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及其脱毒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凯龙 刘昆仑 +2 位作者 辛颖 杨趁仙 王子坤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降解ZEN的同时也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食品相关产业一直在寻求具有更高专一性、靶向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生物降解技术。本文综述ZEN毒性及其危害、ZEN降解菌株与降解酶及现代生物技术在ZEN脱除中的应用,重点分析ZEN生物降解产物类型及其脱毒机制,并展望ZEN生物脱毒的潜在应用方向,为ZEN生物脱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生物降解 脱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玉米赤霉烯酮致小鼠肾脏毒性的缓解作用
2
作者 董家瑞 彭邦旺 +4 位作者 杨孝鹏 金三俊 郭永鹏 王志祥 张薇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9-2031,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CUR)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小鼠肾脏毒性的缓解作用机制。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灌服等体积橄榄油)、CUR组(灌服200 mg/kg BW CUR)、ZEA组(灌服40 mg/kg BW ZEA)和CUR+ZEA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CUR)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小鼠肾脏毒性的缓解作用机制。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灌服等体积橄榄油)、CUR组(灌服200 mg/kg BW CUR)、ZEA组(灌服40 mg/kg BW ZEA)和CUR+ZEA组(灌服200 mg/kg BW CUR+40 mg/kg BW ZEA),每组6只。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ZEA组小鼠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皮质中出现大量红细胞;与ZEA组相比,CUR+ZEA组小鼠肾脏组织的病理症状明显缓解,肾小球肿胀减轻,肾小管轮廓清晰。2)与CON组相比,ZEA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UN)、尿酸(UA)和肌酐(CRE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ZEA组相比,在补充了CUR后小鼠血清中UN、UA和CREA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与CON组相比,ZEA组小鼠肾脏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且Nrf2、HO-1、NQ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与ZEA组相比,CUR+ZEA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rf2、HO-1、NQO1、γ-GCS、GSH-Px、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Nrf2、HO-1、NQ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ZEA组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CUR+ZEA组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较ZEA组则有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ZEA组肾脏组织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Bax)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与ZEA组相比,补充CUR显著降低了小鼠肾脏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CUR可缓解ZEA诱导的小鼠肾脏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Nrf2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玉米烯酮 肾脏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HAU491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晓爽 秦卓怡 +4 位作者 许丹娜 张杏柯 张薇 郭永鹏 王志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具有类雌激素效应的霉菌毒素,在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经常检出,严重威胁畜禽健康。试验研究了米曲霉HAU491降解ZEN的特性,然后将其作为菌种用于豆粕发酵,实现对豆粕中ZEN的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HAU491可在3 h...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具有类雌激素效应的霉菌毒素,在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经常检出,严重威胁畜禽健康。试验研究了米曲霉HAU491降解ZEN的特性,然后将其作为菌种用于豆粕发酵,实现对豆粕中ZEN的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HAU491可在3 h内将反应体系中初始浓度为2.5μg/mL的ZEN降解98.1%;其降解ZEN的最适pH范围为5.0~7.0;在22~52℃温度范围内,米曲霉HAU491对ZEN的2 h降解率维持在90%以上。有效降解成分分析发现米曲霉HAU491降解ZEN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体中,菌体经过100℃水浴10 min、EDTA、蛋白酶K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后,ZEN降解能力急剧下降。将米曲霉接种于受ZEN污染的豆粕中,28℃发酵120 h,经过发酵后豆粕中ZEN含量由1172.5 ng/g下降至66.0 ng/g,粗蛋白含量由45.1%提高至48.9%,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分别下降84.0%和92.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HAU491可以用于脱除豆粕中的ZEN,同时消减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和提高豆粕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 玉米烯酮 生物降解 发酵豆粕 抗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果评价
4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2 位作者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N降解率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测定菌株不同活性成分及失活处理后的ZEN降解率对降解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对比探究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分别为30%,40%,50%,60%,70%和8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单宁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和20 mg/mL;聚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6,8,10,12和14 mg/mL)对粗降解酶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最后以菌株和粗酶液调节霉变玉米粉的水分质量分数,测定ZEN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试验菌株XJ-140,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在培养24 h时可降解93.75%的ZEN(2μg/mL)。菌株XJ-140以胞外酶降解ZEN为主,同时辅以细胞壁吸附。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6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最优单宁质量浓度为10 mg/mL,最优聚乙二醇质量浓度为10 mg/mL)提取粗降解酶的ZEN降解率分别为37.14%和51.49%,单宁-聚乙二醇法提取效果更优。初步推断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1 ku或28 ku。此外,菌株XJ-140的发酵液和粗酶液均能够降解霉变玉米粉中的ZEN。【结论】筛选的菌株XJ-140通过胞外酶降解ZEN,实际应用中对ZEN污染的玉米粉有一定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解淀粉芽孢杆菌 降解酶 降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培养物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同步降解
