潜变... 目的构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的时间进程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PSS 20.0和Mplus 8.0进行数据分析。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别构建线性、二次函数型和自由估计型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GCM),选择拟合效果最佳的模型纳入协变量,构建条件LGCM。结果二次函数型无条件LGCM的拟合效果最优。条件LGCM显示性别、户口类型对斜率和截距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392(P<0.001)、0.145(P<0.05)和-1.954(P<0.001)、0.084(P>0.05)。随时间变化协变量ADL、IADL和自评健康均对同时期一抑郁产生显著预测作用,回归系数在0.8~2.7(P<0.001)。结论老年人抑郁症状初始水平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增长速度无个体间差异,初始抑郁水平高的老年人后期抑郁症状进展较快。性别影响抑郁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户口类型仅影响初始水平。ADL、IADL受损、自评健康状况差是同时期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中晚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俊升 周颖 李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8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小学2~5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变化趋势,并考察不同性别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同伴接纳对孤独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2~5年... 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8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小学2~5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变化趋势,并考察不同性别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同伴接纳对孤独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呈曲线递减趋势,递减速度逐渐减缓,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2)女孩起始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男孩,而发展速度、加速度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当时儿童孤独感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孤独感发展的情境观,并结合儿童认知、自我发展的特点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发展轨迹 变量增长模型 性别差异 同伴接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的变化轨迹:一项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程刚 张大均 +2 位作者 肖友琴 关雨生 陈艳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3-760,共8页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抽取了7所高校的1983名新生,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四次追踪测试。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分别考察了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和抑郁的变化轨迹,并就两者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抽取了7所高校的1983名新生,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四次追踪测试。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分别考察了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和抑郁的变化轨迹,并就两者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主观社会地位呈阶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和第一阶段的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2)抑郁呈二次方增长,其起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3)入学后主观社会地位的下滑速度能有效预测新生抑郁水平的上升速度。研究基于情绪压制理论,对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主观社会地位 抑郁 过渡期 多元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动态变化研究
20
作者 厚海伟 赵亚玲 +2 位作者 陈方尧 曾令霞 裴磊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8-593,共6页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动态变化规律,为实现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CHARLS)数据,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消除混杂因...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动态变化规律,为实现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CHARLS)数据,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消除混杂因素,拟合线性增长模型、非线性二次增长模型和不定义曲线类型的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拟合效果来确定增长函数的最优解,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型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展变化。结果 共纳入样本有5 711例(非糖尿病组5 380例,糖尿病组331例),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的样本有1 621例(非糖尿病组1 291例,糖尿病组330例),各混杂因素在两组之间均衡可比。通过拟合3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不定义曲线类型的增长模型较其他两种模型为较优模型。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初始状况的平均抑郁评分分别为9.640和10.097,并且都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在追踪期内,两组的抑郁状况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是非糖尿病组的抑郁评分始终低于糖尿病组,同时两组的变化速度都不存在个体间差异,初始时抑郁评分的高低与后来的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探究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了解个体心理变化趋势并进一步解释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对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状况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得分匹配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糖尿病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