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1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影响
1
作者 曾乾 彭述文 +3 位作者 施敏 钟新云 龙瀛 李晓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75-78,83,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化疗对其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化疗对其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ERFR-TKI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机体功能状态[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不良反应、EGER基因耐药位点T790M突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EGFR基因耐药位点T790M突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采用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机体功能状态,减少EGER基因突变情况的发生,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样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荔枝中降糖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
3
作者 董喆 胡越 +3 位作者 孙姗姗 曹进 李梦怡 高飞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定量分析荔枝中降糖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两种降糖氨酸的测定方法。荔枝样品以90%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氮吹后用水复溶。经丹磺酰氯衍生化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定量分析荔枝中降糖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两种降糖氨酸的测定方法。荔枝样品以90%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氮吹后用水复溶。经丹磺酰氯衍生化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分离,柱温为35℃,水(含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两种降糖氨酸的质量浓度在0.01~0.50μg/mL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降糖氨酸A的检出限为0.05 mg/kg,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的检出限为0.08 mg/kg,加标回收率为81.4%~98.7%,相对标准偏差为3.2%~5.9%(n=6)。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准确可靠,为荔枝中降糖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两种降糖氨酸的测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 荔枝 降糖A 亚甲基丙基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白娟 杨蓉 贺外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46-19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脓毒症组(60例)、脓毒性休克组(57例)。观察组根据治疗9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AT、sFlt-1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TAT、sFlt-1的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AT[(12.59±5.35)ng/mL]、sFlt-1[(28.58±4.05)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5±0.88)ng/mL、(16.50±3.6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86、17.065,P<0.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AT[(15.09±4.99)ng/mL]、sFlt-1[(30.45±3.30)ng/mL]水平高于普通脓毒症组[分别为(10.22±4.57)ng/mL、(26.81±3.9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3、5.429,P<0.001)。死亡组脓毒性休克占比、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TAT、sFlt-1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加、APACHEⅡ评分增加和血乳酸、TAT、sFlt-1升高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大于病情程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TAT、sFlt-1单独预测的AUC(Z=6.525、4.414、4.835、3.787、3.956、3.507,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AT、sFlt-1水平升高与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且基于TAT、sFlt-1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可溶性fms样激酶-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瑶 李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NSCLC组);另以同期在医院接受体检的115例65岁以上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SCLC组均接受吉非替尼治疗,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检查治疗前、治疗3周期、6周期时血清HIF-1α与左心功能,对照组仅在NSCLC组治疗前同步检查。比较不同治疗时期老年晚期NSCLC患者血清HIF-1α与左心功能,并分析血清HIF-1α与老年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HIF-1α、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老年晚期NSCLC患者治疗3周期、6周期时LVEF、LVEDV均低于治疗前,血清HIF-1α、LVESV高于治疗前,治疗6周期时LVEDD、LVESD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血清HIF-1α与LVEF、LVEDV呈负相关(r<0,P<0.05),与LVEDD、LVESD、LVESV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HIF-1α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并且随着EGFR-TKI治疗周期延长血清HIF-1α表达处于升高趋势,血清HIF-1α表达上调与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低氧诱导因子- 左心功能 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靖 朱玉彬 王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的92例RA患者作为RA组。同时,选取...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的92例RA患者作为RA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92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与92名体检健康者分别作为非RA组、对照组。参考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RA组划分为4个亚组:高活动组(DAS28>5.1分,n=23)、中活动组(3.2<DAS28<5.1分,n=23)、低活动组(2.6<DAS28<3.2分,n=23)和稳定组(DAS28<2.6分,n=23)。比较RA组、非RA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和不同关节疾病活动度RA患者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nti-CCP抗体联合MMP-3检测在RA中的诊断价值,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RA组、非RA组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A组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组患者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低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患者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均高于稳定组、低活动度组,低活动度组患者的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单一anti-CCP抗体诊断R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0.780、0.499、0.945,单一MMP-3诊断RA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0.769、0.749、0.949,anti-CCP抗体联合MMP-3诊断RA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0.890、0.882、0.96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nti-CCP抗体、MMP-3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836、0.688,P<0.05)。