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悦胶囊对心脏肥大大鼠甘油磷脂代谢酶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张浩 丁小云 +6 位作者 王虎 李停停 邱雨美 谢梦蝶 董伟 沈亦欣 汤喜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94-3602,共9页
目的探讨心悦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脏组织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中甘油磷脂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悦胶囊干预组和心悦胶囊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ISO(30 mg/kg)连续14 d建立大... 目的探讨心悦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脏组织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中甘油磷脂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悦胶囊干预组和心悦胶囊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ISO(30 mg/kg)连续14 d建立大鼠心脏肥大模型,造模前3 d预先灌胃0.393 g/kg心悦胶囊,每天给药1次直至实验结束。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取心脏并分离左、右心室,测定大鼠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右心室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心脏肥大相关胚胎基因ANP、β-MHC、α-SKA mRNA表达;生化法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体外实验采用ISO 1μmol/L作用24 h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检测心肌细胞面积、心脏肥大相关胚胎基因和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考察心悦胶囊12.5μg/mL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心悦胶囊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制,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左心室组织和心肌细胞中甘油磷脂代谢酶Ⅵ组磷脂酶A_(2)(PLA2G6)、磷脂酶A_(1)成员A(PLA1A)、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右心室指数、左心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增加(P<0.05),左心室ANP、β-MHC、α-SKA mRNA表达和PLA2G6、PLA1A、LCAT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而心悦胶囊干预后抑制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心悦胶囊抑制了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增大,心肌细胞蛋白水平的升高,ANP、β-MHC、α-SKA mRNA表达的升高,以及PLA2G6、PLA1A、LCA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升高(P<0.05)。结论心悦胶囊能改善ISO诱导的大鼠心脏肥大,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甘油磷脂代谢相关酶PLA2G6、PLA1A、LCAT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悦胶囊 心脏肥大 异丙肾上腺素 脂质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高脂饮食暴露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
2
作者 赵雪 徐旭龙 +5 位作者 王贝贝 卢坤 黄陶 沈昕 晏彪 沈定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8,共1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环境因素相关。本研究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高脂饲料(HFD)联合作用对NAFLD进展的影响,旨在揭示PS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对理解NAFLD的环境诱因具有重要意义。48只雄性C57BL/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环境因素相关。本研究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高脂饲料(HFD)联合作用对NAFLD进展的影响,旨在揭示PS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对理解NAFLD的环境诱因具有重要意义。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HFD组、PS暴露组、HFD+PS联合组,连续处理8周。通过监测小鼠体质量、血糖、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胰岛素耐量测试(ITT),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评估肝脏和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变化,以及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发现,HFD+PS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最快,血糖波动显著,血脂异常加剧。病理学结果显示肠道黏膜损伤和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分析表明,HFD和PS联合作用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甘油磷脂代谢显著变化,磷脂酰胆碱(PC)水平上升且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水平下降。研究表明,PS和HFD联合作用可显著加剧NAFLD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肠道菌群紊乱和甘油磷脂代谢的紊乱。本研究为理解PS在NAFLD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提示环境污染和不健康饮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塑料 高脂饮食 小鼠 肠道菌群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响应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的代谢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鹏 李涵 +4 位作者 田潇潇 谢高茵 陈艳丽 朱婕 朱国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7-2415,共9页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原物之一。嫁接抗性砧木可使番茄优良品种迅速获得根结线虫抗性。前期,我们鉴定了1份中抗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为加深对其抗性机制的理解,...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原物之一。嫁接抗性砧木可使番茄优良品种迅速获得根结线虫抗性。前期,我们鉴定了1份中抗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为加深对其抗性机制的理解,本研究将桂砧1号和高感品种亚拉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28 d内每隔3 d对根结占比和根系内虫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亚拉根结占比可高达71.7%,而桂砧1号根结占比始终保持在36.0%以下,抗、感品种根结占比在接种第12、16、20、24、28天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抗、感品种根系的线虫数量在除了第20天以外的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可见桂砧1号的抗性不体现在限制线虫入侵上。基于LC-MS技术对接种第5天的抗、感品种根系开展非靶向代谢组测定,以VIP>1且P<0.05为阈值,筛选出抗、感差异显著代谢物415种,其中280种上调,135种下调。差异显著代谢物种类为氨基酸及其代谢物、杂环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醛酮酯类、脂肪酰类、甘油磷脂类和醇胺类等8类物质。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甘油磷脂代谢、抗坏血酸和阿糖二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甜菜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富集程度较高,以甘油磷脂代谢富集最为显著。其中磷酸胆碱、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sn-甘油-3-磷酸胆碱、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等物质在抗、感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桂砧1号的根结线虫抗性。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组织生理和代谢物基础,为后续深入研究其抗性机理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砧木 抗象耳豆根结线虫 差异代谢 代谢通路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机制
