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范构建
1
作者 梁云宝 张宇航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9,F0003,共10页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既是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轻罪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仅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对成年人轻罪犯罪占比不断攀升的现状,亟须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成年人...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既是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轻罪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仅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对成年人轻罪犯罪占比不断攀升的现状,亟须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以法定最高刑期3年为基准,结合社会危害性、责任要素和政策需求确立轻罪认定标准;二是将刑事司法程序记录、涉罪记录和信息衍生记录纳入封存范围;三是采取依申请启动、双重审查的封存程序,以“先封存,后考察”的模式进行管理;四是完善配套措施,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规范查询权限、建立反就业歧视救济机制、健全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惩戒与宽容,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犯罪记录封存 犯罪治理 规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
2
作者 刘小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有效救济。因此,我国应当构建“实体+程序+配套”三位一体式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体而言,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记录可被酌情封存,危害国家安全、国防利益、严重危害公共与人身安全以及贪污贿赂等重罪记录应被禁止封存,无罪案件的追诉记录应当被依职权直接封存。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民法院依职权和犯罪者依申请双轨并行的记录封存启动模式,同时,根据轻微犯罪者的刑罚不同设置犯罪记录封存考验期以及免除轻微犯罪记录已封存当事人的报告义务。最后,应当限制犯罪记录的“非必要”查询,建构犯罪记录当事人的救济机制,并细化违规披露犯罪记录追责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轻罪治理 个人信息 前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的优化路径
3
作者 王译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语境下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乃是轻罪治理的积极面向,蕴含了对积极刑法观的理性回应。在“轻罪”界定的理论探讨中,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契合了封存适用主体范围适度延展的内在要求,迎合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语境下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乃是轻罪治理的积极面向,蕴含了对积极刑法观的理性回应。在“轻罪”界定的理论探讨中,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契合了封存适用主体范围适度延展的内在要求,迎合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运行过程中存在适用主体范围过度扩张、封存标准难以统一以及封存后再使用的权利保障受限等问题。未来立法应首要区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主体界限,从实施主体、封存内容以及封存后档案管理的视角,类型化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标准。在犯罪记录封存后根据查询主体、查询内容和查询事由等不同方面,精准界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积极限度。同时,基于禁止标注、限制查询以及限缩信息获知途径等制度功能导向,科学把握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消极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犯罪记录 有限封存 前科消灭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实践争议、深层根源与应对之策
4
作者 李思远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57,共19页
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 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我国长期对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混淆理解和运用,犯罪记录封存效力和再犯可能性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理顺,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解封程序不够完善等。为应对上述实践乱象和理论争议,应当统一实体法和程序法当中关于“犯罪记录”的一致表达,厘清封存效力与再犯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犯罪记录封存的解封与诉讼效力的恢复,对两种犯罪记录封存诉讼效力中是否成立一般累犯、特别累犯、毒品再犯,以及是否可以“减半入罪”、是否适用径行逮捕和刑事和解等问题进行区别讨论。借助“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带来的研究热潮,对既有制度遗留的诉讼效力问题,也应一并讨论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诉讼效力
原文传递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法争议及其应对
5
作者 李思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考验期的设置、封存的程序效力、解封程序的设置等。这些程序法争议有些在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已经得以暴露,与后者的构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理应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讨论。就其应对而言,可确立与既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不同的“以形式封存为主,兼顾实质封存”模式,同时合理设定封存的范围,并采用“先封存,后考察”的形式设置考验期,科学界定封存的程序性效力,完善封存后的解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难题与应对策略
6
