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ADTD(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 system)型闪电定位仪闪电监测数据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闪电活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TS评分、预报偏差等天气学检验指标,...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ADTD(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 system)型闪电定位仪闪电监测数据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闪电活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TS评分、预报偏差等天气学检验指标,研究中国及不同区域闪电的环境条件物理量特征。闪电活动特征显示,闪电分布呈“南多北少”的形势,华南闪电密度最大,其次为江南东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在频数年变化上,除6月为华南闪电高发月外,全国及大部分地区8月闪电最多;日变化上,午后地闪电活动最为集中,16:00为峰值。环境条件分析表明,从全国来看,热力相关物理量对闪电发生指示意义最好,其次为水汽物理量,动力相关表征量的指示作用不明显。其中,K指数为全国范围的最佳指数,其最优阈值为37℃,同时发现低层水汽条件较好的区域对于K指数敏感性更高,其阈值也相对较高,比如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地区。而对于中高纬度区域,大气层结不稳定对于闪电发生更敏感,因此最优抬升指数和抬升指数等指数的表现更好。水汽条件为闪电发生的必要因素,但水汽条件对闪电的指示意义不可单独用作闪电预报的依据,应结合大气环流和其他环境场特征来确定。相关结果为认识和预报全国和不同地区的闪电活动提供了客观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ADTD(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 system)型闪电定位仪闪电监测数据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闪电活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TS评分、预报偏差等天气学检验指标,研究中国及不同区域闪电的环境条件物理量特征。闪电活动特征显示,闪电分布呈“南多北少”的形势,华南闪电密度最大,其次为江南东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在频数年变化上,除6月为华南闪电高发月外,全国及大部分地区8月闪电最多;日变化上,午后地闪电活动最为集中,16:00为峰值。环境条件分析表明,从全国来看,热力相关物理量对闪电发生指示意义最好,其次为水汽物理量,动力相关表征量的指示作用不明显。其中,K指数为全国范围的最佳指数,其最优阈值为37℃,同时发现低层水汽条件较好的区域对于K指数敏感性更高,其阈值也相对较高,比如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地区。而对于中高纬度区域,大气层结不稳定对于闪电发生更敏感,因此最优抬升指数和抬升指数等指数的表现更好。水汽条件为闪电发生的必要因素,但水汽条件对闪电的指示意义不可单独用作闪电预报的依据,应结合大气环流和其他环境场特征来确定。相关结果为认识和预报全国和不同地区的闪电活动提供了客观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