结论anti-CCP抗体与MMP-3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提升RA诊断精准性,且RA患者疾病活动度与anti-CCP抗体、MMP-3呈正相关性,可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诊断 肽抗体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熊坚威 李强 +6 位作者 唐涛 张立鑫 英保 赵开烽 熊永福 李敬东 武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PD-1抗体治疗。观察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转化手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65例病人的客观缓解率为49.2%(32/65),疾病控制率为89.2%(58/65),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6例,疾病进展7例。65例病人中,18例转化为可切除肝癌,行R0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率为27.6%(18/65)。6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65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4.5个月(95%CI为12.3~16.6个月)、8.8个月(95%CI为6.9~10.6个月)。65例病人治疗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3级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恢复。部分病人合并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1.5%)因顽固性呕吐停用TACE治疗,5例因治疗过程中严重肝功能损伤停用仑伐替尼,2例因严重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例因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停用替雷利珠单抗,1例因顽固消化道出血停用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其他治疗病人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TACE+TKIs+PD-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γ-聚谷氨酸的制备及美白活性研究
8
作者 王梦灿 朱希强 林剑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 制备环γ-聚谷氨酸,研究其美白活性。方法 以谷氨酸(Fmoc-Glu-OTBU)为原料,制备四元、八元和十元的环γ-聚谷氨酸(cyclo-γ-PGA),通过体外和细胞内实验,研究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_(r))的cyclo-γ-PGA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 测... 目的 制备环γ-聚谷氨酸,研究其美白活性。方法 以谷氨酸(Fmoc-Glu-OTBU)为原料,制备四元、八元和十元的环γ-聚谷氨酸(cyclo-γ-PGA),通过体外和细胞内实验,研究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_(r))的cyclo-γ-PGA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 测得3种产物四元cyclo-γ-PGA、八元cyclo-γ-PGA和十元cyclo-γ-PGA纯度分别为98.31%,95.29%,95.67%,M_(r)分别为516.39,1032.83,1291.28。以γ-PGA为对照品,3种不同M_(r)的cyclo-γ-PG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十元cyclo-γ-PGA酪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和细胞内均最强。结论 cyclo-γ-PGA具有美白活性,美白活性随着M_(r)的增大而增加,且在细胞内的特性表现更优异;cyclo-γ-PGA的美白活性要高于γ-PGA,为后续cyclo-γ-PGA用于皮肤美白和化妆品领域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 美白活性 酶抑制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的方法及初步性能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梦霞 贾江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93-198,共6页
目的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建立一种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含量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三明治”夹心法... 目的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建立一种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含量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血清中的sFlt-1与生物素化sFlt-1单克隆抗体和吖啶酯标记的sFlt-1单克隆抗体反应,形成生物素化抗体-抗原-吖啶酯标记抗体的免疫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反应,免疫复合物被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微粒捕获,标记在免疫复合物上的吖啶酯在碱性H2O2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利用免疫复合物的光强度计算血清中sFlt-1的浓度,优化抗体浓度,建立检测sFlt-1的磁微粒CLIA方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准确度及方法学比对等性能进行评价。收集2022年2~8月宁波鄞州中医院孕妇血清样本100份,应用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最终确定试剂中生物素化抗体的最佳浓度为2μg/ml,吖啶酯标记抗体的最佳浓度为100 ng/ml。该方法空白限为1.67 pg/ml;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variable coefficient,CV)均<5%;线性范围为8.9~81206 pg/ml;血红蛋白浓度不大于500mg/dl,胆红素浓度不大于20mg/dl,乳糜浓度不大于1450 FTU,生物素浓度不大于50μg/L时,对检测结果不产生明显干扰;添加回收率为98%;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比对的相关系数r2为0.9953,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初步性能,进一步开发后可应用于子痫前期的辅助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fms样激酶-1 磁微粒化学发光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调节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
10
作者 齐新风 黄庆先 《免疫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702-707,共6页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SUF)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与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 将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IL-1β组、SUF低浓度(SUF-L)+IL-1β...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SUF)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与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 将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IL-1β组、SUF低浓度(SUF-L)+IL-1β组(SUF-L+IL-1β组)、SUF高浓度(SUF-H)+IL-1β组(SUF-H+IL-1β组)、SUF-H+IL-1β+STAT3激活剂Colivelin组(SUF-H+IL-1β+Colivelin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测定JAK2和STAT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IFN-γ、IL-6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IL-1β组细胞存活率及克隆形成数量降低,细胞凋亡率、JAK2和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p-JAK2/JAK2和p-STAT3/STAT3值以及细胞培养液IFN-γ、IL-6和IL-8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IL-1β组相比,SUF-L+IL-1β组、SUF-H+IL-1β组细胞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Colivelin逆转了高剂量SUF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SUF能够通过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白细胞介素-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1
