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疱疹病毒Ⅰ型二重LUX荧光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茹 刘琳琳 +4 位作者 曾彩云 曾碧健 罗琼 曹永长 毕英佐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4-949,共6页
采用LUX新型荧光PCR技术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牛疱疹病毒I型(BHV-1)以及鉴别野毒感染和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的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多株BHV-1病毒均呈典型gE、gC双基因阳性反应,对其他常见动物疱疹病毒以及健康... 采用LUX新型荧光PCR技术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牛疱疹病毒I型(BHV-1)以及鉴别野毒感染和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的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多株BHV-1病毒均呈典型gE、gC双基因阳性反应,对其他常见动物疱疹病毒以及健康牛基因组DNA等均呈阴性反应;对细胞增殖病毒液的gE、gC双基因鉴别的检测敏感性可达0.4~O.04TCID50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以上;对带毒牛血清、抗凝全血、牛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基因鉴别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0.04TCID50、0.4TCID50、0.4TCID50和4TCID50。采用该方法从临床牛血样、鼻拭子样品中检出IBRV阳性样品,检测全程仅需约2h。对单基因克隆质粒的检测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能特异地鉴定gE、gC基因,检测灵敏度分别达90、30拷贝。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快速诊断BHV-1病毒感染,鉴别BHV-1病毒感染与对应的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引物 二重荧光PCR 牛疱疹病毒i型 传染性鼻气管炎 传染性化脓性外阴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牛疱疹病毒I型疫苗的研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文桂 陈雅棠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牛疱疹病毒I型(BHV-1)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体。BHV-1可诱导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粘膜免疫应答,是一种理想的疫苗载体,可表达病毒的多种蛋白和细胞因子。以BHV-1为载体的疫苗包括:伪狂犬病毒(rBHV-gB/gC/gD/gE/gI)、口蹄疫病... 牛疱疹病毒I型(BHV-1)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体。BHV-1可诱导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粘膜免疫应答,是一种理想的疫苗载体,可表达病毒的多种蛋白和细胞因子。以BHV-1为载体的疫苗包括:伪狂犬病毒(rBHV-gB/gC/gD/gE/gI)、口蹄疫病毒(rBHV-VP1)、牛呼吸道合胞病毒(rBHV-Gsyn)、兔出血热病毒(rBHV-VP60)、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BHV-E2)、细胞因子(rBHV-IL-1/IFN-γ、rBHV-IL-2/IL-4、rBHV-GM-CSF、rBHV-HDAF和BHV-IRP1)等,本文将综述这些BHV-1介导的疫苗的研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疱疹病毒i型 病毒 细胞因子 疫苗 综述
原文传递
牛疱疹病毒Ⅰ型前早期基因BICPO的表达对牛免疫缺陷病毒LTR的反式激活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臣 耿运琪 《病毒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由含有BHBV-1(BovineHerpesVirus-1)前早期基因的基因组片段亚克隆BICPO(BHV-1InfectedCellProteinO)的DNA序列至表达载体pSVK3,构建质粒pSV2.9。将该质粒... 由含有BHBV-1(BovineHerpesVirus-1)前早期基因的基因组片段亚克隆BICPO(BHV-1InfectedCellProteinO)的DNA序列至表达载体pSVK3,构建质粒pSV2.9。将该质粒与pBLTR-Luc共转染小牛肺细胞,检测转染细胞裂解物的荧光素酶活性,BICPO的表达产物可以显著地激活BIVLTR启动子控制下的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根据pSV2.9与含有BIVLTR不同区段缺失的质粒pD-319-Luc、pD-115-Luc、pD-52-Luc共转染小牛肺细胞的实验结果,推测BIVLTR-319位上游区的DNA序列影响BICPO基因产物对BIVLTR表达的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疱疹病毒i型 BICPO 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疱疹病毒1型检测技术及疫苗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玉梅 冯若飞 李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vine herpes virus-1,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的危害性在于病毒侵入牛机体后,潜伏在一些特定的部位,致使病毒持续性感染,...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vine herpes virus-1,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的危害性在于病毒侵入牛机体后,潜伏在一些特定的部位,致使病毒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甚至终身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很大困难,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文章就BHV-1分子生物学、诊断及各类疫苗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疱疹病毒i型 检测技术 疫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与PCR法对检测牛I型疱疹病毒结果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张光磊 魏田田 +1 位作者 高月 梁云坤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第2期7-7,共1页
