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十三年内的中国土司学——2000~2012年土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取向 被引量:14
1
作者 成臻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8,共13页
新世纪十三年内,中国土司研究成果总量超过以前任何同一时段,来势迅猛。一些新视野、新概念的频频出现,反映了中国土司学界正在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学术转型。尽管"土官"、"土官衙门"和"土司"等词出现... 新世纪十三年内,中国土司研究成果总量超过以前任何同一时段,来势迅猛。一些新视野、新概念的频频出现,反映了中国土司学界正在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学术转型。尽管"土官"、"土官衙门"和"土司"等词出现的语境尚未完全澄清,但十三年的研究已初步展示了有关土职和土官衙门的历史图景。土职、土司政府、土司区、土司关系和土司制度等五大研究主题的精细化,为最终介入土司区域社会总体史研究打下了基础。中国土司学研究经过长达九十年的前期积淀,在十三年内业已形成有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18个学科门类介入的格局,它们略呈五个梯次聚焦于土司。学科聚焦后的针对土司的历史与现实影响力、土司文化的再利用和土司制度文化的现当代启示的研究,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世纪 土司学 理论与方法论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美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特征——从审美意识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利沙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1,共5页
本文从理论特征与方法论特征两方面对毛荣贵的新著《翻译美学》进行了评析,并从研读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审美意识驱动下的译者主体性特征作了相应的讨论。
关键词 翻译美学 理论与方法论特征 审美意识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建业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Z1期32-39,共8页
墓葬研究是考古学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从有了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也就开始了对墓葬的研究.在欧洲近代考古学萌芽之际,人们习惯将发现的墓葬同本地居民的祖先直接联系起来.到了18世纪末,最早进行的一些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便是对墓葬... 墓葬研究是考古学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从有了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也就开始了对墓葬的研究.在欧洲近代考古学萌芽之际,人们习惯将发现的墓葬同本地居民的祖先直接联系起来.到了18世纪末,最早进行的一些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便是对墓葬的发掘.1864年,只在维也纳的哈尔施塔特墓地就已经发现了近千座古墓.在此之前,汤姆森的助手沃尔赛(Worsaae,1843)在《考古发现与墓冢所反映的丹麦古代史》一文中,第一次用墓葬材料进行了编年,这种编年使汤姆森的三期说真正具备了发展演化的含义,因为三期说最初并非有意识地按进化序列排列,而只是包含了进化或进化论的合理内核.同时,因为当时的发掘技术尚不成熟,象丹麦的贝丘遗址(kichen—midden)和瑞士的湖上聚落那样的遗址不易被发现和发掘,所以20世纪以前对欧洲本土的发掘重点放在墓葬上,对葬制的异同也主要用宗教习俗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墓地 理论与方法论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理论 新考古学 葬制 仰韶文化 社会组织 三期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文甫对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文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倡导与运用,是嵇文甫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理论与方法论的倡导与运用,嵇文甫在思想史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而这一重要成就的取得则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关键词 嵇文甫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思想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主旨——评冯继康著《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5
作者 赵尚梅 张丽 《新疆财经》 2003年第2期63-64,共2页
本文对我国青年学者冯继康教授编著的《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一书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理论观点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理论 《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冯继康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学研究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桂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之三
6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桂学研究必须夯实学科基础及其理论与方法论基础,社会学是其基础之一。社会学的实证性、经验性、应用性特征在其理论、原则、方法上充分体现,为区域社会学研究提供社会构成、结构、群体、社区、民族、角色、变迁等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 桂学研究必须夯实学科基础及其理论与方法论基础,社会学是其基础之一。社会学的实证性、经验性、应用性特征在其理论、原则、方法上充分体现,为区域社会学研究提供社会构成、结构、群体、社区、民族、角色、变迁等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本方式、具体方法技术构成的方法体系,也为桂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推动广西区域社会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拓展桂学研究视野及其社会学研究视角,奠定桂学研究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研究 社会学 理论与方法论 实证研究 区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学研究的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桂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之二
7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13,24,共8页
桂学研究必须将文献资源发掘整理及其文献研究放在首位,因此桂学研究也必须夯实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既为桂学研究提供扎实丰富的研究资源及其文献资料支撑,又能够更好确立桂学研究对象及其内容。在中国古代文献研究方法基础上建立... 桂学研究必须将文献资源发掘整理及其文献研究放在首位,因此桂学研究也必须夯实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既为桂学研究提供扎实丰富的研究资源及其文献资料支撑,又能够更好确立桂学研究对象及其内容。在中国古代文献研究方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传承弘扬考据、注疏、辨正、校雠、选编等实证性研究传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方法拓展研究空间,在体现文献研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时,也体现桂学文献研究的特点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研究 文献学 文献研究 理论与方法论 实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学研究的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桂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之五
