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与纯相β-磷酸三钙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峰 马跃 徐欣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珊瑚转化型羟磷灰石(CHA)、纯相β一磷酸三钙(β-TCP)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评价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ST2细胞株并诱导生成成骨细胞,接种在CHA、β-TCP种植材... 目的:研究珊瑚转化型羟磷灰石(CHA)、纯相β一磷酸三钙(β-TCP)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评价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ST2细胞株并诱导生成成骨细胞,接种在CHA、β-TCP种植材料的表面,采用附着细胞直接计数法、MTT法检测种植后3,5,7天的细胞增殖率。结果:CHA、β-TCP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成骨细胞在CHA表面的增殖速度较β-TCP快。讨论:体外复合细胞培养可以直接观察细胞与两种可降解的生物材料(CHA、β-TCP)复合生长的情况,可以较好地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结论: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HA)细胞相容性更好,更适宜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 纯相β一磷酸三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联合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HA)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骨再生修复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云杉 《海峡药学》 202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联合应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1-34)〕与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对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杂种犬12只,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均于两侧胫骨制备制备种植窝各2个,对其制造骨缺损后植入种... 目的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联合应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1-34)〕与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对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杂种犬12只,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均于两侧胫骨制备制备种植窝各2个,对其制造骨缺损后植入种植体,并将CHA植入骨缺损处。术后实验组每周3天经背部皮下注射PTH(1-34),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周、8周时两组各处理3只动物,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的情况。术后4周、8周时,实验组的X线片显示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种植体最大拔出力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小梁较对照组粗,种植体表面与新骨直接接触;术后8周,实验组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接触较对照组广泛,新生骨更为致密。结论PTH(1-34)与CHA的联合应用,更有助于促进种植体与新生骨接触,加速骨缺损处的骨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珊瑚转化 种植体 甲状旁腺激素 羟基磷灰石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史培良 顾晓明 +3 位作者 陈富林 杨维东 毛天球 王大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CHA )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寻找最佳支架材料 ,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取 4周龄兔骨髓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胰酶消化后离心收集细胞 ,接种至... 目的 探讨以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CHA )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寻找最佳支架材料 ,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取 4周龄兔骨髓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胰酶消化后离心收集细胞 ,接种至高温灭菌的 CHA材料 ,无菌条件下植入 8只裸鼠皮下组织中。对照组为同体单纯植入 CHA。分别于 6、8周取材 ,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染色 ,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实验组 6周时大体标本浅红色 ,X线片有较高密度阻射影像 ,组织学检查可见有新骨形成 ;8周时大体标本呈红色 ,质硬 ,X线阻射影像密度更高 ,镜下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小梁样结构 ,骨细胞位于陷窝中。对照组 8周大体标本均为白色 ,周围软组织包裹 ,X线片仅见 CHA阻射影响 ,组织学检查无新骨形成 ,为大量纤维组织长入 CHA孔洞内。结论  CHA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骨髓基质细胞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细胞相容性和细胞毒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鲁红 田宇 吴织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955-2958,共4页
背景:经处理后的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三维相通的孔隙结构不仅可为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提供足够的内部空间和表面积,而且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渗透和血管化形成。目的:对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进行细胞相容性... 背景:经处理后的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三维相通的孔隙结构不仅可为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提供足够的内部空间和表面积,而且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渗透和血管化形成。目的:对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进行细胞相容性和细胞毒性的研究,以初步探讨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到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支架上体外三维复合培养,通过细胞计数方法和扫描电镜观察人牙周膜细胞在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支架上的附着、生长情况,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MTT测试法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法评估稀释浓度分别为100%,50%,10%,1%的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人牙周膜细胞在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支架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而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生长、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且无细胞毒性,有望用作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细胞相容性 细胞毒性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培良 顾晓明 +1 位作者 陈富林 毛天球 《华北国防医药》 2004年第6期383-385,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寻找最佳支架材料 ,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取 4周龄兔骨髓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胰酶消化后离心收集细胞 ,接种至高... 目的 :探讨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寻找最佳支架材料 ,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取 4周龄兔骨髓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胰酶消化后离心收集细胞 ,接种至高温灭菌的CHA材料 ,无菌条件下植入裸鼠皮下组织中 ;对照组单纯植入CHA。分别于 6、8周取材 ,行大体观察、X线摄影及组织学染色 ,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6周时X线片有高密度阻射影像 ,HE染色可见有新骨形成 ;8周时X线阻射影像密度更高 ,HE染色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梁样结构 ,骨细胞位于陷窝中。结论 :CHA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支架(骨科) 组织相容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家兔下颌骨骨缺损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祥勇 周平秀 吴求亮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胶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颌骨缺损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每组6只。