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黄淑雅 李双凤 +3 位作者 张磊 董睿 张瑞霞 高延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诊后0、6、24和72 h的外周血,检测SDC-1、乳酸(Lac)等实验室指标,并收集相同时间点的舌下微循环图像,计算得到ΔPPV、乳酸清除率(LCR);分别于0、24 h和72 h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选取2组间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及72 hΔPPV联合SDC-1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24 h SDC-1、LCR,72 h SOFA评分、ΔPPV、SDC-1及72 hΔPPV联合SDC-1对预后有预测价值(P均<0.05),其中72 hΔPPV联合SDC-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95%CI)为0.832(0.721~0.943)],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680。结论:72 hΔPPV联合SDC-1比单一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并ARDS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舌下微循环 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 多配体蛋白聚糖-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微循环变化率对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敬辉 薛翔 +3 位作者 贾凌 陈娇 赵炜 李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602-1605,1610,共5页
目的:评估舌下微循环指标变化率对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脓毒性休克病人64例,依据治疗后28 d不同结局分为死亡组(n=23)和生存组(n=41)。按集束化治疗方案6-hour bundle给予相应治疗及早期液体复苏。观察并记录... 目的:评估舌下微循环指标变化率对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脓毒性休克病人64例,依据治疗后28 d不同结局分为死亡组(n=23)和生存组(n=41)。按集束化治疗方案6-hour bundle给予相应治疗及早期液体复苏。观察并记录复苏前及复苏6 h后平均动脉压(MAP)、末梢充盈时间、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_(2)]、液体正平衡总量、乳酸清除率、PaO_(2)/FiO_(2)及舌下微循环各项指标6 h变化。结果:6 h乳酸清除率、灌注血管密度(PVD)和灌注血管比例(PPV)变化率生存组高于死亡组,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乳酸清除率对28 d存活率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41,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96.7%,最佳临界值为57.00%;其次为PPV变化率,曲线下面积为0.789,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82.6%,最佳临界值为2.8%,复苏6 h的PVD曲线下面积为0.649,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56.5%,最佳临界值为8.87%。结论:乳酸清除率、PPV变化率及PVD指标能较敏感地反映微循环改善情况,并对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舌下微循环 灌注血管密度 灌注血管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清糖萼成分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欢 杨婧 +4 位作者 刘善收 王倩梅 虎晓岷 罗许 尹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清糖萼成分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脓毒症者32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De Backer评分、总血管密...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清糖萼成分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脓毒症者32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De Backer评分、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和血清糖萼[多糖蛋白-1(Syndecan-1)、硫酸肝素(HS)、透明质酸(HA)、灌注边界区域(PBR)]相关指标变化,并分析观察组舌下微循环相关指标与血清糖萼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PV、MFI减小,HI增加(P均<0.05);两组De Backer、TVD、PV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yndecan-1、HS、HA、PBR增加(P均<0.05)。观察组PBR与PPV、MFI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8、-0.375,P均<0.05),PBR与HI呈正相关(r为0.466,P<0.05),HS与PPV呈负相关(r为-0.36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及糖萼受损,且糖萼损伤与微循环障碍存在一定联系,糖萼受损可能是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舌下微循环 糖萼 灌注边界区域 灌注血管比例 血管流动指数 硫酸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