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甄磊 张懿兰 +1 位作者 王晓娜 焦颖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该文旨在探究舒芬太尼(SFTN)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癌(OC)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用浓度为2.5~160 ng/mL的舒芬太尼处理人OC细胞(SKOV-3),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 该文旨在探究舒芬太尼(SFTN)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癌(OC)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用浓度为2.5~160 ng/mL的舒芬太尼处理人OC细胞(SKOV-3),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舒芬太尼低、中、高浓度组(SFTN-L组、SFTN-M组、SFTN-H组),舒芬太尼高浓度+PKA激活剂组(SFTN-H+8-溴-cAMP组),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ELISA法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表达情况;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舒芬太尼对O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选择舒芬太尼浓度为20 ng/mL、40 ng/mL、80 ng/mL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SFTN-L、SFTN-M、SFTN-H组的集落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量及Ki67、CyclinD1、MMP-2、MMP-9、cAMP、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SFTN-H组相比,SFTN-H+8-溴-cAMP组的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量及Ki67、Cyclin D1、MMP-2、MMP-9、cAMP、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移植瘤实验显示,SFTN组小鼠移植瘤比Control组生长缓慢,移植瘤质量、体积均减小,cAMP、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降低(P<0.05)。舒芬太尼通过抑制cAMP/PKA/CRE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OC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舒芬太尼 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侵袭
原文传递
基于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迪克 牛君 +5 位作者 杜志欣 周春雨 丁申奥 杜晓丹 杨丽萍 毛梦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5,共9页
目的:该研究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的大鼠抑郁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 目的:该研究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的大鼠抑郁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进行49 d的CUM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第29天开始给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颗粒剂2.89、5.78、11.56 g·kg^(-1),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2.06 mg·kg^(-1)。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cAM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KA、CREB、BDNF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KA、BDN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CREB定位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总次数、中央区运动距离均显著降低(P<0.01),海马5-HT、NE、cAMP含量显著降低(P<0.01),PKA蛋白表达、BDNF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CREB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给药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显著降低(P<0.0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给药组大鼠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运动距离显著、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给药组海马5-HT含量、NE含量、cAMP含量明显增高(P<0.05,P<0.0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给药组海马PKA蛋白表达、CERB和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都显著增加(P<0.01)。HE和尼氏染色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恢复。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节抑郁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水平,激活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上调BDNF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缓解大鼠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抑郁症 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芍药汤通过cAMP/PKA/CREB信号通路调控溃疡性结肠炎水液代谢及肠上皮通透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东升 曹晖 +5 位作者 曹晓阳 张彧 谢念佳 阳玉婷 芦易 李嫣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60,共8页
目的:基于“大肠主津”理论探讨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水液代谢及肠上皮通透性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 目的:基于“大肠主津”理论探讨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水液代谢及肠上皮通透性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11.1、22.2、44.4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建立UC湿热内蕴证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胃,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给予对应剂量的芍药汤灌胃,灌胃周期为14 d。观察各组大鼠腹泻评分及粪便含水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8、AQP4及肠黏膜通透性相关蛋白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cAMP、PKA、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泻评分及粪便含水率显著增高(P<0.01),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肠ZO-1、Occludin、AQP8、AQP4、cAMP、PKA、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ZO-1、Occludin、AQP8、AQP4、cAMP、PKA、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芍药汤减轻UC腹泻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上调AQPs的表达,增强肠上皮间紧密连接,进而改善结肠水液代谢和肠黏膜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溃疡性结肠炎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 水液代谢
原文传递
丹皮酚通过调节真杆菌属介导的TGR5/PKA/CREB信号通路抑制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鲁宁 刘玲玲 +2 位作者 姜胜男 吴琦峰 颜贵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86,共9页
目的:探究丹皮酚是否通过调节真杆菌属介导的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蛋白激酶A(PKA)/环腺苷单磷酸反应结合元件(CREB)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组(480 mg... 目的:探究丹皮酚是否通过调节真杆菌属介导的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蛋白激酶A(PKA)/环腺苷单磷酸反应结合元件(CREB)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组(480 mg·kg^(-1))、抗生素组(Abs组)和抗生素+丹皮酚组。Lieber-De Carli液体饲料喂养C57BL/6小鼠造模第2天起灌胃给药,连续10 d。测定小鼠血脂、肝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和脂肪堆积情况,采用16S r DNA测序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和丹皮酚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丹皮酚对小鼠回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TGR5/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的血脂、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的表达升高(P<0.01),肝脏脂肪空泡明显,回肠黏膜损伤严重,且回肠组织ZO-1、Claudin-1和TGR5/PKA/CREB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1),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变形菌门明显增多,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值降低;杜氏杆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菌属相对丰富度降低,埃希氏-志贺氏菌属、摩根氏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明显降低了乙醇饲料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脂、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减少肝脏脂肪空泡,改善并恢复了回肠肠道屏障,恢复了肝细胞和回肠细胞正常结构。改善了由乙醇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使真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相对丰富度增加。回肠组织中ZO-1、Claudin-1、TGR5/PKA/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皮酚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真杆菌属介导的TGR5/PKA/CREB信号通路达到抗炎效果和改善肠道屏障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炎症 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结合元件(creb)信号通路 真杆菌属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止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静 张建 胡爱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02-1010,共9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止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H-89[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止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H-89[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他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喂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构建DPN模型。