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素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璞 周威 +3 位作者 倪晔 姜岷 韦萍 孙志浩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1055,共5页
琥珀酸放线杆菌是发酵生产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原料-丁二酸的微生物。本研究室从牛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分析了环境气体、pH、氧化还原电位(ORP)环境因素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succ... 琥珀酸放线杆菌是发酵生产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原料-丁二酸的微生物。本研究室从牛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分析了环境气体、pH、氧化还原电位(ORP)环境因素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O2不仅提供了A.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最佳气体环境,也是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底物之一:MgCO3是A.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过程较好的pH调节剂,发酵过程维持pH7.1~6.2,可满足菌体生长与产酸的要求:发酵液初始ORP过低,不利于菌体生长,ORP在-270mV时对丁二酸产生有利。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结束时,通过Na2S-9H2O降低发酵液ORP到-270mV,发酵48h时可产丁二酸37g/L,摩尔产率达到129%。这对深入研究A.succinogenes CGMCC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厌氧发酵 琥珀酸放线杆菌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固定CO_2制备丁二酸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可泉 姜岷 +1 位作者 苏溧 韦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富含CO2的厌氧环境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合成丁二酸作为主要代谢终产物。在5 L发酵罐探讨了培养条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考察了CO2供体形式、通气量、搅拌转速、培养温度和pH值对产琥珀酸放... 在富含CO2的厌氧环境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合成丁二酸作为主要代谢终产物。在5 L发酵罐探讨了培养条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考察了CO2供体形式、通气量、搅拌转速、培养温度和pH值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过程中CO2固定速率以及丁二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CO2气体作为CO2供体,CO2通气量为0.75 L/min,搅拌转速达到200 r/min,培养温度为37℃,NaOH调节pH值为6.6,可增加细胞内可利用的CO2。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CO2固定速率达到0.6 g/(L.h),丁二酸产率达到1.6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 厌氧发酵 固定CO2 丁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的琥珀酸放线杆菌高产选育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潘丽军 李兴江 +5 位作者 姜绍通 魏兆军 陈晓晖 蔡理铖 王鹤峰 蒋继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95-1603,共9页
在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分析的基础上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琥珀酸的工业生物转化有重要意义。在矩阵分析代谢通量基础上,围绕柔性节点下的副产物乙酸及乙醇的降低分别实施软X诱变及定点突变选育,并对比分析了突变株与出发株相关酶活及... 在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分析的基础上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琥珀酸的工业生物转化有重要意义。在矩阵分析代谢通量基础上,围绕柔性节点下的副产物乙酸及乙醇的降低分别实施软X诱变及定点突变选育,并对比分析了突变株与出发株相关酶活及基因序列变化。针对出发株的流量分析显示产物琥珀酸的代谢通量为1.78(mmol/g/h),主要副产物乙酸与乙醇的代谢通量分别为(0.60mmol/g/h)和(1.04mmol/g/h),并发现乙醇代谢加剧了琥珀酸合成中的H电子供体的不足;筛选出的氟乙酸抗性突变株S.JST1的乙酸代谢通量降低了96%,为0.024(mmol/g/h),酶活检测表明磷酸乙酰转移酶(Pta)的酶比活力从602降低到74,进一步的序列对比分析发现pta突变基因中产生了一个突变位点;adh定点复合突变株S.JST2的乙醇代谢通量降低了98%,为0.020(mmol/g/h),酶活检测表明Adh的酶比活力从585降低到62,最终突变株S.JST2琥珀酸累积产量达65.7g/L。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Pta及Adh酶活的降低实施定向选育,在降低副产物流量的同时,有助于改善细胞H供体代谢平衡进而提高琥珀酸的流量。所获突变株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代谢通量 选育 磷酸乙酰转移酶 乙醇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红岩 朱婧 +5 位作者 冯英 李亿 秦艳 王青艳 梁戈 申乃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56,共7页
通过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的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粗甘油发酵产丁二酸的电子受体、初始粗甘油质量浓度及氮源进行了优化,再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结果表... 通过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的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粗甘油发酵产丁二酸的电子受体、初始粗甘油质量浓度及氮源进行了优化,再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最适电子受体,玉米浆可替换酵母粉作为氮源,各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粗甘油质量浓度55.43 g/L、DMSO质量浓度10.35 g/L、玉米浆质量浓度17.69 g/L。优化后丁二酸产量达到37.02 g/L,丁二酸得率为66.79%,生产强度为0.51 g/(L·h)。与初始条件下丁二酸产量(16.88 g/L)相比,优化后提高了1.19倍。