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人刊物”与“学术公器”:中国现代学术期刊的双重角色及其契合机制
1
作者 陈义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5-94,共10页
中国现代学术期刊兼具“同人刊物”与“学术公器”双重角色。“同人刊物”通常由具有共同学术理念的学者群体创办,强调特定的学术立场和流派特色。而“学术公器”则作为广泛交流的平台,反映学术共同体的多样性,并促进不同研究的交流。... 中国现代学术期刊兼具“同人刊物”与“学术公器”双重角色。“同人刊物”通常由具有共同学术理念的学者群体创办,强调特定的学术立场和流派特色。而“学术公器”则作为广泛交流的平台,反映学术共同体的多样性,并促进不同研究的交流。这两种角色的契合得益于“群而不党”的办刊机制、“编研一体”的期刊与共同体融合机制以及“期刊承认”等同于“学术共同体承认”的学术评价机制。这些机制共同构建了中国现代学术期刊在知识生产与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刊物 学术公器 现代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东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1,共10页
鲁迅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坛的“旗手和主将”之一,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重镇”,但目前学界对于后者或重视不够,或模糊不清,有人认为鲁迅是西方文化的“拥趸”,有人认为他持新比旧好的进化论式文化观念,有人认为他只顾挖传... 鲁迅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坛的“旗手和主将”之一,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重镇”,但目前学界对于后者或重视不够,或模糊不清,有人认为鲁迅是西方文化的“拥趸”,有人认为他持新比旧好的进化论式文化观念,有人认为他只顾挖传统文化的“祖坟”,且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其实,鲁迅对现代文化,特别是现代学术文化的建设有着周全而深刻的思考,在当下现代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鲁迅对现代学术的贡献,值得我们重视。本文拟围绕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其古代小说研究论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略》 现代学术文化 鲁迅 中国现代学术 现代文化建设 古代小说研究 “拥趸”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
3
作者 刘殿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人格。李乐平的《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认为,作为诗论家的闻一多在其前期提出的艺术观点都有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邓乔彬、赵晓岚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研究了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强调了闻一多的学术史贡献。刘殿祥的《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则在中国现代学术史背景下观照闻一多的学术史价值,很有针对性。许祖华、孙红震的《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研究了作为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教授的闻一多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术文化 闻一多 中国 现代学术 学术研究 先秦诸子 未完成性 民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研究与现代学术——赵逵夫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8
4
作者 赵逵夫 邵宁宁 马世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6,共6页
《楚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不论是对于屈原的身世,还是《楚辞》的文本,人们在认识上还都存在一些模糊与混乱。这不但影响到对它的正确理解,而且也导致国内外不止一次地出现某种否定屈原存在的论调。在这种... 《楚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不论是对于屈原的身世,还是《楚辞》的文本,人们在认识上还都存在一些模糊与混乱。这不但影响到对它的正确理解,而且也导致国内外不止一次地出现某种否定屈原存在的论调。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细致地考察屈原与他的时代,廓清人们认识中的混乱,就成为现代《楚辞》研究界的一项重要使命。本访谈约请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教授,从自己的学术经历与学术发现出发,就相关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论说,同时也对古典文学与现代学术研究的关系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现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方 孙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6,共7页
刘方孙逊小说评点这一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在晚清开始走向衰落。俞樾从传统学术方法中寻找小说研究新路,代表了从内在理路寻求突破的尝试;梁启超力图借助西方经验,通过大力提倡新小说而行启蒙之实;而真正开拓现代小说学术研究的第一... 刘方孙逊小说评点这一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在晚清开始走向衰落。俞樾从传统学术方法中寻找小说研究新路,代表了从内在理路寻求突破的尝试;梁启超力图借助西方经验,通过大力提倡新小说而行启蒙之实;而真正开拓现代小说学术研究的第一人,则是不仅广泛接受和深入研究西方理论,并且深入反思中国传统学术之弊的王国维。胡适的章回小说考证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使研究的基本范畴和主要方法开始明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也基本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小说研究 现代学术范式 历史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整理与现代学术演进关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殷学国 蒋述卓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167,178,共7页
