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模式作为物质生产方式的隐喻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振川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74,共2页
教育不仅在内容上服务于社会的物质生产,而且在形式上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方式的特征。“隐喻”一词概括了二者在特征上的相似性:在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教育模式分别是手工劳动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隐喻;在信息经济时期,... 教育不仅在内容上服务于社会的物质生产,而且在形式上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方式的特征。“隐喻”一词概括了二者在特征上的相似性:在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教育模式分别是手工劳动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隐喻;在信息经济时期,它将是新的生产方式的隐喻并将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方式 教育模式 隐喻 信息经济
原文传递
独龙族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下)
2
作者 张桥贵 《云南文史丛刊》 2000年第3期24-31,共8页
今昔对比,独龙人的狩猎方式已由往昔的集体狩猎为主,变为个人进行狩猎为主。狩猎的工具也由传统的“弩弓加毒箭”的植物工具,变为晚近才由外地输入的钢丝套、铁猫、尼龙绳套和热兵器(猎枪主要是当地干部持有)多种工具并用;由传统性... 今昔对比,独龙人的狩猎方式已由往昔的集体狩猎为主,变为个人进行狩猎为主。狩猎的工具也由传统的“弩弓加毒箭”的植物工具,变为晚近才由外地输入的钢丝套、铁猫、尼龙绳套和热兵器(猎枪主要是当地干部持有)多种工具并用;由传统性的、无节制地任意捕杀野生动物充饥、调味,变为有节制的行为,大部分独龙族群众略知哪些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并自觉地遵守有关的禁猎规定。对国家划定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 狩猎工具 狩猎方法 种植业 手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
3
作者 何小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8年第6期00213-00215,共3页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逐渐普及。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大数据通过一些全新的信息筛选方式来挖掘、存储、分析和处理具有预测性、决策力、高增长率的相关资讯。而互联网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逐渐普及。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大数据通过一些全新的信息筛选方式来挖掘、存储、分析和处理具有预测性、决策力、高增长率的相关资讯。而互联网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具有海量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的特点。互联网对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最为根本的就是实现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形成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生产模式,以信息创新驱动取代资本驱动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网状分工体系与自组织化等特征的新组织模式,促进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在探讨物质生产方式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数据互联网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 物质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二重性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安帅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86-91,共6页
马克思应用生产方式二重性的一般原理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未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出了经典分析。然而,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应用特征描述法。尽管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对于认识... 马克思应用生产方式二重性的一般原理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未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出了经典分析。然而,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应用特征描述法。尽管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对于认识中国经济变革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分析方法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没有从终极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改:一是单一公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二是行政化公有制向分权型公有制转变。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变革体现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科层生产组织向多层生产技术和多样生产组织转变,行政命令调节向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转变。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矛盾是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同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和现阶段社会生产方式同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的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必然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再认识——兼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帅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8-93,共6页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阐明了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的...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阐明了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马克思生产方式范畴的含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上分歧较大,形成了十种不同的观点。重新深入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提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是一个二重含义的范畴:一方面是指物质生产方式,即劳动的技术条件、劳动过程的社会条件和资源配置方式;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论断的质疑 被引量:1
6
作者 涂赞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3-49,共7页
【正】 解放以来,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以及其它有关论著,几乎无一例外地肯定,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九六二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正】 解放以来,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以及其它有关论著,几乎无一例外地肯定,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九六二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只能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物质生产。”往后出版的其它一些教科书的提法与此基本相同。这些提法都把人口因素同地理环境相并列,排斥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外,而只承认物质生产才是社会历史中的决定力量。这种论断既不符合包括原始社会在内的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不符合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应该加以修正。首先,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来看,除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 决定作用 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社会 制约作用 社会存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
7
作者 于金富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阐明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科学分析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对于我... 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阐明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科学分析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为榜样,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科学地揭示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二重性 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产方式与艺术生产
8
作者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1-58,共8页
文艺是一种精神生产,然而任何时代的精神生产,都不可能脱离开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我们考察文艺自然不能脱离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说:“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 文艺是一种精神生产,然而任何时代的精神生产,都不可能脱离开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我们考察文艺自然不能脱离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说:“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例如,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历史的形式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物质生产方式 精神生产 相适应 社会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艺术产品 艺术家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资料的生产方式
9
作者 万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共4页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也有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人的思维的精神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两种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因而,仅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只能是狭义的生产方式,广...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也有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人的思维的精神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两种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因而,仅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只能是狭义的生产方式,广义的生产方式还应包括精神资料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精神资料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与张怀瑾同志商榷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立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2-48,24,共8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论点,出色地体现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正确地理解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观点,对于深入研究中外文学史...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论点,出色地体现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正确地理解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观点,对于深入研究中外文学史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发展兴衰,对于从总体上把握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建立我国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对于在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于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持续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两种生产 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精神生产 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 普遍规律 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一个”诗学与生产方式变革
