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手起飞阶段爬升高度异常的关键预测参数
1
作者 孙守众 张宜静 吴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701-15707,共7页
起飞阶段是飞行任务成败的关键,而恰当的爬升高度则能确保起飞成功。为了预测和评估爬升高度异常现象,探究导致爬升高度异常的关键预测参数。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飞行模拟器,聚焦塞斯纳(Cessna152)机型的起飞阶段,招... 起飞阶段是飞行任务成败的关键,而恰当的爬升高度则能确保起飞成功。为了预测和评估爬升高度异常现象,探究导致爬升高度异常的关键预测参数。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飞行模拟器,聚焦塞斯纳(Cessna152)机型的起飞阶段,招募31名参试者参加模拟飞行任务实验,采集180个新手飞行的有效数据样本。以模拟器的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r,QAR)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和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爬升高度异常的关键QAR参数,进而采用回归分析探寻这些关键参数与爬升高度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仰角是影响飞行高度的主要QAR参数,且两者共同解释了爬升导致高度异常的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升高度异常 飞行训练 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 虚拟现实(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低温流体动态毛细爬升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易天浩 邱一男 +3 位作者 徐元元 吴静怡 雷刚 杨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49,共9页
针对航天器贮箱内液体推进剂的毛细输运过程,对单个毛细管内的液面爬升过程进行模拟,采用相场法追踪气液相界面,建立了毛细爬升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将模拟结果与根据Jurin定律以及Lucas-Washburn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研究... 针对航天器贮箱内液体推进剂的毛细输运过程,对单个毛细管内的液面爬升过程进行模拟,采用相场法追踪气液相界面,建立了毛细爬升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将模拟结果与根据Jurin定律以及Lucas-Washburn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研究了不同重力及低温工质情况下的毛细爬升高度和速度。结果表明:在有效重力较小的情况下,毛细爬升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有效重力较大的情况下,由于爬升过程中液体自身重力不可忽略,毛细爬升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有效重力越大,液体爬升高度和速度越小。初始阶段表面张力越大的低温流体,其爬升高度和速度越大;在后续爬升过程中,由于黏性力的作用,液氢的毛细爬升速度先后依次超过水、液氮和液氧的毛细爬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流动 重力效应 相场法 低温流体 爬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尺度毛细芯吸液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郑晓欢 王野 +2 位作者 李红传 纪献兵 徐进良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8-495,共8页
为提高相变传热中毛细芯的吸液性能,以4种粒度(d_a=556 nm^73.8μm)的球形铜粉并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Na_2CO_3(φ=0%~40%),用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不同规格的毛细芯,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测定液体在其内部的爬升高度,用高速摄影捕捉液滴被吸入... 为提高相变传热中毛细芯的吸液性能,以4种粒度(d_a=556 nm^73.8μm)的球形铜粉并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Na_2CO_3(φ=0%~40%),用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不同规格的毛细芯,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测定液体在其内部的爬升高度,用高速摄影捕捉液滴被吸入的运动过程,以此为基础对微纳尺度毛细芯的吸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颗粒直径及掺盐比可使毛细芯内部结构产生明显的差异,从而显著影响毛细芯的毛细特性和液体在其内部的爬升高度。当φ=0%时,与d_a=556 nm的毛细芯相比,d_a=73.8μm的毛细芯中液体的爬升高度增加约373 mm;而对d_a=24.1μm的毛细芯,最佳掺盐比φ=30%,液体所达到的最大爬升高度约518 mm,相比φ=0%的毛细芯,液体爬升高度提升45%。液滴被吸入的运动过程表明,由于纳米级毛细芯的毛细吸力较大,在液滴吸入初期可使其产生较大的变形,但由于渗透率较小导致完全吸入液滴所用时间较长,可见毛细芯吸液过程是毛细吸力和渗透率协同作用的结果,可通过调节金属粉末直径和掺盐比获得最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尺度 毛细芯 爬升高度 毛细吸力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冲击弧形拦挡坝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东坡 张小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51-3861,共11页