作者 娄奕 赵德亮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作为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举措,具体到实践应用上,还面临着轻微犯罪界定、封存范围、封存程序、查询限制、判决监督等关键性的问题。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司法实际,可以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及...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作为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举措,具体到实践应用上,还面临着轻微犯罪界定、封存范围、封存程序、查询限制、判决监督等关键性的问题。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司法实际,可以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生效判决作为轻微犯罪标准,把刑事判决信息作为主要封存对象。在封存程序上由法院依职权自动启动,而在处理查询申请时,应强调查询机关需要满足公共管理职能主体要求,并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授权。在轻微犯罪判决的监督上,应加强刑事裁判监督,防范审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封存程序 刑事裁判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7
作者 徐瑞梓 罗兴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2-49,共8页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该制度可以有效防范涉罪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消除“标签效应”促进其重新回归社会、健康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2022年发布的《关于未成...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该制度可以有效防范涉罪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消除“标签效应”促进其重新回归社会、健康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2022年发布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犯罪记录封存的启动方式单一、封存的适用范围有待拓宽、犯罪记录查询主体及申请条件规定不明确、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对策建议:完善“双轨制”启动犯罪记录封存程序,设置合理的适用范围和考验期,明晰已封存犯罪记录的查询主体及申请条件,完善监督惩戒和救济机制,以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扩张背景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构
8
作者 张宇航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轻罪立法的积极推进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导致轻罪犯罪人面临再社会化阻碍。现行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过窄、缺乏对轻重罪区分对待、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查询制度不规范等问题。此外,制度与现有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冲突,且... 轻罪立法的积极推进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导致轻罪犯罪人面临再社会化阻碍。现行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过窄、缺乏对轻重罪区分对待、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查询制度不规范等问题。此外,制度与现有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冲突,且缺乏弹性和动态调整机制。应明确轻罪认定标准,扩大可封存记录范围,设计合理的封存程序和效力规定。完善犯罪记录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救济机制,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创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平衡个人权益保护与社会防卫需求,实现犯罪预防、权利保护和社会治理的多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扩张 犯罪记录封存 社会防卫 再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消除“定罪污点”:基本权利视域下的德国犯罪记录制度
9
作者 曾聪(译) 《人权法学》 2025年第1期78-96,159,160,共21页
“定罪污点”是指有罪判决对罪犯产生的额外负担与“污名化”效应,这一“污点”往往借助犯罪记录的方式得以呈现。德国《联邦中央登记册法》确立的犯罪记录制度,被认为有利于司法机关评估罪犯的风险、公共行政部门维护国家声誉、私营企... “定罪污点”是指有罪判决对罪犯产生的额外负担与“污名化”效应,这一“污点”往往借助犯罪记录的方式得以呈现。德国《联邦中央登记册法》确立的犯罪记录制度,被认为有利于司法机关评估罪犯的风险、公共行政部门维护国家声誉、私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等。但是,“定罪污点”在刑事司法中直接影响了法官的刑罚裁量,严重阻碍了犯罪人的就业基本权利。从犯罪学视角来看,这种额外负担与污名化不利于有前科者的再社会化。对此,有必要考虑整合刑法理论和犯罪学知识,发展出一套内在融贯的犯罪记录制度。一方面,不能仅根据刑法预防目的证成犯罪记录制度的合法性,实证研究表明将删除犯罪记录视作“用橡皮擦去定罪污点”的做法并不能实现犯罪预防,而应从复权与再社会化的角度,根据德国《联邦中央登记册法》与法学理论展开更为充分的探讨。另一方面,应赋予主审法官将有罪判决载入犯罪记录的裁量权力,并适当限制私营企业、公共行政部门及司法机关对犯罪记录的查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污点” 附随后果 犯罪记录 再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视角下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10
作者 文雨杭 《争议解决》 2025年第1期188-196,共9页
最近随着我国一系列刑法修正案的出台,增设了许多的新的罪名,诸如危险驾驶罪、高空抛物罪和妨害安全驾驶罪等刑罚较轻的刑种,但是对于刑罚较轻的犯罪人保护却缺乏着罪责自负理念的指导,同时其罪犯身份也带来了种种的限制,此时解决问题... 最近随着我国一系列刑法修正案的出台,增设了许多的新的罪名,诸如危险驾驶罪、高空抛物罪和妨害安全驾驶罪等刑罚较轻的刑种,但是对于刑罚较轻的犯罪人保护却缺乏着罪责自负理念的指导,同时其罪犯身份也带来了种种的限制,此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平衡社会公共的利益和犯罪人的利益。目前学术界主要是提倡建立前科消灭制度,但是前科消灭制度对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合适。理应在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基础上,对于宣告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实质化的封存,并且规定查询条件仅限于司法机关基于办案的需要,从而使犯罪人能够实现真正的再社会化。Recent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ries of amendments to China’s criminal law, many new crimes have been added, such as dangerous driving, high-altitude throwing and obstructing safe driving. However,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ght criminals, there is a lack of guidance on the concept of self-bear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ir criminal status also brings all kinds of restriction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at this time i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offenders.