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相碳酸盐台地的多台槽结构与油气生储组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寿建峰 沈安江 +3 位作者 李俊 吴兴宁 周进高 郑兴平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大陆构造稳定性差及小型或微型板块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台地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台地内水体较深、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的台槽比较发育,从而形成了多台槽结构。台槽结构使台地的沉积格局和岩相分布变得多样,台槽的存在... 中国大陆构造稳定性差及小型或微型板块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台地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台地内水体较深、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的台槽比较发育,从而形成了多台槽结构。台槽结构使台地的沉积格局和岩相分布变得多样,台槽的存在及槽缘礁滩的发育使台缘障壁岛后缘进一步形成次级障壁体系,包括次级障壁岛以及次级障壁岛前缘和后缘。多台槽结构有利于储集体类型的多样化,如台缘礁滩、槽缘礁滩、台内礁滩和台内白云岩潮坪、缓坡滩和钙屑浊积岩等储集体在时空上的复合-叠置。与多台槽结构有关的多级障壁岛引起的沉积环境的封闭性为障壁岛后缘的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创造了条件,由此可形成有规模的准同生白云岩,它所形成的晶间孔又为后期溶蚀提供了流体运移通道。台内高地是准同生溶蚀作用最先发生也是溶蚀最强的地区,而台槽的发育使槽缘也成为准同生溶蚀的场所,使溶蚀型储层变得更发育。多台槽结构可使烃源岩更加丰富,并可形成台缘生储组合、槽缘生储组合、台内生储组合、缓坡生储组合和斜坡-盆地生储组合等多种生储组合。除了台缘生储组合外,槽缘生储组合也是重要的油气生储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台槽结构 碳酸盐台地 油气生储组合 海相盆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泽—冀氏区上古生界煤成气生—储—盖层特征浅析
2
作者 李海珍 侯莉 《煤》 1999年第3期58-59,共2页
从煤成气的源岩特征、储集类型和盖层特点几个方面论述了“安泽—冀氏”区煤成气的生—储—盖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煤成气的关系。
关键词 煤成气 含煤岩系 微镜惰煤 --盖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三段层序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素青 沈渭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2,共6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大民屯凹陷古近系划分为两个层序:层序Ⅰ相当于沙四段和沙三段,层序Ⅱ相当于沙一段和东营组。层序Ⅰ发育湖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又分上、下两部分。依据对构造、物源、气候和湖平面变化等层序控制因素的...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大民屯凹陷古近系划分为两个层序:层序Ⅰ相当于沙四段和沙三段,层序Ⅱ相当于沙一段和东营组。层序Ⅰ发育湖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又分上、下两部分。依据对构造、物源、气候和湖平面变化等层序控制因素的分析结果,总结了不同体系域与生、储、盖层之间的关系:生油层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当中,也是古生界潜山油藏的区域盖层;储集层主要发育在下部高位体系域,为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高位体系域底部发育另一区域性盖层。上述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在该区油气聚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潜山和下部高位域储集体是深化勘探的潜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层序地层 体系域 、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热兹卡兹甘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海平 傅恒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26,共7页
本文以石炭系为主要研究目的层,综合地层、构造、油气等研究成果,从目的层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评述了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较... 本文以石炭系为主要研究目的层,综合地层、构造、油气等研究成果,从目的层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评述了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大;储层主要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种类型;盖层主要为石炭系和二叠系。结合生、储、盖条件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4套生、储、盖组合,并根据各构造单元油气的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远景区:西部坳陷带(特斯布拉克坳陷和科克潘索尔坳陷北部)和东部隆起带(萨雷苏隆起和塔斯金隆起北部),4个最有利局部构造:西背斜、克济尔卡克、塔拉普及中萨雷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盖组合 石炭系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北部秀水盆地下白垩统地质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5
5
作者 丁秋红 陈树旺 +4 位作者 李晓海 李文博 姚玉来 张健 孙守亮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3期14-21,共8页
