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1
作者 周臣清 张娟 +3 位作者 綦艳 赵玲 黄宝莹 杨纯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并用建立的RAA法与GB/T 38164标准方法分别对24份市售骆驼制品进行检测并比对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AA法特异性强,乳及乳制品检出限为1.0%,肉及肉制品检出限为0.1%,且2种方法对24份骆驼乳肉及其制品检测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开发的RAA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技术 骆驼源性成分 细胞色素B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真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段吉燕 舒平 +1 位作者 郭启新 徐幸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284-290,共7页
真菌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有弊。其有害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有些真菌会导致农作物病害而减产,误食毒蕈会引起食物中毒,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致病真菌还会引起真菌感染等疾病危害人们的... 真菌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有弊。其有害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有些真菌会导致农作物病害而减产,误食毒蕈会引起食物中毒,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致病真菌还会引起真菌感染等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真菌和识别出毒蕈是非常重要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近几年广泛使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使用DNA聚合酶和特异性引物,在恒温条件下,短时间内高效率扩增核酸,相较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方法对仪器要求不高,具有快速、灵敏、简单等特点。目前LAMP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本文对LAMP在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技术 真菌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荧光技术用于检测阪崎肠杆菌的研究
3
作者 段真文 许绍坤 +2 位作者 姜仁普 梁振瑞 张薇 《现代食品》 2025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目的:针对阪崎肠杆菌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阪崎肠杆菌Esa16S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方法;采用直扩法提取核酸,通过引物筛选、最佳反应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验证与常规普通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针对阪崎肠杆菌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阪崎肠杆菌Esa16S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方法;采用直扩法提取核酸,通过引物筛选、最佳反应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验证与常规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灵敏度对比实验。结果:EBSZ-2为最佳引物组;最佳反应体系配比为15∶6∶4;最佳反应温度为65℃。与常规PCR检测法比较,等温扩增荧光技术的灵敏度为5.76×10^(-4)ng·μL^(-1),是常规方法的1000倍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等温扩增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阪崎肠杆菌,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实现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荧光技术 阪崎肠杆菌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水产品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晓红 张妮 +3 位作者 赵嘉怡 李达容 赵勇 蓝蔚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3-388,共6页
水产品中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基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发展而来的等温扩增技术以其恒温、高效、耗时短、不过度依赖设备和仪器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分子诊断和疾病检测。该文在介绍等温扩增技术... 水产品中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基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发展而来的等温扩增技术以其恒温、高效、耗时短、不过度依赖设备和仪器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分子诊断和疾病检测。该文在介绍等温扩增技术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水产品中寄生虫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展望了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快检技术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中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寄生虫 环介导等温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等温扩增的松材线虫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建立
5
作者 张伟 车吉明 +3 位作者 理永霞 马健 李东振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基因组分析和等温扩增技术,设计生产松材线虫野外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并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比较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基因组发现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Bx-gene12,以... 利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基因组分析和等温扩增技术,设计生产松材线虫野外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并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比较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基因组发现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Bx-gene12,以此为基础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松树内其他线虫株系采用研磨颗粒以1500 r/min转速震荡5 min的破碎方法有效释放线虫DNA,40℃等温扩增15 min反应条件下可有效区分松材线虫和其他线虫,检测灵敏度达到100 fg或1条线虫;该快速检测方法在25 min内有效检测出染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松木内的松材线虫。