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足热痛阈值,测定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CD34水平,坐骨神经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PKA和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热痛阈值,TC、TG、LDL-C、HOMA-IR,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HDL-C、FINS,VEGF、Ang-1、CD34,IENF,MNCV和SNCV值,cAMP浓度水平,PKA和CREB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中药高剂量+H-89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被逆转。【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DPN大鼠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减轻肢体疼痛,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保护神经功能,体现了“活血通络止痛”的治疗特点;补阳还五汤的止痛作用可能与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及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疼痛 微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调神”法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焦虑样行为及终纹床核PKC/ERK/CRE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永蕊 郑先丽 严兴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1288,共8页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法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终纹床核(BNST)蛋白激酶C/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C/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TSD焦虑与恐惧的作用机制。方法:从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中...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法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终纹床核(BNST)蛋白激酶C/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C/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TSD焦虑与恐惧的作用机制。方法:从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40只大鼠采用幽闭电击法联合负重力竭式游泳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30只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与针刺组,各10只。西药组予盐酸帕罗西汀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2d;针刺组针刺“百会”及双侧“内关”“神门”“太冲”,“百会”每日均针刺,其余穴位单日针刺左侧,双日针刺右侧,每日1次,连续12d。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焦虑与恐惧的行为学变化;利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大鼠BNST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BNST组织PKC、磷酸化蛋白激酶C(p-PKC)、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及停留总距离缩短、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停留时间及活动总距离缩短(P<0.05);BNST组织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律,存在细胞皱缩及核固缩,神经元结构异常,尼氏体染色不均匀,数量减少;BNST组织p-PKC蛋白表达及p-PKC/PKC值升高(P<0.05),p-ERK1/2、p-CREB蛋白表达及p-ERK1/2/ERK1/2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刺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及停留总距离增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停留时间及活动总距离增加(P<0.05);BNST组织神经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增多,细胞排列尚整齐,尼氏体数量增加,神经元结构、尼氏体形态改善;BNST组织p-PKC蛋白表达及p-PKC/PKC值降低(P<0.05),p-ERK1/2、p-CREB蛋白表达及p-ERK1/2/ERK1/2值升高(P<0.05)。结论:“疏肝调神”法针刺可减轻PTSD大鼠的焦虑与恐惧样行为,改善BNST组织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NST组织PKC/ERK/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针刺 终纹床核 蛋白激酶C/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C/ERK/cre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地黄饮子通过SIRT2调节突触可塑性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
7
作者 王文婷 郝阳晶 +4 位作者 苏文娜 李钦青 楚世峰 张俊龙 贺文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7,共9页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东莨菪碱(SCOP)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COP诱导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0.9%NaCl,n=10),模型组(SCOP 1 mg·kg^(-1)·...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东莨菪碱(SCOP)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COP诱导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0.9%NaCl,n=10),模型组(SCOP 1 mg·kg^(-1)·d^(-1),n=10),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SCOP 1 mg·kg^(-1)·d^(-1)+地黄饮子5.5、11.0、22.0 g·kg^(-1)·d^(-1),n=10)和多奈哌齐组(SCOP 1 mg·kg^(-1)·d^(-1)+多奈哌齐0.84 mg·kg^(-1)·d^(-1),n=10),对应药物连续干预6周,第4周开始造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每日灌胃40 min后腹腔注射SCOP造模,第5周开始行为学测试,于每日造模30 min后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存活数及尼氏小体,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1(GluA1)、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p)-CREB、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DG区双皮质素(DC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DG区DC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GluA1、PKA、p-CREB/CREB、PSD95、SYN、GAP-4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IRT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P<0.01),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增加(P<0.01),地黄饮子中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DC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GluA1、PKA、p-CREB/CREB、PSD95、SYN、GAP-4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SIRT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地黄饮子可改善SCOP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IRT2的上调,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学习记忆障碍 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机制 被引量:21
8
作者 柴毅 樊巧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1-208,共8页
左归丸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为“阳中求阴”的代表方,具有滋肾补阴的功效和纯补无泻的特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及骨折风险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 左归丸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为“阳中求阴”的代表方,具有滋肾补阴的功效和纯补无泻的特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及骨折风险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学有“肾藏精,主骨生髓”的理论,左归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具有较少的副作用。近年来,针对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数量与日俱增,相关分子以及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亦取得一定拓展,特别是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制研究陆续涌现。本研究通过整理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对其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包括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PKA)/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Notch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巾,(TGF-卢,)/Smad信号通路,Wnt/卢一链蛋白(卢一catenin)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方面做一综述。这些研究表明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干预特点。虽然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明确,且对于一些基本的机制研究亦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结合现代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其机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骨质疏松症 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pka)/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 Wnt/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