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高能炸药爆轰过程的一种新反应率模型
1
作者 胡晓棉 吴子辉 +1 位作者 杨堃 潘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 2006年第1期13-14,共2页
实际工程中,炸药的尺寸一般较大,炸药的做功过程主要取决于炸药的稳定爆轰状态。因此,反应率模型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炸药的稳定爆轰状态。在Hybrid反应率模型的基础上,对点火项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率模型,该模型能够在较... 实际工程中,炸药的尺寸一般较大,炸药的做功过程主要取决于炸药的稳定爆轰状态。因此,反应率模型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炸药的稳定爆轰状态。在Hybrid反应率模型的基础上,对点火项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率模型,该模型能够在较大网格尺度下准确描述钝感炸药做功过程。新反应率模型具体形式见(1)-(4)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炸药 爆轰过程 反应率 模型 计算 HYBRID 钝感炸药 网格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空气炸药爆轰过程中绝热九变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刘瑞朝 《防护工程》 1999年第4期44-47,共4页
绝热指数是描述气全性质的一个敏感参数,本文今年安全气体状态方程及爆炸产物的膨胀过程导出了燃料空气炸药及其爆炸产物的绝热指数表达式,并和相关文献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为进一合理地模拟燃料空气炸药的双过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燃料空气炸药 爆轰过程 绝对指数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导爆管起爆与传爆过程的高速摄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升海 房泽法 +3 位作者 熊鹏 巫雨田 戴国蕊 顾保虎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8,共4页
结合高速摄像技术,对导爆管的正常起爆与传爆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导爆管的起爆与传爆过程的高速摄像图像。对高速摄像图像进行了分析与测算,得到1745m/s爆速导爆管起爆过程的爆轰成长规律及其成长长度为18.5cm左右的结论,得到了稳定... 结合高速摄像技术,对导爆管的正常起爆与传爆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导爆管的起爆与传爆过程的高速摄像图像。对高速摄像图像进行了分析与测算,得到1745m/s爆速导爆管起爆过程的爆轰成长规律及其成长长度为18.5cm左右的结论,得到了稳定爆轰波结构模型及其有效反应区长度为7cm左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 过程成长长度 过程波结构 有效反应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气体爆炸超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喻健良 周崇 刘润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前驱冲击波阶段超压上升曲线比较规则,且压力上升速率逐渐增加,离点火处越远压力上升速率增加得越快.介绍了最大超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前驱冲击波阶段超压上升曲线比较规则,且压力上升速率逐渐增加,离点火处越远压力上升速率增加得越快.介绍了最大超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尽管二次超压的峰值相对较小,但作用时间长,且有些二次超压过程中的超压上升幅度甚至超过了某些爆炸环境下的最大超压值.对爆燃转爆轰过程(DDT)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能够记录爆燃转爆轰这种快速转变的过程.建议在设计非密闭的管道或矿道时要充分考虑二次超压的破坏作用和高活性可燃气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预混气体 炸超压 上升速率 燃转 过程 圆形管道 曲线比较 变化过程 变化规律 作用时间 爆轰过程 炸环境 可燃气体 破坏作用 冲击波 和空间 高活性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X-RS型高速相机在爆破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显寅 郭学彬 +1 位作者 蒲传金 肖定军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简述了APX-RS型数字式高速相机主要性能特点。通过导爆管传爆过程的高速摄影观测、模型爆破层间充填土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和炸药水中爆炸过程的高速摄影等实验,介绍了APX-RS型数字式高速相机在爆破器材爆轰过程、爆破产物运动过程、水... 简述了APX-RS型数字式高速相机主要性能特点。通过导爆管传爆过程的高速摄影观测、模型爆破层间充填土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和炸药水中爆炸过程的高速摄影等实验,介绍了APX-RS型数字式高速相机在爆破器材爆轰过程、爆破产物运动过程、水中爆腔发展过程等爆破方面观测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APX-RS型高速相机应用的技术措施。应用结果表明该相机是目前进行爆破方面高速观测较理想的相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相机 爆轰过程 过程 水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壳聚能装药壳体飞散速度的爆炸动力学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贺建平 张可玉 詹发民 《爆破》 CSCD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分析了带壳聚能装药的爆轰过程以及与薄壁圆管装药壳体膨胀飞散的相似点 ,运用爆炸动力学理论引入药量系数计算壳体飞散速度 ,计算结果与所引用的实验数据较接近 ,为壳体飞散速度的计算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飞散速度 炸动力学 带壳聚能装药 薄壁圆管 药量系数 爆轰过程 装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亮度结构光投影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剑 苏显渝 李泽仁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设计了一种高亮度结构光投影系统.用于冲击爆轰过程的三维面形测量,可同时满足实验中的高亮度照明和结构光投影的要求.实验取得了冲击过程初期的变形条纹图,并进行了三维面形重建。
