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腹泻对患儿肠道菌群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王显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腹泻对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肠道菌群数量、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腹泻对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肠道菌群数量、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给予患儿蒙脱石散)和观察组(55例,给予患儿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呕吐好转时间、腹痛好转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及炎症免疫反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呕吐好转时间、腹痛好转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更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均升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更高;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结论小儿腹泻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蒙脱石散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肠道菌群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清热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对呼吸功能及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姚静娟 李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汤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临床治疗对呼吸功能、炎症免疫反应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汤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临床治疗对呼吸功能、炎症免疫反应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抗菌消炎、解痉平喘、促进排痰等西医治疗)和研究组(44例,给予益气养阴清热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积分、呼吸功能、炎症免疫反应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且两组对比研究组更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均升高,且两组对比研究组更高(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百分比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汤可使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各项临床症状减轻,改善呼吸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期 益气养阴清热汤 呼吸功能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 被引量:45
3
作者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在整体、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各层次密不可分。该文提出炎症免疫反应(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s,IIR)是机体炎症免疫相关细胞依据内外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适度或异常的系统反应;简述了参与IIR的炎症免疫细胞(巨噬... 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在整体、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各层次密不可分。该文提出炎症免疫反应(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s,IIR)是机体炎症免疫相关细胞依据内外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适度或异常的系统反应;简述了参与IIR的炎症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及其亚型)、非炎症免疫细胞(如胶质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滑膜细胞、肝细胞等)及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影响IIR药物存在的问题,提出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soft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s,SRIIR)是研发治疗IIR相关疾病创新药物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免疫反应 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 新药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蒋红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tis,TP)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院内80例T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观察两组,前者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者加用莫西沙星片,对比效果。结果 治疗... 分析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tis,TP)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院内80例T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观察两组,前者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者加用莫西沙星片,对比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消失时间及胸膜厚度较低(P<0.05)。治疗前,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性,治疗后,组间白介素-4无差异性,观察组白介素-2水平较高,其他指标水平较低(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有免疫功能改善,其中观察组效果较佳(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当(P>0.05)。治疗后以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 TP患者以四联抗结核治疗时,联用莫西沙星可强化抗炎及提高免疫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炎症免疫反应 莫西沙星片 四联抗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药物研究新方向 被引量:3
5
作者 魏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2-1032,共1页
炎症免疫反应(IIR)是机体炎症免疫相关组织、器官和细胞依据内外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适度或异常的系统反应,几乎涉及机体大多系统的保护或病理反应。参与IIR的细胞不仅涉及常见的炎症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及其... 炎症免疫反应(IIR)是机体炎症免疫相关组织、器官和细胞依据内外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适度或异常的系统反应,几乎涉及机体大多系统的保护或病理反应。参与IIR的细胞不仅涉及常见的炎症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及其亚型),而且涉及非传统的炎症免疫细胞(如胶质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滑膜细胞、肝细胞等),它们有着类似的或共性的细胞信号转导。目前临床使用的影响IIR药物虽然在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疗效,但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肾、胃肠、恶性感染、诱发肿瘤等严重毒性令人困惑,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在抑制IIR所致病理反应的同时,也损害了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生理功能,尤其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复杂性疾病更是如此。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SRIIR)是指药物在控制IIR相关细胞异常活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细胞生理功能的损害,即:行驶SRIIR的药物不应是对细胞功能、基因和蛋白表达或活性的完全抑制,而是在不同细胞上发现共性的或类似的信号转导和网络调控关键分子及特征,选择性地将异常改变的细胞和分子活性调控至正常生理水平,恢复细胞功能的动态平衡,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且尽量减少不良反应。SRIIR是研发治疗IIR相关疾病创新药物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免疫反应 炎症免疫反应软调节 信号转导 新药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SP1在缺氧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华平 刘宝 +1 位作者 张二龙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7,共8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1,DUSP1)在缺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别在缺氧(1%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1,DUSP1)在缺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别在缺氧(1%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和36 h),常氧组在常氧(21%O2)条件下培养;采用RNA干扰技术干扰RAW264.7细胞中Dusp1表达并进行缺氧暴露24 h。