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内涵特征和理论创新——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1
作者 王安平 胡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社会持续繁荣的重要产物,是时代浪潮下生产力要素急剧变革、生产力体系复杂演进的必然结果。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内涵,从主体、技术、结构以及产业形态四个维度,展现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社会持续繁荣的重要产物,是时代浪潮下生产力要素急剧变革、生产力体系复杂演进的必然结果。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内涵,从主体、技术、结构以及产业形态四个维度,展现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深化拓展、生产力发展原则的与时俱进、生产力发展过程的革新进步以及生产力发展目的的丰富完善,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内涵特征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创新性发展
2
作者 王杰森 吴宏洛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是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推进。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原创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原创性贡献、实践原创性贡献和价值原创性贡... 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是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推进。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原创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原创性贡献、实践原创性贡献和价值原创性贡献;创新性发展体现为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路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原创性贡献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正确解读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基本内容
3
作者 简新华 聂长飞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2-38,共17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基本内容包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基本特征、重要作用、水平测度、培育形成发展和切实运用的必要...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基本内容包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基本特征、重要作用、水平测度、培育形成发展和切实运用的必要性和途径。基于生产力“四要素论”,新质生产力应该由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绿色化的基本特征。文章认为,应该从各构成因素的状况和基本特征上来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准确衡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或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培育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条基本途径和三条战略方针。三条基本途径是:着力发展现代高水平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强自主创新,掌握和应用更多的高新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更多更好更新的先进生产资料。三条战略方针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明确指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从实际出发,先破后立,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起、泡沫化、搞一种模式。文章认为切实有效运用新质生产力,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新质生产力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技尽其能,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以清除运用新质生产力的制度障碍,重点是运用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检验——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4
作者 唐岳曦 蔡湘杰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理效能传导,并表现出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城乡收入差距、地理区位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受金融集聚调节效应的影响,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越城镇化水平的门槛后,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会减弱。因此,应着力推进数智化建设,发挥数智化生产力效能,优化金融市场和统筹城乡发展,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
5
作者 王海霞 林颖 谈小钰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力概念进行的深化和拓展,强调了人类自主活动的能力和其产生的实际成果,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实践中的相互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推动战略性新... 新质生产力是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力概念进行的深化和拓展,强调了人类自主活动的能力和其产生的实际成果,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实践中的相互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举措,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紧密相连,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规律。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更是指导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意义
6
作者 刘晓鹏 郭威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社会性质的关系、生产力的提升具有历史阶段性、生产力是重要的评判准则、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等内容。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目标导向。改...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社会性质的关系、生产力的提升具有历史阶段性、生产力是重要的评判准则、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等内容。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目标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生产力理论既有因世情国情引发的“变”,又有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工作方法、重要举措、动力机制、初心使命的“常”。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启示意义体现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向度及其当代启示
7
作者 佟明燕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展现了鲜明的生态指向,这种生态指向既是对生产力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内在规律的揭示,也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野。马克思基于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系统剖析了生态环境、自然规律以及资源条件在...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展现了鲜明的生态指向,这种生态指向既是对生产力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内在规律的揭示,也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野。马克思基于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系统剖析了生态环境、自然规律以及资源条件在生产力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现实的人为切入点,分析了人的需求对于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劳动实践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架构起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反生态性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向生态化转向这一现实必然性的论证,并在考察生产力历史性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革新与质态跃升方面的建设性效应。马克思对生产力生态向度的揭示,对于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属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野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自然界 现实的人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解放发展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8
作者 张新南 牟海侠 《长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性提出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运动的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发展目标、动力、方向中呈现“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实然转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性提出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运动的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发展目标、动力、方向中呈现“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实然转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追求。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推进生产力全要素跃升,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新,推进世界发展之新,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高质量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生成逻辑
9
作者 陈习才 范玲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5期27-30,共4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我国进入高质量阶段和应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重要理论。剖析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有助于准确把握新质...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我国进入高质量阶段和应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重要理论。剖析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有助于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准确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渊源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总结创新;从历史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扬;从现实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现实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生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联结思维为例
10
