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巩膜环扎带术后重眼综合征1例
1
作者 周荣妹 夏韦艺 赵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19-23,共5页
33岁男性,因“右眼环扎带术后逐渐出现内下斜15年”就诊。视力:右眼-20.00 DS→0.1;左眼-22.00 DS/-2.0 DC×100°→0.2。双眼眼压Tn。眼位:右眼固定性内下斜视,内斜>45°,右眼低位10°。眼球运动:右眼外转、上转完... 33岁男性,因“右眼环扎带术后逐渐出现内下斜15年”就诊。视力:右眼-20.00 DS→0.1;左眼-22.00 DS/-2.0 DC×100°→0.2。双眼眼压Tn。眼位:右眼固定性内下斜视,内斜>45°,右眼低位10°。眼球运动:右眼外转、上转完全受限。裂隙灯检查:右眼颞上方角膜透明,眼内结构窥不入;左眼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余无殊。眼眶CT显示右侧眼球下内转位,上直肌(SR)内移,外直肌(LR)下移,左侧眼球内转位,双眼高度近视表现。该患者右眼重眼综合征、右眼环扎带术后诊断明确,请眼底组专家评估其视网膜情况,拟行右眼环扎带取出联合右眼改良Yokoyama手术。但进行Yokoyama手术时发现患者LR前段及SR后段与巩膜严重粘连,遂调整手术方案为右眼内直肌(MR)后徙12 mm联合上直肌转位术(SRT)联合LR-SR联结术。术后1.5个月仍残留内斜10°,遂行左眼斜视手术:左MR后徙5 mm联合LR截除7 mm。左眼斜视术后随访3个月,眼位正,右眼外转及上转明显改善,未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讨论体会:对于环扎带术后出现的斜视,环扎带是否取出需权衡利弊,一旦取出,需密切随访视网膜情况;Yokoyama术中,发现眼外肌粘连严重时,需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此病例SRT联合SR-LR联结术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环扎带取出 重眼综合征 斜视矫正术 眼外肌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妊娠期环扎带宫颈环扎术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恩兰 刘玉环 +5 位作者 黄晓武 郑杰 于丹 马宁 李云飞 曲静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0-25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妊娠期环扎带宫颈环扎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例1患者因发现宫颈松弛,于妊娠21周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妊娠23周因难免流产行第2次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失败,于非妊娠期行环扎带宫颈环扎术。例2患者因宫颈功能不全中期妊娠流产5... 目的:探讨非妊娠期环扎带宫颈环扎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例1患者因发现宫颈松弛,于妊娠21周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妊娠23周因难免流产行第2次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失败,于非妊娠期行环扎带宫颈环扎术。例2患者因宫颈功能不全中期妊娠流产5次,于非妊娠期行腹腔镜环扎带宫颈环扎术。手术经过均顺利。结果:例1于术后1年零3个月,妊娠35+6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一女婴,体质量2 900 g。例2术后经过平顺,月经正常,术后1年未妊娠,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后通液2次,均不通畅。结论:非妊娠期环扎带开腹或腹腔镜宫颈环扎术可作为有妊娠中期流产病史、经阴道环扎失败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功能不全 流产 自然 宫颈 环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2.5mm环扎带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佩菲 李青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0-261,共2页
我们报告一种适用于无晶体眼,锯齿缘裂孔和不易找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在眼球4个象限的巩膜面各做1个达1/2巩膜厚度2~3mm宽的巩膜攀,用2.5mm硅胶带穿过4个象限的巩膜攀及4条直肌进行环扎术,使环礼带位十最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的... 我们报告一种适用于无晶体眼,锯齿缘裂孔和不易找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在眼球4个象限的巩膜面各做1个达1/2巩膜厚度2~3mm宽的巩膜攀,用2.5mm硅胶带穿过4个象限的巩膜攀及4条直肌进行环扎术,使环礼带位十最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的玻璃体基底部后缘,并介绍了手术适应症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环扎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体会
4
作者 李素平 陈娜 +3 位作者 李洁 刘媛 张月玲 顾朝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2期124-124,共1页
目的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是适合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方法利用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6例33只眼,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所有患儿疗效满意。结论硅胶... 目的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是适合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方法利用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6例33只眼,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所有患儿疗效满意。结论硅胶环扎带行额肌悬吊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且硅胶环扎带有一定弹性瞬目较自然,睑裂闭合好,效果满意。是一种适合矫正婴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环扎带 婴幼儿 重度 先天性上睑下先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中期腹腔镜拆除极简式宫颈环扎带5例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宝 池余刚 +2 位作者 黄健容 申丽媛 黄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本文报道了5例中孕期在腹腔镜下拆除环扎带的病例,此5例患者均于孕前行“腹腔镜下极简式宫颈环扎术”,在拆除环扎带时的孕周分别是24+2、16+3、21+1、23+4、16周。除病例1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外,其余4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此4例... 本文报道了5例中孕期在腹腔镜下拆除环扎带的病例,此5例患者均于孕前行“腹腔镜下极简式宫颈环扎术”,在拆除环扎带时的孕周分别是24+2、16+3、21+1、23+4、16周。除病例1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外,其余4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此4例患者均仅将环扎带剪断,取出环扎带线结,并未拆除环扎带,术后胎儿经阴道顺利娩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妊娠中期 宫颈 中孕期 环扎带 简式 中转开腹 经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A超测量眼球前后径对环扎带长度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亚章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如何合理选择环扎带长度 ,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4 0例 (40只眼 )无或轻度屈光不正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用国产 (无锡 )眼科 A超进行眼球前后径测定 ,然后推算眼球赤道周长 ,将其缩短 15 %作为环扎带基本长...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如何合理选择环扎带长度 ,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4 0例 (40只眼 )无或轻度屈光不正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用国产 (无锡 )眼科 A超进行眼球前后径测定 ,然后推算眼球赤道周长 ,将其缩短 15 %作为环扎带基本长度。结果  4 0只眼进行巩膜环扎术 ,均未因环扎过松或过紧而发生并发症。结论  A超测量眼球前后径 ,对指导合理选择环扎带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A超 眼球前后径 环扎带长度 视网膜脱离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扎带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6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悦 王建军 刘娟 《交通医学》 2007年第1期87-87,共1页