收集各对应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标本,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使用qRT-PCR检测Dusp1、Il1b、Il10和Tnfa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USP1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缺氧0 h)相比,缺氧暴露后RAW264.7细胞中DU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蛋白表达在缺氧暴露24 h时达到峰值;缺氧暴露24 h和36 h Il1b、Il10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缺氧暴露12 h时Tnf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缺氧暴露12、24 h和36 h RAW264.7细胞IL-1β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干扰序列对照组相比,干扰Dusp1表达后,缺氧暴露24 h RAW264.7细胞中IL-1β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TNF-α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能够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DUSP1表达上调,DUSP1通过调节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和/或分泌参与调控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P1 缺氧 RAW264.7细胞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免疫反应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三七皂苷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志兵 张海港 李晓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56-1956,共1页
关键词 AS 三七皂苷 炎症免疫反应 斑块稳定性 积分吸光度 斑块面积 日本大耳兔 高脂饲料喂养 胶原含量 纤维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症免疫反应研究广西五眼果对肾结石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曾春晖 银锡靖 +4 位作者 覃诗婷 黄海涛 洪正善 谭柳萍 杨柯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五眼果通过干预炎症免疫反应对肾结石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荡石片(4 g/kg)阳性对照组及广西五眼果高(生药20 g/kg)、中(生药10 g/kg)、低(生药5 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给予小鼠诱石... 目的:探讨广西五眼果通过干预炎症免疫反应对肾结石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荡石片(4 g/kg)阳性对照组及广西五眼果高(生药20 g/kg)、中(生药10 g/kg)、低(生药5 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给予小鼠诱石剂(0.75%乙二醇+0.75%氯化铵+10%葡萄糖)建立上尿路结石模型,各药物组给予相应药物。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悬液抗体形成细胞数目、血清溶血素含量;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指标、血清IL-6、TNF-α、IFN-γ、IL-4含量;取肾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以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OPN蛋白表达量。结果:广西五眼果可显著降低肾结石模型小鼠尿液Ca2+、草酸含量及胸腺系数、肾脏系数、Cr水平;显著升高小鼠血清IgG、IgA含量及白细胞数目、NEUT%、IL-4/IFN-γ水平,显著降低LymPH%、IFN-γ水平(P<0.05或P<0.01);明显减轻肾脏组织损伤;下调肾脏OPN蛋白表达。结论:肾结石的形成伴随着炎症免疫反应,广西五眼果可通过减少炎症免疫反应,抑制肾结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炎症免疫反应 五眼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晓明 郑丽红 柏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dysfunction,PVOD)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 目的探讨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dysfunction,PVOD)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PVOD患者,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对照组、鼻内针刺组各58例,分别予鼻用激素、鼻内窥镜下鼻内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前后,进行Sniffin’Sticks主观嗅觉心理测试、嗅觉功能客观测试,检测外周血TLR3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鼻内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iffin’Sticks测试结果均明显好转(P<0.05);且鼻内针刺组治疗后Sniffin’Sticks测试结果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鼻内针刺组治疗后的P2波潜伏期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2波振幅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鼻内针刺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LR3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针刺治疗PVOD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3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免疫反应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 鼻内针刺 临床疗效 TOLL样受体3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症免疫反应探究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卜彦昊 姚淮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究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1.5mg/kg.d)、复方三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7.5g/kg.d、14.5g/kg.d、21.5g/kg.d),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干预并观... 目的:探究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1.5mg/kg.d)、复方三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7.5g/kg.d、14.5g/kg.d、21.5g/kg.d),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干预并观察28d。透射电镜下观察主动脉血管的结构变化;生化法及实时荧光技术(RT-qPCR)检测相关炎症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管壁内脂质条纹沉积,平滑肌细胞增厚且排列紊乱,内皮细胞损伤、剥脱,可见数个巨噬细胞,其内泡沫细胞聚集;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平滑肌细胞及脂质沉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4、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TGF-β和LC3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ULK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立普妥组及复方三七颗粒各剂量组IL-4、IL-10显著升高(P<0.01,P<0.05),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TGF-β和LC3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ULK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复方三七颗粒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10、IL-4、TNF-α等抗炎因子水平,并上调主动脉TGF-β、LC3ⅡmRNA表达,同时下调IL-1β水平,从而保护主动脉血管免受炎症反应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小鼠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炎症免疫反应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海珍 《陕西中医》 201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炎症免疫反应机制的影响。方法:分析中药对炎症免疫反应机制的影响方面主要包括:炎性介质的作用、活性氧的生成、核因子的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以及细胞功能而致使生成神经内分泌激素等方面。结论:炎症... 目的:探讨中药对炎症免疫反应机制的影响。方法:分析中药对炎症免疫反应机制的影响方面主要包括:炎性介质的作用、活性氧的生成、核因子的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以及细胞功能而致使生成神经内分泌激素等方面。结论:炎症免疫反应过程中,化学药物对其有着严重的不良反应,与此相反,若是运用中药治疗,则不良反应将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理药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对肝硬化后肝癌患者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志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期12-13,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硬化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脾脏在肝硬化后肝癌患者机体作用影响研究报道很少。本组对肝硬化后肝癌患者手术联合切脾与不切脾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以及IFN-γ、IL-2、IL-6、IL...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硬化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脾脏在肝硬化后肝癌患者机体作用影响研究报道很少。本组对肝硬化后肝癌患者手术联合切脾与不切脾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以及IFN-γ、IL-2、IL-6、IL-10等水平表达差异进行研究,以期从炎症、免疫的角度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后肝癌患者预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肝硬化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
