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围护结构的动态热平衡模型及实例分析
1
作者 王菲 肖勇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年第5期61-63,67,共4页
在小区微环境的研究中,正确地获得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温度,并以此作为温度场计算的边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区别已往仅考虑太阳辐射的静态方法,建立了一个考虑围护结构蓄热和传热的动态建筑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了... 在小区微环境的研究中,正确地获得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温度,并以此作为温度场计算的边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区别已往仅考虑太阳辐射的静态方法,建立了一个考虑围护结构蓄热和传热的动态建筑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了济南夏季某日某单栋建筑各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护结构 温度 动态热平衡模型 建筑围护结构 热平衡模型 温度场计算 实例 边界条件 太阳辐射 模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平衡模型的青海湖水位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春雨 王乃昂 +1 位作者 李卓仑 杨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3,共7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干暖化,以青海湖为代表的我国内陆湖泊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备受世人关注.运用改进的水热平衡模型预测了2050年以前青海湖逐年的湖面蒸发量,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估算出流域未来径流量的变化,最...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干暖化,以青海湖为代表的我国内陆湖泊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备受世人关注.运用改进的水热平衡模型预测了2050年以前青海湖逐年的湖面蒸发量,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估算出流域未来径流量的变化,最终通过水量平衡的方式对2050年以前青海湖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预测表明未来几十年内,青海湖水位会经历先相对稳定再继续下降的过程,2020年以前青海湖水位会相对稳定在3192.7m,之后会继续下降,到2050年约下降到3191.22m,总体上2010-2050年青海湖水位下降趋势将有所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水位变化 热平衡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湿热平衡模型的吉林省粮食储藏生态区划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文福 郭宏伟 +5 位作者 徐岩 张亚秋 陈思羽 沈谨 刘清 史艳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86-292,共7页
为了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该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粮食湿热平衡理论与模型融合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粮食储藏的影响,计算出粮食平衡水分(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EMC),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GIS空间数据分析手段,划定了吉林省粮... 为了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该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粮食湿热平衡理论与模型融合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粮食储藏的影响,计算出粮食平衡水分(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EMC),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GIS空间数据分析手段,划定了吉林省粮食储藏生态区域,克服了单因素划分存在的弊端,为粮食储藏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储藏区域可划分为3个区:Ⅰ区为中西部平原区,包括白城、长春、四平等地区;Ⅱ区为中东部半山区,包括吉林、辽源、梅河口、通化、白山部分地区等;Ⅲ区为东部山区,包括延边地区、长白等地区。该文分析了各区域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变化特点,对采用适宜粮食储藏方法提出建议。通过粮食储藏区域划分,提出了不同的生态储粮模式。该研究为加强相应的储粮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贮藏 生态 聚类分析 湿热平衡模型 平衡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和水热平衡模型在古湖泊水文重建研究中的应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晓寅 陈发虎 施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2-426,共5页
首次利用GIS技术并结合沉积学研究结果 ,计算全新世两个时段石羊河流域终闾湖泊的面积 ,建立石羊河流域水热平衡模型 ,进而恢复全新世两个时期的降水量。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GIS技术 热平衡模型 古湖泊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过程热平衡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黄亚继 伏启让 +2 位作者 牛淼淼 杨高强 邵志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4-499,共6页
