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农业的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标 王晓蓉 丁竹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常规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其基本原则 ,近 10 a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与常规农业相比 ,有机农业的环境破坏风险较低。介绍了... 常规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其基本原则 ,近 10 a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与常规农业相比 ,有机农业的环境破坏风险较低。介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 ,并就有机农业可能影响到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益评估 有机农业 环境 土壤环境 大气环境 生物多样性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小平 孙贵尚 王联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环境效益评估 三峡库区 水库区 防治工程 专项资金 治理工程 治理项目 崩滑体 工程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SMOKE-CMAQ模型的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怀成 白浩强 +5 位作者 许宏宇 孙晓艳 夏志勇 陈妍君 王兆军 张桂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9-1175,共7页
为评估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后的环境效益,以2018年为基准年,采用WRF-SMOKE-CMAQ模型模拟计算了2019—2021年济南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后各项污染物改善率,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时段和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改善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清洁取暖改... 为评估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后的环境效益,以2018年为基准年,采用WRF-SMOKE-CMAQ模型模拟计算了2019—2021年济南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后各项污染物改善率,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时段和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改善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后各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CO、SO_(2)和细颗粒物(PM_(2.5))基准年改善率(模拟的污染物浓度相对于基准年同时段的改善率)较大,主要与散煤燃烧CO、SO_(2)和PM_(2.5)的排放因子较大有关,2020年年均改善率(模拟的污染物浓度相对于去年同时段的改善率)最大,主要与污染物的减排量最多有关;各污染物改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清洁取暖改造户数较多的区县污染物年均改善率较高;各污染物在空气严重污染时段基准年改善率均最大,重度污染时段次之,并且在不利气象条件时基准年改善率也最大,说明清洁取暖改造对冬季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高污染物浓度起到明显的削峰作用,可为济南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SMOKE-CMAQ模型 清洁取暖 环境效益评估 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思军 宋兵魁 《海河水利》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2010年以来,天津市投资2.8亿元,实施了近4年的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对库区水体、水库周边及上游黎河支流开展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经对近期治理工程进行科学环境效益评估,显示该工程的实施有... 2010年以来,天津市投资2.8亿元,实施了近4年的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对库区水体、水库周边及上游黎河支流开展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经对近期治理工程进行科学环境效益评估,显示该工程的实施有效消减了库周和上游污染;库周污染物入库量和相应入库比例明显下降,库周污染物年均入库量TN、TP较工程实施前分别下降41%、15%。工程实施促进了水库管理水平的提升,工程建设和治理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保护 环境效益评估 近期治理工程 于桥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雨水工程环境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凌文翠 范玉梅 +1 位作者 孙长虹 刘桂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4-1308,1315,共6页
以COD为例,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预测了北京市农村居民区雨水径流污染物排放负荷,研究了降雨强度和不同季节对雨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COD浓度峰值出现越早,排放负荷越大。在前期干旱日为30 d、降雨历时为120 min... 以COD为例,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预测了北京市农村居民区雨水径流污染物排放负荷,研究了降雨强度和不同季节对雨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COD浓度峰值出现越早,排放负荷越大。在前期干旱日为30 d、降雨历时为120 min时,降雨重现期由0.5 a增加至5.0 a,COD排放负荷增加了29.5%。分别采用前期干旱日2 d、降雨重现期5.0 a和前期干旱日30 d、降雨重现期0.5 a两种情景代表典型的夏季、春秋季降雨进行预测发现,春秋季降雨的COD浓度峰值和排放负荷均远大于夏季。COD浓度峰值夏季为44 mg/L,而春秋季则达到了183 mg/L;降雨历时120 min时,春秋季降雨COD排放负荷为42.7 kg,是夏季的1.9倍。以人工湿地为例,考虑生活污水排放和流域水质控制目标,建立了雨污合流制下的雨水工程环境效益评估方法,并预测了人工湿地对雨污合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研究证明,相比夏季,人工湿地在春秋季可以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人工湿地联合调蓄池,在典型的春秋季降雨中的COD削减量为18.4 kg,而夏季仅为3.6 kg。建议北京地区居民区雨水工程根据不同季节采用更适宜的运行方式,提高雨水工程的处理效率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工程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雨水污染负荷预测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
6
作者 杨惠君 张敏 刘冰 《工程建设》 2015年第3期59-62,共4页
对掺加了粉煤灰的不同配合比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做了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0 MPa以上,低强度普通混凝土可以用再生碎砖混凝土来代替。同时对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分析,分析... 对掺加了粉煤灰的不同配合比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做了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0 MPa以上,低强度普通混凝土可以用再生碎砖混凝土来代替。同时对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分析,分析得出其生产成本与C10的普通混凝土基本持平,且它对建筑能源循环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再生碎砖混凝土 抗压强度 经济成本分析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耕作体系环境效益评估
7
《中国环境管理》 2017年第6期8-8,共1页
由于诸如基因改良、消费市场对接、完善生产出口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巴西东部热带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正在经历一场生态变革:耕作体系正逐步向着化肥集约化使用、精耕细作和基因改良杂交高产品种生产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耕作体系 环境效益评估 巴西 玉米生产 基因改良 半干旱地区 消费市场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生产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效益评估
8
作者 李瑞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9期46-48,共3页
煤化工生产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策略。通过将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还能够带来环境效益。对... 煤化工生产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策略。通过将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还能够带来环境效益。对于煤化工行业而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环境效益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可为决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生产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预测与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蒋有绪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6-24,共9页
本文在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估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完成后一个时期的环境效益预测提出了预测和评估的内容、效益指标和方法供讨论,以期逐步实行对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预测及评估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关键词 环境预测 环境效益评估 林业建设
原文传递
关于建立项目后评估体系的构想
10
作者 杨韫韬 《陕西建筑》 2012年第9期4-5,共2页