4
作者 王涛 王伟 +6 位作者 熊文俊 张子敬 王飞 彭耀辉 陈妍 曾海平 罗立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963-973,共11页
目的: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和5-氟尿嘧啶组比较淫羊藿苷干预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Bligh-Dyer法提取干预后细胞内源性代谢物,运用超... 目的: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和5-氟尿嘧啶组比较淫羊藿苷干预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Bligh-Dyer法提取干预后细胞内源性代谢物,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代谢轮廓,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鉴定结构,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淫羊藿苷显著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本研究共筛选了8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类成分。差异代谢物在淫羊藿苷干预后均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淫羊藿苷显著下调PC-3细胞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甘油磷脂类代谢物的代谢水平,显著上调色氨酸、亮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类代谢物的代谢水平。结论: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PC-3细胞 甘油磷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细胞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芪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时正媛 李京峰 +3 位作者 宝丽 杨春静 续茜桥 杨璐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探讨了金芪降糖片(JQJT)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等指标。利用UPLC... 目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探讨了金芪降糖片(JQJT)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等指标。利用UPLC-Q-TOF-MS/MS分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正常给中药组、模型给中药组大鼠的血清样品代谢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别。结果:从血清中筛选出1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利用Met PA构建了1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即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0)和LysoPC(16∶1)等9种代谢物下调,LysoPC(18∶1)和LysoPC(20∶0)等6种代谢物上调。结论:金芪降糖片给药组能使这15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良好的回调趋势,推测金芪降糖片可能通过调节脂代谢紊乱而缓解T2DM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芪降糖片 2型糖尿病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 中药 甘油磷脂代谢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浆标志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的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文轩 李彤 +5 位作者 张磊 连烁 稂与恒 胡晓旻 高文卿 宁萌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筛选心肌梗死血浆标志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5例AMI患者(病例组)手术前后的血浆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超...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筛选心肌梗死血浆标志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5例AMI患者(病例组)手术前后的血浆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超高分辨生物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分析,经MZmine2.0系统对离子色谱峰进行识别、匹配及归一化处理,进一步将数据导入SIMCA-P+12.0.1.0系统,构建得到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模型。根据离子对模型的贡献度及置信区间,筛选潜在标志代谢物,对两组代谢物水平进行比较,鉴别差异性代谢产物;将筛选鉴定出的标志代谢物输入Metabo Analyst3.0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组血浆代谢轮廓的PCA模型和OLPS-DA模型。从模型中筛查出8种在两组血浆中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即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类物质[18∶2(9Z,12Z)]、Lyso PC(16∶0)、Lyso PC(P-16∶0)、Lyso PC(18∶0),溶血磷脂酸(LPA)类物质[0∶0/18∶1(9Z)]、孕烷三醇(Pregnanetriol)、N-软脂酰基鞘氨醇(NPalmitoylsphingosine),神经酰胺类物质Cer(d18∶0/16∶0)。其中病例组术后血浆Lyso PC[18∶2(9Z,12Z)]、Lyso PC(16∶0)、Pregnanetriol、Lyso PC(P-16:0)水平趋于正常,说明AMI及PCI手术治疗是影响这些代谢物变化的重要因素。将8种差异性代谢物输入Metabo Analyst3.0数据库,共筛查出与AMI相关的两条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在两条代谢通路中存在共有的受到AMI影响的代谢物,即磷脂酸类物质1,2-diacyl-snglycerol-3-phosphate。结论筛选出8种AMI标志代谢物,包括Lyso PC[18∶2(9Z,12Z)]、LPA[0∶0/18∶1(9Z)]、Lyso PC(16∶0)、Pregnanetriol、Lyso PC(P-16∶0)、N-Palmitoylsphingosine、Cer(d18∶0/16∶0)、Lyso PC(18∶0);筛查出与AMI相关的两条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在两条代谢通路中存在共有的受到AMI影响的代谢物,即磷脂酸类物质1,2-diacyl-sn-glycerol-3-phosph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代谢组学 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甘油脂类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异牡荆素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宏梅 朱武嫦 +3 位作者 韦园园 黄瑀莘 陈思韵 韦锦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3-1311,共9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与体内实验验证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探讨异牡荆素(isovitexin,IVT)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IVT组,每组6...