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矿流体运移与就位及其构造控制机理:以胶东焦家金矿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龙啸 杨立强 +1 位作者 杨伟 谢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91,共19页
热液成矿系统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构造是一级控矿因素,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就位则为构造控矿理论的核心。以流体压力差为主导、综合水力梯度和热传导等多种或单一主导因素驱动流体在围岩中由断层、裂隙和孔隙组... 热液成矿系统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构造是一级控矿因素,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就位则为构造控矿理论的核心。以流体压力差为主导、综合水力梯度和热传导等多种或单一主导因素驱动流体在围岩中由断层、裂隙和孔隙组成的输运通道中运移。流体在构造裂隙或孔隙中发生化学反应、流体混合和不混溶作用、流体沸腾都会导致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流体运移形式影响着矿化形式的表达,以管道流形式在宏观断层和裂隙中运移的流体以形成规模较大且矿化程度高的脉状矿体为主,而在围岩微米级裂隙和孔隙中广泛发育的渗透流多形成矿化品位稳定、规模中等的细脉-浸染状矿体。构造变形与流体压力、应力状态之间的动态耦合导致矿体的时空定位,断层阀-泵吸机制是解释造山型金成矿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学模型。胶东焦家金矿带中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到焦家断裂带上一、二、三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压剪性的焦家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控制了广泛的以绢英岩化为主的热液蚀变作用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形成与就位;在其下盘张剪性的望儿山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热液蚀变相对较弱,发育过渡型金矿体;三级控矿构造为以鲍李断裂为主的数十条张剪性断裂和节理系,蚀变-矿化程度最弱,主要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产出。寺庄金矿床矿体三维几何学结构研究表明从I号到Ⅲ号矿体群的形态扁平程度增加,说明成矿流体输运方式由渗透流向管道流的空间演变,矿体产状差异则反映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研究需融合多学科方法和成果,特别是深入剖析显微-超显微变形组构与成矿流体行为耦合关系,构建逼近实际的多尺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揭示热液成矿系统形成的精细过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成矿系统 成矿流体运移与就位 构造控矿 构造-流体成矿动力学 焦家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带南延地段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力评价
2
作者 岳鹏 乔亚凯 +1 位作者 邓俊马 马朝阳 《地质与资源》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以胶东焦家金矿带南延地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分析各元素特征值并绘制直方图,判断该区域Au等元素具有富集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选取F4因子组合(Hg、Au、Pb)作为构造蚀变带及矿化信息识别的重要指... 以胶东焦家金矿带南延地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分析各元素特征值并绘制直方图,判断该区域Au等元素具有富集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选取F4因子组合(Hg、Au、Pb)作为构造蚀变带及矿化信息识别的重要指标,绘制地质-化探综合剖面图、地质平剖图进行重点区域验证.结合野外实际观测地质情况,推断出两条构造蚀变带作为找矿有利方向,并圈定2处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该区域的地质研究及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土壤地球化学 资源潜力评价 焦家金矿带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焦家金矿带三维成矿预测及构造控矿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浩 魏运凤 +3 位作者 陈进 刘占坤 喻姝研 毛先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03-3014,共12页
焦家金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深部找矿已成为目前工作重点,为此,从数据科学视角出发,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展焦家矿带三维成矿预测及控矿因素定量分析工作。在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控矿指标基础上,构建引入CBAM... 焦家金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深部找矿已成为目前工作重点,为此,从数据科学视角出发,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展焦家矿带三维成矿预测及控矿因素定量分析工作。在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控矿指标基础上,构建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初始控矿指标中抽取具有矿化指示性的信息特征,建立焦家断裂面与矿化定位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并与其他方法构建的成矿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构建的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利用DeepLIFT方法解构深度网络特征,明确各控矿指标输入对网络输出的贡献,以此定量分析焦家矿带控矿因素对金成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家断裂距离场对成矿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坡度和坡度变化率,形态起伏度对成矿影响较弱;在矿带深部2000~3000 m圈定找矿有利靶区3处,其中,纱岭勘查区矿体深部延伸部位和曲家勘查区北段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焦家与曲家勘查区连接部位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化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矿预测 焦家金矿带 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 构造控矿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66
4
