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技术升级分析
1
作者 许思宇 李海兵 尹钊 《中国航天》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在载人航天器上通过人工手段为航天员提供清洁的空气和纯净水,系统具有水循环和管理、废弃物管理、大气控制与环境监测等功能。“国际空间站”结合了储存式和有限可再生式生保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在载人航天器上通过人工手段为航天员提供清洁的空气和纯净水,系统具有水循环和管理、废弃物管理、大气控制与环境监测等功能。“国际空间站”结合了储存式和有限可再生式生保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空间站的运营成本。随着各航天大国积极开展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需要环控与生保系统提供闭合度和循环效率更高的生命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升级迭代。近几年,这些新技术在“国际空间站”上陆续得到了在轨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水循环和管理 大气控制 废弃物管理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汤兰祥 高峰 +3 位作者 邓一兵 傅岚 董文平 周抗寒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74,共8页
中国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技术经历了预先研究和局部技术卫星试验,进行了"神舟"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的研制,并进行了物理化学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和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上述过程环控生保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技术经历了预先研究和局部技术卫星试验,进行了"神舟"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的研制,并进行了物理化学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和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上述过程环控生保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环控生保系统的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神舟”飞船 空间站 舱外航天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 受控生态环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被引量:24
3
作者 沈学夫 付岚 邓一兵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43-549,共7页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是飞船上十分复杂和相当重要的分系统 ,是实现载人航天必须要突破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着重论述了系统的功能任务、技术要求及系统的主要技术 ,对系统的试验验证工作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载人飞船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系统设计 系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航天飞机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4
作者 沈学夫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天飞机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航天飞机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座舱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地面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康 傅岚 汤兰祥 《载人航天》 CSCD 2003年第3期7-10,19,共5页
载人飞船座舱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以下简称为环控生保)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是检验、考核和验证该系统整体性能以及其与飞船其他系统匹配的重要方法。在地面上进行飞船环控生保系统模拟试验时,应进行模拟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包括剖析试验任... 载人飞船座舱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以下简称为环控生保)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是检验、考核和验证该系统整体性能以及其与飞船其他系统匹配的重要方法。在地面上进行飞船环控生保系统模拟试验时,应进行模拟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包括剖析试验任务、进行相似性分析、建立合适的模拟试验模型和模拟试验装置、研究确定试验内容,并考虑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安排试验程序,以及利用试验结果对环控生保系统性能做出评价。本文概述了载人飞船座舱环控生保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研究的总体思路、模拟试验装置模型和相关内容的地面模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地面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沈力平 吴志强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3期6-12,共7页
1引言航天员出舱活动(EVA,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是载人航天在轨活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截止到2004年2月27日,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已进行了246次出舱活动,出舱时间累计千余小时[1],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美国"天空实验室"、... 1引言航天员出舱活动(EVA,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是载人航天在轨活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截止到2004年2月27日,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已进行了246次出舱活动,出舱时间累计千余小时[1],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美国"天空实验室"、前苏联"礼炮"7号及"和平"号空间站的若干重大故障的排除过程中都曾借助EVA技术,对航天器的受损部位进行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舱活动 天空实验室 舱外航天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载人航天 航天员 空间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软件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文平 罗亚斌 张铧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6期13-15,32,共4页
在载人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简称环控生保)分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决策支持软件的研制中,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进行了故障划分,建立了故障分析时重要参数计算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并以多媒体制作软件实现;同时对"神舟"五号... 在载人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简称环控生保)分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决策支持软件的研制中,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进行了故障划分,建立了故障分析时重要参数计算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并以多媒体制作软件实现;同时对"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控制工作及对以往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故障 决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8
