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君明 李金洋 +6 位作者 蔡泓 刘瑞新 陈荣幸 李金花 宋玲玲 李军 崔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考察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雷公藤生品及其"以药制药"炮制品被给予生理小鼠14 d,通过对血清、肝、肾生物样本的分析,评价其炮制减毒作用机制。结果雷公藤生品引起了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考察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雷公藤生品及其"以药制药"炮制品被给予生理小鼠14 d,通过对血清、肝、肾生物样本的分析,评价其炮制减毒作用机制。结果雷公藤生品引起了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肝和肾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极显著升高,肝和肾的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抗炎性介质白介素(IL)-10水平的显著降低;与雷公藤生品组比较,金银花制雷公藤(JYHLGT)、白芍制雷公藤(BSLGT)、金钱草制雷公藤(JQCLGT)、甘草制雷公藤(GCLGT)、绿豆制雷公藤(LDLGT)等5个炮制品组均不同程度地逆转了以上指标的异常。结论金钱草、金银花、绿豆、白芍、甘草"以药制药"炮制雷公藤均可起到减毒作用,其减毒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制药”炮制减毒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 抗炎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和GCA分析方法初步评价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君明 李金洋 +5 位作者 张月月 蔡泓 李金花 陈荣幸 李军 崔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阐释雷公藤(LGT)"以药制药"炮制减毒的化学基础,初步评价金银花(JYH)、白芍(BS)、金钱草(JQC)、甘草(GC)、绿豆(LD)对其的炮制减毒作用。方法寻找LGT"以药制药"炮制前后HPLC化学差异特征成分(特征峰),基于主成... 目的阐释雷公藤(LGT)"以药制药"炮制减毒的化学基础,初步评价金银花(JYH)、白芍(BS)、金钱草(JQC)、甘草(GC)、绿豆(LD)对其的炮制减毒作用。方法寻找LGT"以药制药"炮制前后HPLC化学差异特征成分(特征峰),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灰色关联分析(GCA)方法阐释炮制减毒的化学基础并评价其减毒作用。结果 LGT经JYH、BS、JQC、GC、LD炮制前后产生的11个化学差异特征成分并经PCA降维,产生3个主成分,结合解释的方差获得化学总得分Z值;JYH、BS、JQC、GC、LD炮制品均较LGT生品化学总得分显著降低(均P<0.01),化学总得分降幅前三名依次为JYH、LD和JQC,分别降低170.2%、153.8%和128.0%,且LD和JQC炮制品与JYH炮制品比较,化学总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进一步通过GCA方法对11个差异特征成分与其化学总得分进行关联分析,由灰色关联系数大小判断特征成分对化学总得分的贡献程度,从而评价11个特征成分对LGT炮制减毒的重要程度,排在前3名的依次为3号、7号和6号特征峰,而雷公藤甲素(TP)和雷公藤红素(CEL)仅分排在第4和第10。结论寻找到的11个差异化学成分为LGT"以药制药"炮制减毒的主要化学基础,经JYH、BS、JQC、GC、LD炮制LGT均可通过降低化学得分从而发挥减毒作用,其中以JYH、LD和JQC炮制为佳,其减毒作用可能与TP、CEL、1-9号特征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关,其中尤以3号特征成分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制药 炮制减毒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化学差异 特征成分
原文传递
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的整体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君明 李金洋 +4 位作者 蔡泓 张月月 李金花 李军 崔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52-2155,共4页
目的整体评价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整体评价炮制减毒作用。结果金银花、白芍、金钱草、甘草、绿豆"以药制药"炮制雷公藤后,可以使雷公藤诱导小鼠生理、两种肿瘤(荷瘤S180和... 目的整体评价雷公藤“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整体评价炮制减毒作用。结果金银花、白芍、金钱草、甘草、绿豆"以药制药"炮制雷公藤后,可以使雷公藤诱导小鼠生理、两种肿瘤(荷瘤S180和H22)状态下的减毒作用谱的总体得分均显著下降,其中尤以金钱草炮制后下降幅度为最高,且金钱草、金银花、绿豆后对两种肿瘤状态下的减毒作用均明显高于其对生理状态下的减毒作用。结论金钱草、金银花、绿豆、白芍、甘草均对雷公藤均有“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且以金钱草作用最佳;其中,金钱草、金银花、绿豆对雷公藤的“以药制药”炮制减毒作用体现了中医“有故无殒”的重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炮制减毒 作用谱 “以药制药” 主成分分析 肿瘤 “有故无殒”
原文传递
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佳 金艳 +4 位作者 赵玉洋 周骏辉 李晓琳 袁媛 付璐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9期1064-1070,共7页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古今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药用部位常用炮制减毒方法的异同。结果 常用有毒中草药减毒炮制方法...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古今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药用部位常用炮制减毒方法的异同。结果 常用有毒中草药减毒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减毒法、炒制减毒法、辅料共制减毒法、祛油制霜减毒法等。按其药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及树脂类等。不同药用部位的炮制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如根与根茎类药物常使用蒸煮炮制减毒,油脂含量丰富的果实种子类药物需要祛油制霜减毒。结论 炮制减毒的目的为去除有毒成分、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有毒中草药毒性成分、药效成分暂不明确,这也导致了减毒炮制方法的可行性遭到质疑。后续应明确炮制减毒机制、优化炮制条件,平衡毒性与药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炮制减毒方法 炮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文丽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0期2279-2280,共2页
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是关于中药中毒的案例,所以怎么能使中药“增效减毒”... 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是关于中药中毒的案例,所以怎么能使中药“增效减毒”是一个日趋关注的问题,而炮制是降低中药毒性的常用手段之一。本文对中药中的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做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性成分 机理 炮制减毒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P1A2、CYP3A4酶活性的苍耳子炮制减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成 周仁杰 +4 位作者 黄保生 韩燕全 朋汤义 金传山 吴德玲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5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小鼠肝微粒体中CYP1A2和CYP3A4酶相对活性及肝细胞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49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苍耳子生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生品中剂量组、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炮制...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小鼠肝微粒体中CYP1A2和CYP3A4酶相对活性及肝细胞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49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苍耳子生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生品中剂量组、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中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高剂量组,每组7只。