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的基本特征
1
作者 张应强 唐宇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6,共11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做出了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系列经典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立足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主要讨论工人的劳动问题;二是针对特定群体,主要讨论工人阶级及其子...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做出了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系列经典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立足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主要讨论工人的劳动问题;二是针对特定群体,主要讨论工人阶级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三是突出特定内容,主要讨论作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四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双向命题”,阐发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辩证关系;五是基于策略式阶段划分,阐发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劳结合”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教劳结合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发展与实现理路
2
作者 董楚涵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命题。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和教育的发展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深入洞悉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基础上,对现实的教育产生...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命题。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和教育的发展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深入洞悉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基础上,对现实的教育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出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合作教育、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等方法,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者和建设者,建设教育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教育思想 生产劳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信泰 宁虹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5期1-6,共6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这一培养全面发展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这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论断,凝聚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光辉。为什么说只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试以本文对此作一探索。一人类对于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哲学的起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未来教育 大发展 马克思哲学思想 科学论断 理论与实践 体力劳动 空想社会主义者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守萍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共2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时遵循的一奈基本指导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中国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从各自所处的客观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教育思想研究他们的这一思想,不仅可以了解...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时遵循的一奈基本指导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中国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从各自所处的客观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教育思想研究他们的这一思想,不仅可以了解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明确其思想的异曲同工,而且对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培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建勤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 学校 社会主义 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解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川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21,共4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仍是一个值得给予科学界定的问题。在各种版本的《教育学》和有关论文中的对其解...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仍是一个值得给予科学界定的问题。在各种版本的《教育学》和有关论文中的对其解释,在笔者看来都有失偏颇。我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两层含义。全面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对于我们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防止不应有的偏差,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事业发展 适应 劳动 生产劳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社会主义教育 国民经济各部门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释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郑金洲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0,187,共11页
概念是通过词语表达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教育”“生产劳动”“结合”三个词语组成。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这三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其中“教育”分别指代“未来教育”“智育、体育、技术教育”“工艺教育”;... 概念是通过词语表达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教育”“生产劳动”“结合”三个词语组成。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这三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其中“教育”分别指代“未来教育”“智育、体育、技术教育”“工艺教育”;“生产劳动”分别指代“工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既指代“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也指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今天的历史环境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有很大差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被赋予一系列新的涵义。这些涵义既包含马克思恩格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继承与赓续,也包含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拓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产劳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章锁江 郭永松 邵五甲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1993年第6期23-26,共4页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如何认识和实践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如何认识和实践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这一战略任务后,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与思考 教育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地位 优先发展 教育改革 重要课题 思想道德 文化水平
原文传递
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劳动教育”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4
9
作者 安巧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97-104,共8页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与教育相互促进。19世纪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与教育分离的事实和...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与教育相互促进。19世纪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与教育分离的事实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渊源;新中国的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从新时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阶段。19世纪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教育与劳动分离的实践促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形成,该理论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并形成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进而促进教育强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职教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永成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特殊背景为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其“群众本位的价值取向、实践本位的教育模式”的特点有别于普通教育,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特殊背景为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其“群众本位的价值取向、实践本位的教育模式”的特点有别于普通教育,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职教思想是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们所包涵的形式与内容、求学与谋生、专业与通识的统一性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新中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立生 王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在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中,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是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这一探索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背景下开启的,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的一部分。随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要... 在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中,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是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这一探索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背景下开启的,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的一部分。随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教育方针的确立,毛泽东的这一探索实现了理论上的升华,其思想光芒在今天仍具有显著价值。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毛泽东的这一探索,不仅是深化毛泽东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特定含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喜亭 《教育学术月刊》 1996年第6期3-7,共5页
试论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特定含义孙喜亭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从1917年创办工人夜校,1918年参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工作,到1968年对《柳河“五·七”干校为... 试论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特定含义孙喜亭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从1917年创办工人夜校,1918年参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工作,到1968年对《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走出条新路》的批示,在长达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 毛泽东教育思想 知识分子 资本主义 社会理想 教劳结合 工人阶级 坚持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明远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1,共5页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化服务 顾明远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教育体制 文化素质 中国教育 教育事业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规律本质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开剑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1-36,共6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教劳结合”,在表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现实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统一于“教劳结合”之中,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教育的角...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教劳结合”,在表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现实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统一于“教劳结合”之中,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教劳结合”,它不仅是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时代要真正实践好“教劳结合”,就必须按照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来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社会规律本质 现实关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邓小平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之新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远军 《当代教育科学》 1996年第5期2-3,共2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革命导师都曾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何正确理解教劳结合这一基本方针,是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革命导师都曾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何正确理解教劳结合这一基本方针,是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劳结合 邓小平同志 新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 适应 现代科学技术 体力劳动 基本方针 正确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俊峰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重要教育原则,列宁结合苏维埃建设实际,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基本内容以及具体措施等做了进一步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关键词 列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基本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学习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浅识
17
作者 李安邦 尤德胜 《高等农业教育》 1998年第7期10-12,共3页
培养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学习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浅识李安邦尤德胜(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培养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文结合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生产劳... 培养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学习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浅识李安邦尤德胜(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培养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文结合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邓小平文选》 人的全面发展 根本途径 培养学 科学研究 体育课 实践教学 毕业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根本内涵
18
作者 樊恭烋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3-8,共6页
1990年3月,李鹏总理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纠正忽视德育的倾向,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1990年3月,李鹏总理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纠正忽视德育的倾向,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显然,目前中央对我国教育工作重新明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自从1958年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合作教育 学校教育 儿童 半工半读 我国教育 政治方向 马克思 中学生 教育方针
原文传递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
19
作者 刘国瑞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院刘国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阶段后,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客观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此也有许多极其深刻的论述。1934年毛...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院刘国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阶段后,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客观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此也有许多极其深刻的论述。1934年毛主席在苏维埃教育总方针中就已明确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国瑞 机器大生产 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化建设 产学合作 一头热 教育改革 教育现状分析 辽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地方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
作者 许树沛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79-82,共4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等教育应如何贯彻和执行这个方针?作者首先对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涵义加以分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地方政...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等教育应如何贯彻和执行这个方针?作者首先对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涵义加以分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地方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实施教劳结合中的行为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产学合作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