作者 张瑞 金耀宇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进步。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联结思维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进步。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联结思维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了联结思维在新质生产力理论中的运用方式及其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积极作用。并通过阐述创设联结性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联结性思维模式、利用联结思维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策略,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理论 高校思政课教学 联结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欣亮 李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共11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下,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数智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及可行路径。首先,沿着劳动者的生产力主体作用逻辑,探索了数智技术的劳动主体能力与意识变革机制,...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下,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数智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及可行路径。首先,沿着劳动者的生产力主体作用逻辑,探索了数智技术的劳动主体能力与意识变革机制,并沿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作用逻辑,厘清了生产资料、组织与产品分配关系重组机制,进而阐明数智技术作用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其次,从数智技术作用于劳动主体与劳动关系的冲突入手,探析了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堵点;最后提出:通过增强数智技术赋能生产知识支撑、推动数智技术“向善”发展等打通数智技术增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底层逻辑;通过拓展数智农业技术应用场景、依托利益联结和协同“共智”、强化涉农数字资本相关的顶层设计等,强化数智技术的生产关系再造逻辑,反作用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这一结论呼应了党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解释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数字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38
12
作者 罗建文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4期5-20,共16页
新质生产力重要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是数字化智能化新实践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的理性结晶。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是具有适应新时代、集聚新知识、拥有新工艺、开发新产... 新质生产力重要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是数字化智能化新实践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的理性结晶。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是具有适应新时代、集聚新知识、拥有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蕴含新动能、拓展新市场和满足人民新需求等质态内涵的生产力,具有许多新的基本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由劳动者“自身上的自然力”和“蕴藏着的潜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使用能力以及外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时代价值和发展举措,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新质生产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化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引领未来新型工业化的思想革命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任丽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陆续完成了基本工业化,世界各国总体上面临一个持续未来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难题。实践中,以后工业社会理论为指导的西方后工业化,出现了经济服务化、金融化与虚拟化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陆续完成了基本工业化,世界各国总体上面临一个持续未来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难题。实践中,以后工业社会理论为指导的西方后工业化,出现了经济服务化、金融化与虚拟化的趋向,带来了诸如“成本病”与实体经济空心化等各种现实问题。新质生产力理论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了传统后工业社会理论对经济的服务化导向,擘画未来新型工业化中服务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重新定义了生产力要素及其地位,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内容;赋予了生产力发展以新的时代价值诉求,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新质生产力理论以三个核心观念指导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实践,将引领一场持续新型工业化的思想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态 新质生产力理论 后工业社会 新型工业化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新解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哲学基础、一般性质和中国特点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是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经验原型的,但马克思在以他的历史哲学来审视19世...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哲学基础、一般性质和中国特点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是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经验原型的,但马克思在以他的历史哲学来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过程中,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预示了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必然是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思想构成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与新质生产力的接合点。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性质及其构成是由数字劳动方式决定的,数字劳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技术构成上,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复杂的技术系统和现代生产结构的有机结合;二是在资本的构成上,以科学技术和新思想创造为主体的非物质劳动进入资本构成,与工业、农业等物质劳动的资本共同构成了新的资本结构;三是在思想构成上,把系统哲学和系统技术结合起来,建构了以通信、信息控制研究为核心的思维范式。上述三个特点凸显了科学技术、人的思想创造和文化精神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一般规定。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特色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相联系的,它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就是近40年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数字劳动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解放发展生产力”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力理论的变迁及启示 被引量:6
15
作者 文丰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经济...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锐意进取、拼搏奋斗,历经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大历史性跨越。立足于“站起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立足于“富起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立足于“强起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唯物史观范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与历史任务的变化,对于培育和发展生产力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这些理论探索和实践是与不同时代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等的发展实际相符的,也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是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前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前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发展史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 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论、本质论、要素论、价值论、发展论五个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出发阐发新质生产力的现...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论、本质论、要素论、价值论、发展论五个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出发阐发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基本内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从认识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和演绎逻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从系统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从价值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从实践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构建及其实践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伟民 李清扬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崛起的现实都亟待新的生产力理论予以战略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生产力的要素、内涵与结构都出现... 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崛起的现实都亟待新的生产力理论予以战略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生产力的要素、内涵与结构都出现质变。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在生产要素、精神生产力以及智慧资本三个层面实现创造性突破,从而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路径和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都将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实践价值意味着中国需要对其主攻方向领域、现代产业体系与重点区域布局有深刻把握,从而更好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国际体系压力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生产要素 精神生产力 智慧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价值与时代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永刚 王里 《唯实》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局,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命题,并对新质生产力何以提出、有何内涵、何以推进进行系统阐释,丰富...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局,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命题,并对新质生产力何以提出、有何内涵、何以推进进行系统阐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高度的理论原创性,蕴藏深刻的时代逻辑,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新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时代逻辑 理论的创新 时代化 最新理论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科技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内在关系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名 杨尚霖 李沛瀛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5期6-14,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而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科技创新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作为...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而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科技创新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劳动者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的最活跃的构成要素,因而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统一性;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驱动因素。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角探析二者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关键要位和嬗变作用,对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青年科技人才 高素质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