目的:为了建立一套标准的对牛I型疱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体系(Sandwich ELISA)。方法:该试验基于超免疫兔和豚鼠的抗体血清中和纯化后的牛I型疱疹病毒。牛I型疱疹病毒的浓度和纯度采取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测定... 目的:为了建立一套标准的对牛I型疱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体系(Sandwich ELISA)。方法:该试验基于超免疫兔和豚鼠的抗体血清中和纯化后的牛I型疱疹病毒。牛I型疱疹病毒的浓度和纯度采取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测定。抗体通过提取高纯度的IgG用弗氏佐剂进行收集。结果:通过滴定法测得最佳抗体稀释浓度为1:4000,与之相反的结合物稀释浓度为1:2000。通过95个临床样本,与传统的PCR检测比较,Sandwich-ELISA检测法展现出91.9%的敏感度和93.1%的特异性并表现出显著的阳性反应。结论:这些结果表明该ELISA法能够有效地检测BHV-1病毒并且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法检测 i型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病毒性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韩猛立 黄新 钟发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181,共5页
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是引起舍饲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北美和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RD是由多种病毒、细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如应激、环境因素与多种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 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是引起舍饲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北美和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RD是由多种病毒、细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如应激、环境因素与多种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作者就引起BRD的常见和严重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的生物学特性、细胞感染和致病机制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该病的防制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疱疹病毒i型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呼吸道疾病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UL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相如 胡勤芹 +2 位作者 肖少波 方六荣 陈焕春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从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到3.76 kb的基因组片段,该片段包含UL31、UL32、UL33和UL34基因完整编码区,以及UL30和UL35基因部分序列.UL31、UL32、UL33和UL34基因G+C含量为69.5%~73.4%,偏向于使用富含GC特别是第三密码子位置上核... 从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到3.76 kb的基因组片段,该片段包含UL31、UL32、UL33和UL34基因完整编码区,以及UL30和UL35基因部分序列.UL31、UL32、UL33和UL34基因G+C含量为69.5%~73.4%,偏向于使用富含GC特别是第三密码子位置上核苷酸是C或G的密码子,Ala、Leu、Arg的利用率最高,占氨基酸残基总数的36.4%.PRV Ea株UL31和UL32基因与PRV Ka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很高,在98%以上;而UL33和UL34基因与Ka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分别为95.7%和94.8%.UL31基因在疱疹病毒α-亚科所有成员之间都很保守,并且UL31基因与马疱疹病毒IV型同源程度最高.UL32、UL33和UL34基因均与牛疱疹病毒I型同源程度最高.UL31、UL32、UL33与UL34基因产物均有酪蛋白激酶2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表明UL31、UL32、UL33、UL34蛋白质可能都是磷酸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Ea株 基因组 克隆 序列分析 疱疹病毒IV 同源性 牛疱疹病毒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与防控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程 陈颖钰 +1 位作者 索朗斯珠 郭爱珍 《中国奶牛》 2015年第17期40-43,共4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牛的接触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之一。自1955年美国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后,欧洲、澳洲、亚洲、南美洲均有IBR暴发,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鉴定出IBRV,自此后我国各地牛均有IBR感染的...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牛的接触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之一。