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PE共混物流延挤出膜的片晶取向及片晶厚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治天 袁彬彬 +4 位作者 殷国祥 李欣棚 李文君 张建彬 陈剑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40,共6页
通过对具有较长和较短松弛时间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熔融共混,提高了较长松弛时间HDPE的流延可牵引倍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了膜片片晶的取向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片晶的形貌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片晶的厚度,进而研究... 通过对具有较长和较短松弛时间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熔融共混,提高了较长松弛时间HDPE的流延可牵引倍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了膜片片晶的取向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片晶的形貌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片晶的厚度,进而研究了辊速对HDPE及其共混物流延拉伸膜片晶取向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共混组分的熔体可牵引性随着较短松弛时间的HDP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片晶c轴沿机械方向(MD)的取向度随牵引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片晶生长方向(b轴)沿MD垂直平面时,膜片具有排核片晶结构,随着牵引速率的提高片晶的偏转和扭曲程度降低;片晶厚度随牵引速率增加而减小并在一定范围趋于一个平台,退火使各试样片晶厚度都发生增加,退火前后片晶厚度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取向 傅里叶红外光谱 片晶厚度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聚氧乙烯超薄膜片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翔 谢铮 +3 位作者 杨柳 王延伟 张朋飞 徐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溶剂对聚氧乙烯(PEO)超薄膜晶体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取向和未取向条件下PEO超薄膜晶体形貌的差异。结果表明:首先,取向有利于形成更为均一的PEO片晶形貌;其次,PEO超薄膜片晶形貌以及厚度具有明显的溶...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溶剂对聚氧乙烯(PEO)超薄膜晶体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取向和未取向条件下PEO超薄膜晶体形貌的差异。结果表明:首先,取向有利于形成更为均一的PEO片晶形貌;其次,PEO超薄膜片晶形貌以及厚度具有明显的溶剂依赖性,随着溶剂比挥发速率的升高,PEO超薄膜结晶过程由表面成核控制向熔体扩散控制转变,PEO超薄膜片晶厚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超薄膜 溶剂 形貌 片晶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聚丙烯结晶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肖君佳 钱丽 邹发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选取等规聚丙烯常规注塑样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等考察了退火温度对聚丙烯长周期、片晶厚度、结晶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聚丙烯的长周期、片晶厚度及结晶度均增加... 选取等规聚丙烯常规注塑样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等考察了退火温度对聚丙烯长周期、片晶厚度、结晶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聚丙烯的长周期、片晶厚度及结晶度均增加,聚丙烯片晶结构在退火过程中逐渐完善。与未退火样条相比,退火后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聚丙烯的长周期及片晶厚度均与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及负荷变形温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退火 片晶厚度 结晶度 X射线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聚己内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4
作者 刘枫 吴鹏 +3 位作者 张宇 柯洋 陈绪煌 毕斯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与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了Avrami理论来解析结晶过程中成核和生长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CNC)诱导PCL异相成核能有效提高PCL基体的结晶速率。在等温结晶过程...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与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了Avrami理论来解析结晶过程中成核和生长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CNC)诱导PCL异相成核能有效提高PCL基体的结晶速率。在等温结晶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和3000的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CNC(CNC-P1、CNC-P2)能够将PCL的半结晶时间由5.19 s降低至1.70和2.07 s。为研究修饰后CNC对PCL结晶结构的影响,结合Thomson-Gibbs方程和Lauritzen-Hoffman方程计算了PCL的折叠表面自由能和片晶厚度,结果表明,加入修饰后的CNC导致PCL的折叠表面自由能显著降低,分别由0.024 J/m^(2)降低至0.179 J/m^(2)和0.020 J/m^(2),片晶厚度由18.6 nm增大至20.2 nm和18.9 nm。修饰后的CNC对于PCL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及结晶特性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纳米纤维素 成核剂 等温结晶动力学 片晶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X射线研究拉伸过程中间规聚丙烯晶体熔融与晶体取向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邵春光 卓然然 +5 位作者 李倩 曹伟 张阳 张瑞静 刘成刚 申长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490,共6页