5
作者 李梦珂 盛海 +5 位作者 刘超齐 金三俊 王利军 李新新 尹清强 朱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06%和0.09%)的黑曲霉培养物加入到含有AFB1和ZEN的液体培养基中,发现反应不同时间(12 h和24 h)后培养液中AFB1和ZEN的残余量显著降低(P<0.05),其同步降解率随黑曲霉培养物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反应12 h后,0.09%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36%和49.81%(P<0.05);在反应24 h后,0.06%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54%和98.28%(P<0.05)。研究为解决饲料行业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 黄曲毒素B1 玉米烯酮 菌毒素降解 同步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检测
6
作者 曲涵婷 刘嘉乐 +4 位作者 王丹 王丹彧 马彧 姜瀚博 李正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8-110,I0022,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0...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0.526~2.63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在95.91~99.33%,相对标准偏差RSD≤1.5%。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0.03μg·kg^(-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玉米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扁豆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
7
作者 曲涵婷 李正刚 +4 位作者 程焱 王丹 马彧 王丹彧 姜瀚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建立白扁豆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0.526~2.63 ng范围... 目的:建立白扁豆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0.526~2.63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在95.15%~99.7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6%。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0.02μg/kg。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白扁豆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扁豆 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玉米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醇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导致KK-1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何扬 刘惠心 +1 位作者 谢宗固 司红彬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研究旨在探讨鸡血藤醇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KK-1)的影响。选用KK-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ZEA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ELISA检测孕酮(PG)和雌二醇(E2)含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半定量RT-qPCR在安... 研究旨在探讨鸡血藤醇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KK-1)的影响。选用KK-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ZEA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ELISA检测孕酮(PG)和雌二醇(E2)含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半定量RT-qPCR在安全浓度范围下检测鸡血藤醇提取物对ZEA诱导的KK-1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ZEA在20μmol/L 24 h和10μmol/L 48 h条件下导致KK-1细胞50%死亡。添加20、10μg鸡血藤醇提取物使ZEA诱导的KK-1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改善,同时使E2和PG的分泌功能得以恢复;此外,鸡血藤醇提取物还影响ERα和ERβmRNA水平。综上所述,鸡血藤醇提取物能够促进KK-1细胞的生长和PG、E2激素的分泌功能,增强细胞抗凋亡能力,并且调节ERα和ERβmRNA水平,进而对ZEA诱导的KK-1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醇提取物 玉米烯酮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增殖和凋亡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Am-07-22发酵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影响及机理初探
9
作者 王泽贤 赵宇楠 +5 位作者 贾丹丹 纪晚唐 许丁 向杨玲 蔡丹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探,分析了菌丝体、发酵上清液、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pH、金属离子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的影响,以及降解效果与菌株产漆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蜜环菌Am-07-22对ZEN的降解效果良好,当ZEN浓度为5μg/mL时,最适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8 d,培养温度27℃,初始pH7.0,接种量10%,此时对ZEN的降解率为78.72%。菌丝体、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率分别为47.42%、37.05%和13.08%,蜜环菌Am-07-22分泌的胞外酶是降解ZEN的主要方式,而且菌体细胞对ZEN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与漆酶酶活的相关性较高为0.973,且Cu^(2+)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蜜环菌 真菌毒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pi 293F细胞的玉米赤霉烯酮重组全长抗体表达的研究
