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自我评价”中平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1
作者 朱玲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4年第9期49-49,共1页
辰辰为何焦虑?究其原因,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间的差距。根据自我差异理论,自我概念包括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分别代表了个体实际形象和所希望的形象。辰辰理想中的自己是能像高年级的孩子一样会拼乐高,会写名字。
关键词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自我评价 实际形象 自我概念 高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想与现实自我的落差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严秀英 金瑛 张光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9,共3页
为了考察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现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量表对延边大学483名本科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为了考察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现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量表对延边大学483名本科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随年级的上升而减小;学业自我效能感逐年下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与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概念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学业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贾远娥 李宏翰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4-36,共3页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自我概念差异 抑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贾远娥 李宏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开放式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从心理健康角度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结果经因素分析,问卷由人际、品性、学业、情绪、家庭、魅力6个因素构成,累积解... 目的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开放式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从心理健康角度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结果经因素分析,问卷由人际、品性、学业、情绪、家庭、魅力6个因素构成,累积解释率为54.18%,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在0.80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的理论结构模型拟合良好,CFI、NNFI均达到0.90以上,RMSEA小于0.08。结论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问卷编制 大学生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贾远娥 李宏翰 《社会心理科学》 2007年第1期182-186,共5页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自我概念差异 抑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现实自我意识的价值观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正聿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5期6-7,5,共3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我们有必要回顾和总结中国价值文化和价值哲学40年的成就、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我们有必要回顾和总结中国价值文化和价值哲学40年的成就、经验,检视其面临的诸多挑战,探究其未来发展的可能之趋向,从而为深化其发展、引领新时代贡献理论的力量。因此,本刊组织五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中国价值文化40年。孙正聿教授强调从实践观点看待价值观,认为价值观是一种现实自我意识,其根本问题表现为"我们到底要什么"与"我到底要什么"的矛盾关系。研究价值论,需要深化研究一个核心问题,即标准与选择,在"我们到底要什么"与"我到底要什么"的互动中,重构当代中国价值观。刘笑敢教授对老子哲学中作为最高价值的自然进行了分析,阐释了自然概念的五个层次:术语义或概念义、体系义或哲学义、整体义、价值义、自觉义,指出老子的"自然"是人类文明社会中自然而然的秩序,是"人文自然"。丰子义教授认为价值哲学从研究物对人的价值问题转向重点研究人自身的价值问题,是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直接相关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价值哲学的发展必须要面向现实、面向生活,坚持强化问题研究、加强中国经验的总结与阐发、扩展研究的视野等原则。冯平教授指出中国价值哲学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这个新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认为其新的生长点是对价值判断的思维方式、对个体价值判断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强调价值哲学研究者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更深入地理解现代化运动、现代生活以及个体主体性。张曙光教授认为,主体价值论既表现出很大的理论优势和一定的积极效应,也有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问题。真正的价值哲学是人对自身及其生活世界的"认同"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个体自我意识 现实自我 人类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纠葛与幻化——陶渊明《饮酒》诗七首意象结构探索
7
作者 祝菊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6-49,共4页
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以鸟儿与松(菊... 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以鸟儿与松(菊、兰)的意象表现出来;在《有客常同止》等诗中,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幻化为“一士”、“一夫”两个人物意象;在《结庐在人境》等诗中,生命自我摆脱战胜了现实自我,其澄明、宁静,自由欣悦的本真状态投射生成一系列浑然灵妙的诗歌意象,构成陶渊明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命自我 现实自我 意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羞怯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基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异的考察
8
作者 高峰强 王艳男 +1 位作者 田雨 王鹏 《社会科学前沿》 2015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以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学生羞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异、网络购物行为的关系,研究结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频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学生的羞怯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异呈显著的正相关;大... 本文以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学生羞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异、网络购物行为的关系,研究结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频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学生的羞怯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异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羞怯水平除了对网络购物行为有直接的作用外,还通过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异对网络购物行为有间接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的差异 网络购物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洪珊瑚 谢朝群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在网络的互动交际中,人们出于各种心理需要乐此不疲地塑造着自我身份,这种"虚拟自我"身份与"现实自我"身份具有相似又不尽相同的结构特征,文章通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两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 在网络的互动交际中,人们出于各种心理需要乐此不疲地塑造着自我身份,这种"虚拟自我"身份与"现实自我"身份具有相似又不尽相同的结构特征,文章通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两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看似有分离,实质上却是一个杂糅在一起的"连续体"。因此,我们不应将网上、网下的身份绝对割裂开来,也无需刻意区分,而应引导人们的网络自我身份塑造向更加真实、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际 虚拟自我 现实自我 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另一个我: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辨析
10
作者 施媛媛 王娱琦 +1 位作者 刘云芝 黄梓航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2-429,共8页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特征,个体会对网络自我进行适度的理想化。同时,网络平台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特征都会影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不同平台与场景、多种研究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我 数字自我 虚拟自我 现实自我 自我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现实自我表露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万德芳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年第3期85-87,共3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湖北省武汉市878名初中生本人及其对父母、对现实中的朋友与对网络上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对比分析发现:中学生对父母及现实中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对网络上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在对网络上的朋友...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湖北省武汉市878名初中生本人及其对父母、对现实中的朋友与对网络上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对比分析发现:中学生对父母及现实中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对网络上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在对网络上的朋友的自我表露方面,高一学生显著多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在现实中的自我表露水平女生高于男生,而在网络情境下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自我表露 现实自我表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特征及关系
