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及其协同羧甲基壳聚糖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甲使阿咪 吉模热者木 +3 位作者 俄涤石行 黄胜婷 曾锐 王潇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3期202-209,共8页
目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其根皮被称为“牡丹皮”,药用历史悠久,其传统非药用部位“叶”在民族地区应用广泛,研究牡丹叶的药用价值是提高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有益尝试。牡丹叶含有的多酚、... 目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其根皮被称为“牡丹皮”,药用历史悠久,其传统非药用部位“叶”在民族地区应用广泛,研究牡丹叶的药用价值是提高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有益尝试。牡丹叶含有的多酚、黄酮类活性成分,在抑菌、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等方面作用显著。方法采用甲醇提取法获取牡丹叶提取物,建立同时测定牡丹叶提取物中5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芍药苷、山奈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了牡丹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立足羧甲基壳聚糖(CMCS)抗菌活性和良好的载药特性,研究其与牡丹叶提取叶的协同机制。结果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牡丹叶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山奈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为17.780%、0.470%、1.150%、1.920%和3.160%,其线性关系、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等均良好。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牡丹叶提取物(PLE)与CMCS联用的FICI系数均小于0.500,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均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牡丹叶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多酚类和黄酮类成分,并且与CMCS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牡丹叶与羧甲基壳聚糖相关抗菌制剂的研制提供联用数据支撑,为牡丹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提取物 羧甲基壳聚糖 含量测定 总多酚 总黄酮 协同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黄酮的酶法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佩艳 韩四海 +3 位作者 罗登林 赵胜娟 刘建学 尹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以牡丹叶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以纤维素酶用量、p 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单因素,以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用量12.5 U/m L、p H 4.5、酶解温度45℃、... 以牡丹叶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以纤维素酶用量、p 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单因素,以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用量12.5 U/m L、p H 4.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为2.43%。提取得到的牡丹叶黄酮浸提液可用于亚硝酸盐清除,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牡丹叶黄酮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p H 4.0、牡丹叶黄酮提取液添加量25 m L(10μg亚硝酸钠)、反应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牡丹叶黄酮对亚硝酸盐清除率可达6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黄酮 纤维素酶 亚硝酸盐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总黄酮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浩国 单方方 +4 位作者 魏晓霞 李叶 刘严 向进乐 徐宝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分别测定了牡丹叶总黄酮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D-101、HPD600)和超滤分离后的浓缩液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结果乙醇提取液对3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大肠杆菌5.08 mg/ml... 目的分别测定了牡丹叶总黄酮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D-101、HPD600)和超滤分离后的浓缩液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结果乙醇提取液对3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大肠杆菌5.08 mg/ml,枯草芽胞杆菌2.54 mg/ml,沙门氏菌1.27 mg/ml;HPD60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浓缩液对3种细菌的MIC值分别为:大肠杆菌4.92 mg/ml,枯草芽胞杆菌2.46 mg/ml和沙门氏菌1.23 mg/ml;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浓缩液对3种细菌的MIC值分别为:大肠杆菌3.13 mg/ml,枯草芽胞杆菌3.13 mg/ml和沙门氏菌0.39 mg/ml;超滤工艺分离浓缩液对3种细菌的MIC值分别为:大肠杆菌4.048 mg/ml,枯草芽胞杆菌4.048 mg/ml和沙门氏菌1.012 mg/ml。结论牡丹叶总黄酮对3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总黄酮 抑菌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总苷对3T3-L1细胞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玉梅 王珊珊 +2 位作者 李付英 叶蕴华 周亚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研究牡丹叶总苷对葡萄精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提取牡丹叶中有效部位总苷,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在诱导期以无毒浓度加入到3T3-L1前脂肪细胞,考察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以GOD-POD法检测细胞外液葡... 目的:研究牡丹叶总苷对葡萄精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提取牡丹叶中有效部位总苷,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在诱导期以无毒浓度加入到3T3-L1前脂肪细胞,考察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以GOD-POD法检测细胞外液葡萄糖含量,油红O染色法与GPO-PAP法相结合分析细胞内脂类的形成。结果:牡丹叶总苷可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毒浓度干预的细胞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而细胞内甘油三酯浓度则显著上升结论:牡丹叶总苷具有诱导前脂肪细胞转化、增加细胞外液葡萄糖消耗和细胞内脂类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总苷 葡萄糖转移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佩艳 尹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4-48,共5页