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与体内实验验证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探讨异牡荆素(isovitexin,IVT)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IVT组,每组6只。对照组用酒精液体饲料对照饲料喂养,模型组和IVT组用酒精液体饲料模型饲料喂养,IVT组每日灌胃IVT(100 mg·kg^(-1))。30 d后,检测与AFLD相关的关键指标,包括血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等,同时采用UPLC-Q-TOF/MS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以探讨IVT对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IVT可以明显降低AFLD小鼠血生化异常并且改善相关症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34个生物标志物及5条代谢通路。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分析表明,IVT可能通过调控甘油磷脂代谢而起到治疗AFLD的作用。结论IVT能有效改善AFLD,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牡荆素 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组学 分子对接 UPLC-Q-TOF/MS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保利尔胶囊的调血脂作用
8
作者 张旭 张晨晨 +6 位作者 杨颖 张玉凤 张军霞 邢界红 王银宵 张志丹 樊慧蓉 《药物评价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目的从代谢调控的角度探讨保利尔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及对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的方法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阳性对照组(1.8 mg·kg^... 目的从代谢调控的角度探讨保利尔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及对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的方法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阳性对照组(1.8 mg·kg^(-1),临床等效剂量)及保利尔胶囊低、中、高剂量(270、810、2430 mg·kg^(-1),分别相当于1/3、1倍、3倍临床剂量)组,各组大鼠分别ig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每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脂质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Q-TOF-MS)对大鼠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筛选保利尔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作用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其涉及的代谢通路。结果保利尔胶囊能够有效控制高脂血症大鼠的体质量,显著影响血浆中TC、TG、LDL-C和HDL-C的含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共筛选出5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精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保利尔胶囊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异常,其作用机制主要与体内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精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利尔胶囊 高脂血症 代谢组学 UHPLC-Q-TOF-MS 甘油磷脂代谢 花生四烯酸代谢 亚油酸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脂质组学研究骆驼乳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解作用
9
作者 郝世奇 李雅菲 +4 位作者 吕浩迪 李琳 Tuyatsetseg Jambal 吉日木图 明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41,共14页
目的:探讨骆驼乳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缓解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为3组: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组)和骆驼乳组(CaM组)。对照组饲喂对照饲料,模型组和骆驼乳组饲喂高脂饲料,每日给骆驼乳组灌胃骆驼乳。试验持... 目的:探讨骆驼乳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缓解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为3组: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组)和骆驼乳组(CaM组)。对照组饲喂对照饲料,模型组和骆驼乳组饲喂高脂饲料,每日给骆驼乳组灌胃骆驼乳。试验持续12周,建立NAFLD模型。通过对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结构和肝脏脂质组的分析,明确骆驼乳缓解小鼠NAFLD的作用机制。结果:在骆驼乳的干预下,NAFLD小鼠的体质量、血糖和肝脏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为31.45g、8.85 mmol/mL、3.98%(P<0.05);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0.657 mmol/mL、4.689 mmol/mL、9.923μmol/mL(P<0.05);肝脏TG和TC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0.034,0.009 mmol/mL(P<0.05);肝脏组织结构完整清晰,肝脏中脂质积累减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CaM组小鼠肝脏中的胆碱(CEs)、甘油二酯(DG)、不饱和甘油三酯(TGs)、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s)的相对水平增加;脂质代谢物富集于鞘脂类代谢、甘油酯类代谢和甘油磷脂类代谢。结论:骆驼乳通过调控NAFLD小鼠鞘脂类代谢、甘油酯类代谢和甘油磷脂类代谢改变小鼠肝脏脂质谱,缓解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乳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质组学 甘油酯类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分析凉血解毒利湿方对咪喹莫特诱导ApoE^(-/-)小鼠的血清脂质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解欣然 张蕾 +4 位作者 李雪 林燕 刘卫红 韩旭阳 李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应用脂质组学分析凉血解毒利湿方对咪喹莫特诱导ApoE^(-/-)小鼠血清脂质代谢物的影响,探讨凉血解毒利湿方对银屑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凉血解毒利湿方组,灌胃给药3周后,ApoE^(-/-)... 目的应用脂质组学分析凉血解毒利湿方对咪喹莫特诱导ApoE^(-/-)小鼠血清脂质代谢物的影响,探讨凉血解毒利湿方对银屑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凉血解毒利湿方组,灌胃给药3周后,ApoE^(-/-)小鼠背部外涂5%62.5mg咪喹莫特乳膏,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连续5日。应用LC-MS分析血清代谢物,应用Lipid search软件定性分析差异代谢物,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代谢通路。结果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凉血解毒利湿方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组群分离,对升高的脂质代谢物TG、DG、Cer、PC、PE、LPC和LPE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Metabo Analyst分析凉血解毒利湿方对脂质代谢中甘油磷酸代谢途径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凉血解毒利湿方能够通过调控甘油磷酸代谢途径干预银屑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代谢紊乱 凉血解毒利湿方 脂质组学 甘油磷脂代谢