8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3-19,共7页
桂学崛起首先需要建构其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论是其重要的支撑和基本内容,形成学科资源、文献材料、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论方法等构成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和学术谱系。广西学界长期以来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及其广西史... 桂学崛起首先需要建构其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论是其重要的支撑和基本内容,形成学科资源、文献材料、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论方法等构成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和学术谱系。广西学界长期以来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及其广西史志研究,形成特色和优势,不仅为桂学研究提供优质资源,而且奠定桂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 历史学 理论与方法论 区域文化研究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学研究的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桂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之四
9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12,26,共8页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广西文化研究在长期积累基础上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区域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研究格局,形成文化研究优秀传统与区域文化研究发展势头;以桂学的学科、学术、学...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广西文化研究在长期积累基础上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区域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研究格局,形成文化研究优秀传统与区域文化研究发展势头;以桂学的学科、学术、学派的研究指向和目标,进一步推动广西文化研究向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学方向发展,夯实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成为桂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建构的重要内容,以成为广西文化研究拓展深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研究 区域文化 文化学 理论与方法论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学研究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桂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之七
10
作者 张利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9,共8页
桂学研究作为广西地方之学,民俗研究应该是其重要内容。广西民俗事象和现象早在历代地方史志及其文献典籍就有所记载,刘恂《岭表录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开始广西民俗研究先河,现代民俗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 桂学研究作为广西地方之学,民俗研究应该是其重要内容。广西民俗事象和现象早在历代地方史志及其文献典籍就有所记载,刘恂《岭表录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开始广西民俗研究先河,现代民俗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坚持田野作业的实证性研究原则,坚持文献研究方法的考证、印证原则,坚持民俗的"民"与"俗"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性,这既有利于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指向与现实应用意义,也有利于夯实桂学研究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研究 民俗学 区域文化 理论与方法论 民俗事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讨论综述
11
作者 顾凌英 魏雅卿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7年第2期43-45,共3页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统计学界对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在这一基础上召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讨论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理论与方法论 讨论综述 生产劳动 服务劳动 物质生产 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改革现实,注重方法研究——评《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12
作者 乔万敏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逻辑内涵 当代价值 方法论意义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13
作者 赖昭瑞 《山东经济》 2003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书评 冯继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法规范研究方法:从《习惯法理论与方法论》谈起
14
作者 许娟 《民间法》 CSSCI 2018年第2期480-491,共12页
与作为对象的习惯法研究'零散模式'相比,《习惯法理论与方法论》一书作为规范方法的习惯法研究'整体性反思'恰逢其时。习惯法研究范式从诞生开始就内在地蕴含了新方法与新材料,主要跨越人类学、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等三个... 与作为对象的习惯法研究'零散模式'相比,《习惯法理论与方法论》一书作为规范方法的习惯法研究'整体性反思'恰逢其时。习惯法研究范式从诞生开始就内在地蕴含了新方法与新材料,主要跨越人类学、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等三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消解政治与法学、从法治中心走向多中心。纵观近30年来习惯法方法的运用,习惯法研究范式存在诸多可观察到的特点,即重塑概念、方法借用、价值放逐、主义之争等,前二者展现出与规范法学大异其趣的学术生态,后二者成为习惯法研究范式招致诟病进而渐趋式微的最主要原因。为使习惯法研究减少价值放逐与主义之争,也避免被拐入碎片化的中国经验之中,形成一般性的价值与概念的提取。本文通过阅读《习惯法理论与方法论》著,提出习惯法研究不应当停留在描述性解读的层面,而应当以人类学的田野为基础、以社会学问题意识面对法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经济模型和分析工具去提取概念,以概念性解释与描述性解读,使习惯法研究运用'习惯法规范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理论与方法论》著 跨界格局 人类学田野 描述性解读 概念性解释
原文传递
论西方民族学方法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90,共6页