10
作者 王何瑶 梁赟 +3 位作者 钟于红 郭原臻 黄斌辉 何庆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6,共10页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抗体是免疫分析的核心元件。然而,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所使用的抗体主要基于多克隆抗体或通过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仅涉及动物福利及病毒污染问题,还可能面临非...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抗体是免疫分析的核心元件。然而,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所使用的抗体主要基于多克隆抗体或通过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仅涉及动物福利及病毒污染问题,还可能面临非靶向抗体污染和细胞抗体基因丢失等挑战。以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所在实验室自制的抗ZEN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Z14),采用亚型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抗ZEN抗体的重、轻链全长基因序列,构建了ZEN重组全长抗体的表达载体,并使用PEI介导实现了ZEN重组全长抗体在Expi 293F细胞内的瞬时转染表达。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结果显示,基于重组全长抗体建立的ZEN抑制标准曲线,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2.43 ng/mL,线性范围(IC_(20)~IC_(80))的质量浓度为0.66~8.88 ng/mL,亲和常数Ka为3.87×10^(10)L/moL,性能均优于传统腹水制备的ZEN单克隆抗体,为未来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抗ZEN的重组全长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重组抗体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同时测定六神曲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
11
作者 张伟 杨直 +4 位作者 金䑃娜 周燕 刘宇文 伍勋 邹耀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六神曲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超声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XBridge^(®)Phenyl苯基色谱柱(4.6 mm×250 mm,5... 目的建立一种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六神曲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超声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XBridge^(®)Phenyl苯基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光化学衍生仪衍生,通过切换荧光波长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0.108、0.500~2.500和0.202~1.009 ng,6种毒素的线性关系在0.9994以上,检出限分别为1.2、100.0和40.3 n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2%~92.3%,相对偏差为2.1%~5.4%。结论该方法具有专属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能够有效用于六神曲中3种毒素的同时检测和安全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黄曲毒素 玉米烯酮 赭曲毒素A 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文静 魏文娟 +3 位作者 陈晓光 张自强 刘玉梅 吕琼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1,共6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主要影响猪的生殖系统、胃肠功能、免疫系统和细胞活力等。当猪摄入被ZEA污染的饲料后,易造成母猪流产、公猪精子活力异常、肠道炎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多种器官(肝脏、肾脏等)炎症反...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主要影响猪的生殖系统、胃肠功能、免疫系统和细胞活力等。当猪摄入被ZEA污染的饲料后,易造成母猪流产、公猪精子活力异常、肠道炎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多种器官(肝脏、肾脏等)炎症反应,并造成细胞异常增殖、细胞氧化损伤等,引起细胞毒性,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文章介绍了ZEA的理化性质、在谷物饲料中的限量标准及在猪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从生殖毒性、肠道毒性、免疫毒性和细胞毒性方面重点阐述了ZEA对猪的临床危害及可能的致病机理,提出了减轻ZEA毒性的主要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为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确保饲料和肉制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毒副作用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缓解玉米赤霉烯酮引发的卵巢颗粒细胞氧化应激与雌二醇合成异常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巧 马梓峰 +3 位作者 徐红梅 李悦悦 李键 付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雌二醇(Estradiol,E2)合成的影响,为筛选缓解ZEN毒性的药物提供参考.试验利用人颗粒细胞系(KGN)建立ZEN细胞攻毒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试剂盒检测细... 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雌二醇(Estradiol,E2)合成的影响,为筛选缓解ZEN毒性的药物提供参考.试验利用人颗粒细胞系(KGN)建立ZEN细胞攻毒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利用RT⁃qPCR检测E2合成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筛选缓解ZEN毒性的药物并验证其挽救作用.结果显示,添加ZEN(0、30、90μM)后,细胞活力随着ZEN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增加并且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下降(P<0.05),E2合成基因CYP19A1、CYP11A1、STAR及HSD3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ZEN处理组相比,联合添加褪黑素(Melatonin,MT)可以增加活细胞数量并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同时,E2合成基因CYP19A1、CYP11A1、STAR及HSD3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细胞内ROS水平及细胞膜电位水平显著恢复.综上,ZEN导致KGN细胞氧化应激及E2合成紊乱,而MT可部分缓解上述中毒症状,提示MT可用于缓解ZEN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褪黑素 卵巢颗粒细胞 雌二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热稳定性及底物特异性改造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立晔 刘晓萌 +4 位作者 王寿南 张晓琳 印铁 任顺成 仉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1,共10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污染范围较大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对饲料行业和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对ZEN及其衍生物进行降解和脱除是未来解决ZEN污染...