作者 沈学夫 邓一兵 《载人航天》 CSCD 2006年第1期6-11,共6页
在分析国外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神舟"号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功能任务、组成和设计特点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简要介绍了系统首次载人飞行试验的结果。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 飞船 载人航天 安全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探索任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发展与成熟化概述:2017~2018年
9
作者 武艳萍(译) 吉定豪(译校) 《载人航天信息》 2019年第4期17-32,共16页
在过去一年里,NASA在定义一条扩展人类到近地轨道之外的路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一年间,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不足识别结果与优先排序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而且为了推进能够实现未来探索任务的关键技术和能力,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在过去一年里,NASA在定义一条扩展人类到近地轨道之外的路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一年间,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不足识别结果与优先排序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而且为了推进能够实现未来探索任务的关键技术和能力,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团体继续执行并完善着计划。研发团队已经完成了关键的里程碑工作,将原型样机的研制工作向着地面验证和在轨验证的方向推进,在国际空间站上实施系统集成验证的详细计划在继续制定中。实施了关于完善深空探索需求、设计和综合考虑因素的研究。深空探索新兴架构特别关注事宜中,考虑了长期驻留中的间断性休眠。本文概述了完善后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战略规划和更新的总路线图,该路线图也可作为在2017年和2018年初为保障战略需求而实施的关键技术和成熟化项目任务的大纲。本文对2018年其余时间以及后续年份的计划也进行了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NASA 技术 熟化 地面验证 国际空间站 近地轨道 优先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10
作者 武艳萍(编译) 吉定豪(编译) 《航天员》 2018年第6期60-63,共4页
自2000年11月2日起,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常年有人在轨驻留,迄今已历18年。期间,ISS的环境控制与保障系统(ECLSS)一直在为营造一个可供乘员舒适居住和卓有成效地开展科学研究的环境而有效运转着。ISS的ECLSS设计能力是能够应对7人乘组的... 自2000年11月2日起,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常年有人在轨驻留,迄今已历18年。期间,ISS的环境控制与保障系统(ECLSS)一直在为营造一个可供乘员舒适居住和卓有成效地开展科学研究的环境而有效运转着。ISS的ECLSS设计能力是能够应对7人乘组的长期驻留,也能保障最多11人的短期驻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国际空间站 科学研究 ISS 驻留
原文传递
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11
作者 李森 《航天员》 2022年第4期52-55,共4页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密封舱内为航天员创造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和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既为航天员创造环境,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高效工作,也是航天器平台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是将...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密封舱内为航天员创造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和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既为航天员创造环境,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高效工作,也是航天器平台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是将航天员与航天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密封舱 航天器平台 航天员 重要载体 保驾护航 生命安全 重要支撑
原文传递
国际空间站哥伦布舱系统级环境控制系统试验
12
作者 付仕明 孙玉玮 +1 位作者 陈金明 郄殿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4年第5期558-563,共6页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哥伦布舱的系统级环境控制系统试验。该试验既没有使用大型真空设备也没有使用太阳模拟器或红外灯等外热流模拟设施,而是直接在总装大厅的大气环境下实施。试验工况包括发射、正常和故障运行等模式。试验有效验证了哥...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哥伦布舱的系统级环境控制系统试验。该试验既没有使用大型真空设备也没有使用太阳模拟器或红外灯等外热流模拟设施,而是直接在总装大厅的大气环境下实施。试验工况包括发射、正常和故障运行等模式。试验有效验证了哥伦布舱集成全局热数学模型,以及主动热控系统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接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系统级环境试验 热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仕明 李劲东 潘增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3-687,共5页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动态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该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如果载荷(特别是湿载荷)能用连续函数的形式来表示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好;2)在该空间站的温湿度控制中宜采用主动温度控制策略而不是主动湿度控制;3)密封舱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空气温度有利于保持较低的相对湿度;4)当空间站向对接飞船供应热空气时,可能会使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导致舱内的水蒸汽发生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控制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与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及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司光 梁宏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 ]阐明突破空间大气环境障碍的人机工程内容之一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作用 ,地位与相互关系及主要进展。 [方法 ]在运用苏俄和美国等有关资料以及我国预研资料的基础上 ,对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内... [目的 ]阐明突破空间大气环境障碍的人机工程内容之一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作用 ,地位与相互关系及主要进展。 [方法 ]在运用苏俄和美国等有关资料以及我国预研资料的基础上 ,对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内容 ]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因素的危害、航空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作用、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作用、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相互关系。 [结论 ]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基本作用是防护低压、缺氧、高低温和舱内污染等 4大有害因素 ,它保证了飞行员和航天员的安全性并兼顾了航天员的适居性和工效学要求。航空航天大气环境医学工程的相互关系是 3个结合 :航空医学与航天医学 (医医结合 ) ,航空工程与航天工程 (工工结合 ) ,航空航天医学与航空航天工程 (医工结合 ) ,而且尚待进一步加强。资料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与航天 大气环境 医学工程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密闭生态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生态环境中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重阳 艾为党 +4 位作者 罗亚斌 张良长 杨京松 李攀 田冀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开发适用于地基密闭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内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预处理技术及设备,为地外星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储备。方法采用闭环空气干燥技术和两级粉碎技术对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结果经干燥和粉碎预处理后的... 目的开发适用于地基密闭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内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预处理技术及设备,为地外星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储备。方法采用闭环空气干燥技术和两级粉碎技术对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结果经干燥和粉碎预处理后的植物不可食部分,含水率降低至30%以下,减容率达到56%。实现了干燥、稳定和减容处理,同时植物不可食部分中的水分得到回收。结论闭环空气干燥技术和两级粉碎技术满足地基密闭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可长期稳定保存或进一步进行资源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受控生态 固废 植物不可食部分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船座舱温湿度控制浅析
16
作者 沈学夫 高峰 赵丕盛 《载人航天》 CSCD 2006年第5期1-3,8,共4页
神舟飞船的飞行成功,特别是神舟5号、神舟6号载人飞行,已完全证明飞船座舱内气体环境控制设计的正确性。从后续任务需求看,飞船舱内的温、湿度控制还存在着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对此作一些初浅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航天器 载人飞船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座舱温湿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环控与生保标准现状概述
17
作者 朱明新 泉浩芳 《航天标准化》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环境控制(简称环控)与生命保障系统(简称生保)作为载人航天器(或载人空间平台/基地)的分系统,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是载人航天的关键系统,也是区别于不载人航天器的根本所在。本文简介载人航天环控与生保技术发展与标准现... 环境控制(简称环控)与生命保障系统(简称生保)作为载人航天器(或载人空间平台/基地)的分系统,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是载人航天的关键系统,也是区别于不载人航天器的根本所在。本文简介载人航天环控与生保技术发展与标准现状,概述ISO标准、MCB标准和ECSS标准相关内容,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借鉴国外经验,从用户及应用角度出发,围绕环控生保两大任务及技术要素进行标准体系策划;标准项目去型号化,重点规定技术要求以及接口;采用谁使用就由谁主导制定标准的原则,充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ECLSS) 航天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航天生活废水效能研究
18
作者 詹承博 张良长 +2 位作者 薛玉荣 艾为党 董文艺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与长期地外飞行产生废水的处理需求,构建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以探究该工艺对含尿液与卫生废水的模拟航天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为期376 d的连续试验,开展了反应器启动和驯化,对含不同体积分数尿液的生活废水、...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与长期地外飞行产生废水的处理需求,构建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以探究该工艺对含尿液与卫生废水的模拟航天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为期376 d的连续试验,开展了反应器启动和驯化,对含不同体积分数尿液的生活废水、飞行阶段废水的处理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MABR稳定运行时可实现97%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以及83%的总氮(TN)去除率;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水,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以及92%的总氮去除率;对飞行阶段废水,可实现98%的TOC去除率,以及65%的总氮去除率。从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检测到丰富的反硝化细菌以及少量厌氧氨氧化菌。经历驯化后,MABR在286 d内对航天生活废水中碳、氮保持了较高的去除率,从而初步验证了该工艺应用于载人航天生活废水处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BR 星球基地生活废水 生物脱氮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36
19
作者 周抗寒 傅岚 +1 位作者 韩永强 李俊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66-572,共7页
环控生保系统 (ECLSS) ,是载人航天器最具载人航天特征的一个重要系统 ,是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本文介绍了构成再生生保系统氧、水闭路的主要技术 ,比较、分析了各技术的优劣 ,指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空间站 再生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CFD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付仕明 徐小平 +1 位作者 李劲东 潘增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间通风对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散流器的送风方向对流速的分布影响很大,45度进风方式的流速分布明显优于30度的进风方式;(2)推荐的三种散流器布置方式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流速分布,关键是能否根据不同的空气流量提供合适的散流器出口速度;(3)设计合理的舱间通风能够改善舱内空气流速的分布;(4)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该型空间站通风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CFD 通风系统 温湿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