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夏季雷电天气热力条件及不稳定指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婧 许爱华 +1 位作者 应冬梅 刘芳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年第2期27-32,F0003,共7页
选取2007年夏季两次强度不同的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并将其能量参数与典型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副高位置、500hPa低槽移速、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热力结构的差异是导致雷暴强度不同的原因之一;(2)中尺度辐合系统移向鄱阳湖时,... 选取2007年夏季两次强度不同的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并将其能量参数与典型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副高位置、500hPa低槽移速、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热力结构的差异是导致雷暴强度不同的原因之一;(2)中尺度辐合系统移向鄱阳湖时,对流天气更加剧烈,但对大尺度系统鄱阳湖的阻挡作用不显著;(3)对流层上干下湿的特征越明显,强雷电发生的概率越大;(4)CAPE>632J/kg,K>34℃,Si<0℃,Li<0℃,TT>43℃,SSI>43可以作为江西致灾雷电发生的阈值,超过阈值越多,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越大;(5)能量参数的演变对致灾雷电的潜势预测、强度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夏季对流参数的指示意义较春季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指数 强雷电 热力条件 天气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条件对工质热力循环影响的分析
2
作者 李晓明 张羽 +1 位作者 钱婷婷 王之瑶 《低温建筑技术》 2009年第1期104-105,共2页
根据工质是否能达到环境影响小、价格合理、来源丰富、热力学性质满足制冷循环等指标。选择HFCs类制冷剂R245fa,R245ca和R236ea及R134a和碳氢类的制冷剂R600作为热泵新工质进行性能循环分析。并以热泵的制热系数COP,单位容积的制热量qv... 根据工质是否能达到环境影响小、价格合理、来源丰富、热力学性质满足制冷循环等指标。选择HFCs类制冷剂R245fa,R245ca和R236ea及R134a和碳氢类的制冷剂R600作为热泵新工质进行性能循环分析。并以热泵的制热系数COP,单位容积的制热量qv,压缩机进出口的压力比为工质循环性能评价依据进行具体的理论计算,最后整理、统计数据的计算结果,作出不同热力条件下,各种工质COP、qv、压比的比较图,得出不同工质在不同热力条件下的性能特点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条件 热泵工质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地面热力条件对交通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辰 亢燕铭 吴潇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交通干道地面热力条件对街道内部和附近建筑小区内的流场和浓度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就交通干道地面散热量对街道内部和建筑附近的流场及浓度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低风速情况下,交通干道地面散热导致街道通... 交通干道地面热力条件对街道内部和附近建筑小区内的流场和浓度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就交通干道地面散热量对街道内部和建筑附近的流场及浓度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低风速情况下,交通干道地面散热导致街道通风量增加,有利于交通污染物向上空和下风向运移.此外,地面热力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作用在街道背风区大于迎风区,在街道两侧有建筑物的区域大于两侧无建筑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干道 地面热力条件 污染物 临街建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院内部地面热力条件对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4
作者 何龙靓 钟珂 +1 位作者 张宁波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2-386,414,共6页
在不同来流风向和地面热力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庭院内部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热力条件对庭院内部流场和污染物扩散有着显著影响,地面热源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庭院内部污染物的扩散.当迎风面开口较大时,地面散热... 在不同来流风向和地面热力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庭院内部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热力条件对庭院内部流场和污染物扩散有着显著影响,地面热源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庭院内部污染物的扩散.当迎风面开口较大时,地面散热对人体呼吸区空气品质的改善作用大于对整个庭院内部空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建筑 污染物 地面热力条件 空气品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雨强精细化特征及动力和热力条件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符娇兰 权婉晴 +7 位作者 麦子 罗琪 陈涛 李晓兰 许先煌 朱文剑 华珊 韩旭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5-1450,共16页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国家级和区域级地面气象观测、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地面雨滴谱仪、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对“23·7”华北创纪录极端降水过程中雨强的精细化特征,导致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极端降水...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国家级和区域级地面气象观测、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地面雨滴谱仪、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对“23·7”华北创纪录极端降水过程中雨强的精细化特征,导致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极端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过程小时雨强表现出面弱点强的特点,局地小时、分钟级雨强具有极端性。