作者 宋明春 崔书学 +3 位作者 杨之利 姜洪利 杨承海 焦秀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5年时间对山东焦家金矿带深部的地质找矿工作,发现了位于莱州寺庄矿区深部的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与产于焦家断裂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寺庄矿区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认为胶西... 通过5年时间对山东焦家金矿带深部的地质找矿工作,发现了位于莱州寺庄矿区深部的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与产于焦家断裂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寺庄矿区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认为胶西北地区3条主要金矿控矿断裂——三仓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形成上陡下缓的铲状断层,构成了沿玲珑花岗岩与早前寒武纪地质体边界分布的大型伸展构造带。建立了焦家式金矿新的成矿模式:在伸展构造主断面附近的岩石受到强烈的伸展剪切应力,产生倾向与伸展滑动方向一致的一系列伸展断层,构造岩为变形均匀的碎粒岩和糜棱岩,形成浸染状蚀变岩型矿石;主断面之下,由伸展引起的剪切应力,产生了具共轭剪节理性质的网状裂隙带,形成网脉状矿石;远离主断面,岩体上拱造成的引张作用产生近直立的裂隙带,形成脉状矿石。指出焦家金矿带深部成矿远景区在该断裂平面位置的西侧,而非其东侧的玲珑花岗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深部找矿 寺庄矿区 伸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构造对矿床定位的控制机制:焦家金矿带构造应力转移模拟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偲瑞 杨立强 +3 位作者 成浩 李大鹏 单伟 袁建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9-1546,共18页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群聚产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空间产出规律与断裂带的渗透性结构有关。通过应力转移模拟,计算库伦破裂应力(CFS)的变化值,获取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可以为成矿流体通量及其中金属沉淀成矿概率提供半定量约束。胶西北...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群聚产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空间产出规律与断裂带的渗透性结构有关。通过应力转移模拟,计算库伦破裂应力(CFS)的变化值,获取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可以为成矿流体通量及其中金属沉淀成矿概率提供半定量约束。胶西北焦家金矿田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其内金矿化严格受NE-NNE向的焦家断裂带构造控制,而其深部隐伏的近EW向基底构造带对成矿的贡献尚不明确。为此,我们根据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的基底构造带空间形态,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基底构造带对理想模型和焦家断裂带内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探讨基底构造对矿床定位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EW向基底构造带对区域库伦破裂应力的变化有明显影响,模拟结果图像可视作该深度上NE-NNE向浅表断层和EW向基底构造带分别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之和。成矿深度上某一点因基底构造带活动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值与基底构造带埋深与成矿深度间距的平方呈反比。当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减小;而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不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增大。焦家金矿带内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发生右行为主的走滑活动,滑动侧伏角不大于30°,滑动位移量略大于浅表的焦家断裂带。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的再活动导致在其与浅表断裂交汇部位形成构造节点(如新城、焦家),引起该处断层破裂的传播受到阻滞,库伦破裂应力增大,而岩石破碎,有利于高渗透性的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产出;在远离焦家主断裂带的前孙家、洼孙家等部位,浅表断裂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不明显,而基底构造带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占主导,发育高渗透性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中-小型金矿床(点)的产出。基底构造带的空间展布及其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可作为评估区域成矿潜力的重要因素,EW向基底构造带与NE-NNE向浅表断层的交汇部位是重点靶区,且基底构造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越小则发育金矿床的概率和规模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基底构造 矿床空间分布 库伦破裂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9
6
作者 于学峰 杨德平 +5 位作者 李大鹏 单伟 熊玉新 迟乃杰 刘鹏瑞 于雷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3-2910,共18页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10^-6,最高品位13. 65×10^-6。该深钻有效验证了胶东金矿3000m深部的资源潜力,被誉为"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据研究预测,深钻控制的吴一村预测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约900t,整个胶东地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4000t左右。焦家断裂带从浅部到深部倾角逐步变缓,焦家金矿带深部从破碎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构造岩类型等方面与浅部及中深部存在差异,具有分带性,一般从外向内分为碎裂状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断层泥等带;焦家金矿带深部黄铁绢英岩仅局部出现在破碎蚀变最强部位,不连续,常呈条带状、透镜状出现;深部矿体主要位于主断裂面(断层泥)的上部,打破了以往研究认为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起隔挡成矿热液的作用、矿体位于其下部的局限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于正确构建找矿模型、确定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成矿预测以及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具重要意义。根据矿相学观察和测试研究,可将成矿阶段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Ⅲ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重晶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深部矿体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测定及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也有深源流体与地壳围岩强烈交换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地表水的参与,应该是燕山期地幔大幅度上涌,岩石圈迅速减薄,造成大规模陆壳重熔活化和岩浆活动,形成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最终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3000m深钻 成矿特征 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断裂渗透性结构与金矿床群聚机理:构造应力转移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偲瑞 杨立强 孔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94-2508,共15页