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污染范围较大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对饲料行业和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对ZEN及其衍生物进行降解和脱除是未来解决ZEN污染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发现的ZEN降解酶热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难以满足工业生产中高温、酸、碱等极端条件的需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蛋白质工程提升ZEN降解酶热稳定性和底物特异性的改造策略,阐明ZEN降解酶改造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为开发ZEN降解酶的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降解酶 热稳定性 底物特异性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对玉米赤霉烯酮致小鼠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江 黄优 +4 位作者 黄春霖 何家宇 杨茗淇 易金娥 孔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为了探究单宁酸(TA)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将75只健康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ZEA(10 mg/kg)组和TA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灌服10%乙醇溶液,其余组均灌服Z... 为了探究单宁酸(TA)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将75只健康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ZEA(10 mg/kg)组和TA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灌服10%乙醇溶液,其余组均灌服ZEA(溶于10%乙醇),每天1次,连续7 d;之后除对照组和ZEA组灌服双蒸水外,TA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TA,连续7 d。采集肝脏和肾脏,计算脏器指数,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肝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检测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和肾脏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且部分肝细胞出现核固缩,同时中央静脉内红细胞和血浆沉积;肾脏皮质和髓质出现大量红细胞,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肝脏中ROS和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ZEA组相比,TA各剂量组肝脏和肾脏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在肝脏,TA各剂量组ROS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TA低剂量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TA各剂量量组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在肾脏,TA低剂量组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TA中、高剂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TA通过恢复肝脏和肾脏形态结构维持氧化还原系统平衡,缓解ZEA造成的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玉米烯酮 氧化损伤 肝脏 肾脏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模拟筛选优化玉米赤霉烯酮特异性多肽的荧光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雷 左文鹏 +6 位作者 赵雷兴 黄信娥 李亦宸 牛富申 王宏利 赵晓丹 刘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157-165,共9页
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筛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特异性多肽,并建立快速监测体系,预防ZEN中毒。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和量子点标记模拟肽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建立ZEN快速检测体系,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异硫氰酸检... 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筛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特异性多肽,并建立快速监测体系,预防ZEN中毒。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和量子点标记模拟肽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建立ZEN快速检测体系,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异硫氰酸检测方法,ZEN浓度0.1~40.0μg/L,线性关系(R^(2)=0.9907),检出限(S/N=3)为0.04μg/L。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量子点检测方法,ZEN浓度对数在0.08~65.00μg/L,线性关系(R^(2)=0.9929),检出限为0.03μg/L。对两种方法进行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评价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玉米烯酮 模拟肽 量子点 异硫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及其副产物中污染现状及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2 位作者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其中玉米及其副产物是ZEN的主要污染对象。鉴于ZEN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健康隐患,迫切需要相关的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有效脱毒。相较于物理和化学脱毒法的...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其中玉米及其副产物是ZEN的主要污染对象。鉴于ZEN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健康隐患,迫切需要相关的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有效脱毒。相较于物理和化学脱毒法的诸多弊端,生物脱毒法因其显著优势被认为是ZEN脱毒技术的最佳方法。本文通过概述ZEN的危害及限量标准,系统总结ZEN在玉米及其副产物中的污染现状,列举了可用于ZEN解毒的微生物,讨论了ZEN脱毒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ZEN生物脱毒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玉米及其副产物 污染现状 生物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9年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峰光 阎西革 +5 位作者 宫春波 王朝霞 邢晓明 邢玉芳 孙月琳 郑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6-381,共6页
