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阿奇霉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张宾 郭挺 吴年冬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奇霉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诊治的15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阿奇霉素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奇霉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诊治的15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阿奇霉素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均可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低剂量阿奇霉素用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不同剂量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瘀热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瘀热阻窍证)患者炎性反应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张俊 张从 +1 位作者 倪炯臣 刘红权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429-434,442,共7页
目的探究瘀热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相关炎性通路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收集60例AIS(瘀热阻窍证)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瘀热方口服,持续7 d... 目的探究瘀热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相关炎性通路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收集60例AIS(瘀热阻窍证)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瘀热方口服,持续7 d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以及相关炎性分子[LPS、Zonulin、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治疗后肠道菌群。结果1)治疗后瘀热方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显著(P<0.001);2)治疗后LPS、IL-1β、IL-6和TNF-α水平瘀热方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3)治疗后Zonulin、TLR4、NF-κB水平瘀热方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4)肠道菌群检测:多样性结果显示,瘀热方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01);治疗后瘀热方组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及未分类的细菌门的丰度出现了下降,而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的丰度则相对有所增加;属水平上瘀热方组拟杆菌属、unclassified_d_Bacteria和普雷沃氏菌的丰度下降,阿克曼氏菌属和费氏杆菌属的占比有所提高;结合LEfSe分析发现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在瘀热方组富集,可能是瘀热方调控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结论瘀热方可显著降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抑制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炎性反应,机制可能与修复肠道屏障损伤、减轻内毒素及抑制神经炎性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瘀热方 肠道菌群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在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3
作者 刘博 巩志国 哈斯苏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导致哺乳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其侵入宿主机体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天然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论文探究了细菌菌体成分对免疫细胞炎性反应的诱导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导致哺乳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其侵入宿主机体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天然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论文探究了细菌菌体成分对免疫细胞炎性反应的诱导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分析了S.aureus脂蛋白在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表达、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和趋化因子(RANTES)分泌、炎性信号通路激活、前列腺素E_(2)(PGE 2)分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S.aureus SA113野生株和脂蛋白表达回补株相比,S.aureus脂蛋白表达缺失株诱导巨噬细胞TLR_(2)表达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P<0.05)。同时,细菌脂蛋白是S.aureus感染过程中诱导巨噬细胞炎性信号通路激活,进而导致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PGE _(2)分泌的重要免疫活性物质。此外,细胞脂蛋白对S.aureus在巨噬细胞中的存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表明细菌脂蛋白对S.aureu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参与S.aureus感染性疾病进程发展的关键菌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脂蛋白 巨噬细胞 炎性反应 细胞内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
4
作者 杨文 李勇 杨淖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THA的120例老年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将患者分成对照... 目的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THA的120例老年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将患者分成对照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格拉司琼)和观察组(镇痛药物为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格拉司琼)。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术后48和7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动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和7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术前24 h相比,对照组术后24、48和72 h IL-6、TNF-α、CRP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24和48 h IL-6、TNF-α、CRP水平升高,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24、48和72 h观察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术前24 h相比,术后24、48和72 h观察组CD8^(+)(%)上升,CD4^(+)(%)与CD4^(+)/CD8^(+)下降,术后24和48 h观察组患者CD8^(+)(%)上升,CD4^(+)(%)与CD4^(+)/CD8^(+)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4、48和72 h观察组患者CD8^(+)(%)、CD4^(+)(%)与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可降低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介导炎性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郑美娟 王姣 +4 位作者 杨玉春 包针 刘琴 王若楠 木胡牙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1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PDCD4阳性T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VAF患者70例为N...