关键词 冲击 爆轰过程 傅里叶变换轮廓术 结构光投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可信度评估与预测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瑞利 梁霄 喻强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爆轰流体力学过程的控制方程和辅助方程,剖析模型参数、模型形式和数值方法等的不确定因素,列举爆轰流体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开展敏感度分析。针对几个重要参数,发展高维参数抽样技术,结合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的圆筒试验,开展... 针对爆轰流体力学过程的控制方程和辅助方程,剖析模型参数、模型形式和数值方法等的不确定因素,列举爆轰流体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开展敏感度分析。针对几个重要参数,发展高维参数抽样技术,结合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的圆筒试验,开展自主研发的爆轰弹塑性流体动力学LAD2D仿真软件的可信度评估研究,给出可信度评估结果。此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复杂工程仿真软件可信度评估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过程 唯象模型 数值模拟 不确定性量化 敏感度分析 高维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反应率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
9
作者 陈忠富 梁斌 陈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依据爆轰建立过程的唯一迹线原理,结合三个守恒方程及状态方程,推导了炸药在冲击载荷下起爆的一系列关系式及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炸药起爆率的程序。计算分析中,采用了JWL状态方程描述未反应炸药及其爆轰产物,应用梯度迭代法求解了非线... 依据爆轰建立过程的唯一迹线原理,结合三个守恒方程及状态方程,推导了炸药在冲击载荷下起爆的一系列关系式及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炸药起爆率的程序。计算分析中,采用了JWL状态方程描述未反应炸药及其爆轰产物,应用梯度迭代法求解了非线性方程组,获得了合理的炸药起爆率数据。研究表明,唯一迹线原理是描述炸药爆轰建立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炸药 非线性 爆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快递
10
作者 谭凯元(编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9-369,共1页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采用X射线散射技术监测了B炸药碰撞爆轰过程中产物碳的动态演化爆轰过程的瞬时性使得对产物含量的实时动态监测十分困难,而高能炸药的类别、组分、爆轰环境都会影响产物的颗粒度,美国劳伦斯·利...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采用X射线散射技术监测了B炸药碰撞爆轰过程中产物碳的动态演化爆轰过程的瞬时性使得对产物含量的实时动态监测十分困难,而高能炸药的类别、组分、爆轰环境都会影响产物的颗粒度,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Hammons等人使用快速射线照相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对冲击波阵面在炸药中的传播过程和碳的粒径变化时程进行研究,分别从一端起爆和两端起爆B炸药,探索爆轰过程几何构型与高温高压热力学条件的联系以及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炸药 爆轰过程 X射线散射 颗粒度 利弗莫尔 射线照相 热力学条件 技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现象
11
作者 贾红书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10年第2期17-17,共1页
本书介绍了可燃物的爆轰现象,特别是气体的爆轰现象。首先介绍了爆震波的经典理论、爆震波内的流场确定、包括爆燃以及从爆燃过渡到爆轰过程的气体动力学理论和爆轰产物的动力学、层流结构;随后的章节详细描述了爆震波不稳定结构,文... 本书介绍了可燃物的爆轰现象,特别是气体的爆轰现象。首先介绍了爆震波的经典理论、爆震波内的流场确定、包括爆燃以及从爆燃过渡到爆轰过程的气体动力学理论和爆轰产物的动力学、层流结构;随后的章节详细描述了爆震波不稳定结构,文章提出了一维、二维、三维的计算模拟和各种实验结果,讨论了限制和边界条件对爆轰的影响,介绍了作者提出的有耦合的能量释放导致击波强化的起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物 动力学理论 不稳定结构 震波 经典理论 爆轰过程 计算模拟 边界条件
原文传递
慢性炸药的新机理
12
作者 于剑昆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9年第4期66-66,共1页
富碳高级炸药比少碳炸药的反应慢得多,它们是毫秒级,而不是纳秒级。科学家们认为,富碳材料爆轰过程较慢是因为生成了类似石墨或金刚石的粒子。但是现在,来自劳伦斯利佛莫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M.R.Manna等人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可... 富碳高级炸药比少碳炸药的反应慢得多,它们是毫秒级,而不是纳秒级。科学家们认为,富碳材料爆轰过程较慢是因为生成了类似石墨或金刚石的粒子。但是现在,来自劳伦斯利佛莫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M.R.Manna等人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可解释上述现象的机理。他们借助密度泛函数基的紧密结合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法模拟了一种特殊的不敏感炸药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的轰击压缩,结果发现在反应过程中,富氮杂环簇的形成使反应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敏感炸药 机理 力学模拟法 慢性 反应过程 国家实验室 密度泛函数 爆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生间隙效应原因的分析
13
作者 王廷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9年第4期40-43,共4页