20世纪初期关于整理国故的讨论和实践,在心态上,有着尊古和崇西之偏重;在实际功效上,则成为从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转换的重要关捩。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着眼于其学术价值的焕发,一方面将古典学术思想纳入现代知识系统和学科框架内予以... 20世纪初期关于整理国故的讨论和实践,在心态上,有着尊古和崇西之偏重;在实际功效上,则成为从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转换的重要关捩。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着眼于其学术价值的焕发,一方面将古典学术思想纳入现代知识系统和学科框架内予以重新考量,为现代学术提供古典资源;另一方面在对古典学问和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和系统化的过程中确立新学科,丰富现代知识体系和学科门类。古籍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之间,既有着顺承的历时关系,又存在着蕴含与呈现的结构关系。在跨学科与跨文化学术视野中,由古籍文献整理到学术研究,对可靠性的诉求渐次转化为对同一性或相通性探寻以及对他者与自我关系的理性审视。由文献整理到学术著述,由学术团队到学术流派,新学科和新学术范式多循此路径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现代学术 学术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的中西兼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岂之 方光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76-179,共4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学术提出了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但中西学术到底应该如何融合 ,当时尚不能作出明确回答。五四运动学术自由与科学标准的提出 ,为解决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中西兼融 中国现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一流大学的基础——重建现代学术制度 被引量:13
8
作者 庞学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27-34,共8页
现代大学制度之保障,是我们创建一流大学最深刻的基础。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方面的根本内容:一是大学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其基本要素是办学的自主性、合理高效的校内组织架构和科学、公正、透明的办事规则与程序;二是大学的学术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之保障,是我们创建一流大学最深刻的基础。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方面的根本内容:一是大学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其基本要素是办学的自主性、合理高效的校内组织架构和科学、公正、透明的办事规则与程序;二是大学的学术制度,其核心要素是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它既是法律制度的实现,更是大学内部开展学术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处理大学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尺度,因而作为大学学术研究和思想创新的基础,与创建一流大学有着更深刻直接的联系。重建现代大学学术制度,是现有的研究型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深刻基础。从目前的实际境况和可运作的策略考虑,大学的管理者和教授们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克服和改变学术活动、学术行为本身存在的问题,是重建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一条现实而可行的途径。而在大学自身使命和功利追求之间采取正确的态度,则是实现这种重建的认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基础 现代学术制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与传承:中国现代学术的学统问题——以冯友兰、蒙培元、黄玉顺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曦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4-225,共12页
中国几千年的统绪在近代被打断或扰乱了。伴随着政统的裂变,学统也发生了裂变,道统也就无法不裂变。以"中国哲学"界具有师生关系的冯友兰、蒙培元、黄玉顺三代学者为个例,分析"五四"以来学者面对这个巨大断裂,在不... 中国几千年的统绪在近代被打断或扰乱了。伴随着政统的裂变,学统也发生了裂变,道统也就无法不裂变。以"中国哲学"界具有师生关系的冯友兰、蒙培元、黄玉顺三代学者为个例,分析"五四"以来学者面对这个巨大断裂,在不依托旧制度的情势下如何努力重建、赓续学统,赓续斯文,赓续历史。但是,由于中国现代学术建构方法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问题,即无法摆脱对西学的依傍而自立,使它既无法在其产生与处身的现代建立学统,也无法有效赓续古代历史。学者之努力与斯文之断裂,也就相互交织,并陷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传承 学统 中国现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如何在现代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作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魏宇清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本文分析了现代学术交流体系的特点,以及对图书馆的影响,指出图书馆要保持其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要加强与学术界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建设、系统建设以及服务深化,保障图书馆有机融入现代学术信息交流体系。
关键词 现代学术交流体系 网络 图书馆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研究所的建立与现代学术的自主创新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亚玲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古代学术的研究传统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改革中受到巨大冲击。通过大规模译书运动和数次留学热潮移植引进的现代学术使中国学术界面临学术殖民的危险。国内知识界要求重建并超越学术研究传统,实现学术本土化和自主化。以蔡元培、凌... 古代学术的研究传统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改革中受到巨大冲击。通过大规模译书运动和数次留学热潮移植引进的现代学术使中国学术界面临学术殖民的危险。国内知识界要求重建并超越学术研究传统,实现学术本土化和自主化。以蔡元培、凌鸿勋为代表的大学校长在现代学术中心——大学建立了研究机构。研究所的广泛建立及其现代学术研究活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拓展了学术群体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解决了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复杂问题。我国现代学术在组织化、制度化的研究活动中走向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传统 学术殖民 研究所 现代学术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3,共6页
