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
30
1
作者
赵敏
申恒青
+7 位作者
陈天舒
李吉东
孙忠泉
纪元元
薛丽坤
李红
王文兴
尚凡一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1361,共11页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城市东营市夏季环境空气臭氧(O_(3))污染成因,利用2021年6月东营市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与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特征与O_(3)生成敏感性机制,并开展了前体物减排效果评估.结果表明...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城市东营市夏季环境空气臭氧(O_(3))污染成因,利用2021年6月东营市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与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特征与O_(3)生成敏感性机制,并开展了前体物减排效果评估.结果表明:①2021年6月东营市O_(3)污染较严重,O_(3)污染天〔日最大8 h平均O_(3)浓度值(MDA8-O_(3))≥160μg/m^(3)〕占比达50.0%,MDA8-O_(3)、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浓度平均值较非污染天分别升高70.0%、10.4%和7.6%.②O_(3)污染天呈高温、低湿的特点,O_(3)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在污染天显著增强.③基于本地化的O_(3)生成潜势计算表明,与非污染天相比,污染天异戊二烯、乙烯和甲苯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分别增加了114.3%、68.6%和38.2%.④污染天O_(3)本地净生成速率明显升高.O_(3)生成处于VOCs-NO_(x)协同控制区,减少VOCs和NO_(x)排放均可有效降低O_(3)生成.研究显示,现阶段东营市应实施VOCs/NO_(x)协同减排比例大于或等于1∶1的减排策略,污染天(尤其是夜间)应加大NO_(x)及VOCs减排力度,减轻污染天温度升高及植物源排放增加等不可控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臭氧
臭氧
生成潜势
敏感性分析
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欧盟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红
柴发合
+2 位作者
张新民
王学中
薛志钢
《中国科技成果》
2010年第19期4-7,10,共5页
文章介绍了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框架指令第三分约指令中有关臭氧标准、臭氧评价与臭氧评价结果发布方式方面的规定,概括了欧盟臭氧评价体系的特征,并总结了其对中国建立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空气
中
臭氧
欧盟
评价体系
启示
原文传递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
17
3
作者
张英南
薛丽坤
+3 位作者
陈天舒
申恒青
李红
王文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_(3))协同防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梳理了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应用OBM解析O_(3)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及其他活性成分化学机制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在不断更新,使OBM由最初用于O_(3)生成机制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大气化学全过程分析工具,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OBM自身结构的局限性、我国尚未掌握OBM核心技术以及可利用的观测数据仍有限等原因制约了OBM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大气化学过程解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充分发挥OBM的优势;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OBM运行系统和大气化学机制;建立有代表性的区域监测网络为OBM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综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大气化学机制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
环境空气臭氧
二次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
30
1
作者
赵敏
申恒青
陈天舒
李吉东
孙忠泉
纪元元
薛丽坤
李红
王文兴
尚凡一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东营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1361,共11页
基金
东营市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示范研究(No.DQGG20212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9JQ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21M691921)。
文摘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城市东营市夏季环境空气臭氧(O_(3))污染成因,利用2021年6月东营市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与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特征与O_(3)生成敏感性机制,并开展了前体物减排效果评估.结果表明:①2021年6月东营市O_(3)污染较严重,O_(3)污染天〔日最大8 h平均O_(3)浓度值(MDA8-O_(3))≥160μg/m^(3)〕占比达50.0%,MDA8-O_(3)、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浓度平均值较非污染天分别升高70.0%、10.4%和7.6%.②O_(3)污染天呈高温、低湿的特点,O_(3)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在污染天显著增强.③基于本地化的O_(3)生成潜势计算表明,与非污染天相比,污染天异戊二烯、乙烯和甲苯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分别增加了114.3%、68.6%和38.2%.④污染天O_(3)本地净生成速率明显升高.O_(3)生成处于VOCs-NO_(x)协同控制区,减少VOCs和NO_(x)排放均可有效降低O_(3)生成.研究显示,现阶段东营市应实施VOCs/NO_(x)协同减排比例大于或等于1∶1的减排策略,污染天(尤其是夜间)应加大NO_(x)及VOCs减排力度,减轻污染天温度升高及植物源排放增加等不可控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空气臭氧
臭氧
生成潜势
敏感性分析
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
黄河三角洲
Keywords
ambient ozone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bservation Based Model(OBM)
Yellow River Delta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欧盟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红
柴发合
张新民
王学中
薛志钢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科技成果》
2010年第19期4-7,10,共5页
基金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改进和完善研究”(200709005)资助.
文摘
文章介绍了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框架指令第三分约指令中有关臭氧标准、臭氧评价与臭氧评价结果发布方式方面的规定,概括了欧盟臭氧评价体系的特征,并总结了其对中国建立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空气
中
臭氧
欧盟
评价体系
启示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
17
3
作者
张英南
薛丽坤
陈天舒
申恒青
李红
王文兴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92205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ZR2019JQ09)。
文摘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_(3))协同防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梳理了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应用OBM解析O_(3)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及其他活性成分化学机制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在不断更新,使OBM由最初用于O_(3)生成机制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大气化学全过程分析工具,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OBM自身结构的局限性、我国尚未掌握OBM核心技术以及可利用的观测数据仍有限等原因制约了OBM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大气化学过程解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充分发挥OBM的优势;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OBM运行系统和大气化学机制;建立有代表性的区域监测网络为OBM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综合数据支撑.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大气化学机制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
环境空气臭氧
二次气溶胶
Keywords
observation-based model(OBM)
atmospheric chemical mechanisms
regional complex air pollution
ambient ozone
secondary aerosol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赵敏
申恒青
陈天舒
李吉东
孙忠泉
纪元元
薛丽坤
李红
王文兴
尚凡一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欧盟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李红
柴发合
张新民
王学中
薛志钢
《中国科技成果》
2010
2
原文传递
3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张英南
薛丽坤
陈天舒
申恒青
李红
王文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