雨强阶段性特征明显,2023年7月30日08:00至31日20:00(第二阶段)雨强最强,与多个β-MCS发展有关,并伴有后向传播及列车效应等中尺度过程,降水以中等直径、高浓度雨滴为主,具有一定量的低浓度大粒子雨滴样本,属于海洋性与大陆性混合型降水,暖云碰并与冰晶聚合融化过程共存。7月29日08:00至30日08:00(第一阶段)和7月31日20:00至8月2日08:00(第三阶段)雨强相对较小,对应于前者的MCS垂直伸展高度较低、强度不强,以暖云降水为主导,雨滴浓度高、直径中等,对应于后者的MCS发展强盛,但移动速度快,也具有海洋性与大陆性降水混合型降水特征。三个阶段的大气整层可降水量最大值均超过70 mm,第一阶段天气尺度强迫强,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500 J·kg^(-1)左右,MCS发展高度相对较低;第二阶段后期天气尺度强迫有所减弱,但华北中南部对流不稳定能量再次重建,上游地区CAPE较第一阶段有所增大(600~1000 J·kg^(-1)),导致极端降水的MCS发展为深厚湿对流系统,雨强明显增大;第三阶段天气尺度强迫明显减弱,低层偏南风脉动辐合和大的CAPE为MCS强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特大暴雨 极端降水 雨强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微物理特征 动力和热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主汛期降水与前期下垫面热力条件的相关分析
6
作者 李桂红 舒桃奎 《湖北气象》 2003年第3期5-6,共2页
选取咸宁市月平均地面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0~320cm共9层地温,分别计算它们与咸宁市主汛期(6~8月)降水之间的单相关系数,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咸宁市部分时段的气温、地温与后期主汛期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表明:前期下垫面的... 选取咸宁市月平均地面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0~320cm共9层地温,分别计算它们与咸宁市主汛期(6~8月)降水之间的单相关系数,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咸宁市部分时段的气温、地温与后期主汛期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表明:前期下垫面的热力条件对后期主汛期降水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宁市 主汛期降水 下垫面 气温 地温 热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分析
7
作者 祁萍 闫旭东 许显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88-190,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中,500 h Pa甘肃中北部有西风冷槽东移过境,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层700 h Pa有...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中,500 h Pa甘肃中北部有西风冷槽东移过境,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层700 h Pa有东北风切入;副热带高压西升北抬至甘肃河东地区并长时间维持;副高外围强盛的低空西南气流在临夏州辐合堆积,湿层深厚,为暖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局部有热对流发生,以混合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强降水 强偏南气流 热力条件 动力条件 甘肃临夏 2017年7月26—28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暖区”强对流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许爱华 张瑛 刘献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34,共5页
通过对 1 1次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 ,得出江西产生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背景场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 ,总结出江西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 “暖区”强对流天气 物理量合成分析 诊断分析 动力条件 热力条件 θse舌状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高度对暴雨过程的热力和水汽条件影响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洋 钱贞成 +1 位作者 白仕刚 孙桐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4年8月31日重庆市云阳县特大暴雨进行形势分析和数值模拟,针对重庆地区地形设计了三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地形改变对暴雨过程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纬地区不稳定能量大量积聚并向北...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4年8月31日重庆市云阳县特大暴雨进行形势分析和数值模拟,针对重庆地区地形设计了三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地形改变对暴雨过程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纬地区不稳定能量大量积聚并向北传播,在地形和急流的垂直扰动触发下,对流强烈发展;850 h Pa低空急流将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至重庆地区,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的抽吸作用引发水汽的垂直输送。大巴山高度降低后,不稳定厚度减小导致对流强度明显降低;阻挡作用降低不利于水汽在暴雨区的汇聚;水汽辐合、辐散的强度降低导致水汽的垂直输送强度明显减弱。齐岳山高度降低后,低空急流所引起的垂直扰动位置偏南导致高能舌和对流活动位置偏南;水汽输送中心南压,水汽通道变宽导致暴雨区上空水汽输送减弱;低空急流位置偏南导致其所引起的水汽辐合时间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形 热力条件 水汽条件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合成氮化铝的机理与热力学条件 被引量:8
10
作者 傅仁利 于洪珍 +1 位作者 张月铭 周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5-420,共6页