经历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西方民族学方法论,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19世纪后半叶是民族学方法论探索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研究法,其他方法虽已出现,但仅是简单的使用;20世纪上半叶则是方法论走各成熟时... 经历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西方民族学方法论,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19世纪后半叶是民族学方法论探索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研究法,其他方法虽已出现,但仅是简单的使用;20世纪上半叶则是方法论走各成熟时期,田野调查法确立了基础性地位,历史方法与归纳方法也被大量运用,比较法得到了丰富;二战以后民族学方法论出现了现代化、系统化和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从而注意了点与面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民族学 理论与方法论 学说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专题前言
16
作者 曹钦翔 宋富 詹乃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1-4012,共2页
随着硬件运算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体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软件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复杂,如何开发可靠的软件系统,已经成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论证检验软件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方法,包括模型检验、... 随着硬件运算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体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软件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复杂,如何开发可靠的软件系统,已经成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论证检验软件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方法,包括模型检验、定理证明等多种技术手段.近年来,利用形式化方法解决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化方法 软件系统 模型检验 运算速度 定理证明 体系结构 应用专题 理论与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学研究的跨学科理论基础——桂学基本理论及学理依据研究之四
17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学科发展、科研体制改革、学术范式转型推动跨学科研究成为常态,形成学术发展趋向。桂学作为广西区域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地方之学,必须夯实其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既立足于各学科研究方向,又着眼于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 学科发展、科研体制改革、学术范式转型推动跨学科研究成为常态,形成学术发展趋向。桂学作为广西区域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地方之学,必须夯实其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既立足于各学科研究方向,又着眼于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发展方向,在学科间性、学术间性、理论间性中寻找学术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加强桂学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广西区域研究的赶超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研究 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间性 区域研究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学研究的地缘政治学理论基础——桂学基本理论及学理依据研究之五
18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12,129,共7页
广西沿边沿海的区位特征,北部湾、南海毗邻与东盟、东南亚关系为桂学研究的地缘政治学崛起创造良好条件;"从山到海"的战略转移和战略发展思路,扩展了地域文化研究视域和空间,提升到国家战略及其海洋战略的高度。桂学的地缘政... 广西沿边沿海的区位特征,北部湾、南海毗邻与东盟、东南亚关系为桂学研究的地缘政治学崛起创造良好条件;"从山到海"的战略转移和战略发展思路,扩展了地域文化研究视域和空间,提升到国家战略及其海洋战略的高度。桂学的地缘政治研究,必须建立在地缘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上,坚持国家、区域、国际关系和平外交准则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家政治原则,通过地缘政治研究扩大到地缘文化、历史、经济、法律、教育、宗教民俗等研究,扩展地缘政治学研究基础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学研究 地缘政治学 理论与方法论 中国南疆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中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苏金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00,2,共8页
文本在研究香港的标准汉语同粤语和英语的接触过程中所建立的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的基础上,对汉语与其他语言或方言间的语言接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建立一个以五个语言变量组成的抽象的连续体模式。把这个抽象模式运用到因两种语... 文本在研究香港的标准汉语同粤语和英语的接触过程中所建立的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的基础上,对汉语与其他语言或方言间的语言接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建立一个以五个语言变量组成的抽象的连续体模式。把这个抽象模式运用到因两种语言接触所产生的具体语言变体中,可以较好地解释当前我国语言接触中所形成的各种语言变体,尤其是"两岸四地"语言变化所形成的语言变体,并能说明这些语言变体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运动的方向及其规律。文本最后论述了这种连续体模式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理论与方法论 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 谱系树 语言区域说 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艺术研究对于人类学学科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建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在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通过关注艺术活动中人们浸入其中的情感、激情和欢乐愉悦,把握人类更多的感觉方式,有可能弥补以往人类学研究中仅仅关注理性、重视听觉式的访谈言说和视觉式的眼见为实的行动,而忽略了情绪情感、忽视了多种感觉... 在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通过关注艺术活动中人们浸入其中的情感、激情和欢乐愉悦,把握人类更多的感觉方式,有可能弥补以往人类学研究中仅仅关注理性、重视听觉式的访谈言说和视觉式的眼见为实的行动,而忽略了情绪情感、忽视了多种感觉方式之虞;借由对于艺术活动的"体验式"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由艺术形式的深入分析入手,人类学家可以探索文化观察与阐释的新途径。艺术人类学研究本身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类学学术理论性实践,应当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理论与方法论反思 人类学理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