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PDCD4阳性T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VAF患者70例为NVAF组,按照年龄、性别1∶1配比原则选取非心房颤动(AF)患者人群7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2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史(甲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史;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内PDCD4表达情况以及PDCD4阳性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2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甲亢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VAF组患者PDCD4基因在CD4^(+)T、CD8^(+)T细胞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NVAF组患者外周血PDCD4阳性群T细胞(CD3^(+)PDCD4^(+))内白介素-4(IL-4)、白介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DCD4阴性群T细胞(CD3^(+)PDCD4^(-))(P<0.05),CD3^(+)PDCD4^(+)T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CD3^(+)PDCD4^(-)T细胞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D4在NVAF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内表达上调,并且外周血PDCD4阳性群T细胞内IL-4、IL-17A的表达水平高于PDCD4阴性群T细胞,提示PDCD4可能参与了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影响AF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T淋巴细胞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氯己定治疗牙干槽症的效果及对牙周疼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杨伟杰 高萍 +2 位作者 雷双喜 岳海泉 丁芳平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氯己定治疗牙干槽症的效果及对牙周疼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嘉峪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牙干槽症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在牙槽窝内放入碘仿纱条...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氯己定治疗牙干槽症的效果及对牙周疼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嘉峪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牙干槽症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在牙槽窝内放入碘仿纱条后褥式缝合,24 h后应用氯己定含漱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浓缩生长因子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咬牙合力、咀嚼效率、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临近牙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邻近牙齿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χ^(2)=4.292,P=0.038)。治疗7 d后,2组CRP、PCT水平及WB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咬牙合力、咀嚼效率高于治疗前,N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低于对照组(P<0.01);2组GI、SBI、TM、PLI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限制、饮食习惯变化、情感变化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5.48%(χ^(2)=4.309,P=0.038)。结论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氯己定治疗牙干槽症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牙周疼痛及炎性反应,提高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干槽症 浓缩生长因子 氯己定 牙周疼痛 炎性反应 牙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张小睿 张玉彩 +1 位作者 刘哲慧 胥庆华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1期24-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2组均治疗10~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χ^(2)=5.000,P=0.025)。治疗10~14 d后,2组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IL-6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Hb、Alb及P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能提升效果,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微生态制剂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清miR-21、miR-15b表达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8
作者 杨阳 万玮 +3 位作者 王雅琪 纪开宝 张雯茜 陈婷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5b(miR-15b)表达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POAG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平均缺损值(...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5b(miR-15b)表达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POAG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平均缺损值(MD)评估视神经损害程度并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n=47)、中度亚组(n=35)、重度亚组(n=3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miR-15b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POAG患者血清miR-21、miR-15b水平与血清炎性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miR-15b对视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iR-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iR-15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3.902/<0.001、9.209/<0.001、4.913/<0.001、17.764/<0.001)。血清miR-21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miR-15b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F/P=41.478/<0.001、15.411/<0.001)。病例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IL-6、IL-1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9.781/<0.001、28.338/<0.001、20.271/<0.001、16.786/<0.001)。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与炎性指标IL-1β、IL-18呈正相关,与IL-6、IL-12呈负相关(r/P=0.572/<0.001、0.632/<0.001、-0.518/<0.001、-0.498/<0.001),血清miR-15b水平与炎性指标IL-1β、IL-18呈负相关,与IL-6、IL-12呈正相关(r/P=-0.621/<0.001、-0.563/<0.001、0.598/<0.001、0.612/<0.001)。血清miR-21、miR-15b及二者联合评估POAG患者视神经损伤重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57、0.898,二者联合优于血清miR-21、miR-15b各自单独检测(Z/P=2.900/0.004、2.743/0.006)。结论POAG患者血清miR-21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miR-15b水平明显降低,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有显著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POAG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微小RNA-21 微小RNA-15b 视神经损伤程度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内酯I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曾玉英 姜花 +1 位作者 唐万云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TR-Ⅰ-L剂量组、ATR-Ⅰ-M剂量组、ATR-Ⅰ-H剂量组和ATR-Ⅰ-H+普乐沙福(AMD3100)干预模型组,每组12只。每天给药1次,持续7d。超声...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TR-Ⅰ-L剂量组、ATR-Ⅰ-M剂量组、ATR-Ⅰ-H剂量组和ATR-Ⅰ-H+普乐沙福(AMD3100)干预模型组,每组12只。每天给药1次,持续7d。超声影像系统测量大鼠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LVEF);TTC染色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红蛋白(M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检测大鼠组织中SDF-1和CXC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大鼠LVSF和FS、心肌组织中SDF-1、CXC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中LDH活性、MB、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P<0.05),心肌细胞损伤严重伴有炎性发生;与AMI组相比,ATR-Ⅰ-L组、ATR-Ⅰ-M组和ATR-Ⅰ-H组大鼠LVSF和FS、心肌组织中SDF-1、CXC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中LDH活性、MB、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心肌细胞损伤有所改善;与ATR-Ⅰ-H组相比,ATR-Ⅰ-H+AMD3100组大鼠LVSF和FS、心肌组织中SDF-1、CXC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中LDH活性、MB、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P<0.05),心肌细胞损伤加剧。结论:ATR-I减轻AMI大鼠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I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急性心肌梗死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0