各给药组小鼠灌胃分别相应药物水煎液,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10 d。运用Cooktail探针法将咖啡因(CYP1A2酶反应物)、咪达唑仑(CYP3A4酶反应物)、地西泮(内标物)和肝微粒体一同进行体外孵育,HPLC法测定肝微粒体中两种探针药物的消耗,计算酶的相对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HE染色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苍耳子生品中、高剂量组和苍耳子炮制品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苍耳子生品低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中剂量组小鼠血清ALT活性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在相同剂量下,苍耳子生品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均分别高于苍耳子炮制品低、中、高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肝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在相同剂量下苍耳子生品组比苍耳子炮制品组小鼠肝损伤情况更严重;苍耳子生品中、高剂量组和苍耳子炮制品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微粒体中CYP1A2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苍耳子生品高剂量组、苍耳子炮制品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微粒体中CYP3A4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等剂量下,苍耳子生品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微粒体中CYP1A2、CYP3A4活性均分别高于苍耳子炮制品低、中、高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2和CYP3A4酶相对活性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有相同的趋势,即CYP1A2、CYP3A4酶相对活性越高,肝损害越严重。结论:苍耳子能够诱导CYP1A2、CYP3A4酶的活性,炮制后可降低对CYP1A2、CYP3A4酶的诱导作用,同时减轻肝损伤,可能是其炮制减毒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炮制减毒 肝损伤 CYP1A2酶 CYP3A4酶 相对活性 肝微粒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减毒原理对中药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舒波 李毅 《四川中医》 2015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白花曼陀罗炮制减毒对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白花曼陀罗生品、炮制品若干,取雄性健康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生品实验组、生品对照组、炮制品实验组、炮制品对照组,每组25只,研究组应用生品、炮制品中药白... 目的:研究中药白花曼陀罗炮制减毒对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白花曼陀罗生品、炮制品若干,取雄性健康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生品实验组、生品对照组、炮制品实验组、炮制品对照组,每组25只,研究组应用生品、炮制品中药白花曼陀罗溶液静注,对照组应用CMC-Na混悬液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兴奋性,活动功能强弱,体重、食欲变化,皮毛表现等。对比生品、炮制品中药白花曼陀罗中的生物碱含量。结果:生品研究组大鼠有短暂的兴奋表现,但随即活动功能减弱,呈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表现,并且皮毛竖立、光泽消失,3天后恢复正常,与生品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炮制品研究组大鼠均未见异常表现,与炮制品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炮制品中药白花曼陀罗中盐酸阿托品、东莨菪碱含量与生品中药白花曼陀罗相较,呈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白花曼陀罗经中医药学炮制方法处理,不仅能够降低生物碱含量,而且能够降低药学毒性,二者呈正相关,论证了中药白花曼陀罗毒性随生物碱含量的改变,发生相应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毒性药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宝贵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白花曼陀罗 炮制减毒 生物碱含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彦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0期45-46,共2页
中药中毒是临床常见问题,中药中毒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对生物碱类、苷类等中药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进行分析,为药物中毒的预防、诊断及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 性成分 机理 炮制减毒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草乌炮制减毒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贵鑫 宋凤瑞 +2 位作者 朱禹奇 关松磊 郑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18-2425,共8页
草乌在中医、蒙医等领域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因其治疗效果与毒性作用共存,临床使用前必须进行减毒处理。蒙药属于我国特色民族医药,在炮制及应用草乌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且独具特色,蒙药草乌炮制方法中的... 草乌在中医、蒙医等领域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因其治疗效果与毒性作用共存,临床使用前必须进行减毒处理。蒙药属于我国特色民族医药,在炮制及应用草乌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且独具特色,蒙药草乌炮制方法中的诃子制草乌因其减毒效果显著、且有效保留了草乌中的成分在多种蒙药方剂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诃子制草乌在不同医籍中具体炮制方法不尽相同,且缺乏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近十年来的研究文献,总结了草乌的化学成分(包括毒性成分)及药理毒理作用,对草乌的减毒机制进行汇总,总结了目前草乌质量标准的构建方法、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给予蒙药草乌的炮制规范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全面科学的资料,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民族医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蒙医药 炮制减毒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评价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2 位作者 张月月 李炳印 王君明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通过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方法以绿豆质量分数(A)、闷润时间(B)、炮制温度(C)、炮制时间(D)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以C_(18)反相色谱柱(4... 目的通过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方法以绿豆质量分数(A)、闷润时间(B)、炮制温度(C)、炮制时间(D)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以C_(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8∶72)、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10 nm为色谱条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药子生品及其正交试验设计下的各炮制品中黄独素B含量的检测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结果黄药子生品中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为1.813 mg·g^(-1),正交试验设计下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毒性成分黄独素B的含量在1.228~1.629 mg·g^(-1),较黄药子生品中显著下降10.18%~32.26%(P<0.01),其中尤以A3B1C3D2工艺下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炮制下降32.26%为最优。结论从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层面表明,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具有炮制减毒作用,A3B1C3D2是其最佳炮制减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绿豆药汁制法 绿豆药汁制黄药子 黄独素B 炮制减毒工艺
