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5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的环境效应——基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视角
1
作者 热孜燕·瓦卡斯 刘恒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5,共5页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减污降碳协...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崭新视角,在构建流通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省级层面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环境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数字化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碳减排和PM2.5浓度下降,同时有助于提升区域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分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在中部地区的减污降碳效应更加突出。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区域流通业发展规模的扩张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趋于强化。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同时存在空间溢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 数字化发展 环境效应 减污降碳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效应——基于贸易隐含碳视角
2
作者 杨来科 刘荣洋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制。结果显示:(1)“一带一路”倡议拉动的出口扩张会使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2)在影响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3)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以及邻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更为显著。(4)三重差分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前期阶段,倡议对部分重点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促进效应要大于一般行业。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绿色转型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降低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出口贸易隐含碳 双重差分模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塑料颗粒的形成及对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珍明 肖进男 靳芙蓉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
【目的】探讨粒径小于1μm的纳米塑料颗粒在环境中引发的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对纳米塑料颗粒与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毒性机制进行系统概述;总结纳米塑料颗粒的来源、形成途径,对动、植物等造成的危害,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目的】探讨粒径小于1μm的纳米塑料颗粒在环境中引发的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对纳米塑料颗粒与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毒性机制进行系统概述;总结纳米塑料颗粒的来源、形成途径,对动、植物等造成的危害,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结论与展望】对纳米塑料颗粒的行为效应研究主要聚焦于海洋,而对淡水、土壤和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纳米塑料颗粒污染研究较少;纳米塑料颗粒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应加强对纳米塑料颗粒的精准识别,尤其是对老化产物的分析与精准检测及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颗粒 环境效应 毒性机制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效应视角的储能经济性研究
4
作者 刘兴举 田思源 +2 位作者 丁光旭 甘恒玉 寇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了探究储能的环境效益、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通过将储能纳入绿证市场和碳市场,提出了储能参与绿证市场和碳市场的计量方法,建立了基于环境效应视角的储能经济效益模型。结合中国各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对储能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了探究储能的环境效益、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通过将储能纳入绿证市场和碳市场,提出了储能参与绿证市场和碳市场的计量方法,建立了基于环境效应视角的储能经济效益模型。结合中国各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对储能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能纳入绿证和碳市场后,可以提高储能的经济性,但整体效果有限,且与电化学储能相比,现阶段抽水蓄能经济性更优。从储能类型来看,抽水蓄能参与绿证市场较优,电化学储能参与碳市场较优;从区域电网来看,华北、东北、西北电网区域的储能参与碳市场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经济性 环境效应 抽水蓄能 电化学储能 绿证市场 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水泥路面共振破碎技术的施工环境效应研究
5
作者 朱晓辉 刘扬霖 +1 位作者 刘成 周海生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193-197,215,共6页
共振破碎技术作为面向旧路面改造加铺的处治技术,将旧混凝土板块充分破碎形成紧密嵌挤、具有较高承载力的共振破碎层。但共振破碎技术的环境效应尚不明确。以上海和赣州多条由共振破碎技术改建加铺的旧混凝土路面为依托,对共振破碎施工... 共振破碎技术作为面向旧路面改造加铺的处治技术,将旧混凝土板块充分破碎形成紧密嵌挤、具有较高承载力的共振破碎层。但共振破碎技术的环境效应尚不明确。以上海和赣州多条由共振破碎技术改建加铺的旧混凝土路面为依托,对共振破碎施工的振动、噪声等环境效应进行研究,明晰其分布特征与衰减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在距离振源0~5 m范围内共振破碎造成的环境振动的影响达到最大,距离振源15 m外时环境振动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共振破碎施工噪声源20 m范围内,环境噪声达到100 dB以上,会对人体听力造成严重损伤;在100 m范围内,噪声值达到85 dB以上,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100 m外为昼间环境噪声可接受范围;300 m外为夜间环境噪声的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共振破碎技术 环境效应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推理的战场环境效应综合评估
6
作者 刘靖旭 于茹 蒋秉川 《军事运筹与评估》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战场环境效应分析是作战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联合多域作战中战场环境影响的复杂性,提出了以杀伤链为引导、以作战效能为准则的战场环境效应综合评估框架和效应评估基础模型;针对战场环境参数类型的多样性、评估信息的不确定性,提出了... 战场环境效应分析是作战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联合多域作战中战场环境影响的复杂性,提出了以杀伤链为引导、以作战效能为准则的战场环境效应综合评估框架和效应评估基础模型;针对战场环境参数类型的多样性、评估信息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战场环境效应评估方法。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环境效应 证据推理 杀伤链 作战效能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复杂环境效应加速试验设计及评估方法
7
作者 赵朋飞 李昊 +2 位作者 刘艳 王增凯 张生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36-44,共9页