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制造1.0cm×1.0c... 目的探讨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胶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颌骨缺损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每组6只。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制造1.0cm×1.0cm贯通性骨缺损,实验组用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充填修复,对照组分别用CHA-Co复合骨和单纯CHA充填修复。每组动物各取3只分别在术后6周、12周处死,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材料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活性,6周可见明显新骨形成,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降解区域被大量成熟骨组织所取代,骨材料界面结合紧密,无纤维结缔组织。骨密度分析结果认为骨缺损区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实验动物均无感染和不良反应出现。结论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骨诱导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颌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 胶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型复合人工骨的研制与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余 尹庆水 +1 位作者 李兆麟 李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复合人工骨 临床应用 研制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注射 初步 局部注射 骨不连 金葡液 红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珺晔 徐珉华 周淳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0期1248-1249,1250,共3页
目的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 目的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 L vs(32.8±9.6)pg/m 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生物玻璃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口腔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人工骨材料在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洪光 李倜 +2 位作者 严涛 赵雪娟 徐欣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比较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 e,β-TCP)、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or al-hydr oxyapatite,CHA)两种人工骨材料在引导骨再生中成骨质量的差别,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拔除Begeal犬的下颌双测第二三四前磨牙,... 目的:比较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 e,β-TCP)、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or al-hydr oxyapatite,CHA)两种人工骨材料在引导骨再生中成骨质量的差别,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拔除Begeal犬的下颌双测第二三四前磨牙,并植入种植体,在种植体颈部颊侧植被缺损,并以不同人工骨材料修复。结果:种植体均未脱落,缺损区粘膜愈合良好。A组:1、4个月时新骨生成率分别为23.00%±0.82%、58.00%±1.83%,种植体颈缘到颊侧骨缺损底部的距离为1.05±0.13mm、1.09±0.10mm。B组:1、4个月时的新骨生成率分别为23.75%±0.96%、57.75%±1.89%,种植体颈缘到颊侧骨缺损底部的距离分别为1.09±0.10mm、1.13±0.10mm。C组:1个月和4个月时的新骨生成率分别为4.25%±0.96%、16.50%±1.91%,种植体颈缘到颊侧骨缺损底部的距离分别为4.38±0.17mm、3.75±0.13mm。结论:CHA及β-TCP都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可用于即刻牙种植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术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 β-磷酸三钙 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ha) 即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A/PA系列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左奕 李玉宝 +2 位作者 魏杰 韩劲 许凤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3-516,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工艺方法制备n HA/PA系列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利用各种检测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性能,提出了复合材料两相间的化学键合方式和聚酰胺基体所发生的晶型转化。
关键词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化学键合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骨粉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陈琳 徐欣 +3 位作者 马跃 柳忠豪 许胜 季晓妮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天博(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HA)和Cerasorb(羟基磷酸三钙β-TCP)两种骨粉单独及分别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研究。方法:选用1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全麻下在距下颌骨下缘3mm,下颌角前缘... 目的:探讨天博(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HA)和Cerasorb(羟基磷酸三钙β-TCP)两种骨粉单独及分别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研究。方法:选用1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全麻下在距下颌骨下缘3mm,下颌角前缘5mm处,用球钻制备大小约15mmx6mmx4mm的缺损,左右侧缺损中各植入A PRP CHA+PRP;B PRPβ-TCP+PRP;C CHA+PRPβ-TCP+PRP;D CHA CHA+PRP;Eβ-TCPβ-TCP+PRP,三组兔子分别饲养4周,8周,12周。并在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分别给予钙黄绿素(10mg/kg),茜素红(30mg/kg),钙黄绿素(10mg/kg)处死后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及骨密度测量,分析结果,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小于0.05为有显著差异性。结果:组织学检查:4周时,PRP组、CHA组及β-TCP组只有极少量的成骨细胞;8周时,少量的新生骨的生成,但仍有大部分的纤维组织包绕;12周时,有部分成熟骨出现;4周时,CHA+PRP组及β-TCP+PRP组开始有成骨细胞及少量未成熟的骨质出现;8周时开始有部分成熟骨出现,成骨细胞核固缩多见;12周时已基本充满成熟骨质。在4、8、12周时,X线上骨缺损区密度百分比分析值PRP组、CHA组及β-TC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β-TCP+PRP组及CHA+PRP组的分析值高于上述三组,但该两组间无明显差异。HE染色的骨定量分析,PRP组、CHA组及β-TCP组之间骨再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而两混合组的骨再生值高于上述三组,但该两组间的骨再生无显著差异。结论:1.PRP与骨粉联合应用较PRP单独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好。2.β-磷酸三钙联合PRP较羟基磷灰石联合PRP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无明显差异。3.β-磷酸三钙与PRP联合应用较β-磷酸三钙单独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Β-磷酸三钙 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海鸣 卞建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813-81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骨桥蛋白 磷酸化糖蛋白 羟基磷灰石 OPN 分泌 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A/PA系列生物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研究
13
作者 左奕 李玉宝 +2 位作者 魏杰 韩劲 彭雪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60-2362,共3页
利用多种手段分析新工艺制备的n-HA/PA系列医用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n-HA纳米粒子在n-HA/PA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HA的加入在形成新键引起PA高聚物基发生晶型转化的同时导致其结晶度的降低.
关键词 医用复合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结晶行为 转化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