介绍了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各种反应机制 ,通过对各种反应机制的分析和热力学计算 ,评述了气固反应机制、固相反应机制和矿化剂催化反应机制的特点、反应过程和热力学条件 .根据对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认为有气相和液相参与的固相扩... 介绍了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各种反应机制 ,通过对各种反应机制的分析和热力学计算 ,评述了气固反应机制、固相反应机制和矿化剂催化反应机制的特点、反应过程和热力学条件 .根据对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认为有气相和液相参与的固相扩散反应机制 ,能够较好的解释碳热还原的反应过程 ,但反应的中间产物和两种不同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条件 碳热还原反应 氮化铝 制备 反应机制 非氧化物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粉的热力学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麦群 陈宇航 +2 位作者 仝建锋 刘剑 符长镤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88,共6页
阐明了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粉的热力学条件以及如何借助于材料的腐蚀状态图(E-pH图)确定沉淀成胶条件。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快捷等优点,不但可以方便地确定单组分沉淀成胶条件,而且对多组分共沉淀条件的确定具有更... 阐明了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粉的热力学条件以及如何借助于材料的腐蚀状态图(E-pH图)确定沉淀成胶条件。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快捷等优点,不但可以方便地确定单组分沉淀成胶条件,而且对多组分共沉淀条件的确定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溶胶凝胶 沉淀 纳米粉末 热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物物态方程的体积相加模型和热力学自洽条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正言 李茂生 +1 位作者 陈栋泉 徐锡申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1,共5页
介绍了一个表列数据相加模型,用体积压强迭代法编程计算混合物物态方程。在各组分材料物态方程满足热力学自洽条件的前提下,证明了混合物物态方程也满足热力学自洽条件。最后给出两个算例(空气和XeD2体系)。
关键词 热力学自洽条件 体积相加模型 混合物 物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锰合金异常共沉积的热力学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德学 缪娟 舒余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21-325,共5页
通过分电流曲线发现了锌锰异常共沉积,从合金电沉积电极和溶液界面各因素的变化对合金电沉积的影响出发,通过考察电极表面、溶液双电层OHP面上状态的变化,放电离子和非放电离子在OHP面上的相互影响及电极费米能量和溶液标准氧化还原电... 通过分电流曲线发现了锌锰异常共沉积,从合金电沉积电极和溶液界面各因素的变化对合金电沉积的影响出发,通过考察电极表面、溶液双电层OHP面上状态的变化,放电离子和非放电离子在OHP面上的相互影响及电极费米能量和溶液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的关系,推导出产生金属欠电势沉积和异常共沉积的热力学条件,并解释了锌锰异常共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合金 锌锰异常共沉积 热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类型烃-烃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特征和热力学条件的计算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6-1424,共9页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烃-烃不混溶体系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由于这些包裹体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相态,因此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常常难以进行。根据烃-烃不混溶体系中两个端员组分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和在温度-压...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烃-烃不混溶体系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由于这些包裹体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相态,因此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常常难以进行。根据烃-烃不混溶体系中两个端员组分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和在温度-压力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显示的位置,划分成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本介绍了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叙述了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和判别方法,并且阐述均一化包裹体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原理和方法与此同时列举了自然界简单的三种类型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判别和计算的几个实例,利用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不但精确地计算出包裹体均一压力,并且精确地计算出流体密度和体积等热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均一成气相和液相的两种包裹体在 p-T 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同样计算出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捕获温度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混溶烃-烃体系 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 相态方程 气-液平衡常数 热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形成的一些热力学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祥济 廖志杰 兰翔 《浙江国土资源》 1998年第1期35-49,共15页