秀水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的油气发现,使义县组成为辽宁省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开展钻孔岩芯编录、路线地质调查、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综合应用电法、二维地震和钻探等资料,分析了秀水盆地下白垩统发育特征、生烃条件... 秀水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的油气发现,使义县组成为辽宁省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开展钻孔岩芯编录、路线地质调查、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综合应用电法、二维地震和钻探等资料,分析了秀水盆地下白垩统发育特征、生烃条件及盆地形成发展史等。结果表明:义县组三段泥岩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适宜,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秀水盆地早白垩世发育4期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生、储、盖油气地质条件,具有油气勘探潜力。该研究可为区内进一步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水盆地 下白垩统 油气资源前景 烃源岩 、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盆地石炭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邢徐娇 胡明 +2 位作者 尹鹏 张亚臣 赵杰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7,55,共4页
位于甘肃走廊区东部的武威盆地烃源岩发育,且盆地内上石炭统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好,具有较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利用实测数据,从生、储、盖方面对盆地内石炭系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武威盆地石炭系上石... 位于甘肃走廊区东部的武威盆地烃源岩发育,且盆地内上石炭统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好,具有较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利用实测数据,从生、储、盖方面对盆地内石炭系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武威盆地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羊虎沟组和靖远组是较好的生油岩,为致密砂岩气藏提供充足气源条件;石炭系致密砂岩分布广泛,其中以上石炭统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最好,可作为致密砂岩储集层;生油岩和储集层间互出现,作为生油岩的暗色泥岩、页岩及泥晶灰岩同时又起到盖层的作用,因而石炭系自生、自储、自盖的生储盖组合是主要的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致密砂岩气藏 、盖组合 石炭系 武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地震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方磊 彭妙 +3 位作者 韩俊 陈槚俊 马德波 毛丹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369,共16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超深层推进,早期建立的对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基于最新的超深井实钻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合成...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超深层推进,早期建立的对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基于最新的超深井实钻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井-震标定及连井地震大剖面追踪解释,对深层、超深层地震反射波组进行了准确标定,明确其地层含义并厘定了关键标志层。同时重点对中寒武统含膏岩系盖层、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及顺托果勒地区“串珠”反射等关乎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表明:①盆地中部以下古生界为主的深层、超深层整体上具有“六强、七弱、三中等、一杂乱”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与地层岩性、地层速度的纵向分层特征一致。②中寒武统膏盐岩增强了地层波速的垂向非均一性,膏盐岩含量越高,地震反射波组振幅越强。中寒武统膏盐岩含量存在区域分布差异:塔中膏盐岩含量最高;轮南低凸起轮探1井区不发育纯膏盐岩;顺托果勒及顺南地区,中寒武统膏岩盐主要发在育沙依里克组,以强振幅反射波组和“云雾状”反射波组的局部增厚、褶皱变形或断层错断处显著减薄等现象为识别标志。③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塔北南斜坡、顺托果勒低隆及顺南地区,塔中局部地区烃源岩和储层条件较差。④在顺托果勒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串珠”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反射波组 含膏岩系 盐下“--盖”组合 深层-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三大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差异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晓军 赵志刚 +9 位作者 张功成 刘世翔 王龙 宋双 傅宁 张厚和 王一博 唐武 郭佳 孙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2-811,共10页
前人对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大量研究,对盆地之间的油气地质条件差异性研究较少.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油气测试等资料,对中国南海南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三大盆地的主要油气地质条... 前人对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大量研究,对盆地之间的油气地质条件差异性研究较少.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油气测试等资料,对中国南海南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三大盆地的主要油气地质条件开展差异性分析.研究认为:3个盆地新生代均经历了两期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环境;3个时期(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发育三角洲煤系和陆源海相两类烃源岩,主力烃源岩发育时期从西往东逐渐变新;发育碎屑砂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呈现"近岸砂、远岸礁"分布特征,储层发育时期从西往东逐渐变新;发育近岸的自生自储型和远岸的下生上储型2种生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特征 烃源岩 生储组合 中国南海南部
原文传递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地位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文智 汪泽成 +3 位作者 黄福喜 赵振宇 姜华 徐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0-2032,共13页