利用RPA等温扩增技术实现25 min内对野外环境下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可为松材线虫病及时有效防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快速检测 等温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廖川 梁丽娜 +3 位作者 黄少宇 马梦霞 李雪斌(综述) 韦贵将(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03-1007,1024,共6页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感染...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基于这种情况,该文主要阐述了LAMP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LAMP技术现在已经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但该技术仍有易产生假阳性、引物设计复杂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与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合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技术 核酸检测 病原微生物 核酸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森 李桂梅 滕新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fication,RA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ucleic-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HD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ing-priming amplification,CPA)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技术 检测 呼吸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在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启明 马学军 +3 位作者 高寒春 周蕊 匡治州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4,共7页
建立一种便捷、灵敏的检测方法,即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用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检测。该技术使用特异对应于靶序列中8个基因区段的6条特异引物,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对51份实验感染动物及病毒培养标本的... 建立一种便捷、灵敏的检测方法,即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用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检测。该技术使用特异对应于靶序列中8个基因区段的6条特异引物,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对51份实验感染动物及病毒培养标本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区进行了RT-LAMP检测,并以SYBR Green I为反应指示剂进行了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对该反应进行实时监控,经对扩增产物做内切酶验证和测序分析,证明RT-LAMP技术的特异性;同时,用10倍系列稀释的RNA样品对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利用RT-LAMP技术成功检测到H5N1禽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区,且RT-LAMP与Real-time PCR结果呈现很好的一致性。此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能检测10个拷贝RNA分子水平。因此,RT-LAMP技术应用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技术 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人星状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再生水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丽 何晓青 +4 位作者 韦玉梅 朱轶 程莉 王子健 黄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00-606,共7页
为快速高效地检测人星状病毒,建立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LAMP),并对人星状病毒LAMP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镁离子终浓度为4mmol·L-1、甜菜碱终浓度... 为快速高效地检测人星状病毒,建立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LAMP),并对人星状病毒LAMP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镁离子终浓度为4mmol·L-1、甜菜碱终浓度为1mol·L-1的25μL体系下65℃反应90min为其最佳反应条件。对扩增终产物进一步进行酶切分析得到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的结果(84和135bp)吻合,以人星状病毒、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测试亦没有发生交叉反应。将人星状病毒质粒等倍稀释后分别用LAMP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其灵敏度,结果表明,LAMP与PCR的灵敏度分别达到5.04copies·μL-1和50.4copies·μL-1。用改良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及逆转录PCR(RT-PCR)检测12个再生水水样,其中人星状病毒检出率为分别为41.7%(5/12)和33.3%(4/12)。以上结果证明,LAMP是一种检测程序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手段,在人星状病毒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星状病毒 环介导等温技术(lamp) HNB 焦磷酸镁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荧光检测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俊强 史秀杰 +6 位作者 卢体康 贾鹏 郑晓聪 于力 兰文升 王津津 刘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6期68-73,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新型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为实验室及现场检测IHNV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能实时观察扩增荧光信号的检测技术。针对IHN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组6条LAMP特异性引物,对4株...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新型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为实验室及现场检测IHNV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能实时观察扩增荧光信号的检测技术。针对IHN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组6条LAMP特异性引物,对4株不同来源的IHNV和8株不同的病毒进行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3.64×10^-7μg/μL,比常规RT-PCR高1000倍,与荧光RT-PCR方法相当。