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mainly advoc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iminal record elimination system,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latively mature juvenile criminal record sealing system, for criminals who have been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more than three years, their criminal records shall be substantively sealed, and the inquiry conditions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needs of the judicial organs based on the case handling, so that the criminals can achieve the real Re-soci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犯罪记录封存 再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遗忘权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审视与优化
11
作者 邹考 《少年儿童研究》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被遗忘权的提出旨在删除网络空间中对信息主体不利的信息,使公开归于隐私。被遗忘权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耦合,两者融合有利于增强制度效能、适应未成...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被遗忘权的提出旨在删除网络空间中对信息主体不利的信息,使公开归于隐私。被遗忘权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耦合,两者融合有利于增强制度效能、适应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的变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删除管控义务落实不到位、信息知悉者不当泄漏信息以及对新闻媒体缺乏有效约束,导致既有制度封存效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制度下封存义务主体较为单一、封存对象较为狭窄、封存逻辑缺乏权利保障意识。对此应适度扩大封存对象的范围,体系化确定封存义务主体,完善权利救济和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遗忘权 犯罪记录封存 罪错未成年人 个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路径
12
作者 苏永胜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的重要内容,受传统司法理念、配套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实际效果距离立法预期还有差距。应秉持制度理性,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处理好专门法律与其他法律、司法保护与其他保...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的重要内容,受传统司法理念、配套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实际效果距离立法预期还有差距。应秉持制度理性,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处理好专门法律与其他法律、司法保护与其他保护的关系,合理界定封存范围,完善程序机制,健全救济途径,强化封存效力,引导理念转变,形成包容接纳的制度环境,体系化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社会化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与程序的互动: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双重逻辑与面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思远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6期78-90,184,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破解当下轻微犯罪治理中的附随后果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道实体法和程序法兼具的命题。其实体法逻辑在于,我国的犯罪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轻微犯罪附随后果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破解当下轻微犯罪治理中的附随后果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道实体法和程序法兼具的命题。其实体法逻辑在于,我国的犯罪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轻微犯罪附随后果严重异化,前科消灭制度迟迟未能构建等;其程序法逻辑在于,轻微犯罪治理要求构建更为完善的程序性保障机制,既有封存制度提供了正当化参照,同时其波折路径也提供反思契机。因此,应当以实体法和程序法为双重面向,实体法层面对犯罪分层进一步讨论,完善犯罪附随后果的设定模式,厘清犯罪记录封存向前科消灭之递进关系;程序法层面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一般保护功能,厘清轻微犯罪记录封存与既有制度的一致性及不同之处。具体的构建路径方面,应当确立“先试点后立法”的逻辑进路,对封存对象、封存范围、封存的例外、考察期的设置与否进行详细论证,同时对既有封存制度的“留白”也应一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研究
14
作者 童德华 赵莹莹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轻微罪套用重罪的犯罪附随后果,易造成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附随后果的无差别处遇,并由此诱发“刑罚体量轻而附随后果苛重”的倒挂现象。尽管理论界针对轻微犯罪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讨论,但具体如何构建尚存诸多不明之处,明确轻... 轻微罪套用重罪的犯罪附随后果,易造成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附随后果的无差别处遇,并由此诱发“刑罚体量轻而附随后果苛重”的倒挂现象。尽管理论界针对轻微犯罪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讨论,但具体如何构建尚存诸多不明之处,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成为目前建立该制度亟待解决的首要前提。在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时,需以实现轻微罪与重罪区分治理为原则。秉承这一原则,确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的最大外延宜采取有罪宣告说,即犯罪记录的形成围绕着罪展开,而是否被科刑、所科之刑是否执行均在所不问。为实现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的区分治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在犯罪记录范围内进一步予以限制。在进一步限制上,应采取轻微罪混合标准说,对宣告刑在1年有期徒刑以下且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以及累犯的犯罪分子,才可考虑适用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封存 适用范围 犯罪结构 轻微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立法背景下我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昊堃 李秀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轻罪立法符合我国当下法治体系建设的趋势,完成劳教制度废除遗留下的历史任务的同时,在积极的刑法立法观的指导下,通过设立轻罪解决部分罪名“口袋化”的司法困境,适应我国犯罪结构的变化,以促进我国刑法朝着“严而不厉”的方向发展。... 