间规聚丙烯熔体(sPP)淬冷至液氮温度并保持5 min,于20,40,80,120℃下等温退火10 h,制备出具有不同片晶厚度的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原位X射线在线研究sPP样品拉伸过程中应力诱导的晶体熔融和晶体取向关系.结果表明,在单轴拉伸过程中,... 间规聚丙烯熔体(sPP)淬冷至液氮温度并保持5 min,于20,40,80,120℃下等温退火10 h,制备出具有不同片晶厚度的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原位X射线在线研究sPP样品拉伸过程中应力诱导的晶体熔融和晶体取向关系.结果表明,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应力导致的晶体熔融和晶体取向同时发生,即两者在同一应变、同一应力下同时发生,这一特性不受片晶厚度的影响.随着片晶厚度的增加,晶体熔融和取向需要的临界应力不断增大,在所研究范围内,该临界应力的增加和片晶厚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另外,随着片晶厚度增大,样品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模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X射线衍射 间规聚丙烯熔体 晶体取向 应力诱导晶体熔融 片晶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对HDPE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乔文强 范晓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DSC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 (HBA)对高密度聚乙烯 (HDPE)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分析了HBA的引入对HDPE的结晶行为、晶片厚度分布、结晶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HBA用量为HDPE的 0 5 %~1 0 %时可以促进HDPE的结晶 ,从而加... 采用DSC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 (HBA)对高密度聚乙烯 (HDPE)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分析了HBA的引入对HDPE的结晶行为、晶片厚度分布、结晶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HBA用量为HDPE的 0 5 %~1 0 %时可以促进HDPE的结晶 ,从而加快HDPE的结晶速度 ,提高HDPE的结晶度 ,降低片晶的平均厚度及其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成核剂 非等温结晶 片晶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PPVE共聚物组成均匀性的热分级方法表征
7
作者 毛国亮 潘鹏举 +1 位作者 包永忠 陈伟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703,共7页
针对可熔融加工聚四氟乙烯组成均匀性难以分析的状况,应用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和逐步结晶(SC)方法表征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PVE共聚物,PFA)的组成均匀性及片晶厚度分布。结果表明,SSA对PFA的热分级效果明显优于S... 针对可熔融加工聚四氟乙烯组成均匀性难以分析的状况,应用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和逐步结晶(SC)方法表征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PVE共聚物,PFA)的组成均匀性及片晶厚度分布。结果表明,SSA对PFA的热分级效果明显优于SC。通过自成核熔融行为确定了PFA的SSA的初始热分级温度,进一步得到优化的热分解条件:升温/降温速率10℃·min^-1、分级步长△T为5℃、恒温时间5 min。SSA结果显示随着共聚物中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组成分布和片晶厚度分布变宽;对于组成相近的PFA,由于组成均匀性差异,也会导致片晶厚度分布、结晶度与熔融温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组成均匀性 热分级 片晶厚度 熔融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速辊温对高密度聚乙烯拉伸微孔膜及其片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葭 丁治天 +3 位作者 刘正英 冯建民 杨伟 杨鸣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8-1283,共6页
采用熔融挤出片材—退火—冷拉伸—热拉伸—热定形的方法来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微孔膜,利用FTIR、SEM和DSC等测试方法来研究辊速辊温对HDPE拉伸微孔膜及其片晶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弛豫时间能... 采用熔融挤出片材—退火—冷拉伸—热拉伸—热定形的方法来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微孔膜,利用FTIR、SEM和DSC等测试方法来研究辊速辊温对HDPE拉伸微孔膜及其片晶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弛豫时间能够满足现有加工条件,形成片晶取向度较高的预制膜;在相同辊温下,随辊速增加,退火前预置膜和退火后预制膜的片晶取向度都增加,片晶厚度都降低,拉伸微孔膜中的微孔分布区域增加,微孔结构更加均匀;在相同辊速下,90℃辊温适宜片晶结构的规整排列,在此辊温下得到的预制膜具有最大的片晶取向度、最薄的片晶厚度和最均匀的片晶厚度,拉伸时能得到孔径和微孔分布最均匀的微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微孔膜 片晶取向度 片晶厚度
原文传递