目的指导复合材料在复杂湿热环境下环境适应性摸底与评价试验的开展,分析评估复合材料在复杂综合应力下的激活能参数。方法分析装备全寿命周期复杂自然环境剖面及各环境因素影响效应,确定复合材料各工作阶段敏感应力类型及条件,基于应... 目的指导复合材料在复杂湿热环境下环境适应性摸底与评价试验的开展,分析评估复合材料在复杂综合应力下的激活能参数。方法分析装备全寿命周期复杂自然环境剖面及各环境因素影响效应,确定复合材料各工作阶段敏感应力类型及条件,基于应力加速模型及累积损伤等原理,制定复合材料复杂环境效应综合加速试验剖面。构建复合材料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相应参数估计方法。开展复合材料加速试验,并基于实测数据开展复合材料性能退化建模与评估。结果分析了复合材料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效应,明确了各工作阶段敏感应力主要有温度、湿度、太阳辐照、温度交变、振动以及冲击等。依据实际环境数据,设计并开展了3组不同湿热条件(80℃/75%RH、80℃/85%RH、80℃/95%RH)的综合试验,收集得到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拉剪强度、径向弯曲强度以及纬向弯曲强度等4种性能指标的试验数据。试验数据表明,拉剪强度(最大相对退化速率为0.1773/循环)、径向弯曲强度(最大相对退化速率为0.1292/循环)以及纬向弯曲强度(最大相对退化速率为0.2610/循环)等性能参数可用于产品退化建模与评估。通过参数估计,进一步确定了退化速率与湿热应力的关系,并针对当前试验提供了改进依据。结论复杂环境效应综合加速试验对装备复合材料产品经历复杂环境条件的模拟效果和加速效果较好,试验可实施性较强。提出的改进广义Eyring模型可涵盖温度应力与湿热应力的加速效应,并综合考虑多种应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少量组合试验便可量化评估激活能等参数。所建模型指出当前基于激活能参考值(Ea=0.7eV)试验方案可由不同温度应力的综合试验数据进一步修正与优化,且所提试验与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大部分树脂基复合材料产品,并可依据需要推广至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试验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杂环境效应 试验设计 加速试验 湿热应力 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双向FDI的环境效应——《中国双向FDI的环境效应研究》书评
8
作者 朱英明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8期50-52,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FDI和OFDI都发展迅速,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中国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提升。与此同时,双向FDI也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把环境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和结构经济学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FDI和OFDI都发展迅速,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中国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提升。与此同时,双向FDI也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把环境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和结构经济学理论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合在一起,拓展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著作首先指出了中国双向FDI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其次,实证分析了双向FDI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OFDI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环境效应动力机制与作用路径的文献综述
9
作者 王会艳 王雪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总体居于中低端,正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困境,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规模扩张为辅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在此背景下,引导制造业和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构建绿色可持续发... 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总体居于中低端,正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困境,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规模扩张为辅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在此背景下,引导制造业和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新型产业形态,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探索。文章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环境效应角度,对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的概念演化、动力机制以及作用路径等问题进行综述,并从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角度提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环境效应 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型沉水植物对溶解氧影响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华歆 殷春雨 +4 位作者 杨国梁 蔡颖 黄晓龙 李宽意 关保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研究选用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分别代表底层型、冠层少根型和冠层多根型沉水植物,通过中宇宙实验,探索不同功能型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水柱和沉积物中溶解氧... 研究选用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分别代表底层型、冠层少根型和冠层多根型沉水植物,通过中宇宙实验,探索不同功能型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水柱和沉积物中溶解氧(DO)浓度及其相关指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水柱DO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空白组水柱DO浓度显著低于植物处理组,且空白组水柱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降低程度最少;黑藻组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净增长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和水柱DO浓度最大,能够有效降低水柱TP和TN浓度;穗花狐尾藻组株高最高,提升水柱DO浓度显著高于刺苦草,水柱TP降低程度最大;刺苦草组比根长、单株总根长和根冠比最大,提升沉积物深度6 cm以内的DO效果最好,沉积物铁含量最高,沉积物总氮(TN)、总碳(TC)含量和间隙水总溶解性磷(TDP)浓度最低。在修复富营养湖泊过程中,可根据水和沉积物缺氧状况,合理配置底层型和冠层型沉水植物,构建释氧能力较强的群落,从沉积物表层到水柱上层均为湖泊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更加有利于清水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型 沉水植物 溶解氧 环境效应 植冠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态战场环境效应评估
11