作者在平阳矿山明矾石矿床地质、矿物共生组合、成矿实验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形成的一些热力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在50℃~450℃的温度和3×105Pa~780×105Pa的压力下的氧化环境(Eh=-0.40V... 作者在平阳矿山明矾石矿床地质、矿物共生组合、成矿实验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形成的一些热力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在50℃~450℃的温度和3×105Pa~780×105Pa的压力下的氧化环境(Eh=-0.40V~+0.32V,主要是-0.08V~0.24V)中,由含碱性长石的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等岩石与含硫、钾、钠等成分的晚期酸性(pH=1.0~4.0)火山气热液在fs2(1.32×10-34×105Pa~3.39×10-3×105Pa)fo2(1.92×00-63×105Pa~1.58×10-19×105Pa)的条件下相互交代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条件 成矿体系 明矾石矿床 平阳矾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海相火山岩铁矿带流体成矿热力学条件的计算——流体包裹体氧逸度的限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成分 氧逸度 热力条件 流体成矿作用 铁矿带 气体包裹体 海相火山岩 成矿阶段 反应计算 新疆阿勒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矿物形成与稳定的热力学条件 被引量:2
17
作者 易发成 田煦 《建材地质》 1990年第3期8-13,18,共7页
高岭石矿物在自然界的形成途径可归纳为四种:①长石经绢云母中间阶段形成高岭石矿物;②长石直接转化成高岭石矿物;③从溶液中直接沉淀出高岭石矿物;④由胶体晶化作用形成高岭石矿物。本文通过以参加形成高岭石矿物各组分的热力学参数为... 高岭石矿物在自然界的形成途径可归纳为四种:①长石经绢云母中间阶段形成高岭石矿物;②长石直接转化成高岭石矿物;③从溶液中直接沉淀出高岭石矿物;④由胶体晶化作用形成高岭石矿物。本文通过以参加形成高岭石矿物各组分的热力学参数为基础,建立pH—logαK^+,logαH_4SiO_4—logαK^+/αH^+,logαCa^(2+)/α~2H^+—logαK^+/αH^+等图解,对不同方式形成高岭石的热力学条件进行了解释。分析表明,高岭石矿物形成与稳定取决于pH值、水介质中阳离子的种类和离子浓度。温度的增加可加速高岭石矿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形成 稳定 热力条件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粒子对低碳钢形变诱导相变热力学条件的影响
18
作者 匡建新 唐明华 +2 位作者 刘志义 胡双开 厉春元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6-1370,共5页
采用单向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了ZrC粒子对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热力学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适当粒径和体积分数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能提高相变的开始温度,降低相变的临界变形量,从而提高α-Fe形核率,使铁素体晶... 采用单向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了ZrC粒子对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热力学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适当粒径和体积分数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能提高相变的开始温度,降低相变的临界变形量,从而提高α-Fe形核率,使铁素体晶粒超细化;ZrC粒子的数量对形核的促进作用存在某一临界值,过量的粒子不利于组织细化。基于相变热力学理论,制定了实验室轧制工艺,获得了铁素体晶粒尺寸达3.9μm的低碳钢中厚板,所得材料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粒子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晶粒细化 热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铧厂沟金矿床成矿热力学条件及金的迁移和沉淀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忠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76-81,共6页
铧厂沟金矿床属热液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本文运用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了该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结果表明,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温(205~320℃)、中低压(25.33~45.... 铧厂沟金矿床属热液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本文运用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了该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结果表明,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温(205~320℃)、中低压(25.33~45.60MPa)、中等盐度(10.3%~12.9%)、弱碱性(PH=5.94~6.05)、较强还原(Eh=─0.24~─0.54v)条件下。金主要以Au(HS) ̄-_2形式迁移,而促使金沉淀的最主要机制是还原硫活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热力条件 迁移形式 沉淀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图对广西栗木花岗岩斑晶及起源岩浆的热力学形成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磊 张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9-602,共14页
与压力、温度、源岩成分、部分熔融程度有关的岩浆起源量化分析是花岗岩研究的难点。以广西栗木第二阶段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及晶体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熔体晶体群中的斑晶和小颗粒环带净边结构斜长石及自形石英等作为探讨花岗... 与压力、温度、源岩成分、部分熔融程度有关的岩浆起源量化分析是花岗岩研究的难点。以广西栗木第二阶段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及晶体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熔体晶体群中的斑晶和小颗粒环带净边结构斜长石及自形石英等作为探讨花岗岩起源之初始岩浆的特殊晶体群,运用相图分析它们形成时的压力和温度,进而推导出初始岩浆形成时的压力约为0.43 GPa(相当于深约16km处的上地壳),开始熔融出岩浆的共结点温度约为720°,初始岩浆最终熔出温度略高于800°,源岩成分的基性程度Ab/An值大于7.8。研究还表明,选择的特殊晶体群没有经历岩浆上升途中的阶段性生长,并认为,对于钙长石含量低的An—Ab—Or—Q岩浆体系(An<5%),斑晶条纹长石的成分能够反映花岗岩浆起源时的部分熔融程度。该研究克服了前人利用矿物化学成分计算只能得出岩浆侵位时结晶温度、压力而得不到部分熔融时的熔融温度和压力的缺点,可为花岗岩起源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分析 热力条件 斑晶 晶体群 起源岩浆 广西栗木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