聚己内酯超薄膜片晶形貌的等温结晶温度依赖性与分子量依赖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峰 杨慎宇 +2 位作者 迟长龙 王程程 于翔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6,共5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4种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的在不同等温结晶温度(Tc)下超薄膜晶体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随分子量(MW)的增加,超薄膜晶体从Flat-on片晶向Edge-on片晶转变,且片晶的生长过程由表面成核控制(NL)逐渐转变为熔体...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4种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的在不同等温结晶温度(Tc)下超薄膜晶体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随分子量(MW)的增加,超薄膜晶体从Flat-on片晶向Edge-on片晶转变,且片晶的生长过程由表面成核控制(NL)逐渐转变为熔体扩散控制(DL);随着Tc的升高,晶体的厚度逐渐增加,树枝状晶体逐渐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超薄膜 结晶 片晶厚度
原文传递
聚丙烯对聚丁烯-1晶型Ⅱ-Ⅰ转变的影响
10
作者 闫相杰 马亚萍 +2 位作者 赵远进 刘晨光 贺爱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6,共9页
等规聚丁烯-1 (PB)晶型Ⅱ-Ⅰ转变与晶型调控影响着其加工成型周期及性能,因此PB晶型Ⅱ-Ⅰ转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PB/等规聚丙烯(PP)共混物作为典型的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其组分含量、结晶温度对其聚集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P... 等规聚丁烯-1 (PB)晶型Ⅱ-Ⅰ转变与晶型调控影响着其加工成型周期及性能,因此PB晶型Ⅱ-Ⅰ转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PB/等规聚丙烯(PP)共混物作为典型的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其组分含量、结晶温度对其聚集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PB的晶型转变。本文研究了PB/PP共混体系中PP组分含量对PB晶型Ⅰ成核及晶型Ⅱ-Ⅰ转变的影响。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和偏光显微镜(POM)观察PB/PP共混物的结晶形貌及晶型Ⅱ的晶体结构,原位观察不同含量的PP对PB晶型Ⅱ-Ⅰ转变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低含量PP(≤20wt%)的加入,共混物中PB晶型Ⅰ成核及晶型Ⅱ-Ⅰ转变速率随PP含量增加而增加;而当PP含量≥25wt%,共混物中PB晶型Ⅰ成核及晶型Ⅱ-Ⅰ转变速率随PP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当PP含量为20wt%时,PB/PP共混物中PB晶型Ⅰ成核最多,晶型Ⅱ-Ⅰ转变最快,晶型Ⅰ结晶度最高。进一步探讨了PB/PP共混物中PP的含量对PB晶型Ⅱ-Ⅰ转变影响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1 聚丙烯 共混 片晶厚度 晶型转变
原文传递
利用Flash DSC探究湿法隔膜快速降温过程结晶行为
11
作者 胡玉涛 马克 +6 位作者 乔梦娇 杨雪萌 宋红芹 王莉 柳青 陈咏萱 万彩霞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512,共7页
研究了湿法隔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白油混合体系在挤出流延过程中快速、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Flash DSC和常规DSC技术表征了不同固含量体系在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微观晶体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0^(4)K/min时,起始... 研究了湿法隔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白油混合体系在挤出流延过程中快速、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Flash DSC和常规DSC技术表征了不同固含量体系在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微观晶体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0^(4)K/min时,起始结晶温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缓慢降低,得到的晶体片晶熔融温度和厚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减小;当冷却速率高于10^(4)K/min时,起始结晶温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迅速降低,而片晶厚度则变化不大;高的流延辊温得到的铸片晶体熔融温度高,片晶厚度大,且UHMWPE固含量越高,高、低温流延辊得到的铸片晶体熔融温度与片晶厚度差别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隔膜 挤出流延 结晶温度 片晶厚度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原文传递
聚氧乙烯超薄膜晶体形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翔 王延伟 +2 位作者 顾彩红 宋鹏飞 高元元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0,共4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3种分子量的聚氧乙烯(PEO)超薄膜的等温结晶晶体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在云母基底上生长的晶体从Flat-on晶体转变为Edge-on晶体,且晶体生长过程逐渐由表面成核机制(NL)控制转变为由熔体扩散机...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3种分子量的聚氧乙烯(PEO)超薄膜的等温结晶晶体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在云母基底上生长的晶体从Flat-on晶体转变为Edge-on晶体,且晶体生长过程逐渐由表面成核机制(NL)控制转变为由熔体扩散机制(DL)控制;片晶厚度随着等温结晶温度(Tc)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在Tc为20-35℃之间时,等温结晶初期片晶生长由NL控制,结晶后期由DL控制,而在35℃以上,片晶生长则由NL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原子力显微镜 超薄膜 片晶厚度 形貌