长期以来,采用2米以内的浅眼多循环,眼窝里有时留点残炮,一般从岩石夹制作用来解释。近年来,随着深孔光面爆破的发展,炮眼不偶合连续装药时,出现了传爆到一定距离而拒爆的现象,称为间隙效应。间隙效应也叫沟槽效应或管道效应。中国矿业... 长期以来,采用2米以内的浅眼多循环,眼窝里有时留点残炮,一般从岩石夹制作用来解释。近年来,随着深孔光面爆破的发展,炮眼不偶合连续装药时,出现了传爆到一定距离而拒爆的现象,称为间隙效应。间隙效应也叫沟槽效应或管道效应。中国矿业学院爆破组和开滦马家沟矿进行大量的试验,找出硝铵类炸药产生间隙效应的间隙范围,提出了避免产生间隙效应的初步看法。国外对这方面亦进行研究,并在书刊上发表间隙效应的论文。但这些文章解释的依据不够充分,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效应 沟槽效应 马家沟 爆轰过程 定距离 硝铵 连续装药 膨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t Spot Growth in Deton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Turbulent Mechanism of Energy Transfer
14
作者 Yury Vasilyevich Yanilkin Vitaly Grigoryevich Morozov Irina Isorevna Karpenko Olga Nikolaevna Chernyshova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3期226-237,共12页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modeling of hot spot growth process in detonation with account for turbulent mixing. The performed investigation has shown that large-scale HE (High explosives) particles ...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modeling of hot spot growth process in detonation with account for turbulent mixing. The performed investigation has shown that large-scale HE (High explosives) particles mix up and split down to smaller sizes in the result of shock wave impact, instability development on the HE-EP (Explosion product) interface and vortex flow; at these sizes, due to the developed surface of the HE-EP contact, HE has enough time to get heated (energy transfer from EP), and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effectively continues. Numerical modeling mak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hot spot growth rate (about 100-200 m/s) possible. This has proved the hypothesis saying that at mechanical material transport the turbulence in the reaction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it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tonatio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spot DETONATION turbulent mix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explosive welding of three-layer plates 被引量:7
15
作者 SUI GuoFa LI JinShan +2 位作者 SUN Feng MA Bei LI HongWe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890-896,共7页
A 3D t'm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explosive welding process of three-layer plates with materials of steel-copper-copper is es- 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esented model, the bonding mechanism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 A 3D t'm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explosive welding process of three-layer plates with materials of steel-copper-copper is es- 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esented model, the bonding mechanism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different detonation modes are also comparatively studied to indicate the driving force spread in few microseco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layer plates bond together after many times of impact between the flyers and the base driven by detonation wave, which is damping rapidly at each impact with wavelength decreasing. The pressure at the detonation point is minimal, which induces non-bonding of the plates here. Detonation wave propagates in concentric circle both under side-midpoint detonation mode and under center-point detonation mode, but the movement of the flyer is different, which makes non-bonding easily occur at the end of detonation under side-midpoint detonation 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plate under center-point deto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welding three-layer plate numerical simulation detonation approach explosive amou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