作者 沈阳 费伟 骆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颌骨侵犯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110例OSCC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患者的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ie-2在OSCC组织与...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颌骨侵犯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110例OSCC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患者的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ie-2在OSCC组织与正常口腔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ie-2在O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Tie-2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SCC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浆中Tie-2为阳性表达,骨旁肿瘤组织的OSCC细胞表达更高。Tie-2在低分化OSC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OSCC。存在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Tie-2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OSCC显著增加,存在颌骨侵犯的OSCC中Tie-2表达率较无颌骨侵犯的OSCC显著增加(P<0.05)。结论Tie-2在OSCC中高表达,Tie-2在不同OSCC病理分级、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颌骨侵犯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激酶受体-2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养阴法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的临证体悟
12
作者 赵怡然 王泽文 +2 位作者 黄文杰 安红如 王振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4期62-64,共3页
靶向药物可以与致癌基因位点特异性结合,诱导癌细胞特异性死亡。当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 靶向药物可以与致癌基因位点特异性结合,诱导癌细胞特异性死亡。当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但此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皮疹是EGFR-TKIs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不良反应之一,属于中医“药毒”“药毒疹”范畴,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甚或终止。中医药与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对于预防、减轻皮疹不良反应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药毒疹”病机总属“热毒伤阴”,多表现为气阴亏虚在内而热毒结聚于外。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总结,运用解毒养阴法治疗EGFR-TKIs相关性皮疹具有较好疗效,重视解毒散结、养血润燥,扶正与祛邪同用,标本兼治,谨守病机,精准辨证,灵活用药,中西汇通,减毒增效。文章将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对EGFR-TKIs相关性皮疹的治疗进行探讨,以启医道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解毒养阴 皮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肖琪 赵兵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35期195-198,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能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结局,然而,大多数患者会产生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耐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能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结局,然而,大多数患者会产生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耐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克隆抗体耐药的现状。TKI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生物活性,阻止酪氨酸残端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诱导细胞凋亡,从多途径实现抗肿瘤效果。同时,TKI作为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在脑转移的患者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已获批上市使用的HER-2阳性乳腺癌TK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4 位作者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4-(1-芘基)]丁酰-D/L-苯丙 碲桥联双β-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化合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放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周梅英 邓鹏 +1 位作者 李幸幸 向世强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放化疗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放化疗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GFR-TKI方案治疗),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因子水平、预后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癌胚抗原、金属基质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1个月、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个月、22个月;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联合放化疗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NSCL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相关因子水平,控制肿瘤进展和延长总生存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环上氯原子的不同取代位置对四苯基锌卟啉-酪氨酸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慧娟 冯娟 +7 位作者 孙照勇 艾希成 张建平 张兴康 虞忠衡 韩士田 刘彦钦 吴银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69-2072,共4页
稳态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显示 ,苯环上氯原子的不同位置对氯苯基锌卟啉 -酪氨酸的光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紫外吸收光谱中 ,邻、间和对氯取代的 3个化合物都具有典型的 Soret带和 Q带 .其中 Soret带位于 42 3 nm处 ,Q( ... 稳态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显示 ,苯环上氯原子的不同位置对氯苯基锌卟啉 -酪氨酸的光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紫外吸收光谱中 ,邻、间和对氯取代的 3个化合物都具有典型的 Soret带和 Q带 .其中 Soret带位于 42 3 nm处 ,Q( 0 ,0 )和 Q( 0 ,1 )带分别位于 5 49和 5 90 nm处 .邻位取代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为 0 .0 5 8,比间位 ( 0 .0 2 41 )、对位 ( 0 .0 2 3 5 )取代化合物的要高得多 .邻位取代化合物的荧光寿命( 3 .1 1 ns)比间位 ( 1 .1 2 ns)和对位 ( 1 .1 1 ns)取代化合物的长 .邻位化合物的这些特性可能归因于取代基之间的空间效应 ;而在间位和对位化合物中 ,重原子效应和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可能起主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原子 取代位置 四苯基锌卟啉- 光物理性质 光合作用 叶绿素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泽兰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研究