以大孔树脂DM130为载体,考察给酶量、戊二醛浓度、固定化温度、固定化时间4个单因素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DM130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化纤维素... 以大孔树脂DM130为载体,考察给酶量、戊二醛浓度、固定化温度、固定化时间4个单因素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DM130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浓度为1.25 m L/g固定化载体、戊二醛浓度为2%、固定化温度为50℃、固定化时间为3 h,牡丹叶黄酮提取率可达1.95%。制备的固定化酶使用4次后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仍达固定化酶第一次提取时的85.13%,说明制备的固定化纤维素酶在牡丹叶黄酮提取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大孔树脂 固定化 牡丹叶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外壳中芍药苷的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程 曹斌 +3 位作者 张存劳 罗国平 闫梦茹 王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2-1313,1316,共3页
建立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外壳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5TC-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表明,芍药苷在0.04... 建立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外壳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5TC-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表明,芍药苷在0.04~0.2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0 091X+21.22(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1.09%,1.36%,2.2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65%,RSD为2.88%。测得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外壳中芍药苷含量依次为10.95,19.32,2.74 mg/g。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外壳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饼 牡丹叶 牡丹籽外壳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生菜等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凤 罗小勇 《杂草科学》 2012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牡丹叶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感活性大小,于室内采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牡丹叶粉末在不同浓度下对生菜、小麦、黄瓜、稗、夏至草、播娘蒿和独行菜等7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在低浓度下牡丹叶粉末对各受... 为了进一步明确牡丹叶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感活性大小,于室内采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牡丹叶粉末在不同浓度下对生菜、小麦、黄瓜、稗、夏至草、播娘蒿和独行菜等7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在低浓度下牡丹叶粉末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在高浓度时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计算对各受体植物胚根或种子根、胚轴或胚芽鞘的有效中浓度(EC50),生菜为0.93~5.25 g/L、小麦为1.20~4.65 g/L)、黄瓜为3.58~>10.0 g/L、稗为0.64~3.36 g/L、夏至草为1.09~5.27 g/L、播娘蒿为1.02~9.65 g/L、独行菜为0.79~6.84 g/L,以稗的敏感性最高,黄瓜最低。继而探索了牡丹叶乙醇、甲醇和蒸馏水3种溶剂提取物对生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发现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高,提取浓度以80%(V/V)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抑制效应 琼脂混粉法 溶剂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级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程 梁宇柱 +3 位作者 苗榕宸 杜远东 廉婷 张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以牡丹叶为实验对象,建立牡丹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再采用不同体积分数(25%、45%、65%、85%)乙醇分级沉淀,得牡丹叶多糖PW-25、PW-45、PW-65、PW-85,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各组分的光谱学特征,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对... 以牡丹叶为实验对象,建立牡丹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再采用不同体积分数(25%、45%、65%、85%)乙醇分级沉淀,得牡丹叶多糖PW-25、PW-45、PW-65、PW-85,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各组分的光谱学特征,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各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法脱蛋白和过氧化氢脱色法联用进行牡丹叶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在此方法下牡丹叶粗多糖中蛋白脱除率为89.66%,色素脱除率为79.35%,多糖保留率为61.41%,得到PW-25多糖纯度达91.23%,得率为1.29%;4种牡丹叶多糖组分均具有一定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PW-25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明显清除能力,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36、65.77μg/m L,但均略差于VC(IC50分别为7.89、46.46μg/m L)。研究结果为牡丹叶多糖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多糖 提取纯化 体外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和表型当归与习用品东当归、牡丹叶当归的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宏意 罗连 +1 位作者 余意 廖文波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不同种质和表型的当归与地方习用品东当归、牡丹叶当归的差异,建立当归与东当归、牡丹叶当归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对14个不同种质和表型的当归及其地方习惯用品东当归、牡丹叶当归的ITS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探讨该片...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不同种质和表型的当归与地方习用品东当归、牡丹叶当归的差异,建立当归与东当归、牡丹叶当归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对14个不同种质和表型的当归及其地方习惯用品东当归、牡丹叶当归的ITS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中药当归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意义。结果:测得当归14个个体的ITS-1,5.8S rDNA和ITS-2全序列及18S rRNA基因3′端和26S rRNA基因5′端部分碱基序列,共约664bp,其中ITS1序列长度215bp,5.8S长162 bp,ITS2序列长度为223bp。当归与东当归的遗传距离为8.6,与牡丹叶当归的遗传距离为9.6,而东当归与牡丹叶当归的遗传距离为10.7。结论:从ITS序列结果来看,两种表型的绿茎当归和紫茎当归ITS序列并无区别,栽培和野生的当归其ITS序列也完全相同。用ITS区序列来对不同种质不同表型的当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不适宜。