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粗甘油原料生产丁二酸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 粗甘油 丁二酸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秸秆水解液五、六碳糖共发酵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酶活分析及定向选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兴江 姜绍通 +2 位作者 潘丽军 魏兆军 陈晓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目的: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主要酶活分析基础上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工业规模生物转化农作物秸秆制备琥珀酸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酸解方法处理原料秸秆并利用高效液相检测降解糖分,在菌株主要酶活分析及调控的基础上,利用软X射线诱变结... 目的: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主要酶活分析基础上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工业规模生物转化农作物秸秆制备琥珀酸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酸解方法处理原料秸秆并利用高效液相检测降解糖分,在菌株主要酶活分析及调控的基础上,利用软X射线诱变结合丙烯醇抗性平板进行定向选育以降低乙醇流量,并对代谢酶活进行了分析。结果:秸秆水解液的检测表明200g的秸秆干粉酶解得约47g的葡萄糖和约26g的木糖,酶活分析表明,Pepck、Pc及Mdh是琥珀酸合成重要代谢酶且酶活可调控,发现乙醇脱氢酶(Adh)的高酶活造成了大量副产物乙醇的生成。筛选出的丙烯醇抗性突变株S.JST01的乙醇产量由8.9g/L降为1.4g/L,降低了84%,而琥珀酸流量产量由54.2g/L升至63.1g/L,升高了16%。酶活检测表明Adh的酶活力单位从614U降低到108U。结论: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dh酶活降低实施定向选育有助于提高琥珀酸的流量,突变株的末端产物琥珀酸累积达63.1g/L,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琥珀酸放线杆菌 乙醇脱氢酶 丙烯醇 定向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晓宇 李建 +3 位作者 方晓江 陈可泉 奚永兰 姜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91-1597,共7页
考察了培养基中分别添加Mg2+、Mn2+、Co2+3种金属离子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菌体生长及产酸的影响,并进行了代谢通量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 mmol/L Mg2+、6 mmol/L Mn2+、2 mmol/L Co2+后流向HMP途径的通量r17... 考察了培养基中分别添加Mg2+、Mn2+、Co2+3种金属离子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菌体生长及产酸的影响,并进行了代谢通量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 mmol/L Mg2+、6 mmol/L Mn2+、2 mmol/L Co2+后流向HMP途径的通量r17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45.38%、176.23%和171.67%,使得还原力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流向C4途径的通量r13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70%、15.94%和2.91%;最终使得流向丁二酸的通量r16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2.69%、18.91%和5.01%。此外,关键酶活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添加Mg2+、Mn2+以及Co2+后,PEP羧化激酶(Pck)比活力由对照组的339.18 U/mg分别提高到568.732 U/mg、728.049 U/mg和339.686 U/mg。最终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 mmol/L Mg2+、6 mmol/L Mn2+、2 mmol/L Co2+后丁二酸产量分别为27.83 g/L、26.27 g/L和23.54 g/L,比对照的22.79 g/L分别提高22.11%、15.27%以及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 丁二酸 Mg2+、Mn2+、Co2+ 代谢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产琥珀酸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彬 华渤文 +2 位作者 周胜德 赵锦芳 王金华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2年第3期18-21,37,共5页
本文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达到优化琥珀酸放线杆菌培养基组分的目的。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显著因素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琥珀酸放线杆菌CGMCC1593的发酵培养条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浓度... 本文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达到优化琥珀酸放线杆菌培养基组分的目的。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显著因素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琥珀酸放线杆菌CGMCC1593的发酵培养条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浓度为40g/L,酵母粉浓度为20g/L,温度为37.3℃,pH为7.5,相应面法优化得到葡萄糖浓度,酵母膏浓度,温度,pH,分别为39.1g/L,20.5g/L,37.3℃,7.6,,在此条件下琥珀酸的产量达到37.2g/L,比优化前提高了10.1g/L,与模型预测的37.4g/L基本吻合,葡萄糖和pH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葡萄糖、酵母粉和pH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5)。通过相应面法优化琥珀酸发酵生产后产量比优化前的27.1g/L提高了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琥珀酸 相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的琥珀酸
8
