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5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切除术治疗迟发型滤泡相关眼内炎11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尤飞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泡相关眼内炎(BRE)临床效果,分析影响视力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到2013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行PPV治疗1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BR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PV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泡相关眼内炎(BRE)临床效果,分析影响视力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到2013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行PPV治疗1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BR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PV临床效果,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BRE病程、滤泡渗漏、致病菌感染等可能影响PPV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经PPV治疗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6,P=0.017),小梁切除术到BRE发病的平均时间为(7.42±2.31)年,BRE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PSITE)为(2.33±1.24)d,7例患者(64%)发生滤泡渗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6例(55%)为强致病菌,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因素(Z=-2.196,P=0.0337)。且强致病菌感染导致的低视力的患者数量较非强致病菌感染者多(P=0.0310)。结论 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的BRE安全有效,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PPV临床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滤泡感染 眼内炎 玻璃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在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田静静 项霙 +1 位作者 王爽 陈珍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在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2月14日至2022年3月25日拟行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医院2021年9月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在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2月14日至2022年3月25日拟行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医院2021年9月20日至2021年10月17日接受常规干预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98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并发症、手术时间及离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3.00(3.00,4.00)次,观察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1.00(1.00,2.00)次;观察组单台手术平均中断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Z=13.257,P<0.001)。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可显著减少局麻下玻璃体切除术中平均中断次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结束至离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多学科协作团队 中断次数 并发症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0.02%聚维酮碘灌注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3
作者 潘珊珊 杜姝 +3 位作者 查优优 陈克菊 方海亚 杨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0.02%聚维酮碘眼内灌注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3年5月—2024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0.02%聚维酮碘眼内灌注治疗严重细菌性...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0.02%聚维酮碘眼内灌注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3年5月—2024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0.02%聚维酮碘眼内灌注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除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余均为非常见致病菌。1例患者为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其余6例均为眼内镜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观察到由聚维酮碘引起的眼部毒性的临床证据。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0.02%聚维酮碘灌注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安全有效,在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玻璃切除 细菌性眼内炎 眼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音乐疗法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谭珊珊 王艳 +2 位作者 何文文 秦兵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评估个体化音乐疗法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4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估个体化音乐疗法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4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音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身心应激反应、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增生性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个体化音乐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焦虑情绪,减轻心血管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和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切除 个体化音乐疗法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眼底病变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管理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邵瑛 段雅剑 +3 位作者 段鸿燕 李佳媛 王月 冯荣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的面向下体位管理、依从性现状以及护理措施展开综述,以期实现对病人的全面、精准管理。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切除 眼内填充 面向下体位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秦艳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3-066,共4页
分析在视网膜脱离治疗中,引入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23.06-2024.06于本院行视网膜脱离治疗的患者60例(60只眼);双色球法分设组别,参比组(传统治疗,n=30),分析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n=30)。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 分析在视网膜脱离治疗中,引入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23.06-2024.06于本院行视网膜脱离治疗的患者60例(60只眼);双色球法分设组别,参比组(传统治疗,n=30),分析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n=30)。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后眼轴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较参比组佳(P<0.05)。分析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俯卧时间短于参比组,术后视力水平较参比组佳(P<0.05)。分析组视网膜复位率低于参比组,术后6个月分析组视力水平较参比组佳(P<0.05)。分析组术后视网膜厚度均较参比组高(P<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 将玻璃体切除术引入视网膜脱离治疗中,可利于视力功能恢复,视网膜厚度增加,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玻璃切除 并发症 视力功能 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半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眼内炎2例报道
7
作者 明佩佩 王桂法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51-54,共4页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法,术中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水肿及免疫抑制,但仍然存在眼压升高、白内障、感染及视网膜毒性等不良反应。本文报道2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半...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法,术中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水肿及免疫抑制,但仍然存在眼压升高、白内障、感染及视网膜毒性等不良反应。本文报道2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半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眼内炎患者,患者眼内炎发生后迅速判断为无菌性眼内炎,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最终均恢复良好,且未对视力造成损害。本文分析其诊治过程,以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玻璃体腔注射 曲安奈德 眼内炎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散光人工晶状体的应用
8