中国叠合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勘探研究与实践揭示,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两分性:有利成藏条件只存在于特定的盆地环境,具有地域性;不利成藏条件是超深层固有属性,具有普遍性。烃源灶有效且有规模、储集层至... 中国叠合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勘探研究与实践揭示,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两分性:有利成藏条件只存在于特定的盆地环境,具有地域性;不利成藏条件是超深层固有属性,具有普遍性。烃源灶有效且有规模、储集层至今保持有效储集性能且有规模、生-储-盖要素存在空间组合且至今保持有效性是超深层是否具有勘探价值的决定性要素。有利于超深层具备勘探潜力的盆地具有以下特征:①存在克拉通差异沉降演化,且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未被深埋,烃源灶发育且至今仍在有效生烃窗口;②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层系,存在颗粒型台缘和台内滩并经过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或者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地下水溶蚀淋滤,使超深层孔隙(含裂缝、溶洞)发育的储层至今依然有效;③碎屑岩、基岩或火山岩储层发育需要满足长期浅埋+后期深埋且深埋时间不长、存在构造桥的托举作用、较少压实作用影响、构造作用产生裂缝或长期风化作用建设性改造结晶岩类等单一要素或多种要素组合作用;④盆地总体呈中—低地温场,或烃源岩发育阶段环境中无过量放射性物质存在,规模生烃过程不被速化。不利于超深层成藏的原因有:①机械压实和高温高压导致超深层成岩作用强、岩石颗粒塑性增加,不利于储层孔隙空间的保存;②超深层因埋藏深、埋藏历史长,多数烃源岩已经失去生烃能力,烃源灶有效性受限;③形成生-储-盖-圈有效组合的机会偏少,且有经济性的资源成矿几率降低。中国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规模勘探面临着成藏理论有待完善、工程技术有待提高等挑战,亟待开展攻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成藏条件两分性 烃源灶 集层 --盖组合 有效性 勘探地位 中国陆上
原文传递
胜坨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明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保持油田产量缓慢递减等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储量增长。至2018年底,勘探开发历程已达50余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12×10^(8)t,累计生产原油1.93×10^(8)t,2018年末仍稳产150.00×10^(4)t以上。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紧靠油源的大型背斜构造背景,多种类型储层、圈闭及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构成了胜坨油田优越的成藏条件。早期注水开发,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层系细分与井网油藏矢量调整、韵律层细分挖潜等精细开发技术以及高勘探程度阶段油田主体周缘砂砾岩、浊积岩油藏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胜坨油田持续增储及长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盖组合 油气运移通道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胜坨油田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珂 杨海军 +6 位作者 李勇 张荣虎 马玉杰 王波 余朝丰 杨钊 唐雁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5-905,共21页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利用最新的露头、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基础地质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油气成藏模式和勘探潜力,并与邻区克拉苏构造带进行...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利用最新的露头、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基础地质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油气成藏模式和勘探潜力,并与邻区克拉苏构造带进行类比,明确了目前勘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主要含油气层系为下侏罗统阿合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下侏罗统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辫状河三角洲下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巴什构造段和迪北—吐孜构造段分别发育复杂和简单的基底卷入冲断构造,吐格尔明构造段发育古隆起背景下的基底卷入背斜;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为构造定型期;烃源岩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湖相泥岩和煤系地层,中—下侏罗统储层为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发育3套主要的生-储-盖组合,“源、储、盖”紧邻的组合模式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条件;发育3类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吐格尔明背斜及周缘地区,裂缝性连续型致密砂岩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迪北—吐孜地区,构造型致密砂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巴什构造段,均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整体具备形成规模连片油气藏的潜力,新发现油气圈闭22个,总面积为240km2,预测石油资源量为3200×10^(4)t、天然气资源量为3500×10^(8)m^(3),随着全区三维地震部署的实施,有望发现更多圈闭。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与克拉苏构造带一样,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基础。对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需要在油气保存条件、构造精细建模、储层成因机制、钻完井与储层改造工艺优化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勘探层位应以中—下侏罗统为主,兼顾浅层、深层多目的层系,拓宽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烃源岩 --盖组合 油气成藏 勘探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