轻罪立法符合我国当下法治体系建设的趋势,完成劳教制度废除遗留下的历史任务的同时,在积极的刑法立法观的指导下,通过设立轻罪解决部分罪名“口袋化”的司法困境,适应我国犯罪结构的变化,以促进我国刑法朝着“严而不厉”的方向发展。轻型犯罪的迅速扩张带来了不利后果,在轻罪立法的背景下,前科报告制度给犯罪人打上标签,不利于其重回社会、再就业,轻罪犯罪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符合平等的价值需求和保障机能的要求,是提升我国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有力保障。具体构建上,可学习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经验,明确轻罪记录封存的对象、程序以及监督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立法 前科报告 犯罪记录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困境、成因与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竞旋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随着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兼顾未成年人的惩罚与教育是解决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现象的必修课,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接受社会再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 随着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兼顾未成年人的惩罚与教育是解决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现象的必修课,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接受社会再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制度构建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衔接上均存在缺陷,其成因主要来源于立法、实践、以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的价值权衡三个方面。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以从扩大适用范围、明确法律规定以及强化与其他制度的衔接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成因分析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7
作者 陈昂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和满足转型时期人才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临立法文本前科规定模糊、刑罚功能失衡和前科附随效果泛化的困境。鉴于此,应从适用范围、... 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和满足转型时期人才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临立法文本前科规定模糊、刑罚功能失衡和前科附随效果泛化的困境。鉴于此,应从适用范围、封存方式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前科 轻微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治理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建构的价值与路径
18
作者 卢家栋 周炜 《重庆行政》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轻罪治理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1]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促进轻微犯罪人...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轻罪治理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1]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促进轻微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实现罪责自负原则,更有利于提升我国轻罪治理效能。但当前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面临着轻微犯罪范围不够明晰、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缺失、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程序不够完善等现实困境。为此,应当务实确定轻微犯罪的范围,分层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治理效能 轻罪 治理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治理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
19
作者 黄清秀 彭文华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犯罪记录查询是为了解、掌握犯罪状况和实现犯罪治理现代化,经有权限的主体申请,由特定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对曾犯过罪的人既往的犯罪情况进行核查、询证的活动。犯罪记录查询制度是犯罪记录查询的规则或运作模式,建立犯罪记录查询制... 犯罪记录查询是为了解、掌握犯罪状况和实现犯罪治理现代化,经有权限的主体申请,由特定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对曾犯过罪的人既往的犯罪情况进行核查、询证的活动。犯罪记录查询制度是犯罪记录查询的规则或运作模式,建立犯罪记录查询制度既有利于实现犯罪治理现代化,又有利于犯罪人再社会化。我国有关犯罪记录查询的规定存在抽象化、管理分散化、规范性不足等问题。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的完善需要建立由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全国统一的犯罪记录查询数据库,明确犯罪记录数据的采录范围与传输方式,还需要对犯罪记录的查询主体、查询程序及相关配套措施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使犯罪记录查询制度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查询 再社会化 犯罪附随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法视野下我国劳动者犯罪记录披露问题探析
20
作者 李爱民 王家全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犯罪记录的披露会导致拥有特定犯罪记录的劳动者受到求职、就业歧视,从而损害其公平就业权。合理的平衡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在劳动者犯罪记录披露上的要求,是该披露... 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犯罪记录的披露会导致拥有特定犯罪记录的劳动者受到求职、就业歧视,从而损害其公平就业权。合理的平衡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在劳动者犯罪记录披露上的要求,是该披露规则运作的目的。文章对我国劳动者犯罪记录披露规则的不足与改进进行探讨,期望对我国劳动领域的犯罪记录披露规则的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犯罪记录 从业禁止 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