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煎煮忌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忠妙 陈坚波 张孟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年第7期452-452,F003,共2页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中药 中药药效学 煎煮容器 FECL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煮中药小常识
2
作者 林惠玲 《临床医学工程》 1995年第3期27-27,共1页
中医的汤剂疗法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标治本,疗效快速。这点已是深入人心。但是,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也有所讲究,并非个个知晓。煎煮方法不适当会影汤剂的疗效,延误病情。下面简单介绍几点要注意的问题: 一、煎煮容器的选择,最适... 中医的汤剂疗法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标治本,疗效快速。这点已是深入人心。但是,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也有所讲究,并非个个知晓。煎煮方法不适当会影汤剂的疗效,延误病情。下面简单介绍几点要注意的问题: 一、煎煮容器的选择,最适当的是选择那些不易与药液起化学作用的容器,如陶器或瓷器。 二、煎煮前的用水量,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疗效,药多水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溶解;药少水多,则汤液量太大,病人服用不便,亦会降低疗效。一般应根据药物的体积、药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成分 用水量 时间 方法 煎煮容器 中药汤剂 汤液量 过程 化学作用 治标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药汤剂质量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艾东方 《基层中药杂志》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在中医辨证明确、立法选方恰当的前提下,中药汤剂的质量及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它所含的与中医用药功能相对应的有效成分。影响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的因素较多,本文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同道参考。 1 中药内在质量 可靠的中药质量是保证汤剂... 在中医辨证明确、立法选方恰当的前提下,中药汤剂的质量及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它所含的与中医用药功能相对应的有效成分。影响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的因素较多,本文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同道参考。 1 中药内在质量 可靠的中药质量是保证汤剂质量的关键。有效成分在中药中的量是个动态概念,它主要与中药的自身因素(品种、入药部位、采收期、年龄)、产地、贮藏时间有关。如绞股蓝有绞股蓝、毛果绞股蓝、缅甸绞股蓝,它们叶的总皂甙含量分别为3.50%、3.06%、7.65%;西洋参各部位皂甙由高到低依次为芦头(11.63%)>须根(8.80%)>侧根(7.87%)>主根(6.49%);银杏叶中黄酮甙含量5月最高,为0.96%,以后逐月降低,至8月后趋于平稳,8~11月在0.5%附近波动,落叶中稍低,为0.44%;3~5年生人参生根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14%、10.04%、11.32%。中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生长,由于温度、经纬度、海拔、光照、季节、水份、土壤、肥料的差异,必然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文献报道,地黄中具有降血糖、利尿和缓泻作用的梓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剂 质量 中药 炮制品 煎煮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新月异的电药煲
4
作者 林惠玲 钟宗煌 《临床医学工程》 1995年第2期11-12,共2页
中医的汤剂疗法,是以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去渣,制成汤液饮服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通过水煎煮后,可使有效成分易溶解,饮服后易于吸收,取效迅速。而且中药汤剂的临床处方能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加减,治疗疾病的针对性强。因此,... 中医的汤剂疗法,是以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去渣,制成汤液饮服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通过水煎煮后,可使有效成分易溶解,饮服后易于吸收,取效迅速。而且中药汤剂的临床处方能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加减,治疗疾病的针对性强。因此,采用中药汤剂祛病强身,滋身健体的人日益增加。然而,传统的煎药工具必须有人在旁看管,与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极不协调。于是,无人看管的自动煎药器具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电热管 电热盘 煎煮容器 自动 药器 药液量 药工具 配成方剂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药汤剂的改革
5
作者 杨琳 《海峡药学》 1996年第4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中药汤剂 制备方法 煎煮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药器皿对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其特征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喻刚艳 薛宇涛 +7 位作者 谭丽 喻祥龙 莫雨佳 罗菊元 陆洋 杜守颖 白洁 李鹏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88,共6页
目的:比较4种煎药器皿对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优选最佳的煎煮容器。方法:选择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4种煎煮器皿,以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的特征图谱为指标,探究不同煎... 目的:比较4种煎药器皿对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优选最佳的煎煮容器。方法:选择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4种煎煮器皿,以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的特征图谱为指标,探究不同煎煮器皿对白芥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和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提取的芥子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7%,0.84%,0.97%。传统砂锅与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8,0.82,0.68;陶瓷锅与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79,0.62;圆底烧瓶与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7。结论:不同煎煮容器所得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传统砂锅与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得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煎煮容器 特征图谱 芥子碱硫氰酸盐 相似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