但高度保守的ITS区可以用来鉴定当归与东当归、牡丹叶当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ITS序列 习用品 东当归 牡丹叶当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晓玲 李爱华 +2 位作者 李克明 于浩 魏永利 《河南中医》 2018年第7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究牡丹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尝试建立其可能的"药物-核心成分-关键靶标-主要通路"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方法:针对牡丹叶中15个入血成分,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建立牡丹叶调节疾病... 目的:探究牡丹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尝试建立其可能的"药物-核心成分-关键靶标-主要通路"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方法:针对牡丹叶中15个入血成分,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建立牡丹叶调节疾病的候选靶标网络图,再根据网络拓扑特征参数值筛选出牡丹叶治疗疾病的关键靶标名称及其所参与的通路,并最终绘制出"药物-核心成分-关键靶标-主要通路"多维网络关系图。结果:预测实验表明,15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约为299个,共涉及主要通路20条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结论:牡丹叶可能通过作用于镇痛、解痉、抗炎、激素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的蛋白靶点和通路起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平台 网络药理学 牡丹叶 原发性痛经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苯酚法测定六种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 被引量:14
11
作者 牛晓方 高一军 +7 位作者 怀宝刚 尹二彦 马腾洲 李克明 黄利敏 王培 侯明超 姜伟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利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六种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牡丹叶中的总多糖成分,所得样品加入苯酚、浓硫酸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 目的:利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六种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牡丹叶中的总多糖成分,所得样品加入苯酚、浓硫酸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波长为490nm。结果:6个产地的牡丹叶中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458.43、1400.79、1946.91、1243.37、1745.27、1345.78 ug/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对样品中的总多糖进行测定,产地不同,牡丹叶中总多糖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多糖 硫酸-苯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立卫 罗泽萍 陈俏燕 《大众科技》 2018年第10期18-20,共3页
文章研究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臭牡丹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出臭牡丹叶醇提物的不同部位,并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臭牡丹叶不同极性部... 文章研究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臭牡丹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出臭牡丹叶醇提物的不同部位,并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臭牡丹叶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臭牡丹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水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作用最强,为深度研究和开发臭牡丹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预实验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牡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晓方 高一军 +7 位作者 怀宝刚 尹二彦 马腾洲 李克明 黄利敏 王培 侯明超 姜伟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1期95-96,共2页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中药称之为"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材,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及抗疲劳、抗癌和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1-3])。本文采用醇提...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中药称之为"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材,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及抗疲劳、抗癌和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1-3])。本文采用醇提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的牡丹叶总黄酮含量,以期为不同产地牡丹叶中黄酮类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浸提制备待测液火焰光度法测定牡丹叶中钾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玉梅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烘干、磨碎、过 40目筛的牡丹叶样品 ,用水浸提法、醋酸铵浸提法及硫酸消化法制备待测液 ,火焰光度法测定牡丹叶钾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0 .9789,0 .982 5 ,0 .9788,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三者相差不显著 ,说明在测定牡丹叶钾含量时 ,可以用水... 烘干、磨碎、过 40目筛的牡丹叶样品 ,用水浸提法、醋酸铵浸提法及硫酸消化法制备待测液 ,火焰光度法测定牡丹叶钾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0 .9789,0 .982 5 ,0 .9788,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三者相差不显著 ,说明在测定牡丹叶钾含量时 ,可以用水浸提法制备待测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待测液 火焰光度计 水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宁二娟 陈玲 +3 位作者 王学方 张立攀 王法云 李晓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0,共6页
试验旨在测定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以20个不同品种牡丹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 试验旨在测定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以20个不同品种牡丹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相关系数法对不同品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芍药苷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评价。结果显示,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0.71~54.03 mg/g,总酚含量为68.31~188.19 mg/g,芍药苷含量为20.50~45.10 mg/g。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芍药苷的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EC_(50))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牡丹叶聚为4类,按花株色系差异存在一定的聚类。研究表明,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总黄酮 总酚 芍药苷 抗氧化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不同产地牡丹叶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立媛 王瑶 +2 位作者 宁杰 张宪党 丁文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6-232,共7页