目的:观察环扎带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环扎带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6例,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上睑弧度、双重睑成形及暴露性角膜炎发生情况。结果:6例术后睑高度均下降1~2mm,疗效I级4例,II级2例... 目的:观察环扎带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环扎带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6例,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上睑弧度、双重睑成形及暴露性角膜炎发生情况。结果:6例术后睑高度均下降1~2mm,疗效I级4例,II级2例。结论:环扎带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成功率高、手术简便、取材方便,术后效果稳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环扎带 额肌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扎带在泪小管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雷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197-197,共1页
目的探讨环扎带在泪小管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试将环扎带作为义管应用于32例泪道阻塞探通术后复发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2例泪道阻塞患者拔除置管后均通畅。结论环扎带的支撑作用明显降低泪道阻塞探通术后的复发率。
关键词 环扎带 泪道阻塞探通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环扎带排异反应分析
9
作者 曹爱华 周瑛 《医学动物防制》 2006年第1期77-77,共1页
李某,女,52岁。右眼视物不清3个月,门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不能矫正,左眼矫正视力为1.0,右眼玻璃体浑浊++,上方视网膜3至9点呈青灰色隆起,12点近赤道部视网膜有1/2PD大马蹄状破孔。于1996... 李某,女,52岁。右眼视物不清3个月,门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不能矫正,左眼矫正视力为1.0,右眼玻璃体浑浊++,上方视网膜3至9点呈青灰色隆起,12点近赤道部视网膜有1/2PD大马蹄状破孔。于1996年11月12日在我院行视网膜下放液,巩膜外电凝、垫压及环扎手术。术后10天出院,出院时矫正视力0.4,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1个月复诊,上眼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上转受限,给与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异反应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环扎带 矫正视力 硅胶 视网膜下放液 玻璃体浑浊 视网膜复位 球结膜充血 视物不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环扎带腹腔镜宫颈环扎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恩兰 刘玉环 +5 位作者 黄晓武 郑杰 于丹 马宁 李云飞 曲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2期3635-3637,共3页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经阴道或经腹施术均有较高的成功率,约81%~87%[1-2]。1998年Lesser等[3]尝试应用腹腔镜进行宫颈环扎术,至今全球已有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成功足月分娩49例,获活婴52例(3例为双胎)。
关键词 宫颈 腹腔镜 环扎带 孕前
原文传递
聚髌器固定与张力带加环扎固定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久海 裴小玲 郑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聚髌器固定与张力带加环扎固定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近5年收治的6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张力带加环... 目的:探究聚髌器固定与张力带加环扎固定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近5年收治的6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张力带加环扎固定,对照组患者实施聚髌器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范围(ROM)与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各项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Bostma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7 d及3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力带加环扎固定法在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中效果更好,因其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固定力,有效抵抗张应力和剪切力,防止骨折块的移位和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聚髌器固定 张力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震东 刘丹 +5 位作者 王以进 刘军 黄宰宇 王勇 张磊 应志豪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 6具 ,制成髌骨骨折模型 ,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 ,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 目的 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 6具 ,制成髌骨骨折模型 ,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 ,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完全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与克氏针张力带相当 ,能满足膝关节的强度 ,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要求。结论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 ,且能达到解剖复位 ,操作简便 ,固定牢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Pyrfbrd 钢丝加张力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术后环扎带前移并巩膜坏死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林 党光福 +1 位作者 戴虹 王洪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3,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环扎带 巩膜坏死 病例报告 术后 巩膜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环扎带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陈翼 高银 +4 位作者 高海明 刘世贵 付至江 陈靖文 刘宗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环扎带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Ⅲ~Ⅴ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环扎带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Ⅲ~Ⅴ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限切开复位PFNA联合环扎带固定39例(观察组),闭合复位后单纯PFNA固定3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Seinsheimer分型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1、3、5 d与术前血红蛋白的比值以及手术时间、患者术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及观察组环扎带周围骨质吸收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3、5 d与术前血红蛋白的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顺利愈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9,P=0.000);观察组无环扎带周围骨质吸收情况。观察组术后7 d及1、2、3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9,P=0.180)。结论与单纯PFNA固定相比,PFNA联合环扎带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后可获得即刻稳定性,满足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需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环扎带 内固定