作者 刘靖旭 于茹 蒋秉川 《军事运筹与评估》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针对联合作战指挥决策对动态战场环境效应评估的需求,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战场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在分析战场环境效应动态变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架构,并应用于海战场环境对舰载直升机的影响效应评估和天基信... 针对联合作战指挥决策对动态战场环境效应评估的需求,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战场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在分析战场环境效应动态变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架构,并应用于海战场环境对舰载直升机的影响效应评估和天基信息系统支援装备体系作战条件下的战场环境效应评估,评估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为作战时间、空间和武器装备等的选择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环境效应 贝叶斯网络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的氟及其环境效应与污染治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宇琦 徐惠风 +2 位作者 文波龙 路鑫雨 罗那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氟是自然界中固有元素,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并且在化工、医疗、农业等领域中用于制成新型材料以改善人类生活。然而大量非自然衍生出的氟化物进入环境中,导致环境及生物体氟过量,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 氟是自然界中固有元素,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并且在化工、医疗、农业等领域中用于制成新型材料以改善人类生活。然而大量非自然衍生出的氟化物进入环境中,导致环境及生物体氟过量,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整理分析了氟在环境中的分布、来源以及不同环境介质中氟的赋存形态和生物、非生物影响因素,并且对其在土壤-水-植物中迁移转化过程、吸附解吸规律以及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进一步深入开展氟环境行为、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氟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过程调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环境效应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13
作者 廖成松 贾瑞琴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农牧交错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氮循环作为土壤物质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氮素作为重要的养分来源,投入到农牧业中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满足人类对食物、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区域性... 农牧交错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氮循环作为土壤物质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氮素作为重要的养分来源,投入到农牧业中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满足人类对食物、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区域性氮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不同区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的有关分析,在明确不同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氮素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北方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不同区域 氮素流动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细颗粒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环境效应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民 邱静 +3 位作者 陈志和 洪昌红 李旻 区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威胁已不容忽视,由于水环境与水动力条件改变,大量微塑料随水流迁移至河口会与细颗粒泥沙相遇碰撞而发生异质聚集,显著改变各自输移行为,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归趋,并对环境中其他要素产生影响...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威胁已不容忽视,由于水环境与水动力条件改变,大量微塑料随水流迁移至河口会与细颗粒泥沙相遇碰撞而发生异质聚集,显著改变各自输移行为,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归趋,并对环境中其他要素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梳理并明晰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驱动因素、聚集输移特征与机理及其环境效应,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并总结河口细颗粒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驱动因素及其环境效应,充实了泥沙及其聚集物的环境效应理论,拓展延伸理论研究维度,从宏观、介观、微观层面提出了异质聚集环境效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有助于丰富与深化环境泥沙及其环境效应的理论体系,可为强化河口水环境治理技术、提升水污染防控水平和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细颗粒泥沙 微塑料 异质聚集 环境效应 重金属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施工环境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佳锦 马俊杰 +2 位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静钻根植桩采用先钻孔注浆后植桩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桩施工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问题。然而,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和注浆过程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文章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的钻... 静钻根植桩采用先钻孔注浆后植桩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桩施工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问题。然而,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和注浆过程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文章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注浆搅拌和植桩阶段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进行研究。静钻根植桩施工前在钻孔周围土体中埋设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测斜管,分别测试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中水平土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会对周围土体造成一定扰动,而施工完成后周围土体中的水平土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迅速恢复;当水平距离达到4D(D为钻孔直径)时,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基本不会对土体产生影响;试验结果可以为静钻根植桩在地铁周围等施工位移控制敏感区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环境效应 水平土压力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土体水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中心城区典型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曾穗平 +1 位作者 倪丽丽 曾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1236,共9页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之间的夏季地表温度差异显著,低层高密度区地表温度均值最高,高层低密度区最低;②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对夏季地表温度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各建筑形态因素对夏季地表温度影响方向一致,但重要性存在差异。因此,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应关注城市形态模式和建筑形态,提出因地制宜的建筑形态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原型 建筑形态 地表温度 环境效应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天津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材料固化镉铅镍污染土的环境效应及失稳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敏 张然然 田冰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10,共9页