原文传递
苦瓜皂苷L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洪铭 邱雨美 +4 位作者 谢梦蝶 熊印华 尚广彬 涂珺 汤喜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究苦瓜皂苷L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采用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0.625、1.25、2.5、5、10μmol·L-1)和不同浓度的苦瓜皂苷L(1.625、3.125... 目的探究苦瓜皂苷L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采用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0.625、1.25、2.5、5、10μmol·L-1)和不同浓度的苦瓜皂苷L(1.625、3.125、6.25、12.5、25.0μg·mL^(-1))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2)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瓜皂苷L干预组和苦瓜皂苷L单独组。分别通过细胞拍照结合ImageJ软件测量、荧光定量PCR法考察苦瓜皂苷L 12.5μg·mL^(-1)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心肌肥大相关胚胎基因ANP、β-MHC及α-SKA表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酶VI组磷脂酶A2(PLA2G6)、二酰甘油激酶ζ(DGKZ)、甘油磷酸胆碱磷酸二酯酶1(GPCPD1)为指标,评价苦瓜皂苷L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上述3种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以PLA2G6和DGKZ蛋白为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苦瓜皂苷L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PLA2G6和DGKZ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异丙肾上腺素(0.625~10μmol·L-1)和苦瓜皂苷L(1.625~25μg·mL^(-1))对心肌细胞活力没有明显影响(P>0.05)。本研究选用异丙肾上腺素10μmol·L^(-1)和苦瓜皂苷L 12.5μg·mL^(-1)进行实验。(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P<0.05),心肌肥大相关胚胎基因ANP、β-MHC、α-SKA表达上调(P<0.05),PLA2G6、DGKZ、GPCPD1 mRNA表达上调(P<0.05),PLA2G6和DGKZ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瓜皂苷L干预组能够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P<0.05),下调心肌肥大相关胚胎基因ANP、β-MHC、α-SKA表达(P<0.05),下调PLA2G6、DGKZ、GPCPD1 mRNA表达(P<0.05),降低PLA2G6和DGKZ蛋白表达(P<0.05)。结论苦瓜皂苷L可缓解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可能与其抑制甘油磷脂代谢酶PLA2G6和DGKZ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皂苷L 苦瓜 心肌肥大 异丙肾上腺素 甘油磷脂代谢 大鼠H9c2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前胡素对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伟 黄小英 +5 位作者 谢冰斌 汤喜兰 李洪铭 邱雨美 赵国巍 梁新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讨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OPD)对人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DOX细胞,MTT法检测OPD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考察OPD最大无毒浓度与多柔比星不同浓度联用对MCF-7/DOX... 目的:探讨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OPD)对人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DOX细胞,MTT法检测OPD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考察OPD最大无毒浓度与多柔比星不同浓度联用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检测OPD与多柔比星联用对MCF-7/DOX细胞MDR1、MRP1及甘油磷脂代谢酶AGPAT2、CHKA、CEPT1、DGKA、PCYT1A、PLA2G15 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OPD与多柔比星联用对MCF-7/DOX细胞MDR1、MRP1、CHKA及CCT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OPD 50μg/mL与多柔比星联用作用于MCF-7/DOX细胞的IC_(50)值低于多柔比星单独,其逆转倍数为1.56倍。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组MCF-7/DOX细胞MDR1、MRP1和6种甘油磷脂代谢酶mRNA均下调(P<0.05或P<0.01),MDR1、MRP1、CHKA和CCTα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OPD 50μg/mL与多柔比星联用组上述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多柔比星组比较,OPD 50μg/mL与多柔比星联用组MCF-7/DOX细胞上述基因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或P<0.01),上述4种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OPD可增强MCF-7/DOX细胞对多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逆转耐药,可能与其抑制甘油磷脂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前胡素 乳腺癌 多柔比星 耐药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代谢组学研究毛蕊花糖苷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承禄 卢芳 +3 位作者 于栋华 徐晓敏 徐鹏 刘树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 GA)大鼠给予毛蕊花糖苷(acteoside)后,进行肝代谢组学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寻找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 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 GA)大鼠给予毛蕊花糖苷(acteoside)后,进行肝代谢组学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寻找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3 mg·kg^(-1))组以及毛蕊花糖苷高(200 mg·kg^(-1))、中(100 mg·kg^(-1))、低(50 mg·kg^(-1))剂量组,每组7只,共计42只。连续给药7 d,每日1次。给药期间采用尿酸钠诱导大鼠GA模型。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和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大鼠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大鼠肝脏进行UPLC-Q-TOF-MS数据采集,利用Progenesis QI和EZ info进行数据分析,并联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找出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改善GA大鼠关节肿胀,减轻滑膜组织损伤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共鉴别出19个共同的生物标志物,毛蕊花糖苷可对其中17个标志物进行回调,共富集到7条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等,其中甘油磷脂代谢发生强烈扰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毛蕊花糖苷可能通过调控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牛磺酸与亚牛磺酸代谢,减少炎症因子表达,来改善GA大鼠症状,为日后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痛风性关节炎 代谢组学 甘油磷脂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绞股蓝总皂苷抑制tau蛋白过表达诱导的细胞损伤机制