基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平衡和能量守恒,考虑碳不完全转化因素,建立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的热平衡模型。采用非平衡当量因子对气化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拟数据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模拟富氧浓度和原料含水率对气... 基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平衡和能量守恒,考虑碳不完全转化因素,建立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的热平衡模型。采用非平衡当量因子对气化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拟数据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模拟富氧浓度和原料含水率对气体组分、气体热值和气化效率的影响。模拟工况下的结果表明:富氧浓度从21%增至100%,可燃组分含量增多,气体热值从6.37 MJ/m^3增至11.44 MJ/m^3,气化效率不断增大;原料含水率从零增至35%,气化炉温不断降低,可燃组分减少,气体热值从5.45 MJ/m^3降至4.65 M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富氧气化 热平衡模型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下建筑围护结构的动态热平衡模型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肖勇全 王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区别以往仅考虑太阳辐射的静态方法,建立了一个考虑围护结构蓄热和传热的动态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了济南夏季某日某单栋建筑各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温度。
关键词 围护结构 温度 动态热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发汗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孟丽燕 姜培学 +1 位作者 蒋方帅 任泽霈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669,共3页
本文对水平槽道内发汗冷却建立了包括主流区、多孔壁面区和致密壁面区在内的完整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描述, 对耦合传热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对平板发汗冷却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发汗冷却减小了壁面处的速度梯度,使下壁面边界... 本文对水平槽道内发汗冷却建立了包括主流区、多孔壁面区和致密壁面区在内的完整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描述, 对耦合传热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对平板发汗冷却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发汗冷却减小了壁面处的速度梯度,使下壁面边界层明显增厚;随着冷却流体的注入,壁面处的湍流应力明显增大;湍流应力的最大值向没有发汗冷却的壁面一侧偏移,并且增加了最大湍流应力;边界层的增厚使得发汗冷却区域壁面摩擦阻力系数降低。随着冷却剂流量的增大,壁面温度也随之下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汗冷却 数值模拟 局部非热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热平衡模型优化研究及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平 冀增华 李彬 《变压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8,共7页
在总结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运行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变压器设计参数的热平衡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验证和运行优化。
关键词 变压器 热点温度 热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温和中等嗜热菌生物堆浸辉铜矿的热平衡模型
9
作者 陈隆玉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热平衡模型 中等嗜热菌 辉铜矿 生物堆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平衡模型时空多尺度拓展方法研究
10
作者 董玮捷 刘智勇 陈晓宏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为跨时空尺度的流域水循环过程建立统一的研究框架是水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水热平衡模型是研究流域水循环、预测径流变化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其基于水量和能量平衡理论,通过计算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 为跨时空尺度的流域水循环过程建立统一的研究框架是水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水热平衡模型是研究流域水循环、预测径流变化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其基于水量和能量平衡理论,通过计算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描述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水文过程。本文系统梳理了水热平衡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应用与发展,具体分为事件尺度、月尺度、年尺度和多年平均尺度模型。尽管传统模型在各独立时间尺度上已有广泛应用,但对多时间尺度(事件、月、年、多年平均)耦合机制的探索不足,且在模型构建中忽略了跨流域地下水交换和农业灌溉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此外,总结了水热平衡模型在时间尺度扩展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Budyko理论、基于比例假说的时间尺度拓展,以及时间尺度拓展后的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热平衡模型在空间尺度拓展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考虑跨流域地下水交换、农田灌溉影响的空间尺度拓展。基于现有研究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水热平衡模型在多时空尺度拓展以及精度提升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水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模型 时空尺度 Budyko框架 比例假说 跨流域地下水 农田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热环境研究中景观水体动态热平衡模型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磊 孟庆林 舒立帆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61,共4页