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使其检测时间能缩短至15~20分钟内完成检测,并可杜绝由于开盖加染料而导致的假阳性率偏高问题,在鱼病快速检测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环介导等温(lamp)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试剂盒检测石蜡包埋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冬青 刘成永 +7 位作者 王骥 王春颖 张克球 刘加彬 黄海滨 候远沛 成松 王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DNA,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DNA,采用质粒安全ATP依赖性DNA酶(plasmid-safe ATP-dependent DNase,PSAD)消化,去除非cccDNA后,加入引物及Bst DNA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结合并进行分析,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0例HBV感染患者中,有17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检测率56.67%。其中肝癌5例、肝硬化4例、重型乙型肝炎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3例。提示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可能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与血清HBV cccDNA阳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 LAMP法能检测到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HBV cccDNA,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对判断抗病毒药物疗效及研究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lamp)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犬粪DNA的研究Ⅱ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璐 吾拉木.马木提 +1 位作者 张德亭 金一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8-722,共5页
目的为有效地控制预防流行区犬科动物的棘球绦虫感染情况,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犬的粪便DNA检测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ND2基因6个位点特异... 目的为有效地控制预防流行区犬科动物的棘球绦虫感染情况,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犬的粪便DNA检测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DNA ND2基因6个位点特异性的设计4条LAMP引物,利用LAMP法和普通PCR方法同时检测棘球绦虫、肥胖带绦虫以及犬肠道内的其它寄生虫DNA来验证LAMP方法的特异性;将转入ND2基因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对照,并做梯度稀释后同时用LAMP和PCR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敏感性。此外,将采集的46份犬粪便标本提取DNA,分别运用LAMP和犬尸体剖检进行感染犬的初步检测评估。结果 E.g mtDNA ND2基因的LAMP引物能够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这两个相近的种属,并不与其它待检寄生虫发生交叉反应,且最低检测限度为4×101拷贝(灵敏度比普通PCR高出103倍)。在初步对46份犬粪便DNA检测结果中ND2LAMP引物显示出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χ2检验结果该方法与犬尸体剖检方法的诊断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LAMP技术检测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犬的新方法,在各项特异度、灵敏度和样本检测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繁琐的电泳分析过程,有望成为流行区和基层兽医站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犬检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 棘球绦虫 ND2基因 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核盘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13
作者 常海城 李虎 +2 位作者 郑立秋 李海燕 孟庆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2-1420,共9页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基于颜色变化、反应灵敏的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检测方法。筛选出检测核盘菌的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与优化条件,并进行灵...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基于颜色变化、反应灵敏的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检测方法。筛选出检测核盘菌的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与优化条件,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以F3-1(ATGCCTGTTCGAGCGTCA)、B3-1(AGTTCAGC-GGGTATCCCTA)、FIP-1(GCCGCCACTGATTTTAGAGCCTTTTCAACCCTCAAGCTCAGC)、BIP-1(TCGTTACAG-GTTCTCGGTGTGCCCTGATCCGAGGTCAACCAT)为引物,反应体系中10×Bst Reaction Buffer 2.4μL、dNTP Mixture1.28 mmol·L^(-1)、F3/B3 0.15μmol·L^(-1)、FIP/BIP 0.8μmol·L^(-1)、HNB 150μmol·L^(-1)、MgSO_(4) 1.2 mmol·L^(-1)、Bst DNA聚合酶0.19 U·L^(-1)、ddH_(2)O 13.4μL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 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且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显示清晰的梯形扩增结果。灰葡萄孢、疫霉、腐霉等其他供试菌株中均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对核盘菌的特异性较强;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10^(-3) ng·μL^(-1)。该方法的建立为向日葵核盘菌的检疫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核盘菌 环介导等温技术 羟基萘酚蓝(H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博涵 张琳 +3 位作者 陈耀 黄小桃 谭有将 关烨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靶标设计引物,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6-FAM)和生物素(Biotin)标记引物,对体系各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将新鲜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LAMP(quantitative LAMP,qLAMP)反应,比较三者的敏感度;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粪链(肠)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LAMP扩增,验证其特异性;虾样品用菌液进行模拟污染,分析LAMP-LMTS的可靠性。结果LAMP-LMTS方法的灵敏度可达4.16×10^(2)copies/μL,与qLAMP、LAMP-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GE)方法结果一致,检出限要比利用外引物建立的PCR方法低10倍的拷贝数,灵敏度更高。结论该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应用于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乳胶微球试纸条 环介导等温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安红玉 陶泽 +4 位作者 陈晨 卢增慧 万世园 李拖平 李苏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88-396,共9页