13
作者 厉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187-188,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炎症免疫反应进行概述,并分析中药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影响介质的作用、影响活性氧的生成、影响核因子的功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 目的研究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炎症免疫反应进行概述,并分析中药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影响介质的作用、影响活性氧的生成、影响核因子的功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生成以及影响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凋亡。结论由于许多化学药物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时存在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所以,近几年中药对于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炎症免疫反应 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吕庆胜 谢翼 韦丽君 《大医生》 2025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AP并发PICS患者资料,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AP并发PICS患者资料,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38例,存活)和预后不良组(22例,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SAP并发PI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危险因素在预测SAP并发PICS预后不良中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比、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s)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存在MODS、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升高、PCT水平升高、ALCs降低均是影响SAP并发PI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ODS、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PCT、ALCs预测SAP并发PIC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766、0.797、0.715,灵敏度分别为0.682、0.727、0.773、0.727,特异度分别为0.658、0.684、0.660、0.680(均P<0.05)。结论存在MODS、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升高、PCT水平升高及ALCs降低均与SAP并发PIC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监测上述指标有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神经调控作用及对免疫炎症反应、认知功能损害和HPG、HPT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珊珊 薛秀娟 +5 位作者 王文刚 相希 赵鑫 王亚静 陈爱霞 董文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神经调控作用及对免疫炎症反应、认知功能损害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脑卒中...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神经调控作用及对免疫炎症反应、认知功能损害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五行针灸组51例(脱落2例,最终纳入49例),方剂联合组51例(脱落2例,最终纳入49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五行针灸组患者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行针灸治疗,方剂联合组患者在五行针灸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7a(IL-17a)、促甲状腺激素(TSH)、5-羟色胺(5-H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方剂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6%(48/49),高于五行针灸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方剂联合组患者精神焦虑抑郁、脘痞、胸胁作胀、善太息和嗳气频作等中医证候评分较五行针灸组降低,HAMD、GAD-7评分较五行针灸组降低,MMSE、Q-LES-Q-SF评分较五行针灸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方剂联合组患者的IL-1β、IL-17a和GFAP水平较五行针灸组降低,NGF水平较五行针灸组升高,5-HT、E2和TSH水平较五行针灸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可减少免疫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及认知功能损害,调节HPG、HPT,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 五行针灸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 免疫炎症反应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C3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 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雪芬 孙玥 张皖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825,共8页
目的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 目的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组要求进行转染处理,分为正常健康对照(NC)组、RA巨噬细胞模型(RA-MC)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敲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STING敲低(RA-MC联合siRNA-STING)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焦亡的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NLRC3、STING、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ELISA测定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RA-MC组中巨噬细胞表现出细胞焦亡的特点;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改善,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加重;与NC组相比,RA-MC组中STING、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升高,而NLRC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的情况则与之相反;同样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会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结论NLRC3可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减少caspase-1、GSDMD焦亡蛋白的产生,进而拮抗巨噬细胞焦亡,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从而减轻RA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焦亡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王张羽 曹少清 +3 位作者 李成思 王玉琴 叶江平 宗刚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4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35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30分,272例)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为1~<30分,163例)。SIIRI计算公式为SIIRI=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成功随访216例患者,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77例)、非MACE组(1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SIIRI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和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SIIRI高于非冠心病组[305.19×10^(18)(170.98×10^(18),550.76×10^(18))/L^(2) vs 121.25×10^(18)(91.17×10^(18),194.41×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251.02×10^(18)/L^(2)时预测冠心病的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9%和90.9%。