原文传递
中药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与炮制减毒原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文莉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4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草乌、山慈菇、白花曼陀罗以及吕宋果为研究对象,各称取100g,将每种中药分为两份,每份50g,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药进行炮制减毒,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草乌、山慈菇、白花曼陀罗以及吕宋果为研究对象,各称取100g,将每种中药分为两份,每份50g,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药进行炮制减毒,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中药的毒性大小。结果:经过炮制减毒后,研究组中药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炮制减毒法能够有效降低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含量,提高临床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性成分 机制 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晓梅 李云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各取150 g山慈菇、草乌、吕宋果及白花曼陀罗,将每种中药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75 g。实验组进行炮制减毒,对比组不作处理。对比两组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结果实验组中四种... 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各取150 g山慈菇、草乌、吕宋果及白花曼陀罗,将每种中药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75 g。实验组进行炮制减毒,对比组不作处理。对比两组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结果实验组中四种中药炮制后毒性成份含量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练掌握各类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严谨炮制等手段可减轻其毒性成分的含量,为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性成分 机制 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三类分类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本俊 赵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8期260-261,共2页
本文将有毒中药的炮制减毒方法分为三类加以论述,其中化学减毒包括加热、水解、溶解之减毒方法 ;物理化学结合法减毒包括白矾、甘草、豆腐、米醋、麦麸、滑石粉、米等辅料减毒及稀释减毒;物理减毒包括除油和去除毒物存在部位等减毒方法。
关键词 中药炮制减毒 三类分类法 化学 物理化学结合法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卓新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148-149,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炮制减毒原理以及中毒机制。方法选取四种常见含毒性成分中药,各称取100 g,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炮制减毒,分析其中毒机制。结果对照组白花曼陀罗、吕宋果、草乌、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6 g、0... 目的分析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炮制减毒原理以及中毒机制。方法选取四种常见含毒性成分中药,各称取100 g,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炮制减毒,分析其中毒机制。结果对照组白花曼陀罗、吕宋果、草乌、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6 g、0.8 g、0.7 g、0.6 g,观察组分别为0.3 g、0.2 g、0.4 g、0.2 g,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药毒性成分中毒机制采取炮制减毒方法,能减少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成分 炮制减毒 机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的原理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赖日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0期186-18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4种常见含毒性成分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100 g进行称取,平均分为2份,分别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将药材进行炮制减毒。结果:对照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4种常见含毒性成分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100 g进行称取,平均分为2份,分别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将药材进行炮制减毒。结果:对照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μg/g)分别为:0.57、0.72、0.76、0.64;观察组经过炮制减毒后各成分对应下降为:0.22、0.37、0.28、0.34。观察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炮制减毒法能有效减少药物毒性。结论:依据中药内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给予针对性的炮制减毒法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少中药内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性成分 机制 炮制减毒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素娇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5期51-52,共2页
虽然现在西药在手术和临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针对一些慢性病和传染病而言,中药"固本培元"的功效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有的患者自身患有多种疾病,许多中药材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对其自身产生影响,就需要在用药之前对其可能... 虽然现在西药在手术和临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针对一些慢性病和传染病而言,中药"固本培元"的功效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有的患者自身患有多种疾病,许多中药材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对其自身产生影响,就需要在用药之前对其可能产生的毒性进行减毒处理。对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炮制减毒方法 原理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中药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璐 《中药与临床》 2017年第4期32-33,36,共3页
目的:对部分中药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进行分析。方法:将4份常见的含毒性的中药纳入本次研究,各取100g,以平均的方式分为2份,1份作为研究组,另1份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那份进行炮制减毒,之后对两组毒性成分进行对比评估... 目的:对部分中药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进行分析。方法:将4份常见的含毒性的中药纳入本次研究,各取100g,以平均的方式分为2份,1份作为研究组,另1份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那份进行炮制减毒,之后对两组毒性成分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经炮制减毒的研究组各中药成分中,山慈菇0.23μg·g^(-1)、草乌0.36μg·g^(-1)、吕宋果0.29μg·g^(-1)、白花曼陀罗0.32μg·g^(-1),毒性成分含量均显著弱于未能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的山慈菇0.58μg·g^(-1)、草乌0.73μg·g^(-1)、吕宋果0.75μg·g^(-1)、白花曼陀罗0.63μg·g^(-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为基础,采取炮制减毒法能够使中药内毒性成分减弱;因此,炮制减毒法值得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性成分 机制 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川楝子肝毒性及实验探讨炮制减毒原理