为解决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中水体边界条件设定的问题,借鉴水库和湖泊水温分布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室外景观设计中的水体特点,对水面蒸发换热项和对流换热项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室外热环境研究中水体温度的动态热平衡模型,编制了水体温... 为解决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中水体边界条件设定的问题,借鉴水库和湖泊水温分布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室外景观设计中的水体特点,对水面蒸发换热项和对流换热项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室外热环境研究中水体温度的动态热平衡模型,编制了水体温度分布的数值计算程序,并使用该程序分析了水面植被遮挡系数、水体深度及水面尺寸等因素对水面温度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存在蒸发现象,水面温度一般低于空气温度,而当水面有漂浮植被时,水体表面温度会显著降低;2)水体表面温度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当水体深度超过4 m后,影响变得较小;3)水面尺寸对水面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只要水体深度设计适当,室外环境中的水体可以获得较低的表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热环境 水体温度 动态热平衡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热风回流焊机热平衡机理模型的简化解耦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五一 朱国军 +1 位作者 谢志明 张小青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从热学机理出发建立了基于热平衡机理的热风回流焊机模型,针对该模型阶数极高,且具有强耦合性的特点,应用Padé逼近法把模型各通道的传递函数简化成经典的二阶系统,结合不变性原理对系统进行解耦补偿设计,从仿真效果来看,任一温区... 从热学机理出发建立了基于热平衡机理的热风回流焊机模型,针对该模型阶数极高,且具有强耦合性的特点,应用Padé逼近法把模型各通道的传递函数简化成经典的二阶系统,结合不变性原理对系统进行解耦补偿设计,从仿真效果来看,任一温区的温度控制基本不再受其它温区的温度变化影响,达到了更精确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回流焊机热平衡模型 Padé逼近化简 解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舱类工业建筑热平衡及能耗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 张宇峰 +1 位作者 孟庆林 李日毅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基于预制舱热扰特征的分析及热物理理论模型的假定,以热平衡法为研究方法,建立囊括有气象模型、预制舱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舱内空气热平衡模型、舱内机柜以及机柜内空气热平衡模型、舱体环境控制系统性能模型的预制舱热平衡及能耗分析... 基于预制舱热扰特征的分析及热物理理论模型的假定,以热平衡法为研究方法,建立囊括有气象模型、预制舱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舱内空气热平衡模型、舱内机柜以及机柜内空气热平衡模型、舱体环境控制系统性能模型的预制舱热平衡及能耗分析模型。随后对方程组求解,获得预制舱体及机柜级微环境在实际运行中的热过程和能耗状况。随后以典型预制舱为例进行了模拟与实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各子模型预测预制舱及其机柜热状况的准确性,可作为预制舱热环境及机柜级微环境预测手段,并为环境控制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舱 机柜级微环境 建筑热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4
作者 路朗 辛成运 刘忠鑫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共8页
简述了局部热平衡模型和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基本概念,并分别对局部热平衡模型的有效性问题和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讨论,从流态、多孔介质骨架材料和研究尺度3个角度对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多孔介质热质传递领域的应用进行了... 简述了局部热平衡模型和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基本概念,并分别对局部热平衡模型的有效性问题和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讨论,从流态、多孔介质骨架材料和研究尺度3个角度对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多孔介质热质传递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针对低导热系数内的局部非热平衡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等效球简化法,该方法较为准确地获取了低导热系数固体和流体的温度。为多孔介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的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非热平衡模型 局部热平衡模型 多孔介质 热质传递
原文传递
透水地面热平衡的计算模型及实证研究
15
作者 罗建河 廖小琴 +1 位作者 石刚 谢宇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103,共9页
透水地面温度受到太阳辐射、表面对流换热、蒸发散热等多种因素影响,较难确定.文中在热量与湿度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对透水地面与周边环境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推导出透水地面不同深度下的逐时温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计算程序计... 透水地面温度受到太阳辐射、表面对流换热、蒸发散热等多种因素影响,较难确定.文中在热量与湿度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对透水地面与周边环境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推导出透水地面不同深度下的逐时温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计算程序计算透水地面温度,并与实测透水地面温度进行对比,发现数值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最大相对误差在3.5%以内,说明推导得到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作为预测透水地面温度的有效方法.文中还以此为基础引出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概念,该系数可直接用于评价不同含水率透水地面的太阳得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地面 动态热平衡模型 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精矿富氧自热熔炼动态热平衡数学模型
16
作者 郭先健 《有色金属》 CSCD 1991年第4期56-60,80,共6页