11
作者 张伯存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5,共5页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可见生产方式之重要。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文学创作有必要纳入...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可见生产方式之重要。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文学创作有必要纳入生产方式的理论视野中进行考察、阐释。也许有人觉得这是陈旧过时的研究文学的思路方法,恰恰相反,正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詹姆逊所言:"生产方式的‘问题框架’是今天所有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有活力的新领域;毫不自相矛盾的是,它也是最传统的一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陈旧过时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詹姆逊 生产方式变革 文学创作 问题框架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方式
12
作者 鲁保林 谢辉 《当代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F0003,共10页
生产方式既是保存和发展生产力的具体形式和方式方法,也是生产关系的基本载体,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分工再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表明生产方式的突破性变革是发展先进... 生产方式既是保存和发展生产力的具体形式和方式方法,也是生产关系的基本载体,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分工再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表明生产方式的突破性变革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重塑生产方式的基本形态。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出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物质生产方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赶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高质量物质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物质文明不包括生产关系
13
作者 谢立中 彭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0-41,共2页
在关于两个文明建设问题的讨论中,有同志主张“物质文明应包括生产关系”。他们引述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说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这句话做为论据,得出“物质文明与社会... 在关于两个文明建设问题的讨论中,有同志主张“物质文明应包括生产关系”。他们引述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说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这句话做为论据,得出“物质文明与社会生产方式有很大一致性。……而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可见,物质文明应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方面的內容构成”的结论颐侨衔飧鼋崧凼遣荒艹闪⒌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 生产关系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方式 生产 社会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世纪 马克思 社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生产力构成的特殊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冠军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35-39,共5页
科技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所具有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能力的总称,是相对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而言的。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生产力相比较,科技生产力的构成有其特殊性,表现在:科技劳动者是科技... 科技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所具有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能力的总称,是相对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而言的。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生产力相比较,科技生产力的构成有其特殊性,表现在:科技劳动者是科技生产力的主体要素,实验技术装备是科技生产力的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硬件),图书情报资料是科技生产力的知识形态的生产资料(软件)。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科技生产力这一有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劳动者 科技生产 实验技术 图书情报资料 物质生产方式 科技情报资料 爱因斯坦 科学劳动 科学技术 图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码政治经济学解释与象征交换批判的二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析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建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7,共6页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别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别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揭示当代资本运行秘密的解释模式;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他提出用象征交换方式代替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哲学问题上,他则根本否定人的物质需要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自然必然性,否定始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所具有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文章对鲍德里亚上述思想作出了概要性梳理,并就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理性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码政治经济学 象征交换方式 物质生产方式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消费方式及其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湘舸 《江汉论坛》 1986年第2期22-25,5,共5页
社会消费方式,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更是消费经济学需要系统地深入研究的对象.本文试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及在未来的社会将要建立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社会消费方式的性质、特征和发展变化等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消费方式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方式 精神消费力 生产与消费 社会消费 生产关系 社会经济 消费对象 分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的物质根源
17
作者 金庭碧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7-102,共6页
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引领源于物质实践的基础性依据、本源性论证和实践性理解。物质生产方式变革内在需要思想政治引领。物质利益需求为思想政治引领提供内在驱动,物质利益社会分化导致思想观念社会分化,维系物质利益挌局需要思想政治引领... 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引领源于物质实践的基础性依据、本源性论证和实践性理解。物质生产方式变革内在需要思想政治引领。物质利益需求为思想政治引领提供内在驱动,物质利益社会分化导致思想观念社会分化,维系物质利益挌局需要思想政治引领。物质生活发展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夯实物质关系、创造物质前提、提供物质载体。物质文明进步内含并影响着精神文明的建构与传播,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有助于精神动力涌现、社会动力聚合和内生动力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引领 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利益 物质生活 民营经济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生产”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文成 《社会科学》 1985年第10期53-56,共4页
马克思提出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份珍贵遗产,继承和发掘这一遗产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精神生产”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步探讨。笔者认为,所谓“精神生产”是... 马克思提出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份珍贵遗产,继承和发掘这一遗产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精神生产”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步探讨。笔者认为,所谓“精神生产”是指科学、艺术等意识的高级形式的生产。研究“精神生产”,不是要研究科学、艺术等具体内容和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社会发展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具体内容 研究意识 物质生产方式 思想 概念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与类书编撰 被引量:2
19
作者 郜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82-84,共3页
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类型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对这个文化类型的各方面发生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和广泛影响。由于自然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因而,各民族的思维也是各有特色的。希腊人倾心于严整... 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类型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对这个文化类型的各方面发生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和广泛影响。由于自然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因而,各民族的思维也是各有特色的。希腊人倾心于严整的自然秩序,从而擅长于认识论和逻辑学;印度人想往天国的神秘,使佛教日臻完善;中国人则习惯于经验理性、顿悟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水车 传统思维方式 文化类型 古代类书 经验理性 自然经济 制约作用 编撰者 物质生产方式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彪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8,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并不是"生产力",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确定这一核心范畴并阐明其基础性解释意义,对于克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理解、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具有重...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并不是"生产力",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确定这一核心范畴并阐明其基础性解释意义,对于克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理解、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