14
作者 杨翠翠 程子昭 +1 位作者 姜新海 胡朝英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0-1041,共12页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tau蛋白过表达细胞代谢的影响,探讨GP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通过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过表达N2a细胞系(MAPT细胞);用CCK-8法检测GPs对N2a、MAP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体外...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tau蛋白过表达细胞代谢的影响,探讨GP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通过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过表达N2a细胞系(MAPT细胞);用CCK-8法检测GPs对N2a、MAP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体外培养N2a(对照组)、MAPT细胞(模型组),向MAPT细胞中加入GPs(50、100μg·mL^(−1))进行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总tau蛋白量水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GPs对MAPT细胞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明确差异代谢产物及通路。结果50、100、200μg·mL^(−1) GPs对N2a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5、50、100、200μg·mL^(−1) GPs对MAPT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组相比,MAPT细胞内tau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50μg·mL^(−1) GPs可明显减少MAPT细胞内总tau蛋白含量(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按照差异代谢产物数量占比从高到底依次为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等。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核苷酸代谢、氨基酸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的胞磷胆碱和磷脂酰胆碱水平显著增加(P<0.001),甘油磷酰胆碱、甘油-3-磷乙醇胺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GPs可以减少细胞内tau蛋白的异常过表达,通过增加胞磷胆碱和磷脂酰胆碱水平、减少甘油磷酰胆碱和甘油-3-磷乙醇胺水平调控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代谢组学 甘油磷脂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白芍养血柔肝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丹萍 张建军 +4 位作者 贺成 王莎 汤如莹 侯燕 王林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412-3418,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白芍的干预机制。结果白芍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脱氧胞苷、甜菜碱等21种小分子代谢物,对体内代谢轨迹的扰动起到一定的回调作用,能够改善大鼠因外界刺激因素(如辐照、束缚、孤养)诱发的血虚肝郁状态。结论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油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白芍 养血柔肝 血虚肝郁模型 内源性代谢 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法 液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生物标志物 干预机制 鞘脂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亚油酸代谢 α-亚油酸代谢 代谢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彦琪 姚鹏飞 +4 位作者 卜睿臻 许浚 王磊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662-7672,共11页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并进行痹祺胶囊给药干预,取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大鼠血清,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并进行痹祺胶囊给药干预,取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大鼠血清,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 metabolomics database,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database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相关代谢通路并分析痹祺胶囊对生物标记物的干预作用,进而解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到1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代谢、醚脂代谢、组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等11条代谢通路;痹祺胶囊可改善模型大鼠代谢轨迹的偏离。结论 痹祺胶囊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在机体供能、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痹祺胶囊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标记物 氨基酸代谢 花生四烯酸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蒲参胶囊对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琴 王富江 +2 位作者 汪斌 王梅 葛海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69,共7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在脂多糖诱导下蒲参胶囊改善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的代谢物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50只在脂多糖(2.80 mg/g)诱导下建立特异质模型,分别为模型对照组、蒲参胶囊5.4、10.8 g/kg组、何首乌2....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在脂多糖诱导下蒲参胶囊改善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的代谢物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50只在脂多糖(2.80 mg/g)诱导下建立特异质模型,分别为模型对照组、蒲参胶囊5.4、10.8 g/kg组、何首乌2.7、5.4 g/kg组,各组大鼠以15 mL/kg灌胃相应药物,5 h后尾静脉注射脂多糖,8 h后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含量,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Obritrap-MS)进行血浆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ALT、AST活力均无显著变化,肝脏切片可见轻微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何首乌5.4 g/kg组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切片可见肝细胞肿胀、坏死,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何首乌5.4 g/kg组相比,蒲参胶囊10.8 g/kg组血清ALT活力显著降低(P<0.01),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切片偶见炎症细胞浸润,无其他肝组织病变;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何首乌5.4 g/kg组和蒲参胶囊10.8 g/kg组鉴定出共有差异代谢物35个,包含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ysoPC、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等,涉及的关键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结论:蒲参胶囊可通过调节甘油磷脂代谢改善何首乌在脂多糖诱导下引起的特异质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参胶囊 何首乌 特异质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甘油磷脂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瑛 邵鑫 +6 位作者 李春燕 毕成浩 王幸 王玉明 李钰 杨彬 李遇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9-798,共10页