12
作者 李小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9年第7期00106-00107,共2页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开放性、自由性为人们提供了多重身份体验的可能。在网络空间中,个体通过不同的需求会形成一些可能区别于现实自我的网络自我。本文旨在阐述现实自我与网络自我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以往研究归纳出网络自...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开放性、自由性为人们提供了多重身份体验的可能。在网络空间中,个体通过不同的需求会形成一些可能区别于现实自我的网络自我。本文旨在阐述现实自我与网络自我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以往研究归纳出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具有分离关系、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三种关系。但以往的研究大多考虑的是二者的分离关系,或者是建立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离基础上的。这也凸显了以往研究的不足,无法更为系统地分析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我 现实自我 特征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亚楠 张兴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心理弹性在二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470名中学生进行... 目的:探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心理弹性在二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4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反刍思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r=0.21~0.50,P<0.01),心理弹性与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反刍思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r=-0.50~-0.28,P<0.01);2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可显著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0.19,P<0.001),并且反刍思维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6;③心理弹性在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β=-0.17,P<0.001),即随着心理弹性的提高,反刍思维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减弱(心理弹性低分组β=0.43,P<0.001 vs心理弹性高分组β=0.09,P>0.05)。结论: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可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心理弹性在这一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现实自我差异 心理弹性 反刍思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现实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林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7-81,共5页
以上海市高校55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和现实自我表露的异同,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情境中兴趣与快乐表露、观点与评价表露性别差异显著,在现实情境中失望与痛苦表露、兴趣与快乐表露、自我表露总分性别... 以上海市高校55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和现实自我表露的异同,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情境中兴趣与快乐表露、观点与评价表露性别差异显著,在现实情境中失望与痛苦表露、兴趣与快乐表露、自我表露总分性别差异显著;无论是网络情境还是现实情境,大学生自我表露总分、失望与痛苦表露、不满与愤怒表露、观点与评价表露的年级差异均显著,兴趣与快乐表露的文理科差异显著。大学生现实自我表露显著多于网络自我表露,网络自我表露是现实自我表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自我表露 现实自我表露
原文传递
青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丽蓉 朱金红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41-143,共3页
采用自行编制的现实—理想差异量表和SCL90对193名18岁至30岁的青年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青年被试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普遍存在差异;自我差异除了道德自我差异外普遍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青年的总自我差异对总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敏... 采用自行编制的现实—理想差异量表和SCL90对193名18岁至30岁的青年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青年被试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普遍存在差异;自我差异除了道德自我差异外普遍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青年的总自我差异对总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和其他项目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生理自我差异对躯体化、强迫、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自我差异对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自我差异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空间中“现实自我”的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桃莲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63,共6页
关于网络中自我的建构问题,早期大多数研究均关注纯粹匿名环境中网络身份的建构,从而得出"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自我"的结论。微博不是纯粹匿名的,本文关注微博空间中"现实自我"的构建问题可充实、丰富原有的研究... 关于网络中自我的建构问题,早期大多数研究均关注纯粹匿名环境中网络身份的建构,从而得出"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自我"的结论。微博不是纯粹匿名的,本文关注微博空间中"现实自我"的构建问题可充实、丰富原有的研究。研究发现,微博实名制限定了自我的现实身份,微博主的"现实我"是通过"自我叙事"和"与他者的闲聊寒暄"中建构出来的,并着重阐述了微博主如何建构"现实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实名 现实自我 自我叙事 闲聊寒暄
原文传递
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光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3期68-70,共3页
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相比较具有其较明显的特点 :网络身份匿名性、网络形象创造性、网络角色多元性、网络主体随意性及网络客体掩蔽性。针对以上特点 ,网络“自我”的理论解释是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自我意识双因素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
关键词 网络自我 现实自我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健 祖雅桐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53-59,共7页
以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为基础,以500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对象,最终编制成含有37个项目且专门针对我国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其中包括:学业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生活自我、总体评价等六大维度。... 以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为基础,以500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对象,最终编制成含有37个项目且专门针对我国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其中包括:学业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生活自我、总体评价等六大维度。经检验,该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Song-Hattie自我概念量表》相容效度良好,而且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理想-现实自我差异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二元对立结构看达洛卫夫人的“自我现实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斌 李小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我身份的一次成功构建。伍尔夫挖掘的是"神志清醒和精神错乱者"看到的世界,表现了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经过灵魂与肉体的撞击后对生命更深刻的领悟,更是伍尔夫透视生命、感悟生命真谛...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我身份的一次成功构建。伍尔夫挖掘的是"神志清醒和精神错乱者"看到的世界,表现了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经过灵魂与肉体的撞击后对生命更深刻的领悟,更是伍尔夫透视生命、感悟生命真谛的结晶。本文从小说中伍尔夫所采用的二元结构出发,通过对理智和疯狂、灵与肉这两个二元对立体的阐释,结合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探索克拉丽莎人格整合后的"自我现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理智与疯狂 灵与肉 自我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现实化”与“自我实现”辨析──对一个错误的纠正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春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9年第3期63-69,48,共8页
该文旨在纠正这样一个错误,即:国内不少著述将荣格的"自我现实化"概念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概念相混淆。此外,作者还将这两个概念的内容予以分别介绍,并且比较了这两个概念的不同。
关键词 自我现实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