焦家金矿带是焦家式金矿的命名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的发现地。其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体)受NE-NEE向焦家断裂及其下盘近平行的次级断裂控制,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分布特征。然而,由于对这些金矿床成因机理的认识存在分歧... 焦家金矿带是焦家式金矿的命名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的发现地。其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体)受NE-NEE向焦家断裂及其下盘近平行的次级断裂控制,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分布特征。然而,由于对这些金矿床成因机理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空间群聚分布的形成机制也有多种解释,对断裂带覆盖区及其深部成矿潜力更是缺乏科学评价。为此,针对这些难题,论文在详细控矿构造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焦家金矿带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应力转移模拟计算成矿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CFS),标定了成矿期断层活动导致的应力转移情况及其形成的高渗透率区域,探讨它们对矿床空间分布的可能控制作用和金矿床群聚分布的形成机理及焦家式金矿的成因机理,并据此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估算了其深部资源潜力。应力转移模拟结果显示△CFS以焦家断裂为中心呈现玫瑰弧瓣图像分布,其中,应力减小(负值)区(-195bar≤△CFS≤-3bar)以新城-高家庄子为中心呈"十"字形分布(东西宽8km、南北长12km),为低渗透率区域,其内尚未发现金矿床产出;而应力增大(正值)区(3bar≤△CFS≤84bar)呈28个大小不等的弧瓣分布在断层走向转弯处或断层交汇处,为高渗透区域,已发现的金矿床均位于其中,且已探明的金金属量与其所处区域△CFS极值正相关(金金属量Q=4.526×△CFS-83.27)。这种金矿床与断层活动导致的△CFS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表明焦家式金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严格受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区别于典型的"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和"岩浆热液矿床",而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然而其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成矿环境及蚀变-矿化组合,表明该类型金矿床不能被现有成矿模式所涵盖,而可能属于独特的"胶东型"金成矿系统。焦家金矿带上控矿断裂的形成受同震应力转移的制约,断裂带脆性变形过程中,地震破裂沿断层传播,在断层产状变化或多组断层交汇处,△CFS增大,造成反复余震活动破坏岩石,形成局部高渗透率结构,为金的沉淀提供有利场所,产生了金矿床的群聚现象。据此,圈定朱宋、徐家疃、西良、马埠庄子四个成矿远景区,预测金资源量分别为79t、66t、43t和16t;而寺庄、望儿山、河西、河东等金矿床深部仍有巨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控矿断裂 “胶东型”金矿 应力转移 渗透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招远牛草涧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8
作者 寇雅威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3期100-101,共2页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共有中型及以上金矿床100余处。在充分认识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招远牛草涧金矿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成矿作用和成因机制,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共有中型及以上金矿床100余处。在充分认识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招远牛草涧金矿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成矿作用和成因机制,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招远牛草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成矿规律在寺庄矿区探矿中的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李文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寺庄金矿床位于焦家金矿带南段,为了尽快增加矿山地质储量,解决不断扩产带来的供矿紧张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成矿理论创新,以科技攻关成果带动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在综合分析研究寺庄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隐伏矿体... 寺庄金矿床位于焦家金矿带南段,为了尽快增加矿山地质储量,解决不断扩产带来的供矿紧张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成矿理论创新,以科技攻关成果带动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在综合分析研究寺庄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隐伏矿体成矿特征,主要从“倒N形”、“尖灭再现”、“菱形格子”三个成矿规律入手,构建找矿预测模型,先后实施探矿验证工作。通过多元成矿规律的组合研究,形成了“倒N形”适合复杂Ⅲ号矿体、“尖灭再现”适合Ⅰ号矿体及薄细矿脉、“菱形格子”适合主断裂斜交构造控矿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成矿规律 焦家金矿带 探矿 隐伏矿体 成矿理论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黄铁矿EBSD组构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瑞红 杨立强 +3 位作者 恽孟河 安平 邱昆峰 孟银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318,共16页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电子探针(EMPA)等技术方法,探讨黄铁矿显微构造特征、超微观结构与金的富集关系。结果显示:载金黄铁矿均不发育环带,其中w(Fe)为45.70%~46.85%,w(S)为52.57%~53.37%;显微构造变形既有脆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黄铁矿晶体优选方位(CPO)主要表现为平行于晶轴极密和复杂极密;黄铁矿晶格间距为0.58 nm,主要发育刃位错。焦家金矿带在金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见金集合体经历了从复杂的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矿物载体富集的过程,包括成矿流体中金络合物、金-铋-硫族化合物富集等化学结构变化过程和纳米金、载金黄铁矿纳米颗粒、岩矿石显微-超显微构造微环境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类型载金黄铁矿CPO受到化学结构变化和显微-超显微变形微环境变化的联合制约,间接反映出载金黄铁矿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内部变形、表面形貌和结构缺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显微构造变形 黄铁矿EBSD组构 金富集作用 焦家金矿带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金矿阶梯式成矿模式 被引量:71
11
作者 宋明春 伊丕厚 +5 位作者 徐军祥 崔书学 沈昆 姜洪利 袁文花 王化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2-1000,共9页
在胶西北深部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对控矿断裂构造的深部变化、金矿体的空间分布研究,提出了焦家金矿带金矿受铲式断裂控制,胶西北金矿受伸展构造带控制的认识.建立了焦家带金矿床空间分布模式和胶西北金矿区域成矿模式,认... 在胶西北深部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对控矿断裂构造的深部变化、金矿体的空间分布研究,提出了焦家金矿带金矿受铲式断裂控制,胶西北金矿受伸展构造带控制的认识.建立了焦家带金矿床空间分布模式和胶西北金矿区域成矿模式,认为,胶西北主要金矿成矿带深部存在多重成矿空间,控制金矿床的铲式断裂沿倾斜方向出现若干个倾角由陡变缓的变化台阶,相应的会形成若干个呈阶梯式分布的金矿床(体),称之为胶西北金矿阶梯式成矿模式.本文指出,胶东金矿形成于三叠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强烈碰撞之后白垩纪地壳伸展减薄期,陆壳重熔、流体活化、伸展拆离是金成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金矿 阶梯式成矿模式 铲式断裂 伸展构造 胶西北 焦家金矿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