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物流量空间分布位序规模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斌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准确预估物流量在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情况,从而合理规划区域性公共基础设施,根据帕累托原理,通过对全国35个经济单列城市的物流量数据分析,建立城市物流量空间分布的位序规模模型;得出物流量分布首位城市现象,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物... 为准确预估物流量在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情况,从而合理规划区域性公共基础设施,根据帕累托原理,通过对全国35个经济单列城市的物流量数据分析,建立城市物流量空间分布的位序规模模型;得出物流量分布首位城市现象,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物流量在空间分布上的聚集性有所弱化的结论;指出根据城市物流量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变化的趋势,在规划建设大型基础设施时可以优先考虑首位城市的需求;此外,物流网络节点位置与大小的设置,也需要以物流量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进行合理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空间分布 规模 帕累托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生态区位聚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跃建 刘国良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2年第12期10-16,共7页
透过对犯罪地域分布的托庇勒黄金规律的发现,我们将看到这样一种事实:犯罪事件的发生与空间地域之间的绝对关联性,决定了其犯罪事件发展的生态区位聚合模式的建构;透过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犯罪学的应用,将这种生态区位聚合以其动态... 透过对犯罪地域分布的托庇勒黄金规律的发现,我们将看到这样一种事实:犯罪事件的发生与空间地域之间的绝对关联性,决定了其犯罪事件发展的生态区位聚合模式的建构;透过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犯罪学的应用,将这种生态区位聚合以其动态制图式的方式标记犯罪活动,最终完成对潜在的犯罪活动予以概念化是所有犯罪研究、犯罪预防与犯罪预测的核心内容。对犯罪生态区位聚合模式的研究并非是犯罪预防的终点,但能够为犯罪政策与警察部门对犯罪活动预测提供一套可行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庇勒黄金律 犯罪生态区聚合 犯罪区域位序分布原理 犯罪空间信息分析系统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等级体系分形模型中的最大熵原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彦光 刘继生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从一组基本的假设条件出发,借助最大熵方法,导出描述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_m=P_1r_P^(m-1),f_m=r_f^(1-m),以及某一等级城市数目f_m与平均城市规模P_m的反比关系:f_m∝1/P_m,从而证明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标度定律和标准状态的Z... 从一组基本的假设条件出发,借助最大熵方法,导出描述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_m=P_1r_P^(m-1),f_m=r_f^(1-m),以及某一等级城市数目f_m与平均城市规模P_m的反比关系:f_m∝1/P_m,从而证明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标度定律和标准状态的Zipf维数(dz=lnrP/lnrf=1)的理论基础均在于城市地理系统的信息熵最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规模分布 -规模法则 分维 最大熵原理 Beckmann-Davis模型 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和位序规模体系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1-1106,共6页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差异 规模分布 长三角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力钢 陈金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1-201,共11页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入境旅游人数规模和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利用首位度理论和齐夫法则,采用变异系数、相对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双对数回归分析等传统统计学方法和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地理...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入境旅游人数规模和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利用首位度理论和齐夫法则,采用变异系数、相对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双对数回归分析等传统统计学方法和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识别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及规模分布演化规律,并对不同经济地区的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入境旅游规模相对差异较大,有过度集中趋势,但这种差异度和集中趋势在逐渐降低,竞争态势激烈。②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企业活跃程度等方面对造成不同经济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第三产业比重、旅游企业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重视旅游环境承载力、培育旅游品牌和旅游人才等方面为不同经济地区入境旅游均衡发展指明方向。③入境旅游规模呈首位型分布,广东省的入境旅游龙头地位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重心轨迹总体上呈东北—西南移动趋势,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分布,研究认为2013—2017年是中国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入境旅游市场走向繁荣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规模差异 规模分布 重心模型 “一带一路”倡议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企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