目的了解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评估烟台市居民膳食来源玉米赤霉烯酮的暴露量。方法2012-2019年随机采集烟台市13个县市区食品样品405份,包括谷物及其制品、玉米油和焙烤食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结合... 目的了解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评估烟台市居民膳食来源玉米赤霉烯酮的暴露量。方法2012-2019年随机采集烟台市13个县市区食品样品405份,包括谷物及其制品、玉米油和焙烤食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结合粮油食品的膳食消费量进行暴露量点评估。结果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总检出率为8.15%(33/405),总超标率为0.99%(4/405),平均值为7.85μg/kg。玉米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和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2.96%(31/135)和15.07μg/kg。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和均值分别为10%(2/20)和6.17μg/kg。小麦及其制品、小米、焙烤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均未检出。散装样品比定型包装样品更容易受到污染。在平均值、P50、P75和P90污染水平下,谷物及其制品和玉米油食品安全指数(food safety index,IFS)<1,处于安全水平。高污染水平(P95)的谷物及其制品的IFS>1,膳食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水平。但高污染水平的(P95)玉米油的IFS<1,处于安全水平。结论玉米相关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较其他食品种类高。消费者通过摄入谷物及其制品和玉米油造成玉米赤霉烯酮的膳食暴露风险较小,除高污染水平(P95)的谷物及其制品外,其余均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 玉米烯酮 污染状况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山东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昕 秦泽明 +6 位作者 张维嘉 苏祥 刘建伟 郑雯 杨奕 温红玲 赵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98-203,共6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部分市/县采集256份食用植物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FB_1和ZEN的含量,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部分市/县采集256份食用植物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FB_1和ZEN的含量,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分析植物油中的AFB_1和ZEN污染状况。结果 256份样品中,AFB_1和ZEN检出率分别为44.5%、72.1%,超标率分别为7.2%、6.0%,中位数分别为0.0、4.9μg/kg。定型包装和散装油中,AFB_1超标率分别为0.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中位数分别为0.6μg/kg、0.0μg/kg;ZEN超标率分别为10.2%、4.9%,中位数分别为5.1μg/kg、4.8μg/kg。各城市间AFB_1总体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1,P<0.05);ZEN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6,P>0.05)。花生油和大豆油中AFB_1超标率分别为1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5),其他种类植物油中未发现超标;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香油、调和油ZEN的超标率分别为1%、1.3%、100.0%、8.7%、20.0%,各类食用油中ZEN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AFB_1和ZEN污染严重,其中以散装油污染最为严重。花生油中AFB_1、玉米油中ZEN污染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市场散装油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毒素B1 玉米烯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马梓峰 李巧 +8 位作者 徐红梅 李悦悦 殷实 何翃闳 熊燕 兰道亮 李键 熊显荣 付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旨在探索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用不同剂量ZEN处理MAC-T细胞36 h,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染色并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筛选ZEN添加的合适剂量;接着,试剂盒检... 旨在探索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用不同剂量ZEN处理MAC-T细胞36 h,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染色并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筛选ZEN添加的合适剂量;接着,试剂盒检测ZEN对MAC-T细胞中活性氧(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ZEN对MAC-T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ZEN(0.01~1.00μmol/L)有促进MAC-T生长的趋势,而高剂量ZEN(5.00~10.00μmol/L)显著降低MAC-T细胞数量;0.10μmol/L ZEN对MAC-T中ROS和线粒体数量无明显影响,但10.00μmol/L ZEN显著增加了MAC-T中ROS水平,降低了线粒体数量;RT-qPCR结果表明,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增殖基因(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同时提高了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量;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增殖基因(PCNA、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AIFM2)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显著促进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值得注意的是,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了乳脂合成相关基因(PPARγ、FASN、JAK-2),但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不同浓度ZEN对MAC-T细胞的作用存在差异:0.10μmol/L ZEN可以促进MAC-T细胞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同时,也会诱导凋亡基因表达;10.00μmol/L ZEN会诱导MAC-T细胞氧化应激、降低线粒体数量,抑制增殖、抗氧化、抗凋亡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凋亡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玉米烯酮 乳腺上皮细胞 乳脂合成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