泥石流冲击过程中,坝基位置处承受了较大冲击力,易引起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冲击破坏。为此,将竖向拦挡坝结构优化为弧形拦挡坝,并基于动量及能量守恒开展泥石流冲击弧形拦挡坝理论计算研究,推导泥石流对弧形拦挡坝的冲击力及... 泥石流冲击过程中,坝基位置处承受了较大冲击力,易引起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冲击破坏。为此,将竖向拦挡坝结构优化为弧形拦挡坝,并基于动量及能量守恒开展泥石流冲击弧形拦挡坝理论计算研究,推导泥石流对弧形拦挡坝的冲击力及爬升高度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开展泥石流冲击弧形拦挡坝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与所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该理论公式可适用于泥石流对弧形拦挡坝的冲击计算;泥石流流速、冲击力、爬升高度与泥石流沟道纵坡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冲击力及爬升高度主要受弗洛德数Fr、泥石流沟道纵坡坡度α、拦挡坝弧形半径R控制,并与Fr呈二次方正相关,与泥石流沟道纵坡坡度α的余弦值成反比;与竖向型拦挡坝结构相比,弧形拦挡坝结构在爬升高度上无显著影响,然而可较大程度降低泥石流对坝体的法向冲击力,局部结构增强也使得坝体结构强度得到提升。该研究可为泥石流拦挡坝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弧形拦挡坝 冲击力 爬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柔性防护网调控泥石流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东坡 赵军 +1 位作者 张小梅 杨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7-1248,共12页
柔性防护网是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现有防治结构以闭口防护网形式为主,易发生堵塞且调控能力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开口柔性防护网结构,并基于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开口柔性防护网对泥石流的调控性能研究,推导泥石... 柔性防护网是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现有防治结构以闭口防护网形式为主,易发生堵塞且调控能力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开口柔性防护网结构,并基于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开口柔性防护网对泥石流的调控性能研究,推导泥石流速度衰减率、爬升高度和柔性防护网拦挡率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与闭口柔性防护网结构相比,该结构起到了良好的自清洁作用,且可有效调控泥石流速度峰值;所推导的无量纲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速度衰减率、爬升高度和拦挡率主要由相对开口高度、无量纲流深、泥石流相对密度和弗罗德数控制;速度衰减率和拦挡率与相对开口高度呈负相关,与泥石流相对密度呈正相关,爬升高度与相对开口高度、相对密度均呈负相关。上述研究可为开口柔性防护网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开口柔性防护网 速度衰减率 爬升高度 拦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DEM的泥石流冲击刚性防护结构的动力过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德博 郝梦洁 熊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7,共11页
泥石流为含有大量泥沙与石块的固液两相混合物,对于山区基础设施安全威胁巨大。在当前的防灾工程中,防护结构常被用于拦截泥石流。然而,目前对泥石流与防护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仍缺乏认识。为此,采用耦合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 泥石流为含有大量泥沙与石块的固液两相混合物,对于山区基础设施安全威胁巨大。在当前的防灾工程中,防护结构常被用于拦截泥石流。然而,目前对泥石流与防护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仍缺乏认识。为此,采用耦合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和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数值模型模拟了水槽试验中含有石块的泥石流运动,其中SPH模拟泥石流中的黏性流体,DEM模拟泥石流中的石块,分析了泥石流对刚性防护结构的冲击过程及冲击力。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水槽倾角由0°依次增长为8°、15°、24°、30°,峰值冲击力增长倍数依次为2.59、4.75、8.88、11.45,倾角越大其峰值冲击力的增长率越大;而随着流体体积的增大,其峰值冲击力增长率也逐渐变大,相较V=0.024 m 3分别增长了0.79倍、1.64倍、3.20倍和4.56倍,但是稳定下来的静态冲击力基本与体积的变化成正比,而石块粒径对峰值水面高程的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为泥石流防护结构的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刚性防护结构 SPH-DEM 冲击力 爬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在路面结构层中的施工与分析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苗承莆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第6期165-165,108,共2页
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是将特定规格的碎石及沥青胶结材料均匀撒布在沥青路面或基层表面,经过轮胎压路机充分碾压后形成结构层,是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技术。其作用在面层与基层之间时,可达到... 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是将特定规格的碎石及沥青胶结材料均匀撒布在沥青路面或基层表面,经过轮胎压路机充分碾压后形成结构层,是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技术。其作用在面层与基层之间时,可达到防水、增强层间连接、减少基层裂缝、减少基层用水量、增强整体强度、吸收基层应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封层 沥青爬升高度 界面粘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