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分级催化热解-气质联用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常胜 赵增立 +1 位作者 郑安庆 李海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7,132,共6页
利用热解-气质联用仪对杉木进行了分级催化热解实验,考察温度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级300℃热解产物种类较少,以有机抽提物为主,而第2级500℃热解产物种类较多。ZSM-5和MCM-41两种催化剂都降低了热解产物中... 利用热解-气质联用仪对杉木进行了分级催化热解实验,考察温度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级300℃热解产物种类较少,以有机抽提物为主,而第2级500℃热解产物种类较多。ZSM-5和MCM-41两种催化剂都降低了热解产物中羰基化合物和大分子木质素热解产物的质量分数。ZSM-5降低了热解产物乙酸的质量分数,并形成大量芳香烃;而MCM-41提高了热解产物中乙酸和糠醛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热解-气质联用 分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中有机磷阻燃剂的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成云 谢堂堂 +2 位作者 李成发 林君峰 郑浩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8-63,共6页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利用裂解仪的热解吸功能,通过加热将待测目标分析物释放出来,并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来测定纺织品中16种打机磷阻燃剂残留量。试验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时间、附件初始温度等裂解器热解吸工作条...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利用裂解仪的热解吸功能,通过加热将待测目标分析物释放出来,并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来测定纺织品中16种打机磷阻燃剂残留量。试验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时间、附件初始温度等裂解器热解吸工作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对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2.0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66%〜14.03%.该方法简单快速、定性可靠、灵敏度高,且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进行前处理,可用于涂层织物中磷酸酯阻燃剂的定性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有机磷阻燃剂 热解-气质联用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快速筛查涂层织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成云 林君峰 +1 位作者 谢堂堂 陈炯镟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0年第5期6-14,共9页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利用裂解仪的热解吸功能,通过加热将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释放出来,并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1个快速鉴别和测定涂层织物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残留量的气质联...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利用裂解仪的热解吸功能,通过加热将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释放出来,并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1个快速鉴别和测定涂层织物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残留量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并对热解吸温度、热解吸时间、附件初始温度等裂解器热解吸工作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DINP和DIDP的检出限分别为10、20mg/kg,其余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出限为0.03~1.60mg/kg。方法的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2.47~14.31%。该方法不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进行前处理,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该方法简单快速、定性可靠、灵敏度高,检出限完全满足相关法规的限量要求,可用于涂层织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定性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热解-气质联用 涂层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快速筛查和半定量分析医疗器械中增塑剂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成云 谢堂堂 +2 位作者 林君峰 李成发 杨左军 《塑料助剂》 2020年第5期32-40,54,共10页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利用裂解仪的热解吸功能,通过加热将待测样品中的增塑剂释放出来,并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对释放出来的增塑剂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1个快速筛查和半定量分析医疗器械中34种增塑剂的气质联...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利用裂解仪的热解吸功能,通过加热将待测样品中的增塑剂释放出来,并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对释放出来的增塑剂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1个快速筛查和半定量分析医疗器械中34种增塑剂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对附件初始温度、热解吸温度、热解吸时间等裂解器热解吸工作条件以及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DINP和DIDP的检出限均为10 mg/kg,其余32种目标分析物的检出限为0.1~2.0 mg/kg,方法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6)为2.16%~13.49%。由于该方法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进行前处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环境友好。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性可靠,检出限低,满足相关法规的限量要求,可完全满足医疗器械中增塑剂的日常检测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增塑剂 热解-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13种丙烯酸酯单体的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成发 龚丽雯 +4 位作者 张玉爽 廖文忠 王成云 林君峰 谢堂堂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将样品在裂解仪的石英裂解管中进行加热,使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残留的丙烯酸酯单体释放出来,再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其进行在线分析,从而建立了1个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13种丙烯酸酯单体含量的气质联用分析方... 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将样品在裂解仪的石英裂解管中进行加热,使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残留的丙烯酸酯单体释放出来,再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其进行在线分析,从而建立了1个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13种丙烯酸酯单体含量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外标法定量。对方法的热解吸条件和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该方法13种丙烯酸酯单体的仪器检出限均为15ng,方法检出限均为3mg/kg。方法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5%~12.56%。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定性可靠并具有较低的检出限,不需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即可实现对13种丙烯酸酯的快速分析,满足相关法规的限量要求,可用于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酯单体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 丙烯酸酯 热解-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种类对其热解质量损失规律和产物及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浚浩 张雨 +2 位作者 杨优优 左照江 马中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9-247,共9页