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对已完成项目的最终实现情况,以及项目的前评估(即通常所说的可行性研究)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这项工作不同于项目前评估,它是在项目完成一段... 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对已完成项目的最终实现情况,以及项目的前评估(即通常所说的可行性研究)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这项工作不同于项目前评估,它是在项目完成一段时间后才开展完成,对于已完成项目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学习和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未来项目决策的准确性以及项目的预测和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在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运作日益透明,项目的运作水平越来越成为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建立项目后评估体系,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策略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评估 经济效益评估 社会效益评估 环境效益评估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视角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实践研究
11
作者 罗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黄土高原等地正面临全球性的环境挑战——水土流失问题,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篇深入分析了生态修复对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植被复苏、土壤改善以及工程控制等策略的应用,实际操作案例证明,采取比如种植... 黄土高原等地正面临全球性的环境挑战——水土流失问题,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篇深入分析了生态修复对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植被复苏、土壤改善以及工程控制等策略的应用,实际操作案例证明,采取比如种植五角枫等手段,能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现象,同时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并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提供助力,通过科学规划和不断的管理,生态修复技术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收益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治理 植被恢复 小流域综合治理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视域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12
作者 徐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环保视域中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是关键。本次研究先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可能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然后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各种修复方法,如生物与联合修复技术,其特点与适用性。通过对不同... 环保视域中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是关键。本次研究先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可能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然后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各种修复方法,如生物与联合修复技术,其特点与适用性。通过对不同修复技术效果及局限性进行比较分析,该研究目的是为有效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随着诸如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这样的新技术的进步,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我们仍然需要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修复技术 纳米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煤矿节能环保水循环利用体系构建
13
作者 杨学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188-191,共4页
以全球化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为时代背景,以探索建设现代化煤矿节能环保水循环利用体系为目标,为了迎接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通过系统工程的角度,对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的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优化,能耗... 以全球化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为时代背景,以探索建设现代化煤矿节能环保水循环利用体系为目标,为了迎接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通过系统工程的角度,对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的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优化,能耗下降比例的实现,环境效益的评价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认可度的提高等关键技术和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以贺兰山地区某矿为例,论证该水循环利用体系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认可度等实际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现代化煤矿水循环利用体系对推动煤炭行业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同时面临技术更新成本,法规限制及环境变化的挑战。为此,建议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系统适应性,以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绿色转型 水循环利用体系 资源回收率 废水处理技术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尘污染防治理论初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帅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针对扬尘污染问题,进行了扬尘污染防治理论探讨,明确了扬尘的概念和特点;提出相对起尘量的概念,定量地分析了城市不同类型下垫面对扬尘污染的影响;建立了城市下垫面生态等级的划分方法;提出通过提高生态域等级及制定道路积尘量限定标准... 针对扬尘污染问题,进行了扬尘污染防治理论探讨,明确了扬尘的概念和特点;提出相对起尘量的概念,定量地分析了城市不同类型下垫面对扬尘污染的影响;建立了城市下垫面生态等级的划分方法;提出通过提高生态域等级及制定道路积尘量限定标准这两类措施来治理扬尘污染;建立了这两类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环境效益评估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 相对起尘量 生态域等级 道路积尘量限定标准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蓝海 电动汽车电池的梯次回收应用场景
15
作者 陈夏 庄弘 《资源再生》 2019年第1期39-41,共3页
什么是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评估?动力电池的第二次生命将应用于哪些场景?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今年年初国家7部门就曾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与《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什么是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评估?动力电池的第二次生命将应用于哪些场景?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今年年初国家7部门就曾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与《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废旧动力蓄电池市场化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利用管理 电动汽车电池 场景 应用 动力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 全生命周期 环境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Eco-efficiency and Effect on Environment of Remanufacturing A Case Study of CNC-remanufacturing for Used Machining Tools
16
作者 HU Zhong-xiang SHI Xiao-jun SHI Lei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5期34-36,共3页
A case of remanufacturing used lathes via CNC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whos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rem... A case of remanufacturing used lathes via CNC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whos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remarkable, which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remanufacturing design, more than 90% materials in used lathes are reused. Finally, the causes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remanufacturing machine tools are put forward. The remanufacturing design metho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presented are helpful for other equipment remanufa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ANUFACTURING CNC Machine Too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Hita City Biomass Recycle Center" 被引量:1
17
作者 Takanobu Hamasak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5年第8期426-433,共8页