本文建立的铜精矿自热熔炼动态热平衡数学模型为:dQ/dt=(762.7+2313/Rs-665.5/RsXs-610.5/Yo_2)V模型的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含硫量的增加有利于熔炼过程的热平衡。若精矿含硫分数低于0.25,采用富氧对过程的热平衡产生负效应。在脱... 本文建立的铜精矿自热熔炼动态热平衡数学模型为:dQ/dt=(762.7+2313/Rs-665.5/RsXs-610.5/Yo_2)V模型的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含硫量的增加有利于熔炼过程的热平衡。若精矿含硫分数低于0.25,采用富氧对过程的热平衡产生负效应。在脱硫率为0.60时,对于精矿含硫分数分别为0.30、0.35和0.45,实现自热熔炼的富氧浓度分别为70%,45%和30%。当精矿含硫分数低于0.29时,提高脱硫率有利于过程的热平衡,而高于0.29时,则不利于过程的热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炼过程 脱硫率 富氧浓度 热平衡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弦波温度边界下多孔介质方腔内非热平衡对流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峰 王刚 马晓迅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1-386,共6页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方腔左侧壁面温度正弦波变化、右侧壁面温度均一的边界条件下,通过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固体骨架发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稳态非达西自然对流,主要探讨了不同正弦波波动参数N及方腔的高宽比M/L对方腔内自然对流...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方腔左侧壁面温度正弦波变化、右侧壁面温度均一的边界条件下,通过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固体骨架发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稳态非达西自然对流,主要探讨了不同正弦波波动参数N及方腔的高宽比M/L对方腔内自然对流与传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正弦波温度边界使得方腔内的流场出现了复杂的变化,流体及固体区域左侧壁面附近出现了周期性的正负变化的温度场分布,左侧壁面局部Nusselt数出现了周期性的震荡现象;存在一个最佳温度波动参数N=1,此时多孔介质方腔内的整体散热量达到最大值;增加方腔高宽比会显著地削弱方腔内的自然对流传热过程,小高宽比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多孔介质方腔内的对流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模型 正弦波温度边界 自然对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汗冷却过程中多孔壁面内的局部非热平衡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淼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6-288,共3页
本文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对发汗冷却过程中多孔壁面内的换热和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多孔介质内固体骨架与流体的温度及温差分布的因素,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发汗冷却过程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固体骨架的导热系数、增大... 本文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对发汗冷却过程中多孔壁面内的换热和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多孔介质内固体骨架与流体的温度及温差分布的因素,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发汗冷却过程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固体骨架的导热系数、增大冷却剂流速或者加强冷端换热有利于提高发汗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汗冷却 多孔介质 局部非热平衡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等温边界下多孔介质方腔内非热平衡自然对流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峰 王刚 马晓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718,共7页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方腔两侧壁面布置间断式等温边界,采用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固体骨架发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稳态非达西自然对流,探讨了6种等温边界布置方案、孔隙率ε及Da数对方腔内自然对流与传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方腔两侧壁面布置间断式等温边界,采用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固体骨架发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稳态非达西自然对流,探讨了6种等温边界布置方案、孔隙率ε及Da数对方腔内自然对流与传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左右对称的等温边界条件下,多孔介质方腔内的流场、温度场分布出现了左右对称分布特性。孔隙率ε及Da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孔介质方腔的整体传热量,当Da数小于10-5时,传热量Q值随Da数变化不大,且不同等温边界布置方案的Q值差别不大。随着Da数的增大,多孔介质方腔内的热对流逐渐得到发展,此时不同传热方案的Q值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并随着Da数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模型 间断等温边界 自然对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低压安注泵轴-散热器-轴承系统的热平衡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明哲 孙德臣 王晓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5-789,共5页
为保证核泵轴承安全可靠地工作,泵转子与轴承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散热器,以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采用局部热平衡计算方法,建立了核泵轴-散热器-轴承系统的热计算模型。采用V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轴-散热器-轴承系统进行了热平衡计算,... 为保证核泵轴承安全可靠地工作,泵转子与轴承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散热器,以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采用局部热平衡计算方法,建立了核泵轴-散热器-轴承系统的热计算模型。采用V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轴-散热器-轴承系统进行了热平衡计算,获得了温度沿转轴的分布,分析了散热器结构对轴承工作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轴-散热器-轴承系统中,散热器对轴向传热量影响较大,但设置轴上的散热器对轴承工作区温度下降不显著。为更大程度地降低轴承工作温度、提高可靠性,还需要强化电机支架的换热能力,通过强制风冷来实现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散热器-轴承系统 热平衡模型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