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的SIIRI高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420.75×10^(18)(238.76×10^(18),810.13×10^(18))/L^(2) vs 185.41×10^(18)(127.39×10^(18),294.07×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304.86×10^(18)/L^(2)时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79.1%。MACE组的SIIRI高于非MACE组[942.38×10^(18)(528.00×10^(18),1494.43×10^(18))/L^(2) vs 319.93×10^(18)(176.41×10^(18),498.90×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650.23×10^(18)/L^(2)时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预测能力最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4.9%。SIIRI预测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AUC值分别为0.809(95%CI 0.770~0.848)、0.775(95%CI 0.732~0.819)、0.798(95%CI 0.732~0.864),均高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结论SIIRI是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远期发生MAC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酯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刘娟 严桐 +1 位作者 裴建红 杨业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36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熊去...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36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五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检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B)、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88.24%),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GGT、CRP和IgG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ChE和PAB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五酯胶囊和熊去氧胆酸胶囊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显著疗效,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轻体免疫炎症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酯胶囊 熊去氧胆酸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炎症反应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19
作者 管蔚娜 李晓宁 《中医学》 2024年第9期2412-2418,共7页
慢性疼痛与免疫炎症反应之间存在复杂相互关系。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感觉体验,它涉及身体的多个系统,包括免疫系统。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损伤或感染的反应,是身体修复过程中的一部分。在治疗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慢性疼痛通常涉及使... 慢性疼痛与免疫炎症反应之间存在复杂相互关系。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感觉体验,它涉及身体的多个系统,包括免疫系统。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损伤或感染的反应,是身体修复过程中的一部分。在治疗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慢性疼痛通常涉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减少炎症,以及使用抗抑郁药和抗癫痫等药物来管理疼痛。然而,此类药物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而针灸作为一种深植于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在应对慢性疼痛方面展现出了其独有的优势。这一疗法不仅具备多重作用机制、低副作用的风险、持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供全面的疗效。本文的目的是综述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最新研究动态,特别是它基于免疫炎性反应的机制,旨在为针灸在慢性疼痛管理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视角。There exists a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ain and immune-inflammatory responses. Chronic pain is not merely a simple sensory experience;it involves multiple systems within the body, including the immune system. Inflammation is a response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injury or infection and is a part of the body’s repair process. Numer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acupuncture in addressing chronic pain. This therapy is not only characterized by its multifaceted mechanisms of action, low risk of side effects, and 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but also provides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 with acupuncture, especially focusing on mechanisms based on immune-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pave new pathway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免疫炎症反应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和胸腔炎症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桥 谢灿茂 +8 位作者 谭守勇 张克迅 邓晓华 竺澎波 易小平 张院良 蔡杏珊 黄丽晶 刘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的方法以及观察胸腔局部炎症免疫反应.方法用标准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H37Rv 0.03 mg注入50只Wistar大鼠胸腔内,并在注入后第1、2、3、5、7、10、15、20、30、60天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解剖胸腔,记录胸腔...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的方法以及观察胸腔局部炎症免疫反应.方法用标准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H37Rv 0.03 mg注入50只Wistar大鼠胸腔内,并在注入后第1、2、3、5、7、10、15、20、30、60天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解剖胸腔,记录胸腔积液量,观察胸腔、胸膜和肺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变化.检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分类、总蛋白质(TP)、葡萄糖(GLU)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另对10只大鼠胸腔内注入2 ml生理盐水,10只注入2 ml蛋白纯化衍生物(PPD)原液作为对照.结果大鼠胸腔内注入结核分枝杆菌后15 d内均有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量于第5天最多(6.7±0.5)ml.胸腔积液白细胞数第1天最高(10.3×109/L),随时间而下降,第15天为3.4×109/L.细胞分类第1天中性粒细胞占优势(66%),以后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第15天淋巴细胞占92%.TP为51~55 g/L.葡萄糖从第1天的5.2 mmol/L逐渐降低至第15天的2.8 mmol/L.LDH在第1天为18.1 μmol·s-1·L-1,此后随时间持续升高,第15天为28.9 μmol·s-1·L-1.胸腔积液的生化指标符合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征.sICAM-1水平早期升高,第7天后下降并低于第1天的水平.IFN-γ水平第1天为41.2 pg/ml,以后持续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TGF-β1第7天最高(47.2 ng/ml),第15天时已下降至低于第1天的水平.而IFN-γ/TGF-β1比值持续上升,从第1天的1.32升至第15天的5.69.相关分析显示sICAM-1和IFN-γ与白细胞数、分类和LDH水平关系较为密切.病理组织改变显示早期胸膜炎症至后期干酪性坏死的病理过程.结论 Wistar大鼠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实验动物.急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局部增强/抑制结核病炎症免疫反应以增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结核性胸膜炎 动物模型 胸腔炎症免疫反应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