Many biomass recycling facilit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Japan, but its environmental efficiencies have been studied little. MIC has stated that these facilities do not work as well as expected. The environmental an... Many biomass recycling facilit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Japan, but its environmental efficiencies have been studied little. MIC has stated that these facilities do not work as well as expected.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ies ofa biomass recycling center (representative of other recycling facilities) in Hita city are assessed here. The center was built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waste needing to be disposed of, and is unusual in that it generates electricity using the methane produced. Electricity produced from biomass sells at a higher price than electricity sold by electricity companies in Japan, and this strongly affects the recycling center operation.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the recycling center was assessed using a lifecycle assessment method,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was assessed from the amount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and the running costs. As the result, it was clear that the recycling center emits about 20%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that were previously emitted. Treating biomass at the recycling center costs 1,356 yen per ton of biomass throughout the year. In conclusion, the recycling center decreases th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Hita city. The cost of decreas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 about 1,400 yen per ton of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cycle assessment greenhouse gas methane fermentation apparat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on Example of the Power Plants in Poland
18
作者 Maciei Dzikuc Maria Dzikuc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12期846-852,共7页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electricity produced on the environment. To determine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s and benefits the LCA technique is used, metho...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electricity produced on the environment. To determine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s and benefits the LCA technique is used, methodologically based on ISO 14040 series. In addition, the usefulness of this method to assess the energy sector has been shown. To evaluate the process, SimaPro software and the method of Eco Indicator 99 were used, which allows to get the results of the burden and benefit with taking into account three categories of damages: ecosystem quality, human health, and raw material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mpact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 coal power plants.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to the directions of the Polish energy sector and pointed to the need to determine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energy. A detailed analysis by the method of LCA is made to compar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the Lagisza Power Plant and Turdw Power Plant. It is poin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btained. Moreover, the causes of the reporte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re discussed. Measures are identified which will help to reduce in the future the impact of the electricity produced on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sector ECOLOGY ECONOMY environmental impact CO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passenger car electrification based on Beijing driving patterns 被引量:4
19
作者 WANG He Wu ZHANG Xiao Bin OUYANG Ming G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59-668,共10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ithin the whole life cycle shifting from traditional gasoline vehicles to electrified advanced vehicles under regional real-world driving behaviors. The adva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ithin the whole life cycle shifting from traditional gasoline vehicles to electrified advanced vehicles under regional real-world driving behaviors. The advance vehicles focus on family passenger cars and includ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s),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PHEVs),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The GREET (greenhouse gases, regulated 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in transportation) model is adopted with regional circumstances modifications, especially the UF (utility factors) of PHEV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fied vehicles offer great benefits concerning energy consumption,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as well as urban Particulate Matter 2,5 (PMz.s) emission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gasoline vehicles, the life-cycle total energy reduction for advance vehicles is 51% to 57%.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on energy reduction among the HEVs, PHEVs and BEVs, with the energy mix shifting from petroleum to coal for the stronger electrification. The reductions of GHG emissions are 57% for HEV, 54% to 48% for PHEVs with 10 miles to 40 miles CD range, and 40% for BEV. The life-cycle and local PM2.5 emissions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The life-cycle PM2.5 emissions increase with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and reach a maximum for the BEV which are 5%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vehicle (CV). However, electric vehicles can shift PM2.5 emissions from vehicle operation to upstream operations and help mitigate PM2.5 emissions in urban areas. The local emissions of PHEVs and BEVs can be reduced by 37% to 81% and 100% compared with 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vehi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M2.5 emissions Beijing driving patter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