17
作者 赵金诺 覃怡发 +3 位作者 张轩 张梦娇 晏晶晶 梁皓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hymol(1)、8,10-dehydro-9-hydroxythymol(2)、1-[4-hydroxy-3-methoxy-5-(3-methylbut-3-en-1-ynyl)phenyl]wethanone(3)、speciosin L(4)、(R)-8-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5)、1,4-[13C]-1,2,3,4-tetrahydro-5-naphthyl-amin(6)、eupatriol(7)、3β,6-hydroxytremetone(8)、泽兰酮(9)、(2 R,3 S)-5-acetyl-6-hydroxyl-2-isopropenyl-3-ethoxy-dihydrofuran(10)、(2 R,3 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11)、6-羟基-2 H-苯并呋喃-3-酮(12)、3,5-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3)、2,4-bis-(5-acetyl-6-hydroxy-benzofuran-2-yl)-4-methyl-pent-1-ene(14)、1,1′-[[(2 E)-4-methylpent-2-ene-2,4-diyl]bis(6-hydroxy-1-benzofuran-2,5-diyl)]diethanone(15)。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获得。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与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分别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诱导糖尿病发生的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5和12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3.7、10.1、21.3、22.5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阿卡波糖(4.6μg/mL);化合物1、3、4和12具有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15.2、8.6、2.2和21.2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齐墩果酸(12.5μg/mL),化合物4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正钒酸钠(7.5μg/mL)和齐墩果酸(12.5μg/mL)。研究表明,炔类化合物3和4均具有较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化合物3和4分别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本论文首次采用双靶点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糖尿病活性及构效研究,发现化合物3和4可作为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化学成分 抗糖尿病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蛋白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A测定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分解反应活化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云珍 邱健斌 +1 位作者 郑瑛 翁家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探讨差热分析(DTA)在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中的应用,并用DTA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
关键词 Β-糊精 苯丙 包络物 差热分析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的体内分布及其对骨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晨琳 丁晓颖 +3 位作者 张鑫 陈昆明 张墨玲 邱明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 探讨四环素-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RGDY)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在大鼠体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同位素示踪方法检测四环素-RGDY在小鼠体内分布,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其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 同位素示踪物在维甲酸造成的... 目的 探讨四环素-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RGDY)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在大鼠体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同位素示踪方法检测四环素-RGDY在小鼠体内分布,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其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 同位素示踪物在维甲酸造成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组织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四环素-RGDY可以抑制去卵巢后骨质疏松所致骨小梁的丢失,表现在骨小梁体积和全部骨组织体积之比(TBV/TTV)、骨小梁体积和海绵骨体积之比(TBV/SBV)和平均骨小梁板厚度(MTPT)均较去卵巢组显著增加,平均骨小梁板间隙(MTPS)和骨小梁表面和体积之比(TBS/TBV)较去卵巢组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四环素-RGDY治疗组TBV/SBV和平均骨小梁板密度显著减少,但TBS/TBV较之减少,MTPT较之显著增加(P<0.05);TBV/TTV和MTPS与之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 四环素-RGDY能在骨组织聚集,其聚集能力不仅与四环素载体作用有关,而且与骨组织所处的代谢状态密切相关,四环素-RGDY可以抑制去卵巢后骨小梁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骨组织计量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结合苯丙氨酸处理对桃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婧 邵小达 +7 位作者 赵晟 潘泓 马立杰 张映曈 凌军 李鹏霞 黄雯 周宏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1-138,共8页
为探究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处理对桃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本实验以套袋桃果实为材料,采用清水(Control)、Phe、1-MCP、Phe+1-MCP 4?种方式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后贮藏期间桃... 为探究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处理对桃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本实验以套袋桃果实为材料,采用清水(Control)、Phe、1-MCP、Phe+1-MCP 4?种方式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后贮藏期间桃果实表型、果皮色差、花色苷含量、花色苷和乙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规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单独Phe和1-MCP处理均可促进花色苷含量的增加,而Phe+1-MCP处理可更有效地促进花色苷的合成;贮藏第6天时,Phe+1-MCP处理组桃果皮的花色苷含量为76.71 mg/kg,分别是Control、Phe组和1-MCP组的7.29、3.36倍和1.33倍;Phe+1-MCP处理可有效提升桃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AL、CHS、CHI、F3H、DFR、ANS、UFGT、MYB10.1、bHLH-3和WD40-1)的表达量,并降低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ACS、EIN4和EIL)的表达量。本研究结果不但进一步证实了1-MCP处理可有效促进套袋桃果皮花色苷的合成,且发现Phe结合1-MCP处理对花色苷的合成具有协同作用,可为1-MCP结合Phe处理在桃采后色泽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丙烯 苯丙 花色苷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