作者 沈菲 白冬梅 +2 位作者 赵学明 李鑫钢 徐世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56-258,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的琥珀酸.在EclipseXDB-C8(4.6 mm i.d.×150 mm,5μm)色谱柱上,以0.005 mol/L硫酸(pH值2.5)溶液做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信号.峰面积(Y)与乳酸的质量浓度...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的琥珀酸.在EclipseXDB-C8(4.6 mm i.d.×150 mm,5μm)色谱柱上,以0.005 mol/L硫酸(pH值2.5)溶液做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信号.峰面积(Y)与乳酸的质量浓度(X,g/L)的线性相关方程为Y=151.1x-0.666 1,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9,线性范围为2.0~10.0g/L,检测限为0.9(μ)g(3倍信噪比).结果表明,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精密度为0.22%(n=5),回收率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琥珀酸放线杆菌 发酵液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絮凝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的细胞回用
9
作者 方晓江 马江锋 +3 位作者 刘经伟 李泽壮 陈韶辉 姜岷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为了解除丁二酸生产中的产物抑制作用,考察了沉降法收集自絮凝产琥珀酸放线杆菌YZ0819菌体,移除产物,加入新鲜培养基并继续进行丁二酸的发酵。结果表明经正常70g/L初始葡萄糖发酵结束后,收集细胞进行第二次发酵,在仅含有葡萄糖和水作为... 为了解除丁二酸生产中的产物抑制作用,考察了沉降法收集自絮凝产琥珀酸放线杆菌YZ0819菌体,移除产物,加入新鲜培养基并继续进行丁二酸的发酵。结果表明经正常70g/L初始葡萄糖发酵结束后,收集细胞进行第二次发酵,在仅含有葡萄糖和水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情况下,细胞能消耗60g/L的葡萄糖,生成45.30g/L的丁二酸,丁二酸得率为75.50%。与正常发酵相比,在第二次发酵过程中虽然丁二酸的生产强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整个过程几乎不产副产物甲酸,乙酸的量也略有下降,因此主产物丁二酸的量有所提高。通过对细胞的回用研究表明,将产物移除收集细胞进行回用,细胞仍具有较高的产酸能力,整个过程增加了丁二酸的总产量,降低丁二酸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产物抑制:细胞回用 琥珀酸放线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利用甘薯粉产丁二酸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时勇 韦秋丽 +8 位作者 覃琼慧 李枢妍 陈福慧 宋超东 张红岩 秦艳 梁戈 姜明国 申乃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8-115,共8页
为了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succinogenes)发酵甘薯粉生产丁二酸的发酵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甘薯粉发酵产丁二酸的甘薯粉、MgCO_(3)、液化酶、糖化酶、氮源浓度和发酵时间进行... 为了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succinogenes)发酵甘薯粉生产丁二酸的发酵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甘薯粉发酵产丁二酸的甘薯粉、MgCO_(3)、液化酶、糖化酶、氮源浓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了优化,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最后利用2 L发酵罐对获得最佳发酵工艺进行放大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氮源(酵母粉:玉米浆=1:2)可满足甘薯粉丁二酸发酵营养需求,影响丁二酸产量的重要参数是甘薯粉、MgCO_(3)、液化酶、糖化酶、混合氮源(酵母粉:玉米浆=1:2)的浓度。各因素最佳水平为:甘薯粉115 g/L、MgCO_(3)60 g/L,液化酶0.008 KUN-S/g底物,糖化酶3.09 AGU/g底物,混合氮源33 g/L。优化后丁二酸产量可达69.89 g/L,与优化前相比(42.46 g/L),丁二酸浓度提高了64.6%。2 L发酵罐发酵72 h,丁二酸可达71.42 g/L,丁二酸产率为79.87%,生产强度为0.99 g/(L·h)。因此,利用A.succinogenes发酵甘薯粉产丁二酸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丁二酸 甘薯粉 发酵培养基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床反应器在琥珀酸放线杆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鹏程 苏欣 郑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2-1298,共7页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杆菌对琥珀酸盐的耐受性,在微米尺度的黏胶纤维膜载体上固定琥珀酸放线杆菌并构建纤维床反应器,通过菌体对高盐浓度环境的适应性进化,选育出一株耐盐的高产菌株。结果显示,该菌株琥珀酸产量为38.4±3.14 g/L,比初...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杆菌对琥珀酸盐的耐受性,在微米尺度的黏胶纤维膜载体上固定琥珀酸放线杆菌并构建纤维床反应器,通过菌体对高盐浓度环境的适应性进化,选育出一株耐盐的高产菌株。结果显示,该菌株琥珀酸产量为38.4±3.14 g/L,比初始菌株提高了23.8%;在3 L发酵罐分别对进化前后的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产琥珀酸的验证,发现进化后获得的菌株发酵62 h,产琥珀酸86.3 g/L,生产强度1.39 g/(L·h),糖酸转化率78.7%,相比原始菌株,进化后获得的菌株糖酸转化率提高14.2%,琥珀酸生产强度提高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固定化 纤维床反应器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调节剂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卓娜 姜岷 +5 位作者 李建 方晓江 叶贵子 白雪飞 郑晓宇 韦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0-1506,共7页
在3L发酵罐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碱性物质作为pH调节剂,考察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a2+、NH4+调节剂对菌体生长代谢有较大阻碍作用,丁二酸产量较低;采用含Na+调节剂,... 在3L发酵罐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碱性物质作为pH调节剂,考察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a2+、NH4+调节剂对菌体生长代谢有较大阻碍作用,丁二酸产量较低;采用含Na+调节剂,在发酵中后期菌体出现絮凝现象严重,且产丁二酸能力骤降;采用含Mg2+调节剂,整个发酵过程菌体代谢旺盛,发酵效果较佳。根据各碱性物质的调节能力以及对菌体生长代谢的影响,选择NaOH、Mg(OH)2和Na2CO3、Mg(OH)2分别作为混合碱组分调节pH,并对两组混合碱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NaOH、Mg(OH)2混合,两者质量比为1:1时,发酵效果最好,丁二酸质量浓度高达到69.8g/L,质量收率74.5%。该种混合碱配比可有效替代碱式MgCO3调节pH,既达到高产丁二酸的目的,又可降低生物制备丁二酸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控 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 丁二酸 发酵 混合碱
