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缘起、内在机理与外在边界
- 1
-
-
作者
唐阿楠
刘鑫
-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涉农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SJGSZD2023001)
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4JDSZK121)
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新时代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LBH-Z23087)。
-
文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立足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深入探讨其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并非单一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农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资料技术跃迁与劳动对象内涵拓展的有机统一,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基于此,进一步剖析科技创新驱动、制度变革引领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等多重因素耦合作用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得以涌现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重塑了农业比较优势,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更通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有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了农业功能和价值空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能。据此,应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要保障、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战略重点的政策体系,充分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产要素重构
农业科技创新
农村制度变革
产业融合发展
-
Keywords
agricultural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reconfigur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ural institutional change
integrat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