自1955年美国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后,欧洲、澳洲、亚洲、南美洲均有IBR暴发,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鉴定出IBRV,自此后我国各地牛均有IBR感染的报道。现在瑞士、芬兰、丹麦、挪威等少数国家利用免疫、扑杀、检疫等手段已经根除了IBR,为我国防控提供了参考。但由于我国IBR阳性率高,扑杀阳性牛成本大,综合考虑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检疫-扑杀措施"我国不适用。但可通过实行"免疫-扑杀"措施,以达到降低IBR阳性率,控制IBR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疱疹病毒i型 流行 根除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STRG.22610.1对BHV-1体外复制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姜坤生 王禹淳 +2 位作者 马金柱 于立权 宋佰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4,299,共8页
本研究室前期将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感染牛肾细胞(MDBK),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到了转录显著差异的长链非编码RNA-MSTRG.22610.1(lncRNA-MSTRG.22610.1),为了探究其在MDBK中对BHV-1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筛选对细胞无毒性的聚凝... 本研究室前期将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感染牛肾细胞(MDBK),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到了转录显著差异的长链非编码RNA-MSTRG.22610.1(lncRNA-MSTRG.22610.1),为了探究其在MDBK中对BHV-1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筛选对细胞无毒性的聚凝胺、嘌呤霉素的最佳浓度;将重组慢病毒r ZHLV-U6-Zs Green1-puro-MSTRG.22610.1和r ZHLV-U6-Zs Green1-puro(对照慢病毒)按照不同的MOI分别感染MDBK细胞,48 h后观察荧光,采用Image J软件检测并计算各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绿色荧光细胞的比率,出现绿色荧光细胞的比率达80%的细胞对应的MOI即为最佳MOI。筛选结果显示聚凝胺与嘌呤霉素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L及3μg/m L,慢病毒感染的最适MOI为80。将r ZHLV-U6-Zs Green1-puro-MSTRG.22610.1和对照慢病毒分别以最佳条件感染MDBK细胞并培养及传代,传至8~10代,每代均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中的绿色荧光,并通过RT-q PCR检测第6、8、10代细胞中lncRNA-MSTRG.22610.1的转录水平,以构建并鉴定稳定表达lncRNA-MSTRG.22610.1的MDBK细胞系1T及对照细胞系1NC。结果显示,每代1T细胞、1NC细胞的状态均良好并均与阴性对照MDBK细胞的形态无差别,且每代1T及1NC细胞均出现绿色荧光。RT-q PCR结果显示,与1NC及阴性对照细胞相比,1T细胞系中lncRNA-MSTRG.22610.1的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01)。表明获得了高水平表达lncRNA-MSTRG.22610.1却不影响细胞增殖的细胞系,且该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较强。将BHV-110倍倍比稀释后分别感染传至10代的1T与1NC细胞,24 h后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各组细胞中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1T、1NC及MB细胞(感染BHV-1的MDBK细胞)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15 TCID50/0.1 m L、104.41TCID50/0.1 m L及104.58 TCID50/0.1 m L。与MB和1NC细胞相比,1T细胞中的病毒滴度显著升高(P<0.05),表明lnc RNA-MSTRG.22610.1表达后促进BHV-1在MDBK细胞中的复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lncRNA-MSTRG.22610.1促进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及深入了解BHV-1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肾细胞 牛疱疹病毒i型 病毒过表达 病毒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N-TK-gG-)三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程 陈颖钰 +1 位作者 索朗斯珠 郭爱珍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6-1281,共6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HV-1)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用于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疫苗在多个方面都有改进的余地。本试验利用pBoHV-1 BAC载体和4次Red E/T重组,依次构建了BoHV-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HV-1)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用于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疫苗在多个方面都有改进的余地。本试验利用pBoHV-1 BAC载体和4次Red E/T重组,依次构建了BoHV-1 gN^-(CT^-)、BoHV-1 gN^-(CT^-30-32^-)、BoHV-1 gN^-TK^-和BoHV-1 gN TK gG^-基因缺失突变株,其中gN缺失了胞外区30-32位氨基酸、胞质尾区CT端,TK基因缺失了1079bp,gG基因缺失了1335bp。pBoHV-1 gN^-TK^-gG^-经磷酸钙法转染MDBK细胞后,出现细胞病变,成功拯救出三基因缺失病毒株BoHV-1 gN TK^-gG^-。研究结果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新型基因缺失标记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疱疹病毒i型 基因缺失疫苗 gN TK G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