原文传递
外源添加代谢中间体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秀梅 姜岷 +4 位作者 李建 郑晓宇 杨卓娜 方晓江 叶贵子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9-1256,共8页
考察了外源添加中间代谢产物对菌体生长及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g/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时丁二酸产量最高。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代谢网络进行代谢通量分析,发现添加PEP后己糖磷酸途径(HMP)与糖酵解... 考察了外源添加中间代谢产物对菌体生长及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g/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时丁二酸产量最高。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代谢网络进行代谢通量分析,发现添加PEP后己糖磷酸途径(HMP)与糖酵解途径(EMP)的通量比由39.4∶60.3提高至76.8∶22.6,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导致PEP生成草酰乙酸的通量提高了23.8%,丁二酸代谢通量从99.8mmol/(gDCW·h)增至124.4mmol/(gDCW·h),而副产物乙酸及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了22.9%、15.4%;关键酶活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5g/LPEP后PEP羧化激酶比酶活达到1910U/m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4.7%,而丙酮酸激酶的比酶活降低了67.5%。最终丁二酸浓度为29.1g/L,收率达到76.2%,比未添加PEP时提高了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丁二酸 代谢通量分析 中间代谢产物 酶活
原文传递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毛雨 王丹 +2 位作者 李强 邢建民 黄占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基因组重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菌种改造技术,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是进行基因组重组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少有关于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2650原生质体研究的报道。为了优化该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及利用... 基因组重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菌种改造技术,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是进行基因组重组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少有关于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2650原生质体研究的报道。为了优化该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及利用基因组重组技术构建优良菌种提供参考,研究了甘氨酸预处理,菌龄,酶浓度,作用时间,温度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渗透压稳定剂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在添加了0.6mg/ml甘氨酸的TSB培养基中培养5h后收集,用SMM稀释到OD660=1.0,用0.025mg/ml溶菌酶在37℃下酶解45min制备原生质体,将原生质体涂布于含0.3mol/L蔗糖的再生培养基中,再生率最大,达到40.9%。确定了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所用的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对琥珀酸的产生没有影响,这为进一步开展该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基因组重组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琥珀酸 原生质体 基因组重组
原文传递
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耐酸性琥珀酸放线杆菌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璇 郑璞 +2 位作者 倪晔 董晋军 孙志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76-1681,共6页
以琥珀酸产生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为出发菌,分别经过紫外线一甲基磺酸乙酯(UV—EMS)和紫外线一硫酸二乙酯(UV—DES)诱变处理,得到7株耐酸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以此作为候选菌库,经3轮原生质体递进融合,筛... 以琥珀酸产生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为出发菌,分别经过紫外线一甲基磺酸乙酯(UV—EMS)和紫外线一硫酸二乙酯(UV—DES)诱变处理,得到7株耐酸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以此作为候选菌库,经3轮原生质体递进融合,筛选获得4株可以在pH5.6下生长的改组菌株。其中改组菌株F3.21在pH5.6的完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OD值是原始菌的7倍,在pH5.2条件下仍能生长;其摇瓶发酵48h琥珀酸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48%。在5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当控制pH在较低值(5.6~6.0)时,F3—21厌氧发酵48h积累琥珀酸38.1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5%:当控制pH在6.5~7.0时,F3—21厌氧发酵32h积累琥珀酸40.7g/L。F3—21在5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厌氧发酵72h,产琥珀酸达67.4g/L。结果说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够改进琥珀酸放线菌的耐酸性能及其琥珀酸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改组 琥珀酸放线杆菌 耐酸性 琥珀酸
原文传递