“国学”是近代以来相对于“西学”而兴起的关于中国固有学术的一个新称谓,国学的内涵虽然不断变化,但国学的基本传统却必须追溯到孔子,孔子通过整理六经,建立了国学强调社会责任的传统、追求天下大同的传统、追求善美和谐统一的传统。... “国学”是近代以来相对于“西学”而兴起的关于中国固有学术的一个新称谓,国学的内涵虽然不断变化,但国学的基本传统却必须追溯到孔子,孔子通过整理六经,建立了国学强调社会责任的传统、追求天下大同的传统、追求善美和谐统一的传统。这些传统,是拯救现代学术的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传统 现代学术 孔子 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术的过程哲学与实践创新品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对现代学术方法的研究不应是封闭的,不能把规矩方圆作为一个把自己套起来的封套,而要把规矩方圆当作一个历史的生命的过程,不断地随着对象与感悟、材料与思想的互动而吐故纳新。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的理性精神,是现代学术方法进入过程... 对现代学术方法的研究不应是封闭的,不能把规矩方圆作为一个把自己套起来的封套,而要把规矩方圆当作一个历史的生命的过程,不断地随着对象与感悟、材料与思想的互动而吐故纳新。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的理性精神,是现代学术方法进入过程的意识内涵。它内在地规范着、审视着和评价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和程序,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学术方法的实践创新品格。现代学术方法的“用”,把自己的工具性融入过程性,从而锤炼出现代学术方法的运作和认知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品格、变通性品格和创造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术 生命过程 实践创新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开发表”:一个现代学术神话——兼论课题制下的学术异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善平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3期71-77,共7页
学术是文明之灵魂、文化之根基。与高度私利化的经济不同,学术始终以教化天下、利益众生为己任,以公共性、超越性、人文性为特质,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相应地,或诉诸讲坛,或诉诸文字,学者亦负有公开发表学术成果之天职。... 学术是文明之灵魂、文化之根基。与高度私利化的经济不同,学术始终以教化天下、利益众生为己任,以公共性、超越性、人文性为特质,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相应地,或诉诸讲坛,或诉诸文字,学者亦负有公开发表学术成果之天职。遗憾的是,在量化考核制、重奖科研制、立项课题制等合力推动下,国内发表科研成果体制日趋畸形狭隘。作为发表学术成果之“唯一正道”,铅字已成为兑换学位、职称、经费、津贴、奖金、名声甚或官位的“学界硬通货”,学术因感染“铅字拜物教”而日益功利化、庸俗化、泡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术 课题制 公开 异化 神话 学术成果 科研成果 量化考核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调查与文化自觉——从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看费孝通的学术转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4-188,共5页
费孝通在学术生涯的早期确立了"学以致用"的研究风格,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社会调查追求志在富民的理想。其晚年倡导的"心态研究"和"文化自觉",表面上看与"社会调查"的志趣相异,但从中国现代学... 费孝通在学术生涯的早期确立了"学以致用"的研究风格,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社会调查追求志在富民的理想。其晚年倡导的"心态研究"和"文化自觉",表面上看与"社会调查"的志趣相异,但从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角度看,这种转向实际上是一以贯之地思考中国现代社会学甚至社会科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问题。这种思考对理解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调查 文化自觉 现代学术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术与两种学术遗产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国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争其实就是晚清经学之争延续的一种表现。但现代学人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发展两种经学遗 产中的一种,而是同时批判地承受了两种经学遗产,并以现代学术的精神理念加以改造转化 ,使其成为现代学术得以生发的重要“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传统学术 现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学术转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7,共6页
五四新文化知识共同体基本上实现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转型。体现在文学史及其研究中,初步建构起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是他们的文学史写作,具有自觉的文学史观念,并按照现代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文学理... 五四新文化知识共同体基本上实现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转型。体现在文学史及其研究中,初步建构起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是他们的文学史写作,具有自觉的文学史观念,并按照现代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白话语体和人的文学观念方面。在白话语体的建设中,他们明确意识到语言与思想文化、语言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建设现代白话文的具体设想。他们的现代文学思想观念,是建立在现代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以此批判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常。五四文学研究的学术范式,为现代文学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并在形成规约文学学科发展的学术传统的同时,留下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化 现代学术 文学史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华书局对我国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永贵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中华书局 现代学术文化 贡献 中国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术史上的唯物史观——论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学典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现代学术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历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术传统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兵波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5,共7页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现代学术传统 学科立场 教育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