原文传递
Cable-Ready钢缆系统与钢丝环扎张力带治疗粉碎型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俊 杨炎 +2 位作者 刘凌 王根林 杨惠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8期1268-1269,共2页
髌骨骨折为下肢常见的骨折,随着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粉碎型髌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为早期尽可能解剖复位,恢复膝关节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及力学强度,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早期功能锻炼,防... 髌骨骨折为下肢常见的骨折,随着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粉碎型髌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为早期尽可能解剖复位,恢复膝关节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及力学强度,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治疗粉碎型髌骨骨折的方法包括钢丝环扎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及聚髌器内固定术等。本文对Cable-Ready钢缆系统环扎张力带固定与钢丝环扎张力带固定二种内固定系统作一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张力 内固定系统 髌骨骨折 治疗原则 粉碎型 钢缆 张力固定法 早期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云龙 朱东波 +1 位作者 成欣 夏炎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配合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用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以及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8 例,男31 例,女17 例;年龄26~68 岁,平均43 岁.骨折分型,Ⅱ型骨折8 例,Ⅲa型26 例,... 目的 探讨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配合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用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以及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8 例,男31 例,女17 例;年龄26~68 岁,平均43 岁.骨折分型,Ⅱ型骨折8 例,Ⅲa型26 例,Ⅲb型13 例,Ⅲc型1 例,骨折块复位后用克氏针串接固定,钢丝编织后予环扎张力带固定.术后不用石膏固定,伤口不痛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术后均无感染、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无克氏针断裂.按陆裕朴疗效标准评定,优32 例,良16 例.结论 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骨折固定可靠,可以预防髌韧带的切割,保护髌骨的血供,降低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钢丝 张力 髌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丝线张力带加环扎法修复髌骨骨折82例
17
作者 雷文涛 杨宝根 +3 位作者 沈进稳 王卫 陈卫东 干军 《浙江预防医学》 2002年第4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粗丝绒张力 髌骨骨折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叶林根 汪伟 +1 位作者 俞光荣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5组,制成骨折模型,分别用5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20型测定5...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5组,制成骨折模型,分别用5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20型测定5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断端分离1.0mm为固定失败。结果5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满足1KN股四头肌收缩力,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与其它内固定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骨折断端稳定性,免除了二次手术之苦,扩大了手术内固定的适应范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髌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髌骨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线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ford钢丝环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震东 刘丹 +5 位作者 黄宰宇 王以进 王勇 张磊 应志豪 王圣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髌骨骨折模型,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目的]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髌骨骨折模型,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其强度和刚度相当于传统的8字形克氏针张力带,而且髌骨的应变、位移很小。临床应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05例,随访6~23个月,优良率达98%。[结论]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完全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且能达到解剖复位,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适应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治疗 髌骨骨折 钢丝张力 临床研究 钢丝加张力 分析及 克氏针张力 张力固定 生物力学特性 张力内固定 生物力学性能 早期功能锻炼 膝关节标本 临床治疗 骨折模型 对照比较 临床应用 解剖复位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艳宏 王亚男 +2 位作者 刘玉翠 梁珊 李伟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观察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妊娠15~18周分别进行宫颈内口双C环扎术及改良后Mc Donald法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手术... 目的 观察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妊娠15~18周分别进行宫颈内口双C环扎术及改良后Mc Donald法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足月妊娠18例(90%),早产1例(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9例(95%),新生儿体质量(3 300±260)g;对照组足月妊娠14例(70%),早产5例(2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7例(85%),新生儿体质量(3 050±360)g。治疗组足月妊娠率及胎儿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妊娠15~18周行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能够明显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功能不全 流产 环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