耐铵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选育及铵离子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贵子 姜岷 +4 位作者 陈可泉 李建 奚永兰 黄秀梅 韦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在含61~242mmol/LNH4+梯度平板中,筛选到一株耐铵型突变株YZ25,该菌株在含121mmol/LNH4+发酵培养基中,琥珀酸产量达32.68g/L,转化率为65.4%,比出发菌提高了180.5%。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形态铵盐对YZ25生长的影响,... 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在含61~242mmol/LNH4+梯度平板中,筛选到一株耐铵型突变株YZ25,该菌株在含121mmol/LNH4+发酵培养基中,琥珀酸产量达32.68g/L,转化率为65.4%,比出发菌提高了180.5%。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形态铵盐对YZ25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铵盐能够提高突变菌的生长速率,但当超过一定量后菌株生长受到抑制,不同铵盐对菌株的抑制程度不同,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对突变株YZ25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15mmol/L、265mmol/L、235mmol/L、210mmol/L。为了考察铵离子对YZ25发酵产琥珀酸的影响过程,在3.0L发酵罐以氨水作为pH的调控剂发酵,结果表明在稳定期前菌株生长基本不受铵离子抑制,生物量能够达到正常水平,但是进入稳定期后铵离子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导致菌株生长提前结束,耗糖不完全,产酸受阻。最后结合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代谢途径分析了铵离子对菌株抑制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选育 耐铵离子 琥珀酸放线杆菌 抑制机理
原文传递
碳源对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及其代谢流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宇鹏 郑璞 +2 位作者 倪晔 董晋军 孙志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3-1288,共6页
在厌氧条件下,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能够利用单糖、双糖和糖醇等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丁二酸,其中以山梨醇为碳源时丁二酸的产量最高。代谢流量分析结果表明:与葡萄糖发酵相比较,由于代谢系统中积累了更多的NADH,使得代谢网络关键... 在厌氧条件下,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能够利用单糖、双糖和糖醇等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丁二酸,其中以山梨醇为碳源时丁二酸的产量最高。代谢流量分析结果表明:与葡萄糖发酵相比较,由于代谢系统中积累了更多的NADH,使得代谢网络关键节点PYR和AcCoA处的代谢流量分配有了较大的变化,导致更多的碳源流向丁二酸和乙醇,而乙酸和甲酸的分泌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碳源 代谢流量分析(MFA)
原文传递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凌 欧海龙 +2 位作者 夏成 曲永利 邵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737-740,742,共5页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的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体外发酵实验表明,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的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体外发酵实验表明,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明显升高,乳酸浓度明显降低,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琥珀酸放线杆菌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玉秀 张云剑 李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因瘤胃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具有高的琥珀酸产量,并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发酵等优点,在利用发酵法生产琥珀酸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价值,因而其代谢途径和发酵工艺等基础研究成为国内外... 近年来,因瘤胃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具有高的琥珀酸产量,并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发酵等优点,在利用发酵法生产琥珀酸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价值,因而其代谢途径和发酵工艺等基础研究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代谢途径、琥珀酸发酵动力学模型、新型经济培养基以及高产菌株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研发琥珀酸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耗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发酵 琥珀酸放线杆菌
原文传递
响应面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生产丁二酸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乃坤 秦艳 +5 位作者 王青艳 谢能中 米慧芝 朱绮霞 廖思明 黄日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3-1483,共11页
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C4化合物平台,可以合成一系列重要化合物。文中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GXAS137发酵生产丁二酸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丁二酸发酵的重要参数,采... 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C4化合物平台,可以合成一系列重要化合物。文中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GXAS137发酵生产丁二酸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丁二酸发酵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丁二酸生产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筛选结果表明,影响丁二酸产量的重要参数是葡萄糖、酵母提取物和碱式碳酸镁浓度。最佳条件为(g/L):葡萄糖70.00,酵母提取物9.20,碱式碳酸镁58.10。优化后丁二酸产量达到47.64 g/L。与初始条件(36.89 g/L)相比,丁二酸浓度提高了29.1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很吻合,说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 Plackett-Burman试验 响应面分析 丁二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