作者 何坤睿 姚景春 +1 位作者 孙成宏 孙国栋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0期17-21,39,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荆防颗粒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采用荆防颗粒治疗脊髓损伤后肺损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药物组(1 g/kg)、中浓度药物组(2 g/kg)、高浓度药物组(4 g... 目的观察荆防颗粒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采用荆防颗粒治疗脊髓损伤后肺损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药物组(1 g/kg)、中浓度药物组(2 g/kg)、高浓度药物组(4 g/kg),每组16只。模型组及3个药物组均进行脊髓打击,各浓度药物组按照分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荆防颗粒溶液进行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术后72 h,采用显微镜观察小鼠肺部的胸膜下出血程度;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部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使用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评估小鼠肺部水肿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各浓度药物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IL-10水平较模型组有所提高(P<0.05);各浓度药物组小鼠胸膜下出血程度更低,肺组织切片中病变程度更轻,且较少出现凋亡细胞;高浓度药物组肺组织湿重约为干重的4.23倍,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荆防颗粒能有效减轻脊髓损伤小鼠肺部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对小鼠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肺部炎性反应 荆防颗粒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辅助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谭仁康 张春丽 +2 位作者 陈乔芳 邱洁 林卫欣 《中国药业》 202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辅助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L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全麻状态下实...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辅助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L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全麻状态下实施LC,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予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复合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6 h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血管活性肠肽、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33%比18.33%,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辅助全麻有助于LC患者术后苏醒,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性反应程度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艾司氯胺酮 全身麻醉 胃肠道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苷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韩天然 纪青灼 +3 位作者 王小玉 吴琳 邰立仕 李泽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讨秦皮苷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A组、秦皮苷低剂量(0.2 g/kg)组、秦皮苷高剂量(0.4 g/kg)组、秦皮苷高剂量(0.4 g/k... 目的探讨秦皮苷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A组、秦皮苷低剂量(0.2 g/kg)组、秦皮苷高剂量(0.4 g/kg)组、秦皮苷高剂量(0.4 g/kg)+NUCC-390(2.2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Ⅱ型胶原诱导建立RA模型。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与足容积;Micro-CT扫描检测踝关节骨质形态;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与关节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A组大鼠AI,足容积,骨破坏评分,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IL-6、IL-18、TNF-α、CRP、RF水平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RA组比较,秦皮苷低、高剂量组AI,足容积,骨破坏评分,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IL-6、IL-18、TNF-α、CRP、RF水平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秦皮苷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相比秦皮苷低剂量组降低(P<0.05);与秦皮苷高剂量组比较,秦皮苷高剂量+NUCC-390组AI,足容积,骨破坏评分,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IL-6、IL-18、TNF-α、CRP、RF水平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秦皮苷可通过下调SDF-1/CXCR4信号通路减轻RA大鼠炎性反应并改善其关节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秦皮苷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炎性反应、焦虑及血清BDNF、Cor、IL-6、TNF-α的影响
13
作者 魏伟 邰飞飞 +3 位作者 王会娟 祖新霞 吴昕悦 苗茂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炎性反应、焦虑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皮质醇(Co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本院剖宫产妇...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炎性反应、焦虑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皮质醇(Co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本院剖宫产妇女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治疗基础上,予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治疗。结果:术后24、48h时,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4.98,3.05;P<0.05);术后6、12、24、48h宫缩、静息、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4.1±1.0)次比(5.5±1.1)次;t=4.98,P<0.001];IL-6、TNF-α、Cor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74,6.11,2.53;P<0.05);BDNF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70,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及患者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耳穴压豆 穴位贴压 疼痛 炎性反应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萼甲素减轻创伤性骨折大鼠炎性反应
14
