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宇航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0-86,共7页
尽管我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实践中,这种末端治理模式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困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越来越突出。解困之策需要创新思维,以消费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从消费和... 尽管我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实践中,这种末端治理模式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困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越来越突出。解困之策需要创新思维,以消费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从消费和生产环节的源头上着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基础。本文研究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就是支撑现代生态文明社会最核心、最基础的经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生产环节源头 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韶关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树辉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6-52,共7页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现实背景和内涵构成的基础上,认为韶关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需要按照绿色化、生态化、现代化,体现创新性、引领性、全域性的要求,立足于“要素、组织、空间”三...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现实背景和内涵构成的基础上,认为韶关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需要按照绿色化、生态化、现代化,体现创新性、引领性、全域性的要求,立足于“要素、组织、空间”三个支撑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空间全域化、产业品牌化”四个路径,构建起以现有产业和生态资源为根基,以优质高端要素、全域链网空间、“两化”融合创新为动力,以全域旅游、现代农业与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在内的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以此助推韶关实现生态发展和绿色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路径 全域 韶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业态划分及空间布局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扬杰 罗胤晨 文传浩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庆市产业基础实、自然禀赋好、生态资源优,比较优势十分突出,可作为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庆范本”。基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庆市产业基础实、自然禀赋好、生态资源优,比较优势十分突出,可作为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庆范本”。基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结合重庆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可将生态产业体系划分为生态利用、循环高效、低碳绿色、环境治理、智慧创新、融合集聚六大业态类型;为推进重庆市生态产业体系业态更好地发展,尝试将重庆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业态在重庆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和渝东南片区进行空间布局,并归纳结论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业态类型 空间布局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内涵厘定、逻辑框架与推进理路 被引量:24
4
作者 罗胤晨 李颖丽 文传浩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构建符合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相较于产业体系,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低碳循环高效、科创融合集聚"的绿色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特征。可以从产业空间、产业组织和产业技... 构建符合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相较于产业体系,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低碳循环高效、科创融合集聚"的绿色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特征。可以从产业空间、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等层面,建构"空间—组织—技术"三维逻辑框架,有侧重地推动"现行产业体系"转型至"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必须坚持以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和要素协同为核心的"三维协同"策略,充分发挥空间规划、链接和治理的"生态集聚"效应,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互促融合"效应以及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配置"效应,建构足以支撑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体系 生态产业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空间—组织—技术 三维协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内涵、路径及策略:重庆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罗胤晨 滕祥河 文传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9-657,共9页
因地制宜构建符合现代性特征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重庆要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下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 因地制宜构建符合现代性特征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探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重庆要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下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超越“行政区划界线”,统筹重庆全域空间进行协同规划布局,探索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重点的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在阐述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现实背景和内涵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以重点塑造十大现代生态产业空间为导向的现实路径,以及涵盖战略理念、考核制度、土地要素、财税政策和生态补偿等内容的八大支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全域空间 现实路径 支撑策略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多维逻辑、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胤晨 张智勇 文传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63,共17页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应以实体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应以实体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基于这一目标,在回溯产业结构及产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概念,并阐明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既有研究的“单层式”解读不同,本文建构涵盖一个目标体、四类域态面、两项助力轴的“一体、四域、两助力”多层式理论框架,通过剖析“体系内链接”“体系外助推”协同运行机理,进一步阐释构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所蕴含的“自上而下”传导、“域态链接”融通、“自下而上”反馈三重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文 《经济论坛》 2011年第8期132-135,共4页
按照"4R"原则,通过现代技术耦合、循环生产工程、产业链接和制度机制保障,改造并完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方式,科学配置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单元,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循环化生产、现代化生产和废弃物资... 按照"4R"原则,通过现代技术耦合、循环生产工程、产业链接和制度机制保障,改造并完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方式,科学配置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单元,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循环化生产、现代化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建设包括农业种养加、农科教、产供销、农工贸等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清洁,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和谐永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循环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下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提升: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
8
作者 高雅静 颜吾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99,共8页
国家从战略层面设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表明其已经从最初的科技领域创新内涵延伸至社会生产领域的全新动能构筑,成为国家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赛道构建的关键。产业是科研创新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既是... 国家从战略层面设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表明其已经从最初的科技领域创新内涵延伸至社会生产领域的全新动能构筑,成为国家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赛道构建的关键。产业是科研创新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既是对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情况的反映,也是科技发展态势的直观表征。我国产业动态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立足全域视野加快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和动态调整,传统的以“技术替代”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优化观”上升为“技术机制根本转变”的“系统观”;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生态保护,将科技元素作为生产要素扩展与生产关系优化的主要支撑,正视和肯定科技变革对企业及产业交易联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的直接影响,提升产业形态的网络化、融合化态势,将产业先进性构建于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产业动态发展能力的构筑需立足“体系内链接”和“体系外助推”两个层面,创造性地进行跨领域、全域态的多层式要素配置创新和使用变革,加速形成相互关联、协同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这既强调与核心目标相适配的顶层设计,也有赖于产业体系自身的建设完善和基层实践的反馈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动态发展能力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技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高水平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坚定不移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第13期54-54,共1页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GDP增速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两年内引进产业项目300余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为兰州新区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金融改革创新 民营企业 兰州新区 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有力支撑 试验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