目的明确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探究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研究,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 目的明确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探究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研究,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心脏组织和血浆样本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获取ISO诱导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苦碟子注射液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筛选得到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的11个心脏生物标志物和10个血浆生物标志物,Metabo Analyst通路分析发现5条可能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主要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亚麻酸代谢等通路起到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不仅为阐明苦碟子注射液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为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心肌缺血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通路分析 谷胱甘肽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亚麻酸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测序及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黄蜀葵花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菌群稳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淑惠 李成曦 +4 位作者 李建萍 王雨萌 刘云 段金廒 郭建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46-355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蜀葵花对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粪便中脂质轮廓的影响。所有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采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蜀葵花对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粪便中脂质轮廓的影响。所有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慢性IBD小鼠模型,评价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以及结肠中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采集各组小鼠的粪便样品,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丰度;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检测粪便中脂质含量。结果显示,IBD模型小鼠体重显著降低,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上调。黄蜀葵花给药后可显著恢复IBD模型小鼠的体重,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中炎症因子的基因水平。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 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疣微菌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细菌丰度显著降低;黄蜀葵花可恢复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增加各级类群物种数量,恢复拟杆菌门细菌丰度。粪便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发现, IBD模型小鼠的鞘脂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变化最为显著。黄蜀葵花可抑制鞘脂代谢通路中神经酰胺及鞘磷脂的合成,显著抑制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中醚键连接的磷脂酰胆碱及醚键连接的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增加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综上所述,黄蜀葵花可有效改善慢性IBD模型小鼠的疾病状况,具有调控肠道菌群稳态及脂质代谢的作用,两者之间的相关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黄蜀葵花 肠道菌群 非靶向脂质组学 鞘脂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原文传递
双补丸干预雷公藤多苷致生殖损伤的作用及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代彦林 丁樱 +1 位作者 韩姗姗 张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7-475,共9页
目的 观察双补丸(熟地黄、菟丝子等量)干预雷公藤多苷致生殖损伤大鼠的作用,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只SPF级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12.5 mg/kg)和双补丸组(3.125 g/kg),每... 目的 观察双补丸(熟地黄、菟丝子等量)干预雷公藤多苷致生殖损伤大鼠的作用,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只SPF级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12.5 mg/kg)和双补丸组(3.125 g/kg),每组7只,连续灌胃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T)、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大鼠附睾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附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睾丸组织代谢物检测及鉴定,并应用Metabo 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双补丸组大鼠血清T水平升高(P<0.01),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提高(P<0.01),睾丸组织生精细胞数量增加,生精细胞空洞化减少,附睾精子数量提高。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双补丸干预后可显著回调19个与雷公藤多苷生殖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及甘油磷脂代谢。结论 双补丸可减轻雷公藤多苷引起的雄性大鼠生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补丸 雷公藤多苷 生殖损伤 代谢组学 谷胱甘肽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