作者 姜博文 马睿 +2 位作者 王鹏 曲哲 李爱群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GLA)是否可减轻创伤性骨折大鼠炎性反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GLA低(GLA-L)和GLA高剂量组(GLA-H)、GLA-H+YC-1(HIF-1α抑制剂)组。ELISA检测TNF-α、IL-6、CTX-Ⅰ、CTX-Ⅱ、S-Ca、S-P...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GLA)是否可减轻创伤性骨折大鼠炎性反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GLA低(GLA-L)和GLA高剂量组(GLA-H)、GLA-H+YC-1(HIF-1α抑制剂)组。ELISA检测TNF-α、IL-6、CTX-Ⅰ、CTX-Ⅱ、S-Ca、S-P、BGP水平和iNOS、ALP活性;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测定大鼠骨小梁密度和厚度;TUNEL检测股骨组织细胞凋亡;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股骨组织HIF-1α、VEGF、CD31、BMP-2、collagenⅠ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形态明显损伤,血清TNF-α、IL-6、CTX-Ⅰ、CTX-Ⅱ水平、iNOS活性、股骨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血清S-Ca、S-P、BGP水平、ALP活性、骨小梁密度和厚度、股骨组织中HIF-1α、VEGF、CD31、BMP-2、collagen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GLA-L和GLA-H组大鼠软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CTX-Ⅰ、CTX-Ⅱ水平、iNOS活性、股骨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血清S-Ca、S-P、BGP水平、ALP活性、骨小梁密度和厚度、股骨组织中HIF-1α、VEGF、CD31、BMP-2、collagen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YC-1可减弱GLA对创伤性骨折大鼠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GLA可减轻创伤性骨折大鼠炎性反应和软骨损伤,改善股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创伤性骨折 炎性反应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2靶向调节SIRT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樊宗山 黄海 胡燕君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45-151,158,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2通过靶向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液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经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构建DR大鼠...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2通过靶向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液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经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构建D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R-122 antagomir组、antagomir-NC(阴性对照)组、EX527组(SIRT1抑制剂)、miR-122 antagomir+EX527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miR-122 antagomir组、antagomir-NC组、EX527组、miR-122 antagomir+EX527组分别注射miR-122 antagomir、antagomir-NC、EX527、miR-122 antagomir+EX527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每组每周干预一次,连续操作12周。末次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分析大鼠视网膜病理学变化;qRT-PCR法检测视网膜组织miR-122、SIRT1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22与SIRT1的靶向关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全自动生化仪分析相关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SIRT1为miR-122的直接靶点;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ntagomir-NC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均出现水肿,细胞排布紊乱,炎症浸润等现象,大鼠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TG、TC、ALT、AST、Scr、BUN水平、视网膜组织中miR-122表达升高(P<0.01),视网膜组织中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antagomir-NC组相比,miR-122 antagomir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相对完整,水肿、炎症浸润等现象逐渐减轻,大鼠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TG、TC、ALT、AST、Scr、BUN水平、视网膜组织中miR-122表达降低(P<0.05~P<0.01),视网膜组织中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EX527组大鼠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TG、TC、ALT、AST、Scr、BUN水平、视网膜组织中miR-122表达增加(P<0.05~P<0.01),视网膜组织中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miR-122 antagomir组相比,miR-122 antagomir+EX527组大鼠水肿、炎症浸润加重,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TG、TC、ALT、AST、Scr、BUN水平、视网膜组织中miR-122表达升高(P<0.05~P<0.01),视网膜组织中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EX527组相比,miR-122 antagomir+EX527组大鼠水肿、炎症浸润减轻,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TG、TC、ALT、AST、Scr、BUN水平、视网膜组织中miR-122表达降低(P<0.05~P<0.01),视网膜组织中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通过抑制miR-122表达,可以靶向激活SIRT1,减轻DR大鼠炎症反应,阻碍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小RNA-122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辅治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姜浩 祁雪婷 +2 位作者 杨小艳 刘丽梅 张骞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6期47-49,53,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辅治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3月—2024年5月银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阳虚水泛型CHF患者60例分为中西联合组和西药治疗组各30例。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辅治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3月—2024年5月银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阳虚水泛型CHF患者60例分为中西联合组和西药治疗组各30例。西药治疗组入院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西联合组在西药治疗组基础上联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西药治疗组(73.33%)(χ^(2)=4.320,P=0.038)。治疗30 d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且中西联合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西药治疗组(P<0.01);2组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联合组低于西药治疗组(P<0.01)。中西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与西药治疗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166)。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阳虚水泛型CHF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阳虚水泛型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 心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抑制SPLUNC1功能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燕 张珍珍 +2 位作者 倪博 刘蓓蓓 冯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6,共11页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具有重要抗菌和抗炎功能的蛋白,被认为是呼吸道黏膜面对危险信号时的“信号传感器”。【目的】从Mhp和SPLUNC1相互作用入手,分析Mhp感染对SPLUNC1表达的影响以及SPLUNC1对Mhp引起的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揭示Mhp引起炎性损伤的新机制,为解决Mhp持续性感染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猪肺炎支原体对猪支气管上皮细胞(porcin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PBECs)感染模型和猪体感染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Mhp感染后对肺脏中SPLUNC1以及体外PBECs中SPLUNC1转录和表达的影响。克隆并扩增猪源SPLUNC1基因通过酶切鉴定,构建成功SPLUNC1真核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SPLUNC1以及pET28a-SPLUNC1。