微藻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采用快速热解技术,可得到高品质的先进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该文采用热重-红外联用仪、快速热解-气质联用仪和分布式活化能动力学模型(distribution activation energy model,DAEM)对莱茵衣藻(C... 微藻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采用快速热解技术,可得到高品质的先进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该文采用热重-红外联用仪、快速热解-气质联用仪和分布式活化能动力学模型(distribution activation energy model,DAEM)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DR)、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RV)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MCA)的热解行为开展了研究,系统地对比了3种微藻在化学组成、热解失重规律、动力学、热解产物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微藻的热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3种微藻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干燥段、快速热解段和炭化阶段,其中铜绿微囊藻失重率最大,达到17.34%/min,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TG/DTG(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y)曲线往高温一侧移动;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藻热解主要产物为CH4、CO2、含C=O键的脂肪酸、含N-H键和C-N键的酰胺类化合物,其中莱茵衣藻热解产生的CH4质量分数最高,铜绿微囊藻热解产生的含C=O键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3)铜绿微囊藻的活化能数值最高,随着转化率增加,活化能从100增加到680 k J/mol;4)Py-GC/MS分析表明小球藻热解产生的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达到30.89%,铜绿微囊藻热解产生的酚类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胺和酰胺类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到10.41%,13.46%,13.87%和14.27%。本文可为微藻的能源化利用提供科学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动力学 微生物 微藻 热重-红外联用 热解-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规律研究
7
作者 郭顺 李云飞 +3 位作者 唐盛伟 唐文翔 吕莉 张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解-气质联用(Py-GC/MS)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研究了小麦秸秆中的硫元素进入热解炭、油、气三相产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28.33%)和无机硫酸盐(71.67%);有机硫在低...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解-气质联用(Py-GC/MS)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研究了小麦秸秆中的硫元素进入热解炭、油、气三相产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28.33%)和无机硫酸盐(71.67%);有机硫在低于450℃就已经完全释放;41.46%~48.13%的硫保留在热解炭中,主要包括硫酸盐(55.27%~75.52%)、噻吩硫(21.78%~34.13%)和金属硫化物(2.70%~11.22%);7.16%~11.24%的硫进入热解油中,主要是2-甲硫基苯并噻唑;600℃还发现了噻吩硫的生成。热解气中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H_(2)S、SO_(2)和COS,主要的释放温度区间为200~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热解 硫的迁移 热解-气质联用 热重-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生化污泥的理化特性与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通 吕高金 +2 位作者 吴芹 寇光智 李昌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1-28,共8页
本文对柠檬酸生化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及其他分析方法对污泥的表面形貌、官能团种类、热解失重规律及快速热裂解产物组... 本文对柠檬酸生化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及其他分析方法对污泥的表面形貌、官能团种类、热解失重规律及快速热裂解产物组成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好氧污泥具有较高的灰分和较低的挥发分,厌氧污泥固定碳和碳元素含量较高;干化污泥表面结构密实,有机质与无机填料紧密包覆,呈片状或层状分布;污泥热失重可以分为水分析出(200℃以下)、有机物质析出(200~500℃)和无机矿物质分解(500~800℃)三个阶段,在315℃左右出现最大失重峰,有机质热分解特性显著;Py-GC-MS分析表明,柠檬酸生化污泥快速热裂解产物类型复杂,主要包括芳环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醛酮化合物、醇类、羧酸和酯类化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污泥 污泥利用 热解特性 热解-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析GC用的大容量固相萃取器的开发及其基本特性的探讨
9
作者 王丽丽 莫卫民 +5 位作者 潘再法 胡宝祥 刘文涵 Akihiko Hosaka Chuyichi Watanabe Shin Tuge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B11期4-5,共2页
开发了一种用于液体和气体样品中微量组分富集的大容量固相萃取装置。在小金属钛管(内径1.2mm外径1.6mm长6~30mm)的外壁键合上一层聚二甲基硅氧烷(厚0.32mm),就能有效地萃取多种有机物,结果可用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检。
关键词 固相萃取装置 聚二甲基硅氧烷 热解-气质联用 有机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olysis of Agroindustrial Residues of Coffee, Sugarcane Straw and Coconut-Fibers in a Semi-pilot Plant for Production of Bio-oils: Gas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10
作者 Mozart D. Bispo Jamilly Andressa Santos Barros +4 位作者 Debora Tomasini Carmem Primaz Elina B. Caramao Claudio Dariva Laiza C. Kraus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5期235-244,共10页
Microbial, vegetal or animal organic matter, which has potential to be transformed into energy, is considered biomass. Among the various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biomass is the only on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gene... Microbial, vegetal or animal organic matter, which has potential to be transformed into energy, is considered biomass. Among the various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biomass is the only on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a class of substances of interest for fine chemistry (ketones, aldehydes, alcohols, phenols, etc.). From biomass,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bio-oil using pyrolysis, a thermodegradation process. The quality of the bio-oil depends on the process conditions (pyrolysis temperature, heating temperature, etc.) and biomass used. In this paper, the pyrolysis (using a fixed bed reactor) of three biomasses (coconut fiber, coffee grounds and sugar cane straw) i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oil yields for all biomass were similar, approximately 37%. The chemical profile obta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GC/qMS) showed high amounts of fatty acids in the coffee grounds bio-oil and aliphatic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coconut fiber bio-oil, whereas guaiacols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s of the sugar cane straw bio-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LYSIS GC/qMS Biomass coconut fiber coffee grounds sugarcane str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塑料中己二酸酯类增塑剂的快速筛查和半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成云 林君峰 +2 位作者 谢堂堂 李成发 杨左军 《聚氯乙烯》 CAS 2022年第1期25-29,35,共6页
利用裂解器的热解吸功能,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通过加热将PVC塑料中的己二酸酯类增塑剂释放出来,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筛查和半定量测定PVC塑料中8种己二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的气... 利用裂解器的热解吸功能,采用固体样品直接进样技术,通过加热将PVC塑料中的己二酸酯类增塑剂释放出来,在线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筛查和半定量测定PVC塑料中8种己二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并对热解吸温度、热解吸时间、附件初始温度、裂解头升温速率等裂解器热解吸工作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在3倍信噪比(S/N=3)的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1〜1.0 mg/kg。方法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3.74%〜11.42%。该方法不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进行样品前处理,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性可靠,检出限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酯类增塑剂 PVC塑料 热解-气质联用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