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敦煌莫高窟崖顶灌木林带防风固沙效应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汪万福
王涛
李最雄
张伟民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92-2500,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 G2 0 0 0 04870 5 )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资助项目 ( 990 7)
敦煌香港佛迹功德林计划资助~~
-
文摘
敦煌莫高窟的风沙防治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灌木林带的建立是这一综合防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已建立的两条灌木林带防护效应的观测分析 ,结果表明 :灌木林带使其周围的气流场重新分布 ,改变了近地表风沙流结构 ,0 .5、2 m高处的风速梯度发生显著变化。在林带高 2 0~ 30倍的有效防护范围内风速降低 6 8.1%~ 4 0 .7% ,两条林带后2 m处的输沙率分别是林带前缘 30 m对照处的 1/ 38和 1/ 138,3a时间灌木林带内积沙厚度达 0 .7m。沙地浅层 (0~ 2 0 cm )细沙(0 .2 5~ 0 .1m m)和微沙 (0 .1~ 0 .0 5 mm)含量分别增加了 2 0 .6 %、5 .5 % ,有机质含量在植物根系分布范围内成倍增加。灌木带对区域小气候的改善效应明显。流沙地 0 .5、1和 1.5 m高处日平均气温比灌木带内分别高出 0 .5、0 .9和 0 .2℃ ,而相对湿度灌木林带内比流沙地平均高 0 .4、0 .3和 0 .1%。浅层土壤 (0~ 2 0 cm)温度昼夜变程与地表温度变化基本呈正弦态分布 ,并以垂直方向向下传递 ,但变幅较地表为小。灌木林带内 0~ 2 0 cm土壤平均温度比流沙地高 0 .
-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灌木林带
防风固沙
效应分析
-
Keyword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hrub shelter belt
blown sand control
effective analysis
-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坡耕地紫穗槐等高灌木带试验初报
- 2
-
-
作者
权元安
-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2-34,共3页
-
文摘
陡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泥沙来源,修建石坎水平梯田,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石料来源有限等困难。在坡地上种植等高灌木林带,投入少,操作技术简单,土地利用率高,拦沙效果好,是控制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有效方法。为定量分析等高灌木带的拦沙效果,选择活篱笆树种,笔者对秭归县1984年在坡耕地上试验种植的紫穗槐等高林带进行了调查分析。
-
关键词
坡耕地
紫穗槐
高灌木林带
试验
-
分类号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龙江县十五、十六村半固定沙丘治理效益分析
- 3
-
-
作者
崔玉贤
孙福斌
-
机构
龙江县水保站
头站乡水利站
-
出处
《水利科技与经济》
1999年第4期183-183,共1页
-
文摘
龙江县头站乡十五、十六村地理位置:东经123°15′00″至123°20′30″,北纬46°50′00″至46°55′00″。两个村总土地面积6000hm2,其中耕地600hm2;全境内有7个半固定沙丘面积40hm2;占总土地面积067%。全年平均气温35℃,年均降水量454mm,蒸发量1652mm,属半干旱...
-
关键词
龙江县
风力侵蚀
流沙治理
灌木林带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襄樊地区坡耕地控制水土流失的几个方法
- 4
-
-
作者
王斌
-
机构
襄樊市堤防管理处
-
出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3年第6期10-10,共1页
-
文摘
在襄樊地区的土石山区,坡度是水土流失的外部环境条件,地表径流是外在动力,物质来源主要是坡耕地.
-
关键词
襄樊地区
坡耕地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法
灌木林带阻截法
覆盖法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高三地理能力训练(高中必修部分)
- 5
-
-
作者
刘金龙
-
机构
江苏省清江中学
-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
文摘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世界两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据此判断1~3题。
-
关键词
单项选择题
太阳高度
灌木林带
-
分类号
G634.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