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对菏泽三个不同产地牡丹叶基本营养及活性成分、氨基酸、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及营养评价,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郓城牡丹叶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 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对菏泽三个不同产地牡丹叶基本营养及活性成分、氨基酸、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及营养评价,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郓城牡丹叶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1.9%、8.01 g/100 g、12.61 g/100 g,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为0.79,为可用蛋白源;成武牡丹叶总脂肪酸含量最高为0.4400%;曹县牡丹叶维生素C和钙含量最高,分别为54.8 mg/100 g和1.51 g/100 g。牡丹叶中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构成合理,不同产地牡丹叶营养及活性成分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可根据开发产品的需求选择原料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晶 魏永利 +1 位作者 李克明 梁昆 《山东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丹皮酚与芍药苷的测定均以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5μm,4.6 mm×150.0 mm)为固定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丹皮酚检测以甲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丹皮酚与芍药苷的测定均以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5μm,4.6 mm×150.0 mm)为固定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丹皮酚检测以甲醇-水(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芍药苷检测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显示,丹皮酚和芍药苷分别在浓度12.5~400.0μg/m L和50.0~800.0μg/m 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都较好,6个不同产地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有所差别。该研究为牡丹叶质量综合评价及药效的科学解释提供了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为探讨不同产地来源牡丹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丹皮酚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叶内服外用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庆甲 李克明 +1 位作者 魏永利 孙军 《河北中医》 2018年第7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观察牡丹叶内服外用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G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30例予牡丹叶内服外用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 目的观察牡丹叶内服外用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G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30例予牡丹叶内服外用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UA、ESR及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牡丹叶内服外用治疗慢性GA疗效确切,且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炎症反应消退,促进UA水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慢性病 中药疗法 牡丹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的含量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海坤 张存劳 陈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4-1796,1802,共4页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的最优条件为:福林酚试...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的最优条件为:福林酚试剂2.5 m L,10%Na_2CO_3溶液2.5 m L,在30℃条件下避光30 min,测定其在770 nm处吸光度,没食子酸在2.018~10.09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667C-0.014 9(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15%,1.87%,2.23%,2.44%。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6.35,9.16,1.60 mg/g。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籽饼、叶、荚中总多酚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饼 牡丹叶 牡丹籽种壳 总多酚 定量分析 Folin-Ciocalteu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的牡丹叶指纹图谱分析与7种成分定量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会敏 赵利娟 +5 位作者 杨旭 张妍 林奋 李捷 王四旺 高锦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16-627,共12页
目的建立牡丹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分析其指纹图谱与测定7个化学成分,为牡丹叶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牡丹叶的指纹图谱及测定其中的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苷、鞣花酸、1,2,3,4,6-O-五没... 目的建立牡丹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分析其指纹图谱与测定7个化学成分,为牡丹叶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牡丹叶的指纹图谱及测定其中的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苷、鞣花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野漆树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条件:Shim-pack Scept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水溶液,以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34 nm;柱温为30℃。结果10批牡丹叶药材指纹图谱发现共有峰20个,经对照品指认7个峰,相似度均高于0.90。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苷、鞣花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野漆树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分别在8.82~882.00μg/ml,9.80~980.00μg/ml,11.76~1176.00μg/ml,21.56~2156.00μg/ml,21.56~2156.00μg/ml,6.86~686.00μg/ml,5.88~588.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6%,RSD均大于9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牡丹叶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没食子酸 芍药苷 鞣花酸 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没食子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