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而持久的挑战,对人类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高效、灵敏、快捷、高特异性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传统核酸扩增方法,该技术针对目标DNA... 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而持久的挑战,对人类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高效、灵敏、快捷、高特异性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传统核酸扩增方法,该技术针对目标DNA链上的6个区段,设计4个不同的引物。只需将样品DNA、引物、链置换型DNA聚合酶、dNTPs、Mg^(2+)等共同置于60~65℃反应30~60 min,经过一个步骤即可完成核酸快速扩增。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掺假、转基因食品、食品过敏原的检测。该文就LAMP技术的原理、与PCR技术的主要特点比较、现存问题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 核酸检测 食品安全 结果判定 多重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航 王小燕 +3 位作者 邓兆佳 廖文静 谢文菁 彭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共17页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实现核酸扩增,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综合评述了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病毒样本采集、核酸提取、等温扩增检测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探讨了酶辅助等温扩增技术、无酶等温扩增技术以及与多体系串联的级联扩增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及其病毒检测应用,并对比了市场上相关试剂盒的特点.此外,讨论了当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如提取效率、稳定性和成本等,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改善现场诊断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技术 CRISPR检测 核酸 环境病毒 病毒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永刚 李力荣 霍贵成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5期24-24,共1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的作用下,等温条件下,快速进行核酸扩增的方法。可以在1h内,将靶序列片段扩增109~1010倍...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的作用下,等温条件下,快速进行核酸扩增的方法。可以在1h内,将靶序列片段扩增109~1010倍。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lamp)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奶牛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柳 陈宇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奶牛养殖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奶牛各类疾病发病率尤其是普通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我国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和乳品安全。徐孝宙等[1]对奶牛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腐蹄病发病... 奶牛养殖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奶牛各类疾病发病率尤其是普通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我国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和乳品安全。徐孝宙等[1]对奶牛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腐蹄病发病率高,为奶牛3大常见疾病。王君伟等[2]研究发现,在各种奶牛传染病中,布病(布鲁菌病)与结核病危害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p 疾病诊断 奶牛泌乳 等温 布鲁菌病 腐蹄病 乳房炎 子宫内膜炎 免疫胶体金 细菌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业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一波 孙泓希 +5 位作者 史普想 孙继军 韩宁 任亮 张丽丽 王海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4,共8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其原理是当温度为60~65℃时,DNA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NA双链打开,此时依赖Bst DNA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使DNA可以在60~65℃的恒温下进行合成...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其原理是当温度为60~65℃时,DNA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NA双链打开,此时依赖Bst DNA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使DNA可以在60~65℃的恒温下进行合成。其扩增引物是基于靶基因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的,扩增阶段需要引物与样品DNA完全结合,才可以进行扩增,所以LAMP技术具有高特异性与高灵敏性。其反应温度恒定,不需要额外的控温设备,理想条件下仅需保温杯,即可进行DNA扩增。在田间检测时,只需提取样品总DNA,即可于田间进行病害检测,缩短了检测流程及时间,使病害检测更高效更便捷。在反应前或反应后加入特定染色剂,即可通过染色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反应结果的判定,使反应结果可视化。目前该技术已凭借其特异性高、灵敏性高、所用仪器简单(恒温水浴锅或保温杯即可)、检测效率高和检测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环境微生物检测、植物或微生物基因鉴定等领域。在农业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快速检测和诊断领域,已有很多研究针对各种病害建立了相应的LAMP检测技术。本文简要综述了LAMP技术原理、反应结果判定、优缺点和该技术目前在农业常见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LAMP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技术 农业病害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泓熠 马学军 +1 位作者 帖彦清 申辛欣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68-73,共6页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WHO建议将HPV DNA检测作为主要筛查方法,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变温扩增技术操作更简...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WHO建议将HPV DNA检测作为主要筛查方法,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变温扩增技术操作更简便,反应更高效,对实验条件,操作人员的要求更低,且经济成本更低,因此,更适用于HPV的检测。本文比对分析了用于HPV检测的等温扩增技术方法,常用的扩增产物判读方法及等温扩增技术与其他技术(如微流控芯片技术、CRISPR-Cas技术、智能手机检测和横向流动试纸条)结合检测的应用现状。对这些方法和技术进行优缺点分析,对其所适合的应用场景进行阐述,总结等温扩增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