原文传递
间规1,2-聚丁二烯结晶结构研究
13
作者 张吉图 蒋世春 +1 位作者 袁晓燕 张学全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0-1034,共5页
以间规1,2-聚丁二烯(s-PB)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R-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其结晶结构的变化过程.SR-SAXS曲线中存在明显的散射峰,表明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形成有序结晶结构;在等温结晶后间规1,2-聚丁二烯的... 以间规1,2-聚丁二烯(s-PB)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R-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其结晶结构的变化过程.SR-SAXS曲线中存在明显的散射峰,表明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形成有序结晶结构;在等温结晶后间规1,2-聚丁二烯的片晶厚度、微晶尺寸均正比于1/Tc∞-T,根据高分子结晶中介相机理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1 2-聚丁二烯 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 长周期 片晶厚度
原文传递
嵌段共聚物PLA-b-PEG-b-PLA超薄膜形貌的分子量依赖性
14
作者 秦刚 范利丹 孙壮志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80,共5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4种分子量的嵌段高分子PLA-b-PEG-b-PLA超薄膜的晶体形貌。结果表明:PEG嵌段的引入可明显改善PLA的结晶能力;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能力逐渐增强,片晶厚度逐渐增大;PLA-b-PEG-b-PLA超薄膜结晶...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4种分子量的嵌段高分子PLA-b-PEG-b-PLA超薄膜的晶体形貌。结果表明:PEG嵌段的引入可明显改善PLA的结晶能力;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能力逐渐增强,片晶厚度逐渐增大;PLA-b-PEG-b-PLA超薄膜结晶过程中易出现去润湿现象,且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去润湿孔径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b-PEG-b-PLA 超薄膜 片晶厚度 去润湿
原文传递
取向与润湿作用对PEG-b-PCL超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梁明慧 海士坤 +1 位作者 张伟娜 于翔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35,共5页
采用溶液旋涂与取向法制备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超薄膜,然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地表征了PEG-b-PCL超薄膜晶体形貌、结构以及片晶厚度的取向依赖性。结果表明:利用超薄膜形貌证实了取... 采用溶液旋涂与取向法制备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超薄膜,然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地表征了PEG-b-PCL超薄膜晶体形貌、结构以及片晶厚度的取向依赖性。结果表明:利用超薄膜形貌证实了取向有利于共聚物的结晶;随着取向速度的提高,去润湿孔径不断增大,片晶厚度也逐渐增大,由多孔片晶转变为树枝状晶体。因此可通过取向控制超薄膜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 超薄膜 取向 片晶厚度
原文传递
3-D TCAD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single event effect on 25 nm raised source-drain FinFET 被引量:4
16
作者 QIN JunRui CHEN ShuMing CHEN JianJ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576-1580,共5页
Using Technology Computer-Aided Design(TCAD) 3-D simulation,the single event effect(SEE) of 25 nm raised source-drain FinFET is studied.Based on the calibrated 3-D models by process simul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amo... Using Technology Computer-Aided Design(TCAD) 3-D simulation,the single event effect(SEE) of 25 nm raised source-drain FinFET is studied.Based on the calibrated 3-D models by process simul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charge collected increases linearly as the 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 increases for both n-type and p-type FinFET hits,but the single event transient(SET) pulse width is not linear with the incidence LET and the increasing rate will gradually reduce as the LET increases.The impacts of wafer thickness on the charge collection are also analyzed,and it is shown that a larger thickness can bring about stronger charge collection.Thus reducing the wafer thickness could mitigate the SET effect for FinFET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FET single event effect single event transient charge coll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