与此同时,设计靶向SPLUNC1的siRNA干扰片段。利用体外SPLUNC1蛋白孵育、体内呼吸道黏膜SPLUNC1抗体封闭,通过Mhp CCU50检测明确SPLUNC1对Mhp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在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通过过表达或siRNA干扰SPLUNC1基因,后感染Mhp,利用Western-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明确SPLUNC1对Mhp的黏附作用、诱导炎性因子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Mhp感染猪后可引起肺脏实变,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肺脏炎性损伤,同时显著上调肺泡灌洗液中趋化因子CXCL8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Mhp体内外感染后,体内肺脏和体外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SPLUNC1的转录和表达均显著下调。以上研究表明,Mhp可诱导肺脏炎性反应,抑制SPLUNC1表达。另一方面,体外PBECs中过表达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减少;siRNA干扰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增加,表明SPLUNC1负调控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基于Mhp感染入侵呼吸道过程,本研究进一步解析SPLUNC1负调控CXCL8表达的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SPLUNC1和Mhp体外孵育,还是SPLUNC1抗体体内封闭,Mhp的体内外生长均未受影响;SPLUNC1的过表达或siRNA干扰对Mhp体外黏附PBECs的能力也无显著影响;过表达SPLUNC1可抑制pERK和IκBα的激活,相反SPLUNC1 siRNA干扰后,可促进pERK和IκBα的激活。以上研究证明SPLUNC1不是通过调控Mhp的生长和黏附,而是通过负调控MAPK-ERK通路的活化来调控CXCL8的表达。【结论】SPLUNC1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来调控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维护宿主炎性平衡;与此同时,Mhp感染后可通过抑制SPLUNC1的表达来破坏宿主炎性反应的平衡调控,进而引起炎性损伤。本研究为解析Mhp感染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宿主相互作用 炎性反应 SPLUN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早期炎性反应、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预后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远 周晓蕾 +5 位作者 李国雷 李伟 徐志峰 李新宇 徐曌 兴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80-2386,共7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传统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与无腹部辅助切口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生存预后。方法:共1 020例患者纳...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传统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与无腹部辅助切口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生存预后。方法:共1 0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OSES组416例,LAP组604例。倾向得分匹配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最后,两组各有344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参数、早期炎性反应指标与预后信息。研究终点为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无局部复发率生存率(local-recurrence free survival,LRFS)。结果:NOSES具有术后疼痛轻(P<0.05)、额外麻醉药物使用比例少(11.0%vs 29.9%,P<0.001)、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1.5%vs 4.4%,P=0.023)、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2.7 vs 3.3天,P=0.022)等短期优势。NOSES组患者术后第2天平均体温显著高于LAP组(37.3 vs 37.1℃,P=0.031)。此外,NOSES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AP组(P<0.05)。然而,两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9%vs 1.2%,P=1.000)。此外,两组患者标本长度、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等病理结果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方面,两组患者有着相似的5年OS(91.6%vs 89.3%,P=0.434)、DFS(84.1%vs 83.6%,P=0.898)与LRFS(95.9%vs 94.0%,P=0.369)。结论:结直肠癌NOSES是安全可行的,有着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明显的短期优势。虽然NOSES手术会在早期引起较强的急性全身炎性反应,然而并不会转化为相关并发症。此外,NOSES手术与LAP有着相似的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预后,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炎性反应 预后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29b 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19
作者 李庆华 肖雄木 +1 位作者 祖红旭 任永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烧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指... 目的探讨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烧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Pearson法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9b、miR-320、SO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分别与TNF-α、IL-6、MD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SO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烧伤患者血清miR-29b、miR-320呈低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与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相关性,mi R-29b、miR-320可能通过调控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指标因子参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组织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s、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20
作者 邸亮 朱梓兆 +2 位作者 郭庆良 赵晓飞 丁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n=27)和短期预后良好组(n=90)。检测患者血清CXCLs(CXCL2、CXCL8、CXCL9、CXCL13)、MMPs(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指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8、CXCL9、CXCL13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3.876/<0.001、4.779/<0.001、5.434/<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MMP-2、MMP-7、MMP-9、MMP-14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6.775/<0.001、5.376/<0.001、6.377/<0.001、6.565/<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SII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5.569/<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长径、多发肿瘤、合并肝硬化、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SII与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6、0.209、0.200、0.415、0.417、0.420、0.459、0.383、0.493、0.442、0.44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SII升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21(1.009~1.063)、1.043(1.006~1.082)、1.087(1.011~1.170)、1.455(1.045~2.026)、1.096(1.001~1.201)、1.027(1.011~1.074)、1.128(1.083~1.295)、1.044(1.024~1.066)]。结论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往往较差,密切监测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趋化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炎性反应指标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