作者 冯劼 罗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3,共7页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58例(58眼),其中A组20例(20眼)为1期行25G玻...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58例(58眼),其中A组20例(20眼)为1期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B组18例(18眼)为25G玻璃体切除术后,2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C组20例(20眼)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残余散光度、术后ToricIOL在眼内的旋转度、偏心量及像差。结果术后6月,三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A组散光分别为(0.95±0.34)D、(1.01±0.34)D、(1.23±0.35)D、(1.21±0.32)D,B组散光分别为(0.92±0.31)D、(1.14±0.33)D、(1.21±0.31)D、(1.22±0.33)D,均明显高于C组各时间点[(0.65±0.29)D、(0.73±0.24)D、(0.91±0.34)D、(0.96±0.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A组IOL平均旋转(4.85±1.23)°,B组IOL平均旋转(4.78±1.56)°,显著高于C组[(3.80±1.20)°](均P<0.05),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全眼总像差、全眼总低阶像差(不包括离焦)、全眼总高阶像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平均偏心量分别为(0.284±0.060)mm、(0.278±0.069)mm、(0.265±0.0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角膜散光和玻璃体疾病的白内障患者,选择ToricIOL植入,能够实现较好的旋转稳定性,偏心程度小,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1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与2期白内障手术比较,植入ToricIOL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散光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成刚 陈丽鸿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66-2872,共7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78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手术方式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脱盲率差... 目的:总结并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78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手术方式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脱盲率差异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结果:纳入玻璃体积血患者共278例,男女比例为1.11:1,45~59岁人群患病比例最高(46.76%),80岁以上(0.01)和30岁以下(0.02%)人群患病比例最低;病程在2周内患者148例(53.24%),病程在3月内患者241例(86.69%);合并高血压102例(36.69%),合并糖尿病107例(38.4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98例(占比35.25%),外伤所致84例(占比30.22%),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36例(占比12.95%);实施玻璃体切除术中,填充硅油189例(67.99%),行黄斑前膜剥除94例(33.81%),行晶体摘除85例(30.58%);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明显提高(z = −9.73, P < 0.01),单眼盲率由术前88.13%降低为术后的43.53%。结论:玻璃体积血为眼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玻璃体积血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伤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病因所致,玻璃体切除术能清除玻璃体积血,探查或复位视网膜,挽救患者视力,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 临床特征 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切除 视力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杨顺玲 刘晓敏 +2 位作者 赵秀云 刘晓培 李景珂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8期53-55,共3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术(简称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深入分析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7例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术(简称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深入分析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7例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7例中除2例因自身眼底病术后视力得不到提高外,其余55例术后视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例因眼底功能萎缩放弃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余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完成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角膜水肿28例,治疗1周角膜透明;前房内渗出2例,均为糖尿病患者,治疗2周后渗出吸收。结论玻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但术前准确测量,充分沟通,术中调整灌注压,谨慎仔细操作,术后患者仍可获得满意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玻璃切除 超声乳化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李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A(20眼)和B(20眼)两组,A组患者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然后在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先接受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然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最后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23G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和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在并发症中,A组的前囊撕裂发生率高于B组(P=0.072);白内障手术期间,B组瞳孔缩小发生率大于A组(P=0.152);两组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A组和B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术前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红光反射,可减少白内障手术时间和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玻璃切除 玻璃体积血 无红光反射 23G超声乳化玻璃切除联合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不同中医证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筱婷 滕月 +1 位作者 俞晓艺 关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06-916,共11页
【目的】对比真实世界中不同中医证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对比真实世界中不同中医证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联合PPV治疗的PDR患者36例(42只眼),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15例(18只眼)、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14例(17只眼)、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7例(7只眼)。患者先行抗VEGF治疗,5~7 d后行PPV治疗,在抗VEGF治疗和PPV术中抽取房水。比较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的疗效,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抗VEGF治疗前后的房水细胞因子水平,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无血管灌注区(FAZ)面积和黄斑中心、内环、外环、完整血流密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的疗效最优,其次为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再次为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16/18)、52.94%(9/17)、42.86%(3/7)。(2)术后3个月,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患者的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视力(LogMAR)BCVA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中医证型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房水VEGF-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房水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房水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黄斑外环、完整血流密度方面,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明显大于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RT、FAZ面积和黄斑中心、内环血流密度方面,3种中医证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方面,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的发生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实世界中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行抗VEGF联合PPV治疗以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疗效最好,其次为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再次为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抗VEGF治疗后房水细胞因子的变化不完全相同;术后3个月时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和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患者黄斑外环、完整血流密度较大,治疗的预后可能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证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会艳 胡鹏 +1 位作者 蒋丽娟 黄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6例(50眼)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5眼)。对照...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6例(50眼)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5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23 G PPV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联合23 G 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47,P<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因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落实行的硅油填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23 G PPV治疗PDR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玻璃切除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视力及眼压水平 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钢 唐东润 +1 位作者 张玉梦 段海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对患者视力及眼压水平、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PDR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82例P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23G玻...