18
作者 曾春晖 邢丽蓉 +4 位作者 陈海鹏 林群峰 章昱 陈泓 杨柯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第4期1-6,I0001-I0003,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楝子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及毒性机制,并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炮制减毒作用。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小分子药物预测作用靶点的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分别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楝子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及毒性机制,并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炮制减毒作用。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小分子药物预测作用靶点的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分别收集川楝子的毒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疾病靶点,绘制Venny图获取川楝子毒性成分和肝相关疾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对GO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预测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使用AutoDockTools和PyMOL软件对川楝子肝毒性的关键成分与关键蛋白结合位点及结合作用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及可视化。体内实验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比较川楝子不同炮制品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大小;测定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物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的水平,从氧化损伤的角度分析川楝子不同炮制品致小鼠肝毒性大小差异的原因。结果网络药理学表明川楝子肝毒性成分为苦楝子酮、苦楝素、印楝波灵A等,其肝损伤核心靶点为肿瘤蛋白p53(TP53)、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3)等;GO富集分析到转录和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胞外区、线粒体外膜、线粒体等细胞组分,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酶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筛选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HIF-1)、细胞凋亡等是川楝子引起肝毒性的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川楝子主要毒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能较好结合。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川楝子生品相比,醋炙品、炒焦品、盐炙品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P<0.05),酒炙品的ALT、AST均显著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醋炙品、炒焦品、盐炙品可减少小鼠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的凋亡,提示川楝子炮制后具有减轻肝损伤的作用,但酒炙品的肝毒性要大于生品。此外,醋炙品、炒焦品、盐炙品可以降低生品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从而达到炮制减毒的效果,酒炙品则相反。结论醋炙、炒焦、盐炙炮制方法可能通过改变川楝子对TP53、IL-6和CASP3等肝毒性靶点的影响,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肝毒性,但酒炙方法毒性增强,在临床上应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生物信息学 炮制减毒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器官铁死亡探讨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6 位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刘鸣昊 李亚敏 李炳印 巫晓慧 王彦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2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80 min,100℃炒14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生黄药子及各炮制品组均以3 g·kg^(-1)·d^(-1)的剂量分别灌胃对应的95%乙醇提取物药液,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亚铁离子(Fe^(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关键蛋白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生黄药子组与水炙黄药子组小鼠肝细胞胞质疏松、空泡,病理性损伤明显;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病理性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生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MDA及Fe^(2+)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生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水炙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FT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绿豆汁炙黄药子2、3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中以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的减毒效果最佳,即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结论:绿豆汁炙法能够缓解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其靶器官肝脏的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绿豆 药汁炙法 肝损伤 炮制减毒 铁死亡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甘遂的毒性成分、炮制方法及炮制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曹雨诞 张丽 +2 位作者 李媛 唐于平 丁安伟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817-1819,共3页
目的:为甘遂炮制减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甘遂研究的中外文献,综述其毒性成分和炮制方法以及减毒机制的研究。结果:甘遂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其生品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作用方面,对其炮制减毒机制的研究成... 目的:为甘遂炮制减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甘遂研究的中外文献,综述其毒性成分和炮制方法以及减毒机制的研究。结果:甘遂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其生品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作用方面,对其炮制减毒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少。结论:甘遂炮制减毒的机制宜从甘遂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相关性两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性成分 炮制方法 炮制减毒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