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高晓霞
徐荣
+5 位作者
陈君
于晶
杨成民
刘赛
张永清
彭艳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3期343-347,352,共6页
目的:对不同种质黄芩中3种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为遴选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黄芩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UV-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
目的:对不同种质黄芩中3种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为遴选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黄芩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UV-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验证并综合评价不同种质黄芩的化学质量。结果: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其中13号黄芩种质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1号、7号黄芩种质黄芩苷、黄芩素与总黄酮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次试验中1号、7号、13号为优良种质,可以作为黄芩新品种选育对象。结论:采用改进后的HPLC法可较好地测定黄芩3种黄酮类成分,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均遴选出了目标种质,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种质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成分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式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栽培品种山茱萸药材的化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随清
王利丽
+1 位作者
扬晋
冀春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以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的质量。方法:测定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中的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总鞣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山茱萸的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目的:以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的质量。方法:测定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中的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总鞣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山茱萸的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评价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质量的优劣。结论:初步建立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化学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栽培品种
化学质量评价
灰色模式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含水量对地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真辉
董诚明
+2 位作者
朱畇昊
魏硕
姚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评价土壤含水量对地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地黄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调整土壤的含水量,收获后测定不同含水量土壤所产地黄药材的产量、浸出物和梓醇、毛蕊花糖苷及多糖的含量,使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土壤...
目的:评价土壤含水量对地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地黄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调整土壤的含水量,收获后测定不同含水量土壤所产地黄药材的产量、浸出物和梓醇、毛蕊花糖苷及多糖的含量,使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土壤含水量影响为中水分(M2)>高水分(M3)>低水分(M1)>空白(M4)。结论:地黄栽培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在苗期应保持在40%-50%,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应为50%-60%,收获期应为20%-30%,合理调节土壤含水量能够显著提高地黄的产量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地黄
产品及质量
灰色模式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高晓霞
徐荣
陈君
于晶
杨成民
刘赛
张永清
彭艳丽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3期343-347,352,共6页
基金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107011)
工信部中药材扶持资金(2011-340)
文摘
目的:对不同种质黄芩中3种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为遴选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黄芩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UV-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验证并综合评价不同种质黄芩的化学质量。结果: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其中13号黄芩种质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1号、7号黄芩种质黄芩苷、黄芩素与总黄酮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次试验中1号、7号、13号为优良种质,可以作为黄芩新品种选育对象。结论:采用改进后的HPLC法可较好地测定黄芩3种黄酮类成分,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均遴选出了目标种质,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种质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成分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式识别法
Keywords
Scutellariae Radix
flavonoids ingredient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rey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栽培品种山茱萸药材的化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随清
王利丽
扬晋
冀春茹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基金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0412000700)山茱萸种质资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项目(2004KYCX007)山茱萸种质资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文摘
目的:以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的质量。方法:测定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中的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总鞣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山茱萸的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评价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质量的优劣。结论:初步建立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化学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关键词
山茱萸
栽培品种
化学质量评价
灰色模式识别法
Keywords
Comus officinalis, cultivated variety,assessment of chemical quality,method of grey pattern recognition
分类号
R197.3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含水量对地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真辉
董诚明
朱畇昊
魏硕
姚锋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呼吸疾病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基金
科学技术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I06B02):地黄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
负责人:冯卫生
+1 种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省级重大专项(14104142):地黄品种整理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负责人:董诚明
文摘
目的:评价土壤含水量对地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地黄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调整土壤的含水量,收获后测定不同含水量土壤所产地黄药材的产量、浸出物和梓醇、毛蕊花糖苷及多糖的含量,使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土壤含水量影响为中水分(M2)>高水分(M3)>低水分(M1)>空白(M4)。结论:地黄栽培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在苗期应保持在40%-50%,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应为50%-60%,收获期应为20%-30%,合理调节土壤含水量能够显著提高地黄的产量及质量。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地黄
产品及质量
灰色模式识别法
Keywords
Soil water content
Rehmannia glutinosa
the grey pattern recognition
分类号
R282.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测定及分析
高晓霞
徐荣
陈君
于晶
杨成民
刘赛
张永清
彭艳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栽培品种山茱萸药材的化学质量评价
陈随清
王利丽
扬晋
冀春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壤含水量对地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杜真辉
董诚明
朱畇昊
魏硕
姚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