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对患者视力及眼压水平、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PDR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82例P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水平、炎症反应、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眼压水平(13.1±2.6)mmHg、并发症5%均低于对照组的(15.2±3.7)mmHg、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反应总发生率为10%(4/41),与对照组15%(6/41)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CLVQOL)中的远视力、移动和光感(79.9±4.6)分、日常生活能力(83.2±5.8)分、阅读和精细动作能力(82.1±5.5)分、调节能力(84.1±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5±2.4)分、(72.9±3.7)分、(69.8±3.5)分、(73.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DR患者中应用25G玻璃体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水平以及视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增加炎症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切除 眼内压 视力 炎症反应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时段循环体位干预结合共情式心理护理对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侠 张瑛 李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170-173,186,共5页
目的 探讨特殊时段循环体位干预结合共情式心理护理对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0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 目的 探讨特殊时段循环体位干预结合共情式心理护理对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0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特殊时段循环体位干预结合共情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殊时段循环体位干预结合共情式心理护理可改善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的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也能减少术后不适症状,提高视力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时段循环体位干预 共情式心理护理 眼外伤 玻璃切除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汤蕙滢 王伟 +2 位作者 荣丽 章梦燕 张鹏飞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0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采取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铜陵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采取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铜陵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位依从率、体位维持时间、术后3天平均每天保持头低面部朝下的时间以及体位舒适度(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体位总依从率较对照组高(96.88%vs 76.67%,P<0.001);试验组体位维持时间、术后3天平均每天保持头低面部朝下的时间较对照组长(15.86±1.36 vs 13.25±1.25,20.87±1.04 vs 17.56±1.29,均P<0.001);试验组GCQ评分较对照组高(87.96±5.15 vs 70.24±4.89,P<0.001);干预后试验组NRS得分(2.41±0.26 vs 3.34±0.34,P<0.001)、SAS得分(37.26±4.21 vs 44.37±4.71,P<0.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12%vs 23.33%,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实施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可延长患者体位维持时间,提高体位依从性及体位舒适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眼内填充 体位 护理 知信行模式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剑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增殖期DR患者(91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46眼)...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增殖期DR患者(91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46眼)仅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4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眼部指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cRMT均低于术前,BCVA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cRMT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DR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康柏西普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春霞 杨霞霞 +4 位作者 田超伟 李曼红 胡丹 王雨生 张自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 目的: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不同间隔时间分为治疗组A(间隔时间≤14 d, 32例32眼)和治疗组B(间隔时间>14 d, 28例28眼)。治疗组A中眼球破裂伤16眼(50%),穿通伤13眼(41%),贯通伤3眼(9%);治疗组B中眼球破裂伤15眼(54%),穿通伤12眼(43%),贯通伤1眼(4%)。术后随访6 mo,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玻璃体切除手术前两组患者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6 mo,治疗组A中10眼(31%)视力显著提高,21眼(66%)视力有效提高,1眼(3%)视力无改善;治疗组B中,5眼(18%)视力显著提高,16眼(57%)视力有效提高,7眼(25%)视力无变化,两组比较有差异(U=322.5,P=0.032)。治疗组A中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依赖、玻璃体再积血、眼球萎缩与治疗组B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A术后随访未见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显著低于治疗组B(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Ⅰ期救治手术后2 wk内完成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开放性 Ⅱ期手 玻璃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干眼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
19
作者 寇芃苑 黄雄高 赵楠楠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玻璃体切除术的问世解决了眼科界难以攻克且难治性眼底病的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MIV)是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包括流泪、异物感和视觉障碍等。我们推测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能... 玻璃体切除术的问世解决了眼科界难以攻克且难治性眼底病的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MIV)是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包括流泪、异物感和视觉障碍等。我们推测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损伤结膜及角膜上皮以及相关感觉神经,以及破坏泪膜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眼表微环境,诱发或加重干眼症状。目前,对于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变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不同因素对于眼表微环境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便于指导临床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减少术后罹患干眼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干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因素研究
20
作者 董有慧 张成霞 +1 位作者 郁美霞 徐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3期3956-3961,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67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29例,女38例,年龄25~59(42.04±8.10)岁。所有患...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67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29例,女38例,年龄25~59(42.04±8.10)岁。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67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106例治疗有效[63.47%(106/167)],纳入治疗有效组,61例治疗无效[36.53%(61/167)],纳入治疗无效组。治疗无效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1、损伤区域Ⅲ区、损伤类型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占比均高于治疗有效组[68.85%(42/61)比49.06%(52/106)、26.23%(16/61)比12.26%(13/106)、52.46%(32/61)比33.02%(35/106)、54.10%(33/61)比33.96%(36/106)],手术时机7~14 d占比低于治疗有效组[77.05%(47/61)比91.51%(97/106)],伤口长度长于治疗有效组[(4.21±0.42)mm比(3.96±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92、7.02、6.48、6.83,t=4.0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0.1[比值比(OR)=2.174,95%置信区间(CI)1.012~4.672]、伤口长度(OR=5.224,95%CI 1.936~14.100)、损伤区域Ⅲ区(OR=4.064,95%CI 1.517~10.884)、损伤类型眼内异物(OR=3.236,95%CI 1.425~7.350)、合并眼内炎(OR=2.879,95%CI 1.346~6.161)均是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7~14 d(OR=0.225,95%CI0.064~0.788)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BCVA、伤口长度、损伤区域、损伤类型、合并眼内炎、手术时机均是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切除 巩膜扣带 开放性眼外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