固化污染土的环境效应是废土二次应用过程中需研究的工程问题。以镉、铅、镍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化率指标初筛适宜固化材料配比,模拟干湿循环、长期浸水、高温、冻融循环环境,以浸出毒性指标评价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固化后土体... 固化污染土的环境效应是废土二次应用过程中需研究的工程问题。以镉、铅、镍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化率指标初筛适宜固化材料配比,模拟干湿循环、长期浸水、高温、冻融循环环境,以浸出毒性指标评价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固化后土体的环境效应,并结合微观形态及重金属形态分析,评价失稳机制。结果表明:无机材料可将土中重金属的固化率提高至90%以上,8%的石灰适用于镉污染土的固化,32%+8%的水泥+粉煤灰适用于铅及镍污染土的固化。水环境(干湿、浸水)条件下固化污染土均不存在环境风险,其浸出毒性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的限值;但无机材料固化污染土对温度(高温、冻融)敏感,特别是水泥、水泥+粉煤灰固化污染土,在温度超过70℃时的浸出毒性超过标准中限值,在冻融循环5~7次时接近标准限值。高温会促使重金属赋存形态从稳定态向非稳定态转化,冻融循环会破坏重金属-固化产物体系的结构。无机材料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应用需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 固化污染土 固化配比 环境效应 失稳机制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水体热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清源 邓睿 +1 位作者 汤伟宏 张用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水体作为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敏感因子,对缓解热环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1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与热环境指数数据,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将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相结合,利用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地表重要覆被对水体降温能力的... 水体作为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敏感因子,对缓解热环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1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与热环境指数数据,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将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相结合,利用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地表重要覆被对水体降温能力的影响以及水体对热环境效应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表明:①水体相比裸地、植被、建成区覆被类型,其热环境指数处于最低水平,与热环境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且单位水体比单位植被降温作用更强;②水体与植被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随着植被比例增加,水体的降温效果越差;在非城市用地中,植被的降温效果最好,随着城市发展密度的增加,水体的降温效果也逐渐增强,超越植被调节热环境的能力;③水体自身热环境与水体形状指数无关,与面积、长度、宽度、深度因素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面积、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增加,降温效果有所提升;④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大,水体的降温效果逐渐下降,河流的最佳降温范围为200 m左右,水塘和水库的有效降温范围在300 m左右。为促进城市热环境的改善,未来应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空间增加绿化、加强水体循环等机制来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实现城市生态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植被 环境效应 降温机制 重庆市主城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压水堆栅元均匀化环境效应修正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天涯 罗琦 +7 位作者 姚栋 何彩云 柴晓明 蔡云 张斌 张宏博 廖鸿宽 段永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5-2254,共10页
传统的单组件全反射边界条件无法考虑燃料组件在实际反应堆中的真实环境,真实堆芯中不同燃料组件之间的中子射流及能谱干涉等环境效应对栅元均匀化常数有较大影响。为处理栅元均匀化的环境效应,提升高保真数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本文... 传统的单组件全反射边界条件无法考虑燃料组件在实际反应堆中的真实环境,真实堆芯中不同燃料组件之间的中子射流及能谱干涉等环境效应对栅元均匀化常数有较大影响。为处理栅元均匀化的环境效应,提升高保真数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本文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对多组件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组件划分的Colorset全组件模型来考虑环境效应;通过对机器学习模型特征量的敏感性研究,确定了以栅元材料、位置、周围组件信息及能谱及泄漏相关信息的特征量组合,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栅元均匀化环境效应修正方法,并在“华龙一号”堆芯问题上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华龙一号”堆芯问题,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反应性及栅元功率分布的计算精度。因此,本文建立的栅元均匀化环境效应修正方法能用于压水堆栅元均匀化环境效应修正,提高其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元均匀化 环境效应修正 机器学习 压水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胶体磷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朱雪骐 王小春 +3 位作者 辛鸿娟 周苏丹 刘春龙 梁新强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胶体是磷素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土壤胶体磷对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其活化迁移对土壤、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土壤胶体磷的分类、分离和分析技术。重点阐述了土壤胶体磷活化、土壤基础理化性... 胶体是磷素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土壤胶体磷对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其活化迁移对土壤、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土壤胶体磷的分类、分离和分析技术。重点阐述了土壤胶体磷活化、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矿物组成、其他胶体元素、土壤孔隙结构、pH、氧化还原电位)、肥料及土壤改良剂应用对土壤胶体磷环境效应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土壤胶体磷流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及展望